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宫腔镜子宫黏膜下肌瘤电切致严重低钠血症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宫腔镜手术切除子宫黏膜下肌瘤或肌壁间内突型肌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无须切除子宫等优点[1].目前,宫腔镜电切术一般采用单极电切系统,应用低黏度非电解质灌流液膨宫,5%葡萄糖溶液最常用.大量灌流液在短期内迅速吸收可导致稀释性低钠血症,发生率4%~5%,可导致15%~40%的患者死亡率[2].我院行宫腔镜子宫黏膜下肌瘤电切导致严重低钠血症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在诊治妇科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28例因阴道异常出血、IUD异常、不孕、闭经等指征行宫腔镜检查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5例异常子宫出血中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115例,子宫内膜息肉40例,节育环异位4例,人工流产后组织残留21例,黏膜下肌瘤13例,子宫内膜炎9例,子宫内膜癌3例.还有不孕症9例,闭经8例,节育环嵌顿6例.患者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3天,,禁性生活2周,术后平均住院2~5天,随访6~12个月,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宫腔镜检查安全可靠,可明确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病因,有助于及早发现宫腔病变及子宫畸形导致的不孕,具有其他检查无法替代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宫腔镜手术为主综合治疗重度宫腔粘连27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33,自引:6,他引:27  
目的探讨宫腔镜手术为主综合治疗重度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IU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2000年4月~2003年3月,对27例经宫腔镜确诊的重度结缔组织性IUA施行宫腔镜IUA分离术. 结果 27例经宫腔镜手术分离58次,其中12例分离1次,7例分离2次,3例分离3次,2例分离4次,3例分离5次.术后随访8~46个月,平均27个月,月经恢复正常65.2%(15/23),仍闭经26.1%(6/23),月经仍少8.7%(2/23).宫腔形态恢复正常63.0%(17/27),基本正常33.3% (9/27),总有效率96.3%(26/27),术后宫腔再粘连3.7%(1/27).术后妊娠率57.1%(4/7),活产率42.9%(3/7).无手术并发症. 结论宫腔镜手术为主综合治疗重度IUA是安全、有效的方法.术后宫腔置放宫内节育器(IUD)与透明质酸钠可预防术后再粘连,雌孕激素周期治疗对子宫内膜修复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B超在宫腔镜电切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B超在宫腔镜电切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04年1月B超监视下宫腔电切手术治疗83例黏膜下子宫肌瘤、宫颈肌瘤、子宫纵膈及宫腔异物残留的临床资料. 结果 51例黏膜下子宫肌瘤、7例宫颈肌瘤均电切成功;9例子宫纵隔在宫腔镜下一次电切;16例宫腔异物残留宫腔镜电切联合刮宫完成.无一例并发症发生. 结论 B超监视能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弥补宫腔镜电切手术中不能立体窥视子宫肌层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临床疗效及手术安全性。方法2000年1月~2004年12月168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根椐肌瘤类型,选择不同的电切方式进行切割,对出血严重、年龄大于45岁的患者同时行子宫内膜电切。结果168例子宫黏膜下肌瘤宫腔镜电切术均成功完成,手术时间5~65min,(27.6±12.1)min;术中出血量8~50ml,(40.1±10.2)ml。子宫穿孔2例,低钠血症3例,术后一过性发热5例。168例随访1~24个月,(16.0±5.3)月,术后月经改善情况满意率95.2%(160/168)。结论宫腔镜电切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术前预处理,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术中严密监测及娴熟手术操作,是预防并发症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6.