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伴有瞳孔膜闭的白内障摘出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伴有瞳孔膜闭的白内障摘出术的手术技巧并观察其手术效果。方法 对32例伴有瞳孔膜闭的白内障患者采用透明角膜切口行白内障囊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不分离机化膜与虹膜之间的粘连,采用机械牵拉和沿瞳孔周围多处剪开的方法扩张瞳孔,用压迫法和截囊针头刺入晶状体赤道部转动核相结合的方法娩出晶状体核。结果 32例患者晶状体核均顺利娩出,5例后囊膜破裂,其中3例裂口小,无玻璃体脱出,仍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另2例伴12点处晶状体悬韧带断裂、玻璃体脱出,植入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术后瞳孔基本成圆形,直径3~5mm不等,9例瞳孔区出现轻度渗出,2例瞳孔上移。结论 术中不分离机化膜与虹膜的粘连是手术成功的关键,采用透明角膜切口和扩张瞳孔有利于晶状体的娩出,减少了后囊膜破裂及玻璃体脱出的机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手法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应用前房维持器的效果。方法在557例(627眼)白内障手法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中应用前房维持器维持前房,进行截囊、冲洗皮质及植入人工晶状体等操作。结果术中前房保持稳定,且有足够的前房深度,能顺利完成截囊,容易将晶状体皮质彻底清除,尤其是主切口下方的皮质容易干净吸出;顺利植入人工晶状体。结论应用前房维持器维持灌注,术中前房稳定,便于截囊、冲洗皮质以及植入人工晶状体,并发症少,能减少黏弹剂的用量。  相似文献   

3.
非超声乳化小切口囊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析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目的:分析非超声乳化小切口囊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白内障患者90例(90眼)于9点至12点角膜缘后作6~8mm的巩膜隧道切口,撕囊或截囊后以晶状体圈匙娩出晶状体核,注吸皮质植入人工晶状体.结果:术后3d视力:3眼<0.05,66眼≥t0.05~<0.3,21眼视力≥0.3;术后1mo复查时视力2眼<0.05,32眼≥0.05~<0.3,56眼≥0.3.主要并发症有角膜水肿、前房炎症反应、后囊膜破裂玻璃体脱出等,2眼人工晶状体植入失败.结论:非超声乳化小切口囊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设备简单易于操作,效果满意,适宜于开展白内障防盲治盲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联合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7例(57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行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联合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分别对视力、眼压、前房、滤过泡等进行观察。结果术后矫正视力≥0.2者51例(89.47%),浅前房2例(3.51%),随访6—24个月,眼压控制率为91.23%,功能性滤过泡占91.23%。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中应用可调整缝线,对于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者可有效的减少术后并发症,较好的控制眼压,快速提高视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并发症及处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经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并发症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236例(255眼)。结果并发症的发生率为:角膜水肿33.73%,前房积血2.75%后囊破裂1.96%。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视力恢复快,术中术后并发症少,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手法娩核的简便术式,对104例老年性和并发性白内障施行6-7mm切口环夹娩核囊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论作者认为是一种适合我国国情不需昂贵设备,组织损伤小的小切口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反眉形自封闭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效果。方法:近成熟期至过熟期老年性白内障患者45例行巩膜隧道切口,外切口距角膜缘1~3mm,弦长6-7mm,内切口达角膜缘内2~3mm的透明角膜处,环形撕囊或信封式截囊,水分离,隧道刀扩大内切口至8~10mm,水加压法使核娩出,植入光学部分为5.5~6.0mm的PMMA人工晶状体,切口不缝合或缝合1针。结果:术后1wk内裸眼视力〉0.5者44例占88%。反眉形自封闭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无虹膜脱出,术后未发生切口渗漏或浅前房。结论:本手术有利于预防并发症,手术费用低。  相似文献   

8.
