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研究临床不同来源白念珠菌25S rDNA基因型分布特点,探讨白念珠菌不同基因型与感染部位或不同感染类型之间的联系.方法:特异性扩增不同来源的185株白念珠菌25S rDNA基因Ⅰ型内含子序列,再经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对扩增条带进行基因分型,并对不同感染部位、不同感染类型的白色念珠菌的基因型进行比较.结果:185株白念珠菌中,A型122株(65.9%)、B型35株(18.9%)和C型28株(15.1%),未发现D型与E型菌株;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来源与深部组织来源的白念珠菌25S rDNA基因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深部组织来源菌株中,艾滋病相关性和非艾滋病相关性白念珠菌基因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0).结论:VVC来源和深部组织来源的白念珠菌25S rDNA基因型不同,而深部组织来源的艾滋病相关性和非艾滋病相关性白念珠菌25S rDNA基因型相同.  相似文献   

2.
ICU医院内真菌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ICU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及病原学特点。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08年12月ICU深部真菌感染患者的血、痰、粪便、尿、腹腔引流液培养结果及其临床资料。结果:84例ICU深部真菌患者中共分离出108株真菌,以白色念珠菌及光滑念珠菌为主,其中白色念珠菌占47.22%,光滑念珠菌占31.48%,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最常见(占75%),其次为消化道感染(占9.26%)。结论:ICU真菌感染菌种有自己的特点,治疗重在预防。  相似文献   

3.
目的 旨在了解梅州地区ICU患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PFI)的物种分布、药物敏感及白色念珠菌RAPD-PCR指纹图谱特征和不同基因型菌株耐药性差异。方法 收集ICU中149例IPFI患者的呼吸道标本,采用法国梅里埃VITEK 2-Compact和API鉴定系统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运用RAPD 技术对分离的62 株白色念珠菌进行分析。结果 该地区IPFI的物种以白色念珠菌占比最高为38.51%(62/161),其次为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和季也蒙念珠菌等非白念珠菌,非白念珠菌整体占比为48.45%(78/161);它们对常用抗真菌药物具有较好的敏感性,但是出现了近平滑念珠菌对卡泊芬净的耐药菌株和光滑念珠菌对唑类药物敏感性相对较低的情况;白色念珠菌P2 随机引物扩增条带数量1~5条,条带大小在300 bp~1.8 kb ,以300 bp、400 bp 和600 bp 3 个主条带为主;利用聚类分析将这些菌株分为A~D 4个基因群, 其中A基因群11株,B基因群42株,C基因群7株和D基因群2株;不同基因型白色念珠菌对各药物敏感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菌等念珠菌属是广东梅州地区ICU患者 IPFI的最常见病原体,白色念珠菌存在丰富的基因多态性,RAPD 技术对于白色念珠菌的基因型鉴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我院深部真菌感染的菌群分布与耐药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07.1-2007.12门诊和住院病人的各种标本,采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和API20CAUX进行鉴定,ROSCO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实验。结果检出深部真菌106株,居前3位为白色念珠菌61株(57.5%)、热带念珠菌17株(16.0%)、光滑念珠菌8株(10.4%);标本检出率前3位为痰液63.2%、尿液13.2%、大便8.5%;科室来源主要是ICU、干部病房、肿瘤科。各种真菌对两性霉素B、氟康唑、酮康唑、伊曲康唑四种抗真菌药物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其中光滑念珠菌等非白色念珠菌对唑类药物耐药率较高。结论深部真菌感染主要由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引起,以呼吸道、尿道和消化道感染常见。不同真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敏感性不同,准确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对指导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白色念珠菌临床株基因分型及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白色念珠菌的基因分型情况以及不同基因型白色念珠菌的药敏试验结果。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白色念珠菌25S核糖体DNA基因内含子区,可转座I型内含子插入片段的数目及大小的不同使得扩增产物不同,根据产物片段大小和数目分型。采用K-B法对不同基因型进行白色念珠菌药敏分析。结果:临床分离的121株白色念珠菌经PCR分为三型:A型83株,B型27株,C型11株。A型为最常见的基因型,B型、C型白色念珠菌对唑类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显著高于A型菌株,对其他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不同型别的白色念珠菌耐药谱可能与特定基因型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危重病患者继发深部真菌感染发病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2年间47例危重病患者继发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 病原菌以念珠菌为主(98%),其中白色念珠菌(72%);感染部位以泌尿道为(39%),其次为肺部(35%),且大多为两个及两个以上部位同时感染.结论 危重病患者因注意控制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同时合理选用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危重病患者继发深部真菌感染发病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2年间47例危重病患者继发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 病原菌以念珠菌为主(98%),其中白色念珠菌(72%);感染部位以泌尿道为(39%),其次为肺部(35%),且大多为两个及两个以上部位同时感染.结论 危重病患者因注意控制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同时合理选用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继发真菌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 对76例COPD继发真菌感染患者的深部痰液进行培养鉴定,并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76例COPD继发真菌感染的患者检出白色念珠菌42例(55.3%),光滑念珠菌12例(15.8%),热带念珠菌10例(13.2%),克柔念珠菌3例(3.9%),其他假丝酵母菌7例(9.2%),毛霉菌2例(2.6%).本组资料药敏结果显示各种真菌对多种抗真菌药物敏感率较高,其中两性霉素B和伏立康唑的耐药率较低,伊曲康唑和氟胞嘧啶的总耐药率依次为8.1%和17.6%,而氟康唑的耐药率最高,达到23%.