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及子宫内膜息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及子宫内膜息肉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 方法 2002年1月~2004年7月,我院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38例子宫黏膜下肌瘤和40例子宫内膜息肉,其中经宫颈子宫肌瘤切除术 (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myoma,TCRM)31例,TCRM联合经宫颈子宫内膜切除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the endometium,TCRE )7例,经宫颈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polyp, TCRP)35例,TCRP联合TCRE 5例. 结果 78例均一次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出血≥400 ml 2例,水中毒1例,无子宫穿孔及术后感染.术后1、3、6、12个月随访,术后12个月时进行手术效果评定,闭经8例 (10.3%),点滴月经12例 (15.4%),少量月经33例 (42.3%),正常月经量22例(28.2%),无改善3例(3.8%). 结论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及子宫内膜息肉安全性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宫腔镜检查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我院2003年12月~2005年5月因IVF-ET失败行宫腔镜检查130例,并对发现的宫腔病变进行治疗,对镜检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存在宫腔病变87例(66.9%),其中子宫内膜炎40例(30.8%),子宫内膜息肉23例(17.7%),宫腔粘连20例(15.4%),黏膜下小肌瘤4例(3.1%).67例于宫腔镜检查术后1年内再次行IVF/ICSI或冻胚移植,20例获得临床妊娠,临床妊娠率30%.余20例宫腔镜检查术后10~20个月未行IVF-ET,不避孕未孕. 结论 移植前行宫腔镜检查对于因宫腔因素而导致的IVF-ET失败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宫腔粘连分离(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adhesion,TCRA)术后再次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s,IUA)行TCRA的临床特性。方法 2012年1月~2015年1月12例在外院行TCRA术后再次IUA(重度10例,中度2例)且有生育要求,在我中心行腹腔镜和(或)超声监护下TCRA,术后人工周期治疗3个月,再次宫腔镜评估宫腔情况。结果TCRA术中发现残存50%子宫内膜1例,残存30%子宫内膜1例,残存20%子宫内膜9例,残留点片状子宫内膜岛1例;子宫发育不良3例。3个月后再次宫腔镜评估:宫腔恢复正常4例,中度IUA 6例,轻度IUA 2例。12例随访18~42个月,平均28.5月:3例分别于二次宫腔镜探查术后4、8、10个月妊娠,其中足月妊娠2例,自然流产1例;9例未孕,其中放弃治疗3例,6例继续治疗中。结论 TCRA术后再次IUA子宫内膜破坏严重,术后恢复差,建议TCRA由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专业宫腔镜医生完成,以减少对术中残存子宫内膜的破坏,从而改善IUA的治疗结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宫腔镜在筛查子宫腺肌病合并不孕妇女子宫内膜病变中的价值。方法 2013年1月~2015年12月因子宫腺肌病合并不孕行宫腔镜检查的573例患者为子宫腺肌病组,因输卵管因素不孕行宫腔镜检查的856例患者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2组临床资料和宫腔镜检查结果。结果子宫腺肌病组宫腔镜检查发现子宫内膜或宫腔异常的占44.7%(256/573,包括子宫内膜息肉141例,慢性子宫内膜炎77例,宫腔粘连38例),对照组为33.6%(288/856,包括子宫内膜息肉135例,慢性子宫内膜炎96例,宫腔粘连57例),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19,P=0.000)。子宫腺肌病组中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显著多于对照组[24.6%(141/573)vs.15.8%(135/856),χ~2=17.197,P=0.000]。子宫腺肌病组术前超声检查未发现子宫内膜异常者中39.2%(175/446)宫腔镜检查有异常发现,其中子宫内膜息肉20.2%(90/446)。子宫腺肌病组术前曾行子宫内膜活检病理检查未见异常而胚胎移植失败者中26.3%(26/99)宫腔镜检查发现存在子宫内膜病变。结论子宫腺肌病合并不孕妇女需重视子宫内膜的异常,尤其是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直观、准确,并同时可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0.
