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发现的粥样斑块情况与缺血性中风的关系。方法选择2006年-2007年我院77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梗死组)、83例非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及正常体检者(对照组)行颈部血管超声和血液生化检查,比较两组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部位、数量、性质、颈动脉内径及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间的差异。结果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左右颈总动脉内径间差并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位于颈总动脉最多(78.0%),其次是颈总动脉分叉处(15.8%),颈内动脉颅外段最少(6.2%)。斑块部位与缺血性脑卒中部位有显著同侧相关性(P〈0.05)。两组年龄及合并高血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有密切关系,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粥样斑块对早期预测及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颈部血管超声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对颈动脉粥样斑块病变的诊断意义。方法对48例出现临床症状的脑血管病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和血管造影检查,计算诊断颈部血管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同时算出两检查对硬化斑块检出率的差异。结果超声检查与血管造影在诊断颈动脉狭窄尤其对重度狭窄及闭塞动脉的诊断,超声检查对硬化斑块的检出率明显高于血管造影,特别是在一些动脉分叉的血管处超声诊断更有意义。结论血管造影与超声检查具有高度一致性,但超声检查具有方便、快捷、经济的优点,提倡采用颈部超声来筛选和诊断颈部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3.
头颈部动脉CTA检查在头颈部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头颈部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21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部CTA检查资料。结果:共检测121例患者的双侧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部、颈内动脉、双侧锁骨下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大脑前、中、后动脉。血管壁软斑块合并纤维斑块26例,软斑块、纤维斑块合并钙化斑块71例,单纯钙化斑块91例。其中管腔轻度狭窄263处,中度狭窄193处,重度狭窄89处,血管闭塞11条,血管发育异常13条,骨质增生压迫椎动脉4处。9例支架植入术后,其中4例为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支架,3例椎动脉支架,2例基底动脉支架;6例颈内动脉剥脱术后。结论:头颈部CTA无创、快速、三维图像、可任意旋转、可清晰地显示颈部血管形态及其毗邻关系,对于头颈部血管病变具有十分重要的诊断价值,并对治疗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FPWV(颈一股动脉脉搏传导速度)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检出的阳性率,以颈动脉超声、脑血管造影检查的阳性结果检出率作为比较,评价C—FPWV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检查的价值。方法:确诊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60例,均作C—FPWV、颈动脉超声和脑血管造影三种检查,并将C-FPWV的检查结果分别与对应的颈动脉超声和脑血管造影相比较,分别作X2检验。结果:6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测定C—FPWV为阳性结果32例,占53%。DSA阳性结果42例,占70%。颈动脉超声阳性结果44例,占73.3%。C-FPWV分别和颈动脉超声及脑血管造影检查比较,p〉0.05,认为C—FPWV的检查结果与对应的血管超声及脑血管造影检查的结果没有差别。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C-FPWV与颈动脉超声和脑血管造影一样有很高的阳性结果,经过X2检验,提示C-FPWV和颈动脉超声、脑血管造影检查方法没有差别。各检查方法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检查各有优劣,C-FPWV测定方法简单、快捷、无创,个体随访过程中重复性好,适合于脑血管病高危人群的筛查。我们认为PWV检测值得在基层和社区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6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组,49例体检健康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超声下颈部血管粥样硬化斑块、内-中膜厚度、狭窄程度及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研究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内-中膜厚度增加的发生率、颈动脉狭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颈总动脉舒张期最小血流速度以及颈总动脉阻力指数(R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颈总动脉内径值及收缩期的最大血流速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能够较为理想的掌握患者颈动脉的粥样硬化斑块、内-中膜厚度、狭窄程度及血流动力学情况,表明超声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中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颈部血管超声对急性脑梗死的检查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菏泽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颈部血管超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并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作为金标准。比较颈部血管超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的检出结果、斑块检出率、狭窄程度,计算颈部血管超声诊断的特异度、灵敏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结果 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后,60例疑似急性脑梗死患者确诊病变55例,正常5例;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确诊病变52例,正常8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斑块检出率高于颈部血管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作为金标准,60例疑似急性脑梗死患者共检出55例颈动脉狭窄,其中轻度狭窄18例,中度狭窄14例,重度狭窄12例,完全闭塞11例;颈部血管超声对颈动脉轻度狭窄诊断符合率为83.33%(15/18),中度狭窄为92.86%(13/14),重度狭窄为100.00%(12/12),完全闭塞为90.91%(10/11)。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作为金标准,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诊断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病变的特异度为60....  相似文献   

7.
