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养心通脉方对心肌梗死后大鼠缺血心肌血管新生及相关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20只大鼠制作成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随机分为6组,每组20只:A正常对照组、B模型组、C麝香保心丸组、D养心通脉方低剂量组、E养心通脉方中剂量组、F养心通脉方高剂量组。灌胃6周后处死动物,取心肌组织,检测急性心肌梗死面积与左室面积比、大鼠心肌梗死边缘区心肌微血管数(MVC)、微血管密度(MVD)和心肌梗死边缘区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的表达。结果:养心通脉方各剂量组心肌梗死面积与左室面积比和麝香保心丸组相似,和模型组相比明显减小(P0.05);养心通脉方各剂量组梗死边缘区MVC、MVD、PDGF、IGF-1的表达均高于模型组(P0.05),养心通脉方高、中剂量组高于麝香保心丸组(P0.05);低剂量组与麝香保心丸组相似(P0.05)。结论:养心通脉方能缩小大鼠急性心肌梗死范围,并能促进心肌梗死后大鼠缺血心肌的局部血管新生,对大鼠缺血心肌具有保护作用,而上调心肌梗死边缘区PDGF、IGF-1的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方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大鼠缺血心肌组织血管新生和对促血管新生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心梗模型后,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麝香保心丸组,益气活血方组4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缺血心肌微血管计数(MVC)和微血管密度(MVD)及缺血心肌HGF蛋白表达.结果 益气活血方组心肌梗死范围小于模型组(P<0.05).益气活血方组、麝香保心丸组的微血管密度均高于模型组(P<0.05).益气活血方组、麝香保心丸组的HGF蛋白表达较其余组显著升高(P<0.05);益气活血方组与麝香保心丸组的HGF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气活血方能明显减小大鼠心肌梗死面积、促进缺血心肌血管新生,可能与其促进HGF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方对心梗后大鼠缺血心肌局部血管新生的影响及其分子学机制。方法:建立心梗模型后,分为五组,即益气活血方大剂量组、益气活血方小剂量组、麝香保心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灌胃6周后处死动物,取心肌组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心梗边缘区新生血管数及微血管面密度;检测缺血心肌局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心梗边缘区新生血管数、微血管面密度及bFGF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所有治疗组的新生血管数、微血管面密度及bFGF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大剂量组的作用尤为明显(P<0.05)。bFGF表达与微血管数增多呈一致性。结论:益气活血方能够促进心梗后大鼠缺血心肌局部血管新生,对缺血心肌具有保护作用,上调心肌局部bFGF蛋白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益气活血方促心梗后大鼠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方对心梗后大鼠缺血心肌局部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建立心梗模型后,分为五组,即益气活血方大剂量组、益气活血方小剂量组、麝香保心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灌胃6周后处死动物,取心肌组织,用免疫组化法(CD34)测定心梗边缘区新生血管数及微血管密度。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心梗边缘区新生血管数及微血管密度明显升高(P〈0.05);所有治疗组对新生血管数及微血管密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大剂量组和麝香保心丸组的作用尤为明显(P〈0.05)。结论:益气活血方能够促进心梗后大鼠缺血心肌局部血管新生,对缺血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丹参注射液对心肌梗死后大鼠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淑娟  王振涛  韩丽华  柴松波 《中医杂志》2011,(18):1590-1592,1596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对心肌梗死后大鼠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Wistar大鼠32只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造成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随机分为丹参注射液组、麝香保心丸组、模型组,并设假手术组,每组8只。6周后检测各组大鼠缺血心肌中微血管数(MVC)、微血管密度(MVD)及VEGF mRNA的表达及其灰度值。结果模型组、麝香保心丸组及丹参注射液组大鼠心肌梗死边缘区MVC和MVD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多(P<0.05);丹参注射液组、麝香保心丸组大鼠心肌梗死边缘区MVC和MVD较模型组明显增加(P<0.05),丹参注射液组与麝香保心丸组作用相似(P>0.05)。模型组VEGFmRNA表达及其灰度值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丹参注射液组、麝香保心丸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丹参注射液组低于麝香保心丸组(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可促进心肌梗死后大鼠缺血心肌血管新生,其机制可能与促进VEGF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养心通脉方促心肌梗死后大鼠缺血心肌血管生成作用及对VEGF、bFGF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120只大鼠制成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随机分为A、B、C、D、E、F 6组,每组20只;治疗6周后处死动物,取心肌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组织切片测定大鼠边缘区心肌微血管数(MVC)、微血管密度(MVD)。用RTPCR法检测心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的mRNA表达。[结果]养心通脉方各剂量组梗死边缘区MVC、MVD、VEGF、bFGF的mRNA的表达均高于模型组(P 0. 05),高、中剂量组与麝香保心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 05);低剂量组与麝香保心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 05)。[结论]养心通脉方能促进梗死后大鼠缺血心肌局部血管新生,对缺血心肌具有保护作用,而上调心肌梗死边缘区VEGF、bFGF的mRNA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葛根素注射液对大鼠缺血心肌血管新生和缺血心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VEGF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后,随机分为葛根素注射液组、麝香保心丸组(阳性对照)、模型组(阴性对照),并设假手术组。6周后检测各组大鼠缺血心肌中微血管数(MVC)、微血管密度(MVD)及VEGFmRNA的表达及其灰度值。结果模型组、麝香保心丸组及葛根素注射液组大鼠心肌梗塞边缘区MVC和MVD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多(P<0.05);葛根素注射液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与麝香保心丸组相似(P>0.05)。