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州小女孩莹莹今年7岁多了,3岁时就学会了自己到厕所小便。可是有一个“坏习惯”她始终改不了,从出生到现在,她每天夜里都会尿床。尽管父母毎天凌晨时分都会叫醒莹莹起床小便,但莹莹还是会尿床,她没办法控制自己。生活中,尿尿是每个小孩子天生的“权利”,但有的孩子会半夜自己偷偷洗床单以逃避父母责骂;有的孩子拒绝参与学校的过夜活动,以免被同学嘲笑,尿床背后隐藏着哪些健康小秘密?  相似文献   

2.
孩儿尿床是否属于严重问题,首先要看孩子的年龄而定,如果是在两岁之内,孩子大都还用着便巾,出现尿床属于正常,照临床医学的说法,从两岁左右,特别是女孩,夜晚或白天大小便失禁的现象会逐渐慢慢消失,但是如果已经五岁或更大了还有尿床的情形,父母就要注意并寻求改善了.  相似文献   

3.
宝宝出生后,他会以独有的方式适应世界,体验新的生活。哺育出一个活泼、可爱、聪明的小宝宝,是每个父母最大的心愿,可在哺育期间,仍要注意一些不恰当的方式。强迫小便无异尿床年轻的父母为了防止幼儿尿床,常于半夜把孩子从睡梦中抱起来,“强迫”孩子小便。这种做法对孩子的健康有害。家长定时督促孩子小便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必须注意方法,过分“强迫”孩子小便,实际上已不是孩子自主地小便,而是下意识的失控行为,这与尿床时的情况没有多大差别。长此下去,往往容易造成疾病,反而引起孩子尿床。宝宝练爬全身生长年轻的父母,不让…  相似文献   

4.
王琛 《大众健康》2011,(6):51-51
对待孩子尿床问题,许多家长都会有这样的想法:“孩子尿床不是病,年龄大些就会好。”从而延误了儿童遗尿症的冶疗。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孩子的慢慢长大,尿床的次数应逐渐减少,但有些孩子却仍频繁尿床。对此,有家长认为尿床不是病,无需治疗,随着年龄增大自然会消失。这样的看法正确吗?长期尿床危害多尿床属不属病态、要不要治疗,这要由专业医生来诊断。一般而  相似文献   

6.
小孩子尿床是很常见的现象,为了不让孩子尿床,有些父母就限制孩子喝水,以此避免孩子尿床的发生。其实,这种方法对孩子的健康不利。因为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单位体重所需要的水分比成年人要多好几倍。对于迅速发育的孩子来说,限制饮水会导致体内尿素氮、肌酐等代谢产物在血液中的水平增高,造成代谢失衡,容易诱发上呼吸道感染、头昏、头疼、  相似文献   

7.
最近,尿床影响孩子身心发育的话题一再见诸报端。但许多家长对尿床的认识仍存在很多误区。有的家长说:尿床嘛,大大就好了;有的家长说:尿床是个坏习惯,打几次就改了;有的家长就算给孩子治,也是治治停停,今天不尿床了,明天就停药。  相似文献   

8.
最近,尿床影响孩子身心发育的话题一再见诸报端。但许多家长对尿床的认识仍存在很多误区。有的家长说:尿床嘛,大大就好了;有的家长说:尿床是个坏习惯,打几次就改了;有的家长就算给孩子治,也是治治停停,今天不尿床了,明天就停药。  相似文献   

9.
小儿的偶尔尿床事件,会成为全家人茶余饭后的笑谈,在父母充满爱的调侃后会隐藏着孩子小小的不好意思和些许小小的担心.第二天清早,跳起来看,谢天谢地,今夜安然无恙! 可有些孩子没那么幸运,尿床是常事,家长是真担心,而孩子的小心情呢,哎……  相似文献   

10.
<正>六岁的嘟嘟是个懂事的孩子,父母欣慰之余却一直有个心病,那就是嘟嘟到现在还会时不时地尿床。每天夜里只要没有及时叫嘟嘟起来小便,他都会在被窝里"画地图"。因为这个事情,嘟嘟没少挨父母的训斥,都有些自卑了。父母也觉得很头疼,不知该怎么办才好。小儿遗尿症俗称"尿床",是儿童时期的一种常见疾病。主要表现是在  相似文献   