〔摘 要〕 目的:分析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老年人缺血性脑卒中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 2019 年 1 月 至 2020 年 12 月期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住院的首发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32 例(观察组)及同期门诊 健康老年体检者 32 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两组研究对象均实施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颈部 血管管腔狭窄、斑块、颈总动脉内 – 中膜厚度(IMT)值及颈动脉血流参数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颈动脉斑块检出 率、管腔狭窄率、易损斑块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的 IMT、血流阻力 指数(RI)均高于对照组,颈总动脉的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及管腔内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 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不仅能全面观察颈动脉斑块形成及管腔狭窄情况,也能准 确判断斑块的性质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对预测老年人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摘 要〕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2 月 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 62 例,均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以脑血管造影检查作为诊断金标 准,观察两种检查方式检查下的动脉血管内斑块发生情况、血管狭窄程度,评价颈动脉超声在缺血性脑病中的诊断效 能。结果:所有患者在经过脑血管造影检查后显示,共有 52 例患者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显示 51 例患者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以脑血管造影检查作为诊断金标准,颈动脉超声检查的准确度为 91.94 %,灵敏度为 94.23 %,特异度为 80.00 %,与脑血管造影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可早 期筛查缺血性脑血管病,对于无法确诊患者可进一步应用脑血管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9.
〔摘 要〕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实施经颅多普勒超声与 CT 血管造影(CTA)诊断颅内动脉狭窄效果。 方法:选取广州市南沙区东涌医院 2018 年 9 月至 2020 年 9 月期间收治的 60 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 者均接受经颅多普勒超声、CTA 检查,以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确诊为金标准,比较两种不同检查方式诊断颅内动脉狭窄 的结果。结果: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颅内动脉狭窄共检出阳性 132 条,阴性 168 条;CTA 检查颅内动脉狭窄共检出阳性 125 条,阴性 175 条。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颅内动脉狭窄的检出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 79.33 %、80.70 %、78.49 %, CTA 分别为 93.00 %、95.61 %、91.40 %,前者均明显小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采用经颅多普 勒超声与 CTA 检查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颅内动脉狭窄情况,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 CTA 检查的确诊率、灵敏度与 特异度更高。  相似文献   

10.
