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联合五加生化胶囊防治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作用。方法:385例早孕妇女随机分三组药物流产:A组128例,加服米索前列醇及五加生化胶囊;B组120例,加服米索前列醇;C组137例,未加服药物。比较其完全流产率、阴道出血量及时间。结果:A和B组完全流产率较C组高;A组较B和C组阴道流血少,时间短,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改善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以下简称双米)用于终止中期妊娠已被广泛应用。2000-07~2002—07笔者对妊娠13~24周自愿终止妊娠者应用中药生化汤辅助双米药物流产,取效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翟献花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2):2816-2817
目的:观察五加生化胶囊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400例正常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0例。一组产后给予五加生化胶囊;一组产后给予益母草膏口服,比较两组产时、产后2 h、产后24 h出血量。结果:口服五加生化组产后2 h、产后24 h阴道出血量明显少于益母草膏组阴道出血量(P〈0.01)。结论:五加生化促进子宫收缩作用明显,能很好的预防产后出血,且用药方便,安全,无任何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五加生化胶囊与致康胶囊联用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50例药物终止早期宫内妊娠的健康妇女随机分2组,观察组300例服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后服五加生化胶囊与致康胶囊;对照组150例按常规服益母草片.观察两组流产效果、孕囊排出后阴道出血量及持续时间.结果 观察组完全流产率98.67%,对照组92%.排囊后阴道出血量及出血时间比较,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五加生化胶囊和致康胶囊合用有协同作用,提高流产效果,阴道出血量明显减少并明显缩短出血时间.  相似文献   

5.
将850例选择药物流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25例,观察组服药第1d加服五加生化胶囊6粒,2次/d,对照组加服维生素C200mg,3次/d,两组均治疗8d,药流术后两周比较临床效果。伍用五加生化胶囊组,总有效率97.1%,维生素C组总有效率83.5%,两组临床疗效存在显著差异(P<0.05)。采用五加生化胶囊治疗药物流产术后出血不仅有效,而且副作用小,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药物流产与手术流产对再次妊娠的影响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药物流产与手术流产对再次妊娠的影响。方法:将曾有一次药物流产的100例健康妇女和曾有一次手术流产的健康妇女100例,分别设为药流组和手术组的妊娠期和分娩期的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药物流产后再次妊娠的先兆流产、前置胎盘、胎盘粘连、胎膜残留、产后出血发生率都比手术组低,其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药物流产对再次妊娠的影响可能比手术流产低,可以作为非愿意妊娠的首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药物联合小水囊终止中期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孕12~28周妊娠孕妇随机分为两组,A组:应用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引产,B组羊膜腔外利凡诺+米非司酮+放置小水囊术。结果 A组宫缩开始时间(30.2±2.8)h,引产成功时间为(44.7±3.5)h;而B组宫缩开始时间(24.5±2.1)h,引产成功时间(33.2±2.1)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和B组腹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后出血A组和B组无明显区别。结论中期妊娠引产应用药物联合小水囊,引产成功率高,时间短,痛苦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传统导尿管置入宫腔和米非司酮配伍卡前列甲酯栓用于妊娠10~13周的妇女终止早孕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自愿要求终止妊娠施行钳刮术的妇女100例,随机分成A、B两组.将A组米非司酮配伍卡前列甲酯栓与B组导尿管置入宫腔的传统钳刮术的扩宫效果、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组与B组在扩宫效果、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钳刮术前用米非司酮配伍卡前列甲酯栓安全、有效、方便,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五加生化胶囊对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情况的影响。方法:自愿要求药物流产的早孕妇女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79例。治疗组常规服用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的同时加服五加生化胶囊3d,对照组服用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结果:2组在孕囊排出时间上无显著差异;阴道出血量及出血持续时间,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五加生化胶囊可减少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缩短出血时间,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苄羟麻黄碱(安宝)治疗先兆早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0例先兆早产孕妇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安宝组,B组为硫酸镁组。结果:3h、7h内宫缩抑制A组58.3%、81.7%,B组16.7%、38.3%。足月分娩率A组75.0%,B组46.7%;新生儿出生体重A组(2680±280)g,B组(2190±260)g。结论:安宝抑制宫缩作用强,显效快,延长孕周长,新生儿出生体重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1病历摘要 例1:女,23岁。1周前于个体门诊行人工流产术,此次以右下腹剧痛就诊,门诊外科以泌尿系结石行超声检查。超声示:双肾、输尿管、膀胱未见异常,于子宫右后方可见10.8cm×4.0cm不均质包块,内可见无回声及絮状稍强回声,右上似可见变形胎囊,另于肝肾间隙、肝周见大片状不规则无回声,子宫内未见异常。超声提示:右附件区不均质包块、腹腔积液(考虑右侧异位妊娠)。急诊手术后证实为右侧输卵管妊娠。  相似文献   

