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31例莫西沙星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7~2009年上报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3I例莫西沙星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莫西沙星ADR发生例数逐年增高,呈上升趋势。ADR损害系统/器官构成比高低依次为过敏反应(41.9%)、神经系统(19.4%)、心血管系统(16.1%)、消化系统(6.4%)等。主要临床表现为皮疹、视觉异常、幻觉、抽搐、心律失常、肝酶升高等。年龄≥60岁的老年患者更易发生ADR(占58%)。结论:临床使用莫西沙星时,应密切关注ADR的发生及危害,加强用药监护,促进莫西沙星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所致药物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国内2000年至2009年关于使用莫西沙星出现不良反应的报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老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莫西沙星所致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多样;神经精神系统不良反应和急性过敏反应较为常见,且精神症状多发生于老年人。结论应重视应用莫西沙星引发不良反应所造成的危害,临床在用药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尽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尹成芳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10):124-126
莫西沙星属于8-甲氧基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具有广谱抗菌作用,通常在肺炎、急性细菌性鼻窦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等治疗中能够发挥出较为理想的效果。近年来,随着莫西沙星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广泛,不良反应也随之增多。本文综合分析我院使用莫西沙星的不良反应报告,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建议,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莫西沙星致29例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近3年大理学院附属医院患者用莫西沙星致不良反应29例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不良反应临床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及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症状,且老年患者更易发生。结论临床应重视莫西沙星的抗菌效应及不良反应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5.
122例莫西沙星所致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3~2009年国内医药学术期刊报道的122例莫西沙星注射液致不良反应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枢神经系统反应是莫西沙星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有37例,占30.33%。其次为肝胆系统、变态反应、血液系统等症状,且老年患者更易发生。结论:临床应重视莫西沙星不良反应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6.
莫西沙星不良反应70例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所致不良反应的规律、特点和机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5年~2009年国内公开报道的莫西沙星所致不良反应70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莫西沙星所致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主要为神经系统、变态反应、消化系统等症状,且老年患者更易发生。结论:临床医师应重视莫西沙星的不良反应,尽可能减少和避免其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所致不良反应的类型及其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在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资讯)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中,以"莫西沙星"和"不良反应"为关键词,搜索2005年~2011年11月莫西沙星所致不良反应文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收集到62例莫西沙星导致的不良反应,主要类型有神经系统反应(28.4%)、过敏反应(21.6%)、心血管系统反应(14.9%)、消化系统反应(10.8%)、呼吸系统反应(6.8%)等。70岁以上的患者占46.8%(29/62),高于其他年龄段。静脉滴注给药者占59.7%(37/62)。结论:临床应高度重视莫西沙星的不良反应,加强用药监护。 相似文献
8.
9.
介绍国内近年来有关莫西沙星的不良反应,为过敏性休克,神经精神异常,低血糖,心动过速,白细胞减少等,但较为少见。 相似文献
10.
11.
我院53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回顾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医院2008年收集整理的532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Excel电子表格和手工筛选,按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不良反应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由抗菌药物导致的ADR最多,共216例,占总数的40.60%;以静脉滴注方式引起的ADR 427例,占80.26%。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共196例,占总例数的36.84%。结论临床应重视ADR报告和监测工作,尤其应注意老年人用药过程的观察,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或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我院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本院2008-06~2010-05上报的231例ADR资料,针对ADR所涉及的患者情况、用药情况以及不良反应临床表现、转归、因果关系评价等内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1例ADR报告涉及73种药品,以抗感染药物所致的ADR居多,占51.51%;其次为循环系统用药,占11.69%;其他占36.80%。ADR累及最多的器官为皮肤及其附件;静脉注射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性别对ADR发生率的影响无明显差异。结论应加强对医护人员的专业培训,合理使用抗生素,不断提高临床用药水平,规范注射剂的使用,可大幅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报告中超说明书用药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2014年1-12月收集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共7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药品说明书对超说明书用药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700例ADR报告中,共有医嘱1605条,有267份超说明书用药报告(38.1%),有416条超说明书医嘱(25.9%),类型主要为超给药频次、超给药剂量和超适应症,超说明书用药构成比居前3位的药物依次为银杏达莫注射液、前列地尔注射液、注射用美洛西林钠。 结论 我院ADR报告中超说明书用药情况普遍存在。需加强监管,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我市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规律和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哈尔滨市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3月31日间的1132例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32例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中,以60岁以上老年患者居多,占22.18%;静脉注射是引起药品不良反应的主要给药途径,占64.40%;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占47.35%。抗感染药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最多,占61.31%。结论:临床应关注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应严格合理用药,以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56例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哈尔滨市2010年1月~2012年6月有关参麦注射液的56例不良反应报告从患者基本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临床表现、用药情况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用药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平均年龄53.28岁;在30min内发生ADR的占总例数的83.93%;累及皮肤及其附件的报告最多,为28例,占36.36%;均为单独用药后发生的ADR的报告。结论参麦注射液ADR的发生与药物因素有关,并且年龄分布特点符合该药的适用人群。临床医师、药师应重视参麦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加强其应用过程中的监测,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医院2007年1月至2010年9月收集的25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0~10岁人群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占43.70%;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易引发药品不良反应最多,占53.54%;引发药品不良反应的药物以抗微生物药居首位(占41.97%),其次为中药制剂(占33.44%);药品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占46.55%。结论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应做好用药监护,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37例二甲双胍致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进行分析,探讨其引起不良反应的规律和原因,为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1979年~ 2013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文献进行检索,对其中涉及二甲双胍致临床药品不良反应的32篇文献中报道的37例病例报告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37例二甲双胍所致报告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30~ 39岁患者例数最多;所用二甲双胍涉及普通片剂、肠溶片剂和缓释片剂3种剂型,普通片剂为临床常用主要剂型,占全部病例的89.19%;不良反应发生时间最快为第1次用药30min后出现,最长为长期服用数年后出现,其中服药1d内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最多;不良反应可累积多个系统、器官,主要以皮肤及附件损害、全身性损害和内分泌系统为主,其次为神经系统、胃肠道系统等,大部分ADR多轻微,即使有症状较重或严重者,及时停药或对症治疗处理,大多数症状可好转消失,但2例发生乳酸酸中毒,经抢救无效死亡.结论 临床应重视二甲双胍所致ADR的发生,根据病情严格控制服药剂量,加强用药监测,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他汀类降脂药品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原因和影响因素,为血脂异常人群长期安全用药提供建议。方法对四川省自2004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通过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网络上报的190例他汀类降脂药品致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他汀类降脂药品的不良反应以皮疹、肌损害、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为主;部份不良反应累及神经系统和血液系统;严重不良反应以肝损害最常见。结论应规范降脂用药的剂量和时限,避免超时与超剂量用药,加强院外患者的用药后复诊和随访,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