宫腔镜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72例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手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疗效. 方法 B超监测,根据肌瘤与肌层的关系,选择不同的电切方式进行切割,对出血严重、无生育要求的患者同时行子宫内膜部分或全部切除. 结果切除肌瘤直径1.5~7 cm;肌瘤数目1~3个;手术时间10~90 min,平均30 min.72例均一次完成手术,无子宫穿孔,出血及肠管损伤.72例术后随访4~20个月,平均6个月,术后满意率97.2%(70/72),6例有生育要求者2例妊娠,其中1例已分娩. 结论宫腔镜电切手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安全、有效,能显著改善术后月经状况及受孕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宫腔镜手术治疗完全性子宫中隔合并不孕的价值。方法2008年1月~2011年12月对22例完全性子宫中隔合并不孕分别施行腹腔镜监视下宫腔镜子宫中隔电切术(14例)或B超监护下宫腔镜子宫中隔电切术(8例)。均自宫颈内口上方用针状电极完全划开中隔,直至中隔基底部位。结果除1例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因中隔过厚行2次宫腔镜子宫中隔电切术外,余21例手术均顺利。术后2个月复查宫腔镜宫腔形态均恢复正常。术后随访21例,13例妊娠,妊娠率61.9%(13/21),其中足月单胎分娩10例(自然分娩6例,剖宫产4例),双胎孕35周早产自然分娩1例,自然流产2例(流产率15.4%,2/13)。术后妊娠时间5~21个月,平均11.3月。结论腹腔镜或B超监视下宫腔镜子宫中隔电切术治疗完全性子宫中隔合并不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宫、腹腔镜联合下对重度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s,IUA)行分离术的价值。方法2008年1月~2011年12月对50例宫腔镜检查确诊为重度IUA采用腹腔镜监视下宫腔镜下针状电极划开宫颈及宫腔粘连,环状电极切除及切取粘连组织,有盆腔病变者腹腔镜下处理并行美蓝通液,术后宫内放置O型环、粘停宁,口服戊酸雌二醇、黄体酮胶丸等预防复发,对术后月经、痛经、妊娠情况进行观察。结果除1例闭经为输卵管结核和子宫内膜结核,经2次宫腔镜分离术后患者放弃治疗外,其余患者均一次性手术成功。无并发症发生。49例随访1~5年,平均3年(1~2年30例,〉2~3年10例,〉3年9例),39例闭经者术后月经恢复;10例经量少者,术后月经正常;10例腹痛者术后腹痛均缓解;7例妊娠,除1例合并卵巢巧克力囊肿行辅助生殖后妊娠,其余6例自然受孕。结论宫、腹腔镜联合治疗重度IUA可直视下进行粘连分离手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3.
宫腔粘连的宫腔镜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s,IUA)是指因各种原因导致子宫内膜损伤,引起子宫肌壁相互粘连,90%发生在宫腔操作之后,表现为周期性腹痛、月经过少、月经稀发、闭经和不孕,行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hysterosalpingography,HSG)或宫腔镜检查即可明确诊断。随着官腔镜技术的发展,宫腔镜诊治宫腔粘连有了新的突破,宫腔镜子宫腔粘连切除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adhesions,TCRA)是直视下有针对性分离或切除宫腔粘连,术后患者可恢复正常月经,改善生殖预后,成为治疗官腔粘连的标准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术后晚期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方法2006年1月~2014年6月13例因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行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术后(>9年)出现晚期并发症,再次宫腔镜探查并处理。结果13例宫腔镜二次探查结果:6例宫腔积血,其中4例位于宫角,2例位于宫腔;7例局灶或四壁内膜增生,其中1例出现子宫内膜去除-输卵管绝育术后综合征,1例子宫内膜病理为非典型增生Ⅰ级。7例术后症状好转(53.8%);3例合并子宫腺肌病继发进行性痛经(23.1%),2例子宫内膜增殖有乳腺癌手术史(15.4%),1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Ⅰ级(7.7%)均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结论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术后残存有功能的子宫内膜或日后再生的内膜可引起晚期并发症,需要临床进一步诊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宫腔粘连(IUA)患者中慢性子宫内膜炎(CE)的患病率、治愈率以及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后的再粘连率,探讨CE对IUA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宫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宫腔镜下诊断为IUA并行TCRA者为IUA组(394例),并根据美国生育协会(AFS)标准于术中将IUA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宫腔镜下显示为正常宫腔形态者为对照组(363例)。两组患者均于术中活检子宫内膜,行组织学和CD138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评估CE情况。分析CE患病率及CE分级与IUA形成的关系。