结论 COPD患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多为白色念珠菌感染,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减少COPD患者发生真菌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recurrent vulvovaginal candidasis,RVVC)白色念珠菌基因型与临床症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从临床确诊为RVVC患者的阴道分泌物中分离念珠菌,并对患者进行VVC评分,采用ITS1区单链构型多态性(SSCP)分析和大亚基rRNA基因D1/D2区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菌种鉴定,应用微卫星CAI位点的SSCP和GeneScan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的基因型测定.结果 RVVC分泌物中白色念珠菌45株,其CAI区共有12种基因型,优势基因型为32-46和30-45,与其余10种非优势基因型对应的RVVC患者临床VVC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基因型为CAI30-45和CAI32-46的白色念珠菌菌株在引起RVVC的病例中占有明显优势,但是优势基因型与RVVC患者临床症状严重程度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326例医院内深部真菌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汤桂丽  彭燕  刘利  任君 《重庆医学》2008,37(20):2331-2332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对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住院病例中真菌感染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年闻住院患者真菌感染326例中分离出385株真菌,以白色念珠菌及热带念珠菌为主,其中白色念珠菌占56.36%,热带念珠菌占20.54%.呼吸科、老年内科和ICU病房住院患者较易发生医院真菌感染.真菌感染的部位以呼吸道最高,其次为泌尿道.结论 医院深部真菌感染主要多发生于年老体弱、免疫功能低下、病情危重和长期使用抗生素的患者,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ICU病房白色念珠菌血流感染现状,探讨其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09~2011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全院送检的血培养分离所得白色念珠菌。对ICU病房血流感染白色念珠菌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ing typing,MLST)分析菌株间的亲缘关系。结果 2009~2011年华西医院送检的血培养标本共分离念珠菌135株,以白色念珠菌为主(51株,37.8%)。进行MLST分型的17株白色念珠菌来自ICU病房的15名患者,标本来源包括外周血15份,中央静脉导管2份(有两名患者分别取外周血和中央静脉导管各1份且均培养出白色念珠菌)。17株菌经MLST分型得到15个序列型(sequence type,ST),其中3株菌具有相同的ST型,另外14株菌分别具有14个不同ST型。经聚类分析,5株菌(29.4%)归为Group 46克隆组,2株菌(11.8%)归为Group 47克隆组,其余10株菌为单体型。分离自同一患者外周血和中央静脉导管的2株菌(Calb-36和Calb-40)经MLST分型证实是同一克隆株。结论白色念珠菌为华西医院念珠菌血症的首要致病菌。ICU病房血流感染白色念珠菌的主要流行株属于Group46和Group47克隆组。我院ICU病房目前尚不存在白色念珠菌血流感染的暴发流行,但有导管相关性白色念珠菌血症的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 Candida albicans (C. albicans) infection, often occurring in genital candidiasis, has increased dramatically recently. Developing an efficient C. albicans typing method may contribute to understanding its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uiding efficient treatment. We used rapid microsatellite genotyping assay for interstrain differentiation of C. albicans isolates and explored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its spread. Methods DNA was extracted from C. albicans isolates from gentalia, recta and mouths of 39 female cases and 27 male cases of genital candidiasis. Three fluorescent primers for the microsatellite markers in conserved genes (CDC3, EF3 and HIS3) of Co albicans were used to amplify the isolates DNA by PCR. Fluorescent signals were read with an automatic sequencer and analyzed with GeneScan software. Results Analysis of the three microsatellites markers showed 18 gene allelic associations in genital C. albicans infected patients: 10 allelic associations in female and 11 allelic associations in male, of which 3 allelic associations shared by both genders covered 71% of infections. The most dominant allele association of pathogenic strains for both genders was 116:124, 122:131,160:200 that covered about 50% of infection. Gentalia and recta shared the same strains in 80% of female patients, but in only 3.8% of male patients. There were 2.7% female patients, but no males, with same strain in both gentalia and mouths. Five of seven genital Co albicans infected couples had the same allelic associations of which 4 were the dominant pathogenic C. albicans susceptible for both genders. Conclusions The predominant allelic association of the pathogenic strain in genital C. albicans infection is 116:124, 122:131, 160:200. Vaginal pathogenic strains are probably maintained from the rectal reservoir. Pathogenic strains of male patients are probably from frequent sexual intercourse. The aggressiveness of some strains varies with gender.  相似文献   

13.
