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及与健康人的差异.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哑群和NK细胞的活性,以健康人作对照分析.结果: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CD3+、CD4+、NK细胞数量及CD4+/CD8+比值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0.05),而CD8+细胞水平显著升高.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数量的改变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分期有关,分期越晚,CD3+、CD4+及NK细胞数量CD4+/CD8+细胞比值越低,CD8+细胞水平越高;Ⅰ、Ⅱ期结直肠癌患者与Ⅲ、Ⅳ期患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对判断患者的免疫功能、预测肿瘤患者的预后以及指导临床合理应用免疫增强药物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反应性关节炎(ReA)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以及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6例ReA患者和53例健康对照组外周血CD3+T、CD4+T、CD8+T、CD16+56+NK、CD19+B细胞的百分率;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IgG 、IgA及IgM含量.结果:ReA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CD4+/CD8+比值及CD19+B淋巴细胞百分率均明显增高(P<0.01);血清IgG水平升高(P<0.05);CD15+56+NK细胞百分率明显降低(P<0.01);CD3+T、CD8+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及血清IgM、IgA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反应性关节炎患者体内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紊乱,监测ReA患者体内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水平,对于ReA的免疫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急性分泌性中耳炎(OME)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中耳积液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22例急性OME患者为病例组,同期100名接受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所有人员外周血CD4+T、CD8+T淋巴细胞的含量、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及血清白细胞介素(IL)-2、IL-4、IL-6、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水平.病例组患者经耳内镜行鼓膜穿刺,分析耳积液中上述炎症因子的水平,并评估其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CD4+T淋巴细胞的含量及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CD8+T淋巴细胞的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耳积液中的炎症因子水平均高于血清(P<0.05),其中,IL-2、IL-4、IL-6、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与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含量、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均呈负相关(P<0.05),但与CD8+T淋巴细胞含量呈正相关(P<0.05).此外,病例组患者耳积液中的IL-10水平也正相关于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含量及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P<0.05),但其与CD8+T淋巴细胞含量呈负相关(P<0.05).结论:急性OME患者耳积液中的炎症因子水平高于血清,且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相关.  相似文献   

4.
王勇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11):1452-1454
目的:探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3+CD4+、CD3+CD8+)数值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0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根据病种及临床分期进行标准方案化疗;采集患者首次化疗前和2个周期化疗后外周血标本,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结细胞亚群在化疗前后的数值及比值,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结果:50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2个周期化疗后外周血CD3+、CD3+CD4+T淋巴细胞数目均显著低于首次化疗前(P<0.01)。CD3+CD8+T淋巴细胞数目在2个周期化疗后均高于首次化疗前(P<0.01);CD3+CD4+/CD3+CD8+细胞比值在2个周期后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可以通过监测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数目评估患者免疫功能状态,并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乌苯美司对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探讨乌苯美司对尖锐湿疣可能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 应用玫瑰花结法检测68例尖锐湿疣患者在乌苯美司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乌苯美司治疗前,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及CD4+/CD8+比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而CD8+T细胞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及CD4+/CD8+比值明显高于治疗前(均P<0.01),而CD8+T细胞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 乌苯美司可通过调节尖锐湿疣患者T细胞亚群,起到治疗尖锐湿疣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Li ZT  Gong YQ  Wang SB  Jin SW  Sun LF  Wang Z  Hu XZ  Chen Y  Xu JN  Qi YH  Lian QQ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30(10):2249-2251
目的 观察脓毒症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探讨脓毒症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在发病中作用及预后意义.方法 以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救中心及急诊ICU2007年8月~2009年7月收治的脓毒症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64例脓毒症患者(脓毒症组)入院后第1、7、14天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计数,并按病情好转与未好转分为两组,比较两组的异同.同时以同期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 2组脓毒症患者第1天CD3+、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CD4+/CD8+T淋巴细胞计数比值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CD8+T淋巴细胞计数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2组脓毒症患者之间第1天CD3+、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CD4+/CD8+T淋巴细胞计数比值存在统计学差异,未好转组明显低于好转组(P<0.05);好转组CD3+、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CD4+/CD8+T淋巴细胞计数比值随着治疗时间变化逐渐得到纠正,在第14天时接近健康对照组(P>0.05).未好转组无明显改变.结论 脓毒症患者可以出现免疫失衡,表现为CD3+、CD4+、CD4+/CD8+比值的下降,且其和疾病严重程度存在一定相关性.CD3+、CD4+、CD4+/CD8+比值可以作为脓毒症治疗过程中的疾病严重程度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在鼻咽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活化T淋巴细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2018年1月-2019年10月于郑州人民医院就诊的52例鼻咽癌患者临床资料作为试验组,并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均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并对比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活化T淋巴细胞水平.结果:试验组CD3+、CD4+水平低于对照组,CD8+、CD(16++56+)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CD3+/HLA-DR、CD8+/HLA-DR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咽癌患者免疫功能低于正常群体,而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鼻咽癌患者的外周血细胞亚群及活化T淋巴细胞可有效反映患者肿瘤的免疫活化状态及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1年4月~2011年10月期间本院诊治的100例恶性肿瘤患者为观察对象,另选50例正常人(来自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于治疗前、后检测其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及CD4+/CD8+比值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肿瘤组治疗前、后的CD3+、CD4+、CD4+/CD8+比值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肿瘤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比值均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恶性肿瘤患者,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对判定临床疗效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数目及比值变化。方法对85例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儿童用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数目及比值。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卫分证组CD3+、CD4+细胞数目、CD4+/CD3+和CD4+/CD8+比值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气分证组CD3+、CD4+细胞数目、CD4+/CD3+和CD4+/CD8+比值明显升高,CD8+/CD3+比值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营分证组CD4+/CD3+和CD4+/CD8+比值显著升高,CD8+/CD3+比值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卫分证组比较,气分证组CD3+、CD4+、CD8+细胞数目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分证组CD3+、CD4+、CD8+细胞数目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气分证组比较,营分证组CD3+、CD4+、CD8+细胞数目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淋巴细胞亚群数目与比值的改变可能是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卫-气-营3个不同阶段传变的内在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河南输血感染的艾滋病患者和HIV携带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方法利用白细胞分类和流式细胞分析法对20例HIV携带者和20例AID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3+,CD4+,CD8+的表达及绝对数进行检测。结果 AIDS患者组CD3+淋巴细胞数较正常值显著下降(P<0.05);HIV感染组与艾滋病组的CD4+ T淋巴细胞数显著下降(P<0.01);CD8+淋巴细胞数显著增高(P<0.01);CD4+/CD8+比值显著倒置。结论感染HIV后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显著下降,随病情进展下降更显著。  相似文献   