并根据IUA术后宫腔恢复情况将患者分为正常宫腔组(303例)和再粘连组(91例),分析CE患者1疗程抗生素后未转阴率在两组间的差异,并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E未治愈对IUA治疗结局的影响。结果 IUA组CE的发病率为41.12%(162/394),1疗程抗生素后CE治愈率为83.59%(136/162)。与对照组比较,IUA组的年龄更大,妊娠次数、流产次数更多,既往生化妊娠史、人工流产史、自然流产史、胎盘组织残留史、子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对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实施彩超导引下宫腔镜电切术的疗效。方法对86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给予彩超导引下宫腔镜电切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0~35 min,术中出血量15~84m L,住院时间2~5 d。0型18例、Ⅰ型52例及11例Ⅱ型患者均全部1次切净,5例Ⅱ型患者行部分切除。未发生子宫穿孔等并发症。随访1~5 a,81例(94.1%)全部1次切净的患者全部治愈,5例行部分切除的患者再次行子宫切除术治愈。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规范进行手术操作,彩超导引下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操作简便、术后恢复快、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三维彩超应用于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宫腔粘连(IUA)筛查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生殖门诊收治的、平素监测卵泡过程中提示子宫内膜薄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进一步行经阴道三维彩超、宫腔镜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数据分析,比较3种方法用于IUA筛查的准确性。结果120例子宫内膜薄的患者应用宫腔镜检查确诊IUA患者83例,二维彩超提示IUA的患者仅5例,三维彩超提示IUA的患者78例。三维彩超的确诊率为宫腔镜确诊率的93.98%。二维彩超对IUA的检出率(4.17%)显著低于三维彩超和宫腔镜检查(分别为65.00%和69.17%)(P0.05)。且三维彩超对轻度IUA的检出率(85.19%)及中重度IUA的检出率(98.21%)均显著高于二维彩超(P0.01),但其局限性在于不能明确分度。结论经阴道三维彩超成像能初步显示IUA的部位,可做为薄型子宫内膜患者IUA的初步筛查及术后评估手段。  相似文献   

18.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68例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myoma, TCRM)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疗效及并发症的预防. 方法 1998年12月~2000年3月TCRM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68例,有蒂黏膜下肌瘤脱出至宫颈管外、宫腔内粗蒂黏膜下肌瘤、宫腔内细蒂黏膜下肌瘤及宫腔内壁间内突肌瘤分别用不同方法切除,分析手术情况、手术效果、并发症预防、术后妊娠等情况. 结果切除黏膜下肌瘤89个,肌瘤直径0.8~5.0 cm,(3.2±0.6)cm.手术时间5~85 min,(26.8±14.2)min.7例(2例Ⅰ型、5例Ⅱ型)因肌瘤较大,电切时间较长,出血80~200 ml,(120±10)ml;余61例出血5~50 ml, (30±5)ml.1例发生稀释性低钠血症,经强心、利尿及补钠等治疗后痊愈.12例要求生育者5例妊娠,术后妊娠时间15~55个月,(23±2)月.TCRM总满意率(很满意 满意)97.1%(66/68). 结论 TCRM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金标准术式,掌握好手术适应证,加强术中监护,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对8例多发性微小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采用宫腔镜电切术,并给予术前健康教育,术中严密观察患者出血情况、膨宫液出入量及药物不良反应,术后随访等护理措施.结果7例一次成功完成手术,1例因肌瘤数目过多,患者年龄较轻且未婚,仅切除绝大多数肌瘤.术后随访2~26个月,除2例患者术后有轻微宫腔粘连外,其余患者均未发生并发症,所有患者月经异常症状均有明显改善,2例患者术后正常妊娠.提示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多发性微小子宫黏膜下肌瘤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恢复快,可保留子宫,而恰当的护理配合是预防并发症和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异常子宫出血的病因和宫腔镜的诊治效果。方法对86例子宫异常出血患者行宫腔镜检查和电切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86例患者中,子宫内膜息肉39例,黏膜下肌瘤22例,子宫腺肌病13例,宫内膜不典型增生9例。与病理诊断符合率96.51%。彩超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85.0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后,患者月经改善率为95.35%(82/86)。结论宫腔镜检查对良性病变所致异常子宫出血具有准确性高,并可同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对诊治异常子宫出血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