12.
药物流产继发不孕125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将我院 1997- 0 1~ 2 0 0 2 - 12诊治药物流产继发不孕 12 5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年龄 2 2~ 36岁 ,平均 2 9.2岁。妊娠次数1~ 4次 ,产次 0~ 2次 ,药流次数 1~ 3次 ,平均 1.3次。末次妊娠均为药物流产。就诊时继发不孕时间 1.5~ 5 a,平均 2 .5 a。1.2 药物流产情况 妊娠 35~ 6 4 d,服药后阴道流血超过 15d 5 2例 ,占 4 1.6 % ;大出血、药流不全行清宫术 35例 ,占 2 8% ;药流后近期感染者 19例 ,占 15 .5 %。其中发热者 7例 ,闭经者10例 ,闭经 0 .5~ 1a,月经失调 1~ 3a 2 5例 ,药流后出现下腹痛 15例 ,腹…  相似文献   

13.
现将我门诊2004—01~2006—12药物流产275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均有停经史,B超示宫内妊娠,有药物流产适应证,且本人自愿要求终止妊娠。年龄18~42岁。停经39d以内者(I组)52例,40~49d者(Ⅱ组)112例,50~59d者(Ⅲ组)73例,60~69d者(Ⅳ组)22例,70~91d者(V组)16例。  相似文献   

14.
邢菊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0):7385-7385
1 病历摘要 女,25岁.因1a前孕3个月流产术后一直未孕来诊.超声检查见:子宫前位,大小为5.0 cm×4.4 cm×3.7 cm,宫壁回声均匀,内膜可见,呈偏低回声厚0.6 cm.宫内于宫腔底部及宫腔下段可见短线状不规则强回声条,大小分别为:0.6 cm×0.4 cm、0.6 cm×0.15 cm、1.1 cm×0.4 cm(图1).双侧卵巢正常大小,双侧附件区未见异常.超声诊断:(1)子宫大小正常;(2)宫内强回声斑.后患者称第2天来行刮宫术,随诊丢失.  相似文献   

15.
不同药物流产方式终止10—16周妊娠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观察了不同药物流产方式终止 10~ 16周妊娠 80例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年龄≤ 35岁 ,临床确诊为非带器宫内妊娠 ,此次妊娠前 3个月月经规律 ,停经 10~ 16周的健康妇女 80例 ,自愿接受药物终止妊娠 ,无使用前列腺素禁忌证 ,心、肺、肝及肾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16.
鲁春雁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2):2929-2929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术在治疗输卵管性不孕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6-01-2007-12在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输卵管性不孕患者,行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术,观察术后输卵管通畅情况及1 a内妊娠率。结果治疗后输卵管通畅率为56.2%,妊娠率为39.2%,原发不孕及不孕年限长者疗效较差。结论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术是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女性尖锐湿疣28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麟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5):6161-6162
目的:探讨如何切断尖锐湿疣(CA)的传播途径,提高治愈率,减少疣体的复发。方法:选择我院就诊并门诊随访6个月~2a具有完整资料的女性CA285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女性CA患者285例均全部治愈。结论:CA传染以性传播为主,间接感染率较其他性病高;洁身自好,注意个人卫生,及时医治妇科病及内外科疾病等并增强体质,减少传染及复发率,各种治疗CA物理疗法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8.
陈慧华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2):5454-5455
目的研究妊娠哺乳期乳腺癌在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特殊性。方法选择2000-01-2009-12间的妊娠哺乳期乳腺癌24例,发病年龄29~38岁,平均年龄34岁,肿块2.5~11 cm,均为无痛性。按WHO分期标准,其中Ⅱa期2例,Ⅱb期5例,Ⅲa期7例,Ⅲb期9例,Ⅲc期1例。病理类型:浸润性导管癌12例,浸润性小叶癌8例,炎性乳腺癌3例,单纯癌1例。24例患者均在终止妊娠及哺乳后行综合治疗,追踪24例患者9 a内情况。结果 5 a生存率分别为62.5%,5 a复发及转移率为75.0%。结论妊娠哺乳期乳腺癌发现晚,病期晚预后差,肿瘤恶性程度高,5 a生存率较非妊娠哺乳期乳腺癌低。  相似文献   

19.
不良妊娠43例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6—01/2906—10妇科门诊孕前体检人数共计386例次,年龄22~35(平均28)岁。有不良妊娠史者占43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对我院2000~2005年随访资料完整的药物流产926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