摘 要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 2021 年 1 月至 2021 年 7 月 安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接收的 102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颈动脉超声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检查,以 DSA 检查结果为标准,观察颈动脉超声检查对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性质及管腔狭窄程度的诊断价值。 结果:颈动 脉超声共检出斑块 364 块,其中钙化斑块 213 块,脂质性软斑块 86 块,混合斑块 65 块,两种检查方式对斑块性质的检出 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DSA 共检查 316 个血管节段,其中 146 个血管节段出现不同程度狭窄,包括 轻度狭窄 32 个,中度狭窄 57 个,重度狭窄 39 个,血管闭塞 18 个。DSA 检查共检出斑块 372 块,其中钙化斑块 231 块, 脂质性软斑块 83 块,混合斑块 58 块;以 DSA 检查结果为标准,超声检查诊断颈动脉狭窄程度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 度分别为 95.89 %、97.65 %、96.84 %。两种检查方式对各类颈动脉狭窄的检出率及总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颈动脉超声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性质及其狭窄程度的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探讨CT血管造影诊断大脑中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准确性和以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对29例大脑中动脉支架术后患者(可评支架共有35枚)以及支架近端、中段及远端共175节段,分别接受16层CT血管造影和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为标准,评价CTA的诊断效果和价值。结果:CTA清楚显示了动脉支架植入的部位、支架长短、支架部位动脉狭窄情况和引起狭窄斑块的性质。CTA发现支架内引起狭窄病变25处,其中钙化病变4处,非钙化病变21处;支架近端狭窄13例,中段狭窄6例,远端狭窄6例。DSA发现支架内狭窄病变28处,其中钙化病变6处,非钙化病变22处;支架近端狭窄15例,中段狭窄7例,远端狭窄6例。DSA显示冠状动脉支架内狭窄28节段,CTA正确诊断24节段,漏诊4节段,敏感性85.7%,准确率95.1%。结论:CTA能有效显示大脑中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情况,能准确判断狭窄部位及病变性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56层CT冠脉成像(CTA)评判冠脉斑块稳定性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入选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40例及稳定型心绞痛(SAP)组患者40例,分别依次完成256层CT冠脉及冠脉造影(CAG),对比分析“罪犯”血管内“罪犯”斑块处的CT值及CAG的表现。结果以临床诊断以及CAG影像表现为标准,判断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及稳定心绞痛病人的“罪犯”血管及“罪犯”斑块,其检出率为100%,均能完成CT值的测量及CAG测量。CT测量病变狭窄程度:UAP组“罪犯”斑块处血管狭窄率为(77.17±12.86)%,SAP组“罪犯”斑块处血管狭窄率为(82.30±6.16)%。病变的狭窄程度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罪犯”病变斑块的CT值方面:UAP组“罪犯”斑块CT值为(78.70±36.79)Hu,SAP组“罪犯”宽块CT值为(180.63±86.14)Hu。UAP组“罪犯”病变斑块的CT值较低,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256层CT冠脉成像可以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手段,对检出冠脉斑块有较高的敏感性,而且能较准铂地对斑块密度做出定量的诊断,间接反映CHD患者病变冠状动脉斑块的性质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中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远期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采用开放、对照的研究方法,分析血小板拮抗剂、血小板拮抗剂+活血化瘀中药、血小板拮抗剂+阿托伐他汀、血小板拮抗剂+阿托伐他汀+活血化瘀中药4类药物组合对90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及远期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影响。结果通过生存分析发现,4种药物干预组合对颈动脉狭窄率变化值及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血化瘀中药参与组较无活血化瘀中药参与组延长缺血性脑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时间约4个月。通过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年龄、高血压、氯吡格雷与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变化情况有关(P〈0.05);年龄、糖尿病、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活血化瘀中药与脑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有关(P〈0.05)。结论是否伴有高血压是对颈动脉狭窄变化产生影响的因素,但并不影响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活血化瘀中药可以有效延长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70岁以上缺血性再发脑梗死患者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的方法,将既往已发脑梗死患者分为脑梗死再发组和非再发组,观察研究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合并疾病与颈动脉斑块变化特点,探讨脑梗死再发的原因。结果:两组患者在体型、饮酒、合并冠心病与心电图变化方面无明显差异,而在吸烟、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高尿酸血症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5),颈部血管检查方面,两组患者在颈部血管狭窄方面,并无明显差异,而在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性质与数量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70岁以上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再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与吸烟、高血压、高脂血、高尿酸和糖尿病等相关因素外,与颈动脉斑块有重要关系。提出在脑卒中二级预防中,应当进行常规颈部血管检查,对于有颈动脉斑块尤其是混合性斑块及非单一斑块者,应当重点监控,强化预防。  相似文献   

15.