11.
《健康必读》2009,(6):60-60
孩子尿床,许多家长认为这是正常现象、长大了自然会好,未及早给予治疗,任其发展,使尿床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心理造成极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12.
刘利 《东方药膳》2005,(2):19-19
尿床又称为遗尿,指超过5岁的孩子,在熟睡时出现无意识的排尿。患者绝大多数是7~12岁的儿童,男孩患遗尿比女孩子多1倍。患者每周尿床至少2次。其实,尿床并非都是孩子的过错。引起尿床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但遗传基因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研究人员最近发现,如果家长其中一个或是双方都曾是夜遗尿患者,孩子就分别有50%和75%的可能尿床。多数家长都将儿童尿床的原因归咎于孩子叛逆,成熟迟,懒惰,晚上喝太多水等。几乎所有的家长都会在孩子睡前禁止他喝水,或半夜强迫孩子起床上厕所,有的家长还会因此惩罚孩子,但很少有家长带孩子去医院检查治疗。要…  相似文献   

13.
有的孩子比较活泼,有的孩子比较内向,他们所表现出的幽默感的形式也会有所不同,有的比较外露,有的比较含蓄。 一个幽默的人会非常受大家的欢迎。有的父母就想在幼儿阶段开始,培养孩子的幽默感。其实,孩子的忘记自己孩子的个性特点。有的孩子比较活泼,有的孩子比较内向,他们所表现出的幽默感的形式也会有所不同。有的比较外露,有的比较含蓄。幽默来自人丰富的内涵,随着知识面拓宽,阅历增加,举止谈吐自然会有所改变。父母们不要操之过急,要耐心丰富儿童的内心  相似文献   

14.
小儿尿床怎么办?陈质庵有的孩子快上小学了,可是夜里还尿床,妈妈自然很着急.其实,小孩尿床多半能治好,把尿床当成病来看,这完全是母亲的一种精神负担.确实,妈妈是最大受害者,因为她总要在夜里多次唤醒孩子撒尿,特别是严寒的冬天催促得更勤,每天要洗晒衣被,比...  相似文献   

15.
在实际生活中,许多家长不能主动向孩子谈及有关性的知识。当孩子直接向父母提出这样的问题时,父母要不就以欺骗的形式回答孩子;要不就是回避孩子的问题;甚至有的父母对孩子还会采取训斥的态度……这些都是不恰当的做法。爱孩子就要跟孩子坦诚相待。  相似文献   

16.
孟磊 《健康人生》2006,(6):16-16
孩子到了2岁多,说话能力比以前大有改善,能把简单的意思表达清楚,还时不时用个成语,引得你哈哈大笑,这时每个父母都觉得自己孩子“好玩”极了。但此时有些孩子却出现口吃的问题。起初孩子自己并未介意,做父母的却很烦恼。于是有的父母训斥孩子,让孩子矫正。这个年龄正是孩子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如过于严厉,孩子会“张不开嘴”。如果想说又不能说出来时,孩子就会更加烦恼,甚至摔东西、打滚吵闹等。  相似文献   

17.
郭喜良 《自我保健》2012,(10):66-66
孩子尿床,在许多人看来是天经地义的事,毕竟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尿床史。但孩子五六岁,甚至十七八岁了还在尿床,就很让人尴尬。确实,尿床是小事,但被忽视、延续到孩子的青春期甚至成年期,那就无端变成大事。那样不仅影响孩子的智力发展、学业和生活,还会对孩子的心理成长带来不小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苏樱 《健康人生》2014,(9):43-44
3至5岁:允许孩子发出脾气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一样需要始终如一的关心,但随着记忆力的增强和语言能力的提高,他会越来越自信.面对父母离婚的压力,孩子常常表现得很担忧,害怕分离.在行为上也会出现倒退,例如吮吸手指、尿床或睡眠不安等.他还会时不时地向父母发脾气,大声啼哭.总之,很多行为就像刚出生不久的婴儿一样.孩子出现各种“不乖不听话”,父母都是最大的原因.记住别把对前任的仇恨转嫁给孩子,孩子这个时候还不会用理性分辨你们的话谁对谁错,他只会全盘吸收你负面的情绪并用撒泼的方式发泄出来.耐心,耐心,再耐心,是唯一的办法.  相似文献   

19.
小白 《健康世界》2014,(6):74-76
孩子大都不愿父母离婚,有的孩子甚至还会千方百计地阻止父母离婚。对父母关系的急剧变化也会让孩子感到不解和迷惑,并因此受到许多困扰,甚至很难与他人建立起亲密关系。如何才能让孩子接受父母分开,并相信自己仍享有爸爸、妈妈的爱呢?  相似文献   

20.
孩子尿床是很多家长的烦恼,有些家长为了防止孩子半夜尿床,就会刻意控制他们的饮水量,让孩子少喝水,甚至不喝水,其实这是非常不科学的。孩子的生长需要摄入足够的水分,如果怕尿床而少喝水,很可能会对孩子的身体有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