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炎性肌病是一组以肢体近端肌肉无力和横纹肌非化脓性炎性改变为特点的异质性疾病。以多发性肌炎(PM)和皮肌炎(DM)为代表,表现为对称性肢带肌、颈肌及咽肌无力,常累及多脏器,可伴发肿瘤和其他结缔组织病。目前以炎性肌病作为这一类疾病的总称,而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只是特发性炎性肌病(idiopathic inflammatory myopathy,IIM)中的亚型(表1)。某些自身抗体与特发性炎性肌病的部分临床表现密切相关,在其诊断和分型中具有重要意义,笔拟就各种不同免疫学指标在特发性炎性肌病的诊断和分类中的临床意义进行综述。[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抗核基质蛋白2(NXP2)抗体阳性炎性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肌肉病理特点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就诊于我院的4例抗NXP2抗体阳性炎性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肌肉病理改变和治疗方法。结果 4例患者均出现对称性四肢近端无力,2例出现皮肌炎样皮疹,3例出现吞咽困难,2例出现肢体水肿。3例血清肌酸激酶显著升高,1例正常;4例肌电图均为肌源性损害;4例下肢肌肉磁共振显示肌肉及筋膜组织水肿信号;4例血清抗NXP2抗体阳性。肌肉病理3例表现为束周萎缩,血管周围和肌束膜炎性细胞浸润;1例表现为间质水肿。4例患者均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随访3例患者好转,1例出院后意外死亡。结论抗NXP2抗体阳性炎性肌病以皮肌炎为主要临床表现,多伴有吞咽困难和肢体水肿,肌肉磁共振显示肌肉及筋膜水肿信号;主要病理特点为束周萎缩;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抗核基质蛋白2(NXP2)抗体阳性炎性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肌肉病理特点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就诊于我院的4例抗NXP2抗体阳性炎性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肌肉病理改变和治疗方法。结果 4例患者均出现对称性四肢近端无力,2例出现皮肌炎样皮疹,3例出现吞咽困难,2例出现肢体水肿。3例血清肌酸激酶显著升高,1例正常;4例肌电图均为肌源性损害;4例下肢肌肉磁共振显示肌肉及筋膜组织水肿信号;4例血清抗NXP2抗体阳性。肌肉病理3例表现为束周萎缩,血管周围和肌束膜炎性细胞浸润;1例表现为间质水肿。4例患者均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随访3例患者好转,1例出院后意外死亡。结论 抗NXP2抗体阳性炎性肌病以皮肌炎为主要临床表现,多伴有吞咽困难和肢体水肿,肌肉磁共振显示肌肉及筋膜水肿信号;主要病理特点为束周萎缩;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多发性肌炎合并间质性肺病17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17例多发性肌炎合并间质性肺病患者临床资料的分析以探讨其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结果:多发性肌炎合并间质性肺病者发热、咳嗽咳痰及关节痛出现率高,血沉明显增快,血抗核抗体(ANA)及抗Jo-1抗体的检出率高,肺部有特殊影像学改变,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有效。有半数以间质性肺病为首发症状。结论:多发性肌炎合并间质性肺病有特殊的临床表现,治疗效果不差。  相似文献   

5.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该院确诊为免疫介导性坏死性肌病患者14例,总结并分析其临床特征、肌肉病理及肌炎抗体谱等.14例患者多为中年发病,女性多见,急性或亚急性病程.临床表现主要为肌无力,可累及四肢近端肌肉、颈屈肌、咀嚼肌;可伴有皮疹、口腔溃疡、口干、眼干、间质性肺病等多系统受累.肌酸激酶中重度升高.肌电图表现为肌源性损害.肌炎抗体检测主要为抗信号识别颗粒抗体和抗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抗体阳性.肌肉病理表现为弥漫或散在分布的肌纤维坏死、吞噬和再生现象,无或少量炎症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见CD68+巨噬细胞浸润为主.免疫介导性坏死性肌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可累及多个系统,需要多学科联合诊治.除了常规辅助检查外,肌炎抗体谱检测在该病中非常重要,有利于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类抗原(MHC-Ⅰ)在特发性炎性肌病(IIM)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对15例IIM患者(IIM组,多发性肌炎14例、皮肌炎1例)、23例其他肌病患者(OM组,肢带型肌营养不良18例、脂质沉积性肌病4例、糖原累积性肌病1例)及5例无肌病对照者(NC组)的骨骼肌标本进行MHC-Ⅰ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NC组未见MHC-Ⅰ表达;IIM组肌纤维MHC-Ⅰ阳性率为86.7%(13/15),明显高于OM组(26.1%,6/23)(P<0.005).IIM组MHC-Ⅰ阳性表达的敏感性为86.7%,95%CI:59%~98%;特异性为73.9%,95%CI:55%~91%.结论 IIM患者肌纤维MHC-Ⅰ阳性表达高.MHC-Ⅰ免疫组化染色是一种较好的辅助IIM病理诊断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前特发性炎性肌病(IIM)病因未明,多认为主要与自身免疫功能失调有关。此文综述了IIM的免疫学发病机制、各亚型组织病理和免疫病理特点,以及可能与此病有关的协同刺激分子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皮肌炎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对称性四肢近端肌肉无力为特征性表现,通常伴有典型的皮肤损害,易侵犯多脏器、多系统,临床较复杂,且常伴发肿瘤。近期研究发现,皮肌炎患者血清中存在多种自身抗体,包括肌炎特异性自身抗体和肌炎相关性自身抗体,肌炎特异性自身抗体与某些临床表现密切相关,临床上通过对这些自身抗体检测可帮助疾病诊断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9.