模型组VEGFmRNA表达及其灰度值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葛根素注射液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低于麝香保心丸组(P<0.05)。结论葛根素注射液可促进大鼠缺血心肌血管新生,其机制可能与促进VEGFF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对心肌梗塞(MI)后大鼠缺血心肌血管新生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造成急性心肌梗塞(AMI)模型,随机分为丹参注射液组、麝香保心丸(阳性对照)组、模型组(阴性对照),并设假手术组,6周后处死动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缺血心肌中微血管数(MVC)、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β(PDGF-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蛋白的表达,用病理图像分析系统测定生长因子蛋白表达灰度值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模型组、麝香保心丸组及丹参注射液组大鼠MI边缘区MVC和MCD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多(P<0.05);丹参注射液组大鼠缺血心肌局部MVC和MVD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与麝香保心丸组作用相似(P>0.05)。模型组VEGF,bFGF-β,IGF-1蛋白表达及其灰度值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丹参注射液组VEGF,bFGF,PDGF-β蛋白表达灰度值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而IGF-1蛋白表达灰度值低于模型组(P>0.05)VEGF,bFGF,PDGF-β,IGF-1蛋白表达灰度值低于麝香保心丸组(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有促MI后大鼠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促进VEGF,bFGF,PDGF-β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方对心梗后大鼠缺血心肌局部血管新生的影响及其分子学机制.方法:建立心梗模型并分为5组(益气活血方大剂量组、益气活血方小剂量组、麝香保心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灌胃6周后把存活的大鼠处死,免疫组化法测定心梗边缘区新生血管数及微血管面密度;检测缺血心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PDGF-B)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心梗边缘区新生血管数、微血管面密度及PDGF-B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大剂量组和麝香保心丸组的新生血管数、微血管面密度及PDGF-B蛋白表达均有明显的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小剂量组也有不同程度表达.PDGF-B蛋白表达与微血管数增多呈一致性.结论:益气活血方能够促进心梗后大鼠缺血心肌局部血管新生,对缺血心肌具有保护作用,上调心肌局部PDGF-B蛋白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川芎嗪注射液对心肌梗死(MI)后大鼠缺血心肌血管新生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造成急性心肌梗死(AMl)模型,随机分为川芎嗪注射液组、麝香保心丸组(阳性对照)、模型组(阴性对照),并设假手术组。6周后处死动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缺血心肌中微血管数(MVC)、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β(PDGF-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蛋白的表达,用病理图像分析系统测定生长因子蛋白表达灰度值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模型组、麝香保心丸组及川芎嗪组大鼠MI边缘区MVC和MVD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多(P<0.05);川芎嗪组大鼠缺血心肌MVC和MVD较模刑组明显增加(P<0.05),与麝香保心丸组作用相似(P>0.05)。模型组VEGF、bFGF、PDGF-β、IGF-1蛋白表达及其灰度值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川芎嗪组四种生长因子蛋白表达灰度值明显高于模刑组(P<0.05),但低于麝香保心丸组,bFGF、PDGF-β、IGF-1蛋白表达灰度值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VEGF蛋白表达灰度值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川芎嗪注射液有促MI后大鼠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促进VEGF、bFGF、PDGF-β、IGF-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川芎嗪注射液对心肌梗死后大鼠缺血心肌血管新生和缺血心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VEGF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造成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川芎嗪注射液组20 mg.kg-1,ip,麝香保心丸组(阳性对照)30 mg.kg-1,ig,模型组,并设假手术组。6周后检测各组大鼠缺血心肌中微血管密度(MVD)及VEGF mRNA的表达及其灰度值。结果:模型组、麝香保心丸组及川芎嗪注射液组大鼠心肌梗死边缘区MVD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多(P<0.05);川芎嗪注射液组较模型组明显增加(P<0.05),与麝香保心丸组作用相似。模型组VEGF mRNA表达及其灰度值高于假手术组(P<0.05);川芎嗪注射液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低于麝香保心丸组,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川芎嗪注射液可促进心肌梗死后大鼠缺血心肌血管新生,其机制可能与促进VEGFF 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组方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大鼠缺血心肌组织血管新生作用和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心梗模型后,将40只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模型组、假手术组、麝香保心丸、益气活血组方。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梗死心肌边缘区微血管计数(MVC)和微血管密度(MVD)及VEGF和bFGF表达;同时应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大鼠缺血心肌VEGF和bFGF蛋白质水平表达变化。结果:益气活血组方和麝香保心丸组分别与模型组比较,梗死心肌边缘区微血管计数和微血管密度都显著高于后者(P<0.01)。益气活血组方、麝香保心丸组中缺血心肌VEGF和bFGF表达以及其蛋白表达水平较其余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益气活血组方能明显促进心梗后大鼠缺血心肌血管新生,上调心肌VEGF和bFGF蛋白表达可能是其中一个重要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3.