青光眼术后颞侧巩膜小切口手法白内障摘出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经颞侧巩膜隧道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法娩核囊外摘出术治疗白内障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38例42眼施行手术。常规球后麻醉。于颞侧角膜缘后2.0 mm行直线形或反眉形巩膜板层切开,长为5.5 mm,作隧道切口至透明角膜内1 mm。注入黏弹剂,行连续环行撕囊或开罐式截囊,直径6 mm,水分离后以旋转法将晶状体核旋入前房,以晶状体圈匙将核托出。以注吸针头吸净晶状体皮质。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术中缩瞳。术后随访至少3月,观察视力、眼压、滤过泡等。结果本组38例42眼术后第3天视力≥0.5者29眼(69.04%),术后眼压均在正常范围内,对原滤过泡无影响,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青光眼术后特别是上方小梁切除术后的白内障患者,经颞侧巩膜隧道式小切口进行手法娩核白内障手术切实可行,效果良好,值得向基层医院推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中后囊破裂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对1320例(1470眼)老年性白内障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出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发生后囊破裂79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后囊破裂79例(79眼)中,切口不当的2例,撕囊不当的12例,水分离不当的2例,娩核不当42例,冲洗皮质不当17例,植入人工晶状体不当4例。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37例,睫状沟植入32例,缝线固定10例。结论术中晶状体后囊破裂是白内障摘出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常见的并发症,及时发现并正确处理,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过熟期白内障囊外摘除和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手术方法及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和治疗措施。方法:对202例(202只眼)过熟期白内障患者施行白内障囊外摘除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开罐式截囊106只眼,信封式截囊81只眼,连续环形撕囊15只眼。123只眼采用双手压迫式娩核,其余患眼采用晶状体套圈娩核。除12只眼因术中玻璃体脱出未植入人工晶状体外,其余患者均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59.9%患者术后视力≥0.5。信封式截囊及套圈娩核造成晶状体悬韧带断裂及玻璃体脱出等并发症更少。结论:对于皮质完全液化的过熟期白内障宜采用信封式截囊,伴晶状体悬韧带松驰的过熟期白内障套圈娩核较双手压迫式娩核有效及安全 。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自闭式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后角膜水肿的发生率,并分析发生原因.方法 以我院收治的108例(113只眼)安徽省霍山县民生工程贫困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自闭式巩膜隧道小切口现代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统计患者术后1d、3d、1周、1个月角膜水肿的发生率,并分析发生原因.结果 本组108例(113只眼)患者行手术治疗后,术后1d、3d、1周、1个月角膜水肿的发生率依次为10.6%、7.08%、0.88%、0.患者术后发生角膜水肿的原因主要有:大核硬核,器械损伤,内切口靠前、娩核困难,灌注液压力过高、暂时性眼压升高.结论 自闭式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后角膜水肿的发生率较低,通过提高手术技巧有利于降低术后角膜水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改良式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高龄硬核白内障的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82例高龄患者104眼硬核白内障施行改良式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并与同期81例高龄患者103眼硬核白内障施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比,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种手术时间、角膜内皮细胞的密度、丢失率,以及术后视力。结果两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丢失率和术后视力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硬核白内障适宜行改良式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且有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白内障小切口手法碎核摘除术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表面麻醉下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老年性白内障治疗中的安全性。对术中并发症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方法:对122例122眼白内障患者进行小切口手法碎核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术中:巩膜瓣豁口2例(1.6%),虹膜脱出4例(3.3%),虹膜根部离断3例(2.4%),晶状体后囊膜破裂7例(5.7%)。术后:角膜内皮条样混浊10例(8.2%),前房少量纤维素渗出3例(2.4%)。结论: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手术方法,术中晶状体核的处理是关键,是防止并发症发生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改良小切口白内障手法碎核摘除术的手术技术和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病例研究116例(116只眼)随机分为两组:手法碎核58例(58只眼)1-3级核老年性白内障行3.2mm带球结膜的角巩膜缘隧道式切口的晶状体手法碎核摘除术,采用宽3.0mm的晶体碎核垫板作为垫板,以晶体定位钩作为劈核器进行劈核、分核、转核等方法。超声乳化组58例(58只眼),1-3级核老年性白内障行3.2mm透明角膜切口,常规超声乳化吸出术,采用劈核技术。观察比较两组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视力、角膜水肿情况、角膜内皮平均丢失率及术后角膜散光情况等变化。