口腔扁平苔藓患者白色念珠菌分离株的基因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健康人和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患者口腔白色念珠菌分离株的基因型分布特征.方法 应用随机扩增片段多态性分析法(randomly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对来自于健康人(26株)、糜烂型OLP患者(62株)以及非糜烂型OLP患者(24株)共112株白色念珠菌菌株做基因型分型,比较OLP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白色念珠菌分离株的基因型分布差异.结果 本研究采用的RAPD分析法可大致将所有白色念珠菌分离株分为A、B、C、D四种基因型;健康对照组、糜烂型OLP和非糜烂型OLP患者组的白色念珠菌分离株的基因型构成具有差异,其中,健康对照组以B、D型为主,糜烂型OLP患者组以A、C型为主,非糜烂型OLP患者组以A、D型为主。结论 某些具有特定基因型的白色念珠菌与OLP的发生发展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14.
Yu J  Zhang M  Wang JL  Xu WL  Ou JP  Wang FR  Lai YY  Liu F  Ren HY  Huang XJ  Song YX  An YZ  Li RY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42):2991-2993
目的了解院内深部真菌感染高危患者体内念珠菌的分离情况以及深部念珠菌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对血液科、老年科和ICU病房2004年5月至2005年4月入院的所有患者进行各种可能危险因素及深部念珠菌感染的监测。对出现深部念珠菌感染的患者和未出现深部念珠菌感染的患者进行比较,统计学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深部念珠菌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共入组440例患者,其中152例分离到426株念珠菌,白念珠菌占67.4%,其他念珠菌为32.6%。共61例患者出现定植,主要为白念珠菌。对资料完整的193例患者进行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显示2种及2种以上广谱抗生素应用(OR=16,204;95%可信区间:2.005—130,980),念珠菌菌落定植(OR:10.636;95%可信区间:3,743—30,222)和应用尿管(OR=4,285;95%可信区间:1,399—13.127)是深部念珠菌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深部真菌感染高危患者体内分离的念珠菌中白念珠菌仍居首位。深部念珠菌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依次为2种及2种以上广谱抗生素应用、念珠菌菌落定植和应用尿管。  相似文献   

15.
刘奇  白丽 《中国热带医学》2008,8(6):1050-1052
目的介绍近年来对磷脂酶B及其与白色念珠菌毒力关系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国内外大量关于磷脂酶B的研究文献,并进行详述。结果白色念珠菌是最常见的条件性致病真菌。磷脂酶B是磷脂酶家族中的重要成员,与90%的念珠菌磷脂酶细胞外活性有关,在白色念珠菌的毒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结论磷脂酶B的研究成果将有助于进一步明确白色念珠菌的致病机制、耐药机制,为抗真菌药物的开发及白色念珠菌病的诊断和治疗等方面提供了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CHROMager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在念珠菌深部感染标本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CHROMager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分离和鉴定来源于贵州省内不同地区224例深部感染患者的真菌标本,采用PCR扩增和DNA序列分析方法检测分离真菌rDNA的ITS序列。结果:224例深部感染患者标本共分离念珠菌243株,显色培养基鉴定16例标本为混合念珠菌感染,占7.1%,其中155株白假丝酵母菌63.8%,居分离率首位;显色培养基鉴定结果与基因鉴定结果符合率为97.7%。结论:深部感染念珠菌以白假丝酵母菌最常见,CHROMager念珠菌显色培养基能快速、简便、准确地分离临床常见的念珠菌,并可有效地提高混合念珠菌感染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7.
应用M13引物PCR指纹法分析假丝酵母菌氟康唑耐药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M13微卫星引物PCR指纹法用于假丝酵母菌氟康唑耐药性基因分型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分析假丝酵母菌氟康唑耐药性,并进一步对41株假丝酵母菌进行M13引物PCR指纹分析,采用RAPD200软件邻接法(neighbour joining,NJ)聚类分析电泳带型模式。结果 41例主要从痰液和阴道分泌物中分离的假丝酵母菌标本中中,氟康唑药物敏感11株(26.8%),依赖8例(19.5%),耐药22例(53.7%),PCR指纹分析至少可检测到12种不同的条带,条带数目从2条到12条不等,电泳带型模式与感染部位和氟康唑药物反应性有关。结论 假丝酵母菌氟康唑耐药性菌珠所占比例较大,M13微卫星引物PCR指纹法可用于假丝酵母菌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和氟康唑耐药性基因分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贵州地区临床不同来源白念珠菌的25S rDNA基因分型与抗真菌药物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制定的M27-A3方案中的酵母菌微量稀释法,检测贵州地区149株临床白念珠菌对常见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149株白念珠菌均对两性霉素B敏感,对5-氟胞嘧啶、氟康唑的敏感率分别为96.64%和93.96%,而对伊曲康唑的敏感率较低为46.31%;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来源菌株对伊曲康唑敏感性低于深部组织感染菌株;各25S rDNA基因型别的白念珠菌对4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贵州地区白念菌株对伊曲康唑的敏感性较低,这些不敏感菌株多数来源于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贵州地区白念珠菌25S rDNA基因型别在4种抗真菌药中的耐药率无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