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伴有抑郁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血透室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干预前后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进行评分,并在两组间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干预后SDS、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t=5.1372,P=0.0000;t=7.6616,P=0.0000),且显著低于对照组(t=3.2612,P=0.0019;t=5.1975,P=0.0000);对照组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392,P=0.0873;t=1.8691,P=0.0667)。结论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可显著改善MHD抑郁患者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应用个性化心理指导联合微信健康教育干预对患者心理状态、遵医行为及血糖控制达标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11月入院的59例糖尿病患者纳入对照组,采用常规模式干预,2019年12月-2020年8月入院的59例糖尿病患者纳入观察组,采用个性化心理指导联合微信健康教育干预,两组均为期干预8周.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遵医行为、血糖控制达标情况及生活质量状况.结果:干预后对照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t = 4.684,5.146;P<0.05),对照组遵医行为与观察组比较明显较差(Z = 4.138,P<0.05),对照组血糖达标率明显低于观察组(X2 =4.883,P<0.05),对照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观察组(t = 4.986,2.079,2.534;P<0.05),对照组生活质量量表(GQOLI-74)中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评分明显低于观察组(t =-3.877,-2.845,-2.727,-2.950;P<0.05).结论:个性化心理指导联合微信健康教育能提升糖尿病患者的遵医行为,帮助患者有效控制血糖,提高血糖控制达标率,缓解负性情绪,促进患者回归正常生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团体认知疗法配合心理支持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应用及对心理韧性、希望水平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某院收治的11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n=57)与干预组(n=57),对照组患者予以心理支持干预,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团体认知疗法干预。于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生化指标、压力水平、心理韧性、希望水平以及生存质量的差异。结果: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尿素氮(t=4.99,P0.05)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患者生理压力源(t=3.15,P0.05)、心理压力源(t=3.14,P0.05)、社会压力源(t=2.033,P0.05)3个维度评分及HSS量表总分(t=4.83,P0.0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患者坚韧(t=4.66,P0.05)、力量(t=3.08,P0.05)、乐观(t=8.27,P0.05)3个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患者积极的行动(t=4.04,P0.05)、对现实和未来的积极态度(t=5.61,P0.05)、与他人保持亲密关系(t=3.46,P0.05)3个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干预后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t=4.001,P0.05)。结论:对MHD患者应用团体认知疗法配合心理支持干预能够改善患者血清生化指标,降低压力水平,增加患者心理韧性,提高患者希望水平,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萨提亚模式团体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心理应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某院收治的13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给予萨提亚模式团体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自尊、心理弹性和应对方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t=-3.820,P0.05)、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t=-2.904,P0.0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后,观察组自尊评分(t=3.729,P0.05)高于对照组;干预后,观察组坚韧与控制(t=5.114,P0.05)、力量(t=3.011,P0.05)、乐观(t=3.942,P0.05)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积极应对评分(t=2.443,P0.05)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评分(t=-2.149,P0.05)低于对照组。结论:萨提亚模式团体干预可有效调节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负性心理,增强其心理弹性,改善应对方式,减轻心理应激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理支持疗法联合责任制干预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不良心理情绪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为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观察组实施心理支持疗法联合责任制干预,观察干预前后两组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评分、不良心理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存质量量表(SF-36)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SPBS评分、SAS、SDS评分、SF-36评分相较无明显差异(P0.05);与干预前相较,干预后两组SPBS评分(F观察组=346.636,F对照组=126.058;P0.05)、SAS(t=-8.782,P0.05)、SDS(t=-4.868,P0.05)评分明显降低,SF-36评分(F观察组=37.774,F对照组=33.807;P0.05)明显升高;干预后1、3、5个月观察组SPB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低,SF-36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高(t=-2.043,-12.053,-14.496,4.277,2.440,2.159;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低(t=-8.782,-4.868;P0.05)。干预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低(χ~2=4.910,P0.05)。