结果两组术中均无晶状体后囊破裂、晶体悬韧带断裂或虹膜损伤等并发症。手法碎核术后视力24小时视力:0.1-0.5者32只眼,占55%,0.5-0.8者26只占45%。超声乳化术后24小时视力:0.1-0.5者36只眼,占62%,0.5-0.8者22只眼占38%。两组术后1d,3d,一周,一个月,三个月视力,角膜内皮细胞平均丢失率,角膜散光变化值,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晶状体核硬一到三级核的白内障行3.2mm带球结膜的角巩膜隧道式切口,手法碎核摘除白内障术中可控性好,手术安全简单,其手术效果与切口同样大小的超声乳化手术效果相当,且术后患者只有轻度异物感,视力恢复快,术后感染率低。为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提供一种更为安全有效俭省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硬核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中采用前房内碎核和扩大切口娩核两种方法的效果。方法Ⅳ~Ⅴ级硬核白内障216例(247眼)行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其中165眼采用扩大切口娩核,82眼采用前房内碎核,术后1d、1周、1个月检查视力,观察术后并发症,对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扩大切口娩核的有2眼(1.21%)发生后囊破裂,前房内碎核的有5眼(6.10%)发生;术后1d视力扩大切口娩核组优于前房内碎核组,而术后1周和1个月视力两组没有显著差别;术后1d前房内碎核组角膜内皮水肿的发生率和程度高于扩大切口娩核组,术后1周和1个月没有明显差别;术后1个月前房内碎核组的散光低于扩大切口组。结论硬核自内障手法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中采用扩大切口娩核可以减少手术近期并发症,前房内碎核需要熟练后才能显现小切口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孙刚  娜仁  刘玲  佟艳秋 《国际眼科杂志》2009,9(9):1679-1681
目的:对双手微小切口冷超声乳化与小切口手法娩核治疗白内障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随机选用双手微小切口冷超声乳化病例204例,及小切口手法娩核病例174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手术后视力以≥0.46的病例数进行比较,手法娩核组占76.9%,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角膜散光两组比较,双手微小切口冷超声乳化组平均为-1.5±0.5,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法娩核组平均为-3.0±0.5,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手微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可安全、有效地通过<1.4mm的切口吸除白内障,较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法娩核术恢复快、散光少,视力提高快。  相似文献   

17.
田自景 《国际眼科杂志》2013,13(6):1224-1225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方法、预防并发症的技巧及临床效果。方法:对842例944眼白内障患者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完成手术。结果:术后3mo回访347例504眼,矫正视力≤0.3者27眼(5.4%),其中2眼为高度近视豹纹状眼底,0.3~0.5者102眼(20.2%),0.5~1.0者305眼(60.5%),1.0以上者70眼(13.9%)。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避免了昂贵的手术设备,可安全地将晶状体核娩出,切口自身密闭性能好,实现了小切口和无缝线。术后散光小,视力恢复快且稳定,符合贫困地区医院现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总结白内障扶贫复明术中“灌注液迷流综合征”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本院2011-2013年间参与防盲民生工程,共有31例患者发生“灌注液迷流综合征”,临床表现为突发性眼压升高、浅前房、虹膜脱出,通过注入黏弹剂以及升高灌注瓶高度无法维持前房深度,术中检查未发现眼内出血现象,其中7例发生在水分离和水分层后,24例发生在皮质吸出过程中。所有发生灌注液迷流综合征的患者均暂停手术,给予20%甘露醇250ml静脉滴注,若经药物降压无效,可根据手术条件行经平坦部前段玻璃体切割术或玻璃体腔穿刺术,待前房形成后继续进行手术。结果31例患者中,29例经甘露醇静滴治疗后前房形成,继续完成手术,2例经药物降压仍不能形成前房,经平坦部行前段玻璃体切割术后前房形成,继续完成手术。术后1天裸眼视力0.3~1.0者为20例(20眼),视力0.1~0.3者为8例(8眼),视力0.02~0.1者为3例(3眼),眼压高于或等于21mmHg者10例(10眼),发生角膜水肿者14例(14眼)。术后1周裸眼视力0.3~1.0者为24例(24眼),视力0.1~0.3者为7例(7眼),眼压均恢复正常,无角膜水肿发生。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灌注液迷流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术中并发症,经正确处理可以缓解突发性眼压升高引起的各种体征,顺利完成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效果及体会。方法:对32例(40眼)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实施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3d矫正视力达0.3以上者27眼(67.5%),术后1mo矫正视力达0.3以上者35眼(87.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适合于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但应注意术前准备及术中操作技巧。  相似文献   

20.
隧道内碎核法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隧道内碎核在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娩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08年4月~8月对65例(69眼)Ⅲ级以上硬核白内障手法小切口手术中进行隧道内碎核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1d,3d和1个月裸眼视力≥0.5者分别为38.24%、52.53%、78.49%。术中、术后并发症较少。结论隧道内碎核法具有切口小、术后散光少、并发症少及操作简单、无需特殊设备之优点,是白内障硬核的一种可行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