张堃  胡为民 《中医药研究》2013,(11):1291-1292
目的 探讨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87例作为病例组,对照组选取年龄、性别与病例组相匹配的无明显脑血管病表现者65例.通过颈部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了解颈部动脉管腔狭窄的程度及斑块稳定性,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YKL-40浓度.结果 病例组斑块检出率和不稳定斑块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颈动脉狭窄率〉50%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稳定斑块组血清YKL-40浓度显著高于稳定斑块组(P〈0.01)和无斑块组(P〈0.01),稳定斑块组血清YKL-40浓度显著高于无斑块组(P〈0.01).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不稳定型斑块和颈动脉管腔狭窄率〉50%是导致脑梗死的重要病因,血清YKL-40浓度可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CT血管造影(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颈动脉狭窄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上蔡县中医院接收的颈动脉狭窄患者110例,患者均经DSA、CT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记录斑块形态及狭窄率,并分析CTA的诊断价值。结果:经DSA检查,颈内动脉狭窄率70 %有124条血管,≥70 %有96条;CTA检查,颈内动脉狭窄率 70 %有120条血管,≥70 %有91条,CTA的诊断符合率为95.91 %,CTA检查与DSA检查的一致性极好(Kappa=0.917)。经DSA检查,颈动脉斑块不规则有110条血管,斑块规则有110条;CTA检查,颈动脉斑块不规则有108条血管,斑块规则有109条,诊断符合率为98.64 %(217/220),CTA检查与DSA检查的一致性极好(Kappa=0.973)。结论:在颈动脉狭窄及斑块的诊断中应用CTA检查的准确性与DSA检查基本一致,可用于DSA的替代检查,以减少创伤性。  相似文献   

17.
李莎 《中医临床研究》2014,(28):124-126
目的:分析颈动脉超声检查对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脑病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实验组50例缺血性脑病患者的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与对照组50例健康人的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观察血管的形态是否有改变、内径、内膜变化、血管内膜中层厚度及是否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统计分析颈动脉超声检查的应用价值.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颈动脉检查结果血管内膜中层厚度、斑块或血栓数目存在着统计学差异,血管内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在缺血性脑病的诊断治疗过程中具有指导意义,但是对于颈部动脉变化不明显的缺血性脑病无法检出,存在-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部血管彩超和脑血管DSA检查的相关性,为临床提供直接有效的诊断依据。方法:在119例颈部血管超声检查中筛选31例单纯性颈动脉硬化或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的患者,并在1周内进行脑血管DSA检查,观察脑血管狭窄的部位、程度以及有无溃疡形成。结果:老年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颈部血管彩超有硬化斑块、狭窄性病变,均提示有脑血管病变,故老年性患者如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时,需进一步检查脑血管DSA;并且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时,在行脑血管DSA时导管应预防损伤斑块,防止术中发生脑栓塞。结论:颈部血管彩超与脑血管DSA二者结合,能更好地为临床提供有效直接的诊断依据,对早期诊断其缺血性脑血管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脑血管疾病筛查与诊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5例头颅16层螺旋CT平扫及血管造影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其中11例行CTA检查后进行MRI及MRA检查,8例行DSA及手术治疗。结果:CTA显示25例患者中8例为动脉瘤,5例动脉狭窄、闭塞,1例动静脉畸形,1例烟雾病,4例为动脉瘤术后复查,3例动脉狭窄、闭塞治疗后复查,3例阴性,8例证实。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为脑血管疾病筛查、病因诊断、治疗效果观察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200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武  温红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13):1684-1685,1688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颈部动脉血管形态的变化,为脑梗死二级预防提供治疗依据。方法应用PHLIPS-5000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200例经CT、MRI证实的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脑梗死按脑CT或MRI结果分为皮质组、皮质下组、皮质与皮质下混合组和椎基底动脉供血组,观察血管形态、内膜情况,有无斑块及斑块大小、形态、性质及血流动力学情况,管腔是否狭窄及狭窄程度。结果脑梗死患者大部分存在颈动脉斑块及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170例检出颈动脉斑块的患者中,以不规则、不均质性回声斑块多见(P<0.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所致颈动脉血流动力学障碍及斑块性质与各种类型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超声检查能早期发现CAS,有利于脑梗死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