结论:心理支持干预联合责任制干预应用于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中,可有效减轻其自我感受负担、不良心理情绪、明显提高其生存质量,同时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治疗性沟通配合心理疏导对冠心病(CHD)合并心绞痛患者负性情绪、遵医行为及日常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CHD合并心绞痛患者,按信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治疗过程中配合心理疏导,观察组在对照组上联合治疗性沟通干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遵医行为及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0.00%(45/50)显著高于对照组72.00%(36/50),遵医行为遵从率92.00%(46/50)显著高于对照组74.00%(37/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263,5.741;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SAQ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2.214,2.198,5.141,3.353,2.928,5.712,2.721;P0.05)。结论:治疗性沟通配合心理疏导可显著改善CHD合并心绞痛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及日常生活质量,可考虑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手术患者心理弹性状况及集体心理干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手术患者148例,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观察和对照组各7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集体心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分析对患者心理弹性、情绪状态、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干预后两组心理弹性状况评分(CD-RISC)均显著升高(t=16.250,7.271;P<0.05),且观察组CD-RISC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9.768,P<0.05);干预后两组焦虑评分(HAMA)、抑郁评分(HAMD)均显著降低,观察组干预后HAMA评分(t=-25.829,P<0.05)、HAMD评分(t=-29.997,P<0.0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t=1-5.121,P<0.05)、住院时间(t=-18.399,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t=-22.873,P<0.05)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t=-8.027,P<0.05);干预后两组社会关系领域、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评分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干预后社会关系领域(t=14.236,P<0.05)、生理领域(t=14.628,P<0.05)、心理领域(t=14.408,P<0.05)、环境领域(t=13.396,P<0.05)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9.46%显著低于对照组22.97%(t=4.973,P<0.05).结论:集体心理干预在原发性肝癌手术患者中应用较佳,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弹性状态、生活质量,促进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旨在探讨积极心理干预辅助认知行为干预在伴有抑郁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伴有抑郁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认知行为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助积极心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满意度、干预前后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χ~2=4.444,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HAMD评分均较干预前出现明显变化,呈下降趋势,其中观察组HAMD评分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t=-7.505,P0.001);两组患者干预后PF、RP、BP、MH、RE、VT、SF、GH评分较干预前明显上升;观察组干预后RP、BP、MH、RE、VT、SF评分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2.974,2.774,3.014,2.211,2.939,2.507;P0.05)。结论:积极心理干预辅助认知行为干预可有效改善伴有抑郁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抑郁状态,并可提高其生活质量水平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团体治疗配合心理干预对预防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心理状态、希望水平及治疗配合度的影响。方法:将我院肾病内科接诊的180例MHD患者随机等分为联合组和常规组,常规组给予MHD治疗+常规干预;联合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团体治疗和心理干预,干预12周,比较两组心理状态、希望水平、肾功能和治疗配合度。结果:干预后,联合组偏执、抑郁、强迫症、恐怖、人际关系、躯体化(t=-3.79,P0.05)、敌对、精神病性、焦虑及其他评分均低于常规组(t=-2.36,-4.11,-2.58,-2.18,-2.41,-3.79,-2.60,-3.24,-2.89,-2.88;P0.05);联合组Herth希望量表对现实与未来的积极态度、采取的积极行动、与他人保持亲密的关系及总体评分均高于常规组(t=4.35,5.29,4.70,8.45;P0.05);两组间血清Scr水平无显著差异,联合组血清BUN、IWGR、K~+、PO■水平均低于常规组(t=-3.34,-3.64,-3.37,-2.93;P0.05),而血清Ca~(2+)水平高于常规组(t=4.01,P0.05);联合组总不配合度(χ~2=26.22,P0.05)低于常规组。结论:认知行为团体治疗配合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MHD患者心理状态和希望水平,提高治疗配合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对小儿癫痫患儿父母负性情绪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年收治的200例癫痫患儿的父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团体认知行为干预,两组均干预1个月。对比两组患儿父母的负性情绪、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11.803,-9.977;P0.05);观察组面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屈服、回避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13.140,-22.588,-13.945;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生理、心理、环境以及社会关系4个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4.372,3.679,4.424,4.470;P0.05);观察组满意度97.0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χ~2=14.198,P0.05)。结论:团体认知行为干预能够有效缓解癫痫患儿父母的负性情绪,改善疾病的应对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应用萨提亚模式团体干预对遵医行为、自我效能及幸福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8年7月入院治疗的96例CHF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心理干预方式分为萨提亚模式团体干预组(观察组,49例)及常规心理干预组(对照组,47例)。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6周后自尊感[自尊量表(SES)]、自我效能[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CDSES)]、治疗依从性及积极心理状态[沃里克-爱丁堡积极心理健康量表(WEMWBS)]、幸福感[Campbell幸福感指数量表(IWB)]、生活质量[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表(Li HFe)]差异,并记录两组出院后12周再入院率。