11.
加温是一种对放疗中射线抵抗性细胞增敏的有效方法。加温是否对机体有损伤目前很少有人探讨。本文利用微波辐射、恒温水浴为热源对小白鼠加温,观察细胞染色体的改变,判定热疗过程对机体的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B超图像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常规B超检查,并将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两组B超图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47例肌瘤(94.0%)有假包膜或界限清楚,。28例腺肌病(93.3%)界限欠清;41例肌瘤(82.0%)探及栅栏样图像和后方回声衰减仅各有2例(6.67%)、18例(60.0%)呈高回声,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0.05)。结论:B超对子宫肌瘤和腺肌病的  相似文献   

13.
实验表明,伤立效对肾上腺素所致的小白鼠骨骼肌微循环障碍具有扩张微血管口径、加快微血管的血流速度、增加血流量的作用,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女性外阴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及时机。方法:对1994-1999年收治的14例女性外阴部血管瘤和7例海绵状血管瘤,分别采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和手术切除治疗。结果:毛细血管瘤全部治愈,海绵状血管瘤复发率为28.6%(2/7),1例出现部分皮拉坏死并发症。结论:女性外阴部毛细血管瘤不宜在观察中等其自然消退,应积极采用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海绵状血管瘤单纯用平阳霉素注射治疗效果不佳,宜采用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5.
本文总结了1988-1993年30例鼻咽癌放疗后复发因素,包括剂量因素,边缘因素,病情估计不足及设野不合理等,其中病情估计不足造成的复发,占33.3%(10/30),克服病情估计不足,改进放疗设野布局,有进一步提高鼻咽癌的治愈率和降低复发率的可能,CT检查应列为鼻咽癌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6.
甲状腺癌误诊的常见原因是对其发病特点认识不足,术前临床资料不■实,术中处理不够慎重。为减少临床误诊应采取综合措施。包括提高对此病诊断的警惕性,认真行颈部触诊,综合分析各项检查结果,依靠穿刺细胞学检查和术中冰冻切片以及石蜡块组织学检查而最后确诊。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胎儿脏器重量与胎儿发育的关系。方法 对213例受精龄为13 ̄38周正常胎儿的心、脾重量及体重进行了测量。  相似文献   

18.
某些疾病是有季节性的。某些有昼夜变动的周期性或一些角度资料。对这些资料的分析不能用传统的几旬构成比或月旬相对比的方法,应该用圆形分布法进行分析。圆形分布法目前在国内应用尚不多,其应用的原理是通过三角函数的代换,对季节性或周期性资料分布及高峰期所在时间提供较确切的吋点,对疾病的预防和死囚分析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胆道感染是我国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特别是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起病急、发展快、死亡率高,严重危害人民健康。我科自1980年1月~1986年12月因患重症急性胆管炎而死亡13例,现就其死亡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手部屈肌腱Ⅱ区损伤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Ⅱ区屈肌腱断裂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将128例(219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应用显微无创技术对断裂屈指肌腱手术修复、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对照组采用传统肌腱吻合技术。术后随访6~12个月,采用TAM系统评定法对两组随访资料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观察组:疗效优者60指,良45指,可5指,优良率达95.45%;对照组:疗效优者38指,良52指,可14指,差5指,优良率为82.57%。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14.7,P<0.01)。结论应用显微无创技术高质量缝合配合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可有效地预防屈肌腱术后粘连,促进患指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