以抗信号识别颗粒(SRP)抗体阳性为标志的坏死性肌病,因其起病急、病情重、进展快,单用类固醇激素疗效差,成为近年特发性炎性肌病领域中备受关注的热点。本综述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坏死性肌病相关文献,分析SRP+NM与IMNM临床表现及病理改变的异同,阐述SRP抗原免疫原性改变和线粒体能量代谢异常两因素在坏死性肌病致病机制中的作用,认为抗SRP抗体的早期检测有益于SRP+NM的针对性治疗及预后。  相似文献   

10.
特发性炎性肌病主要包括皮肌炎、多发性肌炎和散发性包涵体肌炎,该类肌病发病机制未明确,用于临床诊断的特异性抗体缺乏。使用蛋白组学研究数据虽然较少,但有所发现。皮肌炎主要与氧化应激相关蛋白有关,多发性肌炎多与炎症、线粒体功能障碍和氧化磷酸化通路异常相关,而散发性包涵体肌炎不仅与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炎症相关,还与变性相关。本文就蛋白质组学在特发性炎性肌病目前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报道1例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相关性多发性肌炎患者的临床和骨骼肌病理改变特点.方法 我院于2010年12月29日收治1例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相关性多发性肌炎患者,该患者为女性,40岁,因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于20个月前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术后给予环孢素A抗排异治疗13个月,6个月前缓慢出现进行性四肢近端无力,伴有肌痛.血肌酸激酶升高(426~1948 U/L).血清抗EJ抗体强阳性.肌电图提示神经源性损害,周围神经传导速度下降.对该患者进行左肱二头肌活体组织检查,标本除进行组织学、酶组织化学染色外,还采用抗CD8、CD20、CD68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 (MHC-Ⅰ)鼠抗人单克隆抗体作为第一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骨骼肌的主要病理改变是肌纤维直径变异加大,伴随肌纤维坏死、再生以及成小组分布的角状萎缩肌纤维.血管周围和肌内衣可见呈灶性分布的CD8+T淋巴细胞和CD6+8单核细胞浸润.MHC-Ⅰ染色显示大部分肌纤维膜异常着色.结论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相关性多发性肌炎具有慢性炎性肌肉病特点,可以伴随神经源性骨骼肌损害.  相似文献   

12.