结果:干预6周后,两组自尊感(SES评分)、自我效能(CDSES评分)、治疗依从性评分、积极心理状态(WEMWBS评分)、幸福感(IWB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t=-12.286,-12.044,-27.168,-14.479,-10.526,-9.681,-10.106,-18.572,-10.776,-11.333;P0.05),且观察组自我效能(CDSES评分)、治疗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t=2.765,2.239;P0.05);生活质量(Li HFe评分)则较干预前降低(t=19.095,12.106;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4.279,P0.05)。观察组再入院率(6.12%vs 21.28%)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706,P0.05)。结论:萨提亚模式团体干预不仅能改善CHF患者心理健康,还能减少再入院,于患者身心健康均有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应用聚焦解决模式下的激励式心理干预对遵医行为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EICU收治的108例AMI患者,其中48例选择常规干预为对照组,另6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予聚焦解决模式下的激励式心理干预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1个月后的负性情绪、希望水平、心理韧性变化,观察两组患者院内干预期间的遵医行为和预后情况。结果: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PANAS负性评分中害怕、坐立不安、紧张、害羞、易怒、敌意、内疚、恐惧、心神不宁及心烦意乱共10个维度评分显著降低(t=-24.102,-20.442,-20.876,-22.026,-24.883,-15.362,-20.459,-23.785,-33.251,-16.634,-17.264,-18.823,-16.724,-49.000,-19.391,-26.872,-20.398,-17.816,-15.641,-14.885;P0.05),除敌意、内疚两个维度外,其余维度评分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t=7.35,4.48,6.55,2.30,4.45,4.92,6.75,8.65;P0.05);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Herth希望量表中对现实和未来的积极态度、采取积极行动、与他人保持亲密关系共3个维度评分及希望水平总分显著提高(t=16.634,13.613,13.816,26.014,13.667,8.687,9.142,21.469;P0.05),观察组改变幅度大于对照组(t=2.26,4.81,6.04,8.28;P0.05);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CD-RISC量表中乐观、自强、坚韧共3个维度评分及总分显著提高(t=12.073,13.522,11.254,17.583,12.508,8.997,7.954,12.993;P0.05),观察组上升幅度显著强于对照组(t=4.46,2.54,2.45,4.03;P0.05);观察组的医嘱依从情况好于对照组(Z=2.157,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AMI复发率及再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率分别为6.67%、6.67%及10.00%,低于对照组的25.00%、20.83%及27.08%(χ~2=7.102,4.743;P0.05)。结论:聚焦解决模式下的激励式心理干预能明显纠正入住EICU的AMI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其希望水平和心理韧性程度,有助于患者的遵医行为提高和预后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强化互动教育模式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骨质疏松患者健康知识、遵医行为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某院收治的120例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干预法,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应用强化互动教育模式,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空腹血糖(FBG)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健康知识评分、自我效能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并观察两组遵医行为情况。结果: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FBG、HbA1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4.556,8.705;P0.001);观察组健康知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SAS明显低于对照组(t=6.831,3.938;P0.001);观察组摄钙效能、运动效能与自我效能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3.467,3.405,4.611;P0.001);观察组6个月内自我监测、运动、饮食控制、药物使用以及按时检查遵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829,5.763,5.400,6.136,9.855;P0.05)。结论:对T2DM合并骨质疏松患者采取强化互动教育模式,可有效提高其健康知识水平,改善其心态,增加自我效能,促进遵医行为自觉性提升,具有积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预见性干预配合心理干预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理状态、心电图检查依从性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我院120例冠心病心绞痛病例纳为研究对象,以抽签法随机分两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干预,实验组在其基础上实施预见性干预配合心理干预方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生活质量(GQOL-74)评分、遵医行为水平、满意度及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8.33%(χ~2=4.386,P=0.036);实验组干预后SAS评分(t=-3.904,P0.05)、SDS评分(t=-4.654,P0.01)明显低于对照组,GQOL-74量表中社会功能(t=6.851,P0.001)、躯体功能(t=10.961,P0.001)及心理功能(t=6.005,P=0.001)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适量运动(χ~2=4.910,P0.05)、心电图检查(χ~2=4.537,P0.05)、生活规律(χ~2=4.386,P0.05)、血压监测(χ~2=6.563,P0.01)依从率及总满意率(χ~2=4.876,P0.05)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预见性干预配合心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焦虑、抑郁不良心理,提高心电图检查依从性、满意度,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理社会支持系统对广泛性焦虑障碍(GAD)患者焦虑症状、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GAD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传统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社会支持系统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分析对患者焦虑状态、睡眠质量、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干预后两组HAMA评分、HAMD评分均显著降低,且对照组以上评分均明显高于观察组(t=9.210,5.144;P0.05);干预后两组PSQI评分均显著降低,PPQ评分显著升高,且干预后对照组PSQI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t=6.402,P0.05),PPQ评分明显低于观察组(t=17.229,P0.05);干预后对照组在支持利用度(t=-4.822,P0.05)、主观支持(t=-35.508,P0.05)、客观支持(t=-8.489,P0.05)、支持总分(t=-12.792,P0.05)、积极应对(t=-11.231,P0.05)方面得分显著低于观察组,在消极应对方面得分显著高于观察组(t=24.164,P0.05);干预后两组社会关系领域、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评分均显著升高,且对照组以上得分均明显低于观察组(t=8.889,6.293,3.251,4.349;P0.05)。