14.
芪丹液促进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血管新生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复方芪丹液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血管新生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大、中、小剂量芪丹液对Wistar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致急性心梗(acute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模型进行干预,并设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消心痛组。通过RT-PCR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基因及蛋白表达情况,利用免疫组化法测定Ⅷ因子,并计算缺血心肌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结果 模型组MVD较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显著增加(P〈0、01);消心痛及芪丹大、中剂量组结扎后7天、14天,其MVD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AMI后7天,模型组VEGF蛋白表达除较正常组升高外(P〈0.05),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14天时芪丹大、中剂量组及消心痛组VEGF表达均高于模型组(P〈0.05或P〈0、01)。AMI后7天、14天时模型组bFGF蛋白表达均上调,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两时间点随时间延长表达下降(P〈0.05);消心痛组及芪丹大剂量组7天及14天时bFGF表达均高于模型组(P〈0、01)。AMI后7天与14天模型组VEGFmRNA、bFGFmRNA均高于正常组、假手术组,消心痛及芪丹大、中、小剂量组高于模型组。各组7天与14天条带相比较,治疗组bFGFmRNA表达随时间的延长表达不变,而模型组缺血心肌中bFGFmRNA表达呈逐渐下降趋势。7天及14天VEGFmRNA的表达与时段变化没有明确的趋势。结论 芪丹液能够持续上调促血管新生因子VEGF、bFGF基因与蛋白的表达,提高缺血心肌毛细血管密度,促进心肌侧支循环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舒脉胶囊对大鼠缺血心肌促血管新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舒脉胶囊对缺血心肌血管新生和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复制大鼠心肌缺血模型,分别给予舒脉胶囊(舒脉组)、贝复济+肝素(阳性药组)、生理盐水(模型组),另设假手术组,给予生理盐水;给药不同时间(1、2、4周)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缺血心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蛋白表达;图像分析系统计算缺血心肌新生血管数;实时定量PCR检测VEGF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模型组比较,舒脉组和阳性药组3个时间段新生微血管数显著增加(P〈0.01),两用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假手术组、模型组比较,舒脉组和阳性药组3个时间段VEGF基因及蛋白表达增加(P〈0.01),两用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舒脉胶囊能促进实验性大鼠缺血心肌微血管生成,对VEGF基因及蛋白表达的上调可能是其促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微血府逐瘀汤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影响及其分子学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复制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用免疫组化法测定缺血心肌内皮细胞数和微血管密度,检测缺血心肌局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观察超微血府逐瘀汤对心肌缺血大鼠缺血心肌血管新生及VEGF的影响.结果:超微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益气逐瘀方参元丹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miR-24表达及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参元丹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法复制心肌梗死模型,参元丹高、中、低剂量组从术后第2天开始给予参元丹药液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共给药2周。治疗结束后检测大鼠血清CK、LDH水平及心肌组织miR-24基因表达情况,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结果:实验结束时,与模型组相比,参元丹高、中、低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血清CK、LDH水平(P0.05,P0.01),升高心肌组织miR-24 mRNA表达(P0.05,P0.01),同时降低心肌细胞凋亡指数(P0.05,P0.01)。结论:益气逐瘀方参元丹能够减轻心肌梗死大鼠心肌损伤及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心梗大鼠缺血心肌组织miR-24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丹参通络解毒汤(DSTLJD)联合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EPCs)移植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c reperfusion injury, IRI)模型大鼠促血管新生作用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及差数贴壁法分离和培养EPCs,采用免疫荧光法鉴定EPCs。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建立IRI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H组(假手术组)、IRI组(模型组)、EPCs组(EPCs移植组)、DSTLJD组(丹参通络解毒汤组)、DSTLJD+EPCs组(丹参通络解毒汤+EPCs移植),每组10只。4周后,采用HE染色法观察心肌组织的病理形态,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各组大鼠心肌微血管计数(microvessel count, MVC)、心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 MVD),并检测各组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的蛋白表达。结果与IRI组比较,EPCs组、DSTLJD组、DSTLJD+EPCs组大鼠细胞肿胀及坏死程度减轻,MVC、MVD及VEGF、bFGF蛋白表达显著增高(P<0.01);与EPCs组相比,DSTLJD组、DSTLJD+EPCs组大鼠炎性细胞浸润及细胞肿胀程度轻微,MVC、MVD及VEGF、bFGF蛋白表达增高(P<0.05,P<0.01);与DSTLJD组相比,DSTLJD+EPCs组大鼠肌束排列较整齐,无明显细胞坏死,MVC、MVD及VEGF、bFGF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1)。结论丹参通络解毒汤联合EPCs移植可能通过上调VEGF、bFGF的表达,促进心肌IRI大鼠的血管新生,从而保护IRI心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