特发性炎性肌病的免疫病理及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特发性炎性肌病(idiopathic inflammatory myopathy,IIM)是一组获得性的、与自身免疫有关的骨骼肌疾病.临床主要有3个亚型: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和包涵体肌炎(inclusion-body myositis,IBM).由于PM和DM应用皮质醇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一直备受临床医生关注.1975年Bohan和Peter提出了PM和DM的诊断标准,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采用.但这一诊断标准主要是以临床表现和普通组织病理为基础,在临床实践中容易造成误诊和漏诊.例如,根据这一标准不能对PM和IBM进行鉴别;无法将肌活检未发现炎症浸润的PM与其他坏死性肌病进行鉴别;也不能区别一些伴有继发性炎症反应的肌营养不良与PM.近年来,随着组织病理、免疫病理和分子病理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免疫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为基础的IIM诊断标准和临床分型逐渐得到了确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肌炎特异性自身抗体(MSAs)在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及其他神经肌肉疾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方法 采用免疫斑点分析法测定63例PM/DM(PM/DM组)及60例神经肌肉疾病(非肌炎)患者(对照组)的血清抗Jo-1抗体和抗SRP抗体水平,分析其对PM/DM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PM/DM组抗Jo-1和抗SRP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7%和5%,对照组均为阴性.两种抗体诊断PM/DM特异度均为100%(95%CI:94%~100%),总敏感度为22%(95%CI:13%~34%).结论 抗Jo-1和抗SRP自身抗体对PM和DM特异度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发性肌炎眼外肌受累的特点。方法收集1例以眼外肌麻痹为突出表现的多发性肌炎叠加综合征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并结合文献总结在炎性肌病中眼外肌受累的特点。结果(1)实验室检查:肌酸激酶6498U/L,抗核抗体(1:320)阳性(均质型),肌电图提示肌源性受损,重频刺激试验阴性;(2)肌肉活检:可见明显的肌纤维变性坏死、吞噬现象及局灶性淋巴细胞浸润,MHC-I免疫组化染色可见广泛肌纤维图MHC-I表达阳性以及炎性细胞浸润MHC-I表达阳性的正常肌纤维。结论眼外肌麻痹是炎性肌病的少见表现。在眼外肌麻痹的鉴别诊断时应考虑到炎性肌病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正>抗信号识别颗粒(signal recognition particle,SRP)抗体阳性肌病是一种以出现血清抗SRP抗体为特点的免疫性坏死性肌病。目前国际上有关此类病例的报道不超过100例,国内完整病例报道尚不多见。现对1例抗SRP抗体阳性肌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治疗反应及预后情况进行报道,以供临床借鉴。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50岁,主因"吞咽困难半年、四肢  相似文献   

16.
炎性肌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炎性肌病是一类由免疫介导或直接由病原体感染所引起的骨骼肌的炎性病变。广义而言,它包括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无肌病性皮肌炎(amyopathic dermatomyositis,ADM)、包涵体肌炎(IBM)、嗜酸性筋膜炎、局灶性肌炎、肉芽肿性肌炎和感染性肌病,其中感染性肌病又可分为病毒性肌炎、寄生虫性肌炎、细菌性肌炎、真菌性肌炎和支原体肌炎等;而从狭义上来讲,炎性肌病仅指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无肌病性皮肌炎和散发性包涵体肌炎。除了包涵体肌炎外,其他炎性肌病均为可治愈性或可控制性疾病,因此对其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炎性肌病并非l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尤其在不典型的情况下漏诊或误诊时有发生。因此,笔结合自己的l临床体会.就炎性肌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总结概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单纯多发性肌炎46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单纯多发性肌炎临床特点,探讨实验室检查与临床症状及疗效的关系。方法综合分析住院的46例单纯多发性肌炎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患者有肢体近端肌无力;严重者,肌酶升高明显;自身抗体阳性者疗效较差。结论肌酶谱变化及自身抗体阳性与否对判断病情及疗效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清抗Jo-1抗体和抗核抗体(ANA)与多发性肌炎(PM)患者心、肺损害的关系.方法 将52例PM患者根据是否伴心肺损害分为PM伴肺部损害组(14例)、伴心脏损害组(21例)和无心肺损害组(17例),分别检测血清抗Jo-1抗体和ANA,并进行比较.结果 PM伴肺部损害组血清抗Jo-1抗体阳性率(42.9%)明显高于无心肺损害组(5.9%)(P<0.01);血清ANA阳性率PM伴心脏损害组(76.2%)及PM伴肺部损害组(71.4%)明显高于无心肺损害组(35.2%)(P<0.01,P<0.05).结论 血清抗Jo-1抗体可能与PM伴肺部损害及血清ANA可能与PM伴心、肺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19.
多发性肌炎与自身抗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测了85例多发性肌炎(PM)患者血中常见自身抗体结果显示,RF、ANA、抗(u1)RNP、抗Sm、抗SSA、抗SSB及抗Scl-70的阳性率分别为40.7%、29.4%、7.7%、3.4%、5.1%、1.7%及5%,而抗dsDNA、抗Jo-1、抗核糖体抗体的阳性率均为0。患者血中自身抗体阳性与否与Ig、C3、ESR及肌酶活性水平关系不大。讨论了各自身抗体检测对PM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炎性肌病中磁共振成像的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16例多发性肌炎、3例包涵体肌炎行双下肢磁共振成像SE序列T1WI,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SE)T2WI扫描。结果多发性肌炎与包涵体肌炎均表现为:在T1WI上为等T1信号,在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2WI上表现为两侧对称性、小片状分布的稍高信号,肌束形态无明显异常,肌束界限清楚。结论磁共振成像是诊断炎性肌病有效的辅助方法。自旋回波序列(FSE)T2WI是诊断肌炎最敏感的序列,对肌炎肌肉活检的部位的选择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