结论:心理社会支持系统在GAD中应用较佳,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焦虑状态、心理状态,提高睡眠质量,促进患者积极应对疾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理认知干预辅助综合性康复训练对高血压脑出血后偏瘫患者心理状态和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后偏瘫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编号,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8)。对照组术后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心理认知干预和综合性康复训练。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干预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D)评分,干预前后Fugl-Meyer运动评定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以及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17%(χ~2=4.36,P0.05);干预后,观察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5.83,P0.05),观察组HAM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4.02,P0.05);干预后,观察组Fugl-Meyer评分为显著高于对照组(t=9.70,P0.05),观察组Barthe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6.31,P0.05);干预后,观察组SF-36量表中躯体功能、躯体角色、社会功能、情绪角色、活力以及总体健康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8.31,8.79,9.31,5.81,6.66,8.43;P0.05)。结论:心理认知干预辅助综合性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高血压脑出血后偏瘫患者心理状态,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联合音乐干预对择期手术患者心理状态及麻醉苏醒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8年7月于我院行择期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前访视,观察组在常规术前访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行为干预和音乐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Aldrete评分、患者手术时间、术中麻醉时间、麻醉苏醒期气管拔管时间、手术后患者的苏醒时间以及患者麻醉苏醒期合作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2.574,P0.05)。观察组Aldret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3.156,P0.01)。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t=-2.555,-2.713;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苏醒期合作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593,P=0.032)。结论:心理行为干预联合音乐干预能减轻择期手术患者的焦虑情绪,缩短麻醉苏醒时间,提高患者麻醉苏醒期合作度,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无烟健康宣教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及其家属心理状态、认知行为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呼吸内科1病区1857例住院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28例)和对照组(9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及其家属接受无烟健康宣教,比较两组患者及其家属宣教前后心理状态、认知行为和社会功能的变化。结果:3个月后,观察组焦虑、人际关系敏感、偏执、强迫、敌对、抑郁、躯体化、精神病性、恐怖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5.28,3.40,2.33,3.45,3.92,3.70,3.31,3.27,3.22;P0.05);观察组呼吸功能训练(χ~2=14.03,P0.05)、治疗依从性(χ~2=10.03,P0.05)、COPD认知行为评分(t=2.29,P0.05)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SF、GH、RP、PF、MH、RE、BP、VT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4.11,4.09,3.28,3.50,2.97,2.29,2.97,3.20;P0.05)。结论:无烟健康宣教有助于改善COPD患者及其家属心理状态、认知行为和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最终改善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团体心理咨询对老年冠心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HD)患者焦虑抑郁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老年CHD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62)和对照组(n=62)。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护理以及心理疏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安排认知行为团体心理咨询。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CSQ)评分,状态与特质孤独量表(Status-trait Loneliness Scale,STLS)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5.629,-5.548,P0.001);干预后,观察组SCSQ积极应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57,P=0.722),观察组SCSQ消极应对显著低于对照组(t=-2.638,P=0.009);干预后,观察组STLS总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29,P=0.128)。结论:认知行为团体心理咨询可明显减轻老年CHD患者焦虑与抑郁水平,减少消极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影响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6年8月在我院血液透析室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80例尿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措施。分析干预前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理改善情况,自制问卷评估两组干预后患者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中生理机能、精神健康得分均比对照组、得分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758,4.137;P0.05);干预后观察组SDS、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5.693,-6.723;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067,P0.05)。结论:心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情绪状态、满意度有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