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符合入组标准的广泛性焦虑症患者服用艾司西酞普兰,疗程8周,并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药物不良反应评定量表(TESS)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第2、4、6、8周进行评分。依据HAMA总分减分率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第2周起,HAMA评分,CG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下降(p<0.01),治疗第8周有效率为80.49%。不良反应最常见的是食欲下降(14.63%),其次恶心(7.32%),但不影响正常治疗。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广泛性焦虑症有效、安全,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森田疗法与单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强迫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强迫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森田疗法治疗,对照组只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疗程8周。所有患者均评定耶鲁-布朗强迫症状量表( Y-BOCS ),并评定康复效果。结果:2周后,研究组Y-BOCS评分低于治疗前(t=21.5,P<0.05),4周后,对照组Y-BOCS评分低于治疗前(t=2.09,P<0.05),且研究组Y-BOCS评分低于对照组(t=3.27,4.62,6.31;P均<0.01);8周后,总有效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χ2=3.87,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森田疗法治疗强迫症效果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艾司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广泛性焦虑症(GAD)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62例GAD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31例),氟西汀组(31例),治疗4周,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2、4周分别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艾司西酞普兰组与氟西汀组对GAD均有显著疗效,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x2=0.198,P>0.05),艾司西酞普兰组不良反应明显小于氟西汀组(x2=4.993,P<0.05).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GAD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及对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19年6月在普陀区精神卫生中心门诊或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44例患者采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利培酮治疗;对照组35例患者采用单一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治疗。观察12周,两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0天、4周、8周、12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阴性症状评估量表(SANS)评定疗效;于治疗12周前后,采用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定社会功能。结果:两组PANSS、SANS、PSP评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比较,PANSS、SANS评分在治疗前及治疗10天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4周、治疗8周及治疗12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46,-2.209,-2.384,-2.121,-2.603,-3.368;P0.05)。两组比较,PSP评分在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58,P0.01)。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利培酮治疗与利培酮单一治疗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及社会功能均有改善,但联合治疗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心理治疗对产后抑郁症患者的效果。方法124例产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干预组服用艾司西酞普兰加40~50 min/w心理治疗,对照组只服用艾斯西酞普兰,6 w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估疗效。结果干预组治疗有效率为71.8%,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70,=0.033)。干预组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有明显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心理治疗对产后抑郁的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推拿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是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的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184例,有主诉颈、肩或背部疼痛不适,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n=92)和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推拿组(n=92)。所有患者入组前和治疗6周后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分别评估焦虑和抑郁症状。治疗前后HAMA减分率≥75%则为显效,减分率≥50%则为有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AMA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 <0.001),且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推拿组HAMA评分低于艾司西酞普兰组(P <0.01);分组与时间存在交互作用(P <0.001)。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推拿组显效率高于艾司西酞普兰组(28.2%vs. 13.3%,P <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推拿治疗存在颈肩背部疼痛不适的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可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疗法(CBT)对隐匿性抑郁障碍的疗效。方法:选择在河南省洛阳荣康医院就诊的隐匿性抑郁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12周后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测评、比较,同时比较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HAMD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25,P0.05);治疗4周后及12周后,观察组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9,2.737;P0.05),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93,9.799;P0.01);对照组治疗4周后HAMD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18,P0.05),治疗12周后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60,P0.01)。治疗前HAMA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62,P0.05);治疗4周后及12周后,观察组HAMA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7,2.471;P0.05),并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04,10.715;P0.01);对照组治疗4周后及12周后,HAMA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20,9.024;P0.01)。两组均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13,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CBT治疗隐匿性抑郁障碍临床疗效发挥更快,治疗依从性较好,远期疗效优于单用艾司西酞普兰;副反应较小,有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的效果和对血糖的影响.方法 对72例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且伴焦虑、抑郁者,进行6周的随机对照研究,被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在常规的糖尿病治疗基础上,给予单纯的心理治疗;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艾司西酞普兰5~20mg/d,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疗效评定,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糖化血红蛋白(GHb)用于血糖控制的监测.结果 ①研究组治疗前后HAMD及HAMA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4.85,5.69;P<0.01);②两组间从治疗第2周末起,各时点HAMD及HAMA评分有显著性差异(t=4.67,5.01;P<0.01)、TES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t=3.68,P>0.05);③研究组GHb水平改善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能有效缓解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有利于血糖的控制,药物相互作用少,耐受性好,安全性高,起效快.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喹硫平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服用艾司西酞普兰和喹硫平,对照组服用艾司西酞普兰,疗程为8周。治疗前、治疗后第2、4、6、8周末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评定,依据HAMD总分减分率判定临床疗效。不良反应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结果研究组有效率70.59%,对照组有效率45.16%,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P〈0.05)。在第4周时HAMD评分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t=2.61,P〈0.05),第6周时CGI评分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t=2.24,P〈0.05),不良反应两组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喹硫平能提高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艾司西酞普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入组患者保持原抗精神病药物不变,加服艾司西酞普兰,观察周期为4周。分别在患者入组前、治疗2周、4周末评定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副反应量表(TESS),以HAMD总分减分率判定临床疗效。结果 HAMD总分在治疗2周末下降,与治疗前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2.16,P<0.05),治疗4周末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7.37,P<0.01)。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艾司西酞普兰对抑郁症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收集本院于2013年1月-2014年4月接诊的80例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将所有接诊患者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患者40例,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帕罗西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2周、4周、6周,观察组较对照组患者的HAMD评分出现了明显改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968,-2.462,-1.991;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其中,出汗、口干、恶心呕吐、体重增加、视物模糊、头疼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χ2=4.114,5.591,4.013,5.165,5.165;P<0.05)。结论:采用艾司西酞普兰对抑郁症治疗的临床疗效发挥更快,可以更快地改善抑郁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利于提高抑郁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其安全可靠,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帕金森(PD)合并抑郁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PD合并抑郁患者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数均为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安慰剂治疗,观察组则给予艾斯西酞普兰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疗效、治疗前后HAMD及MMSE评分、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①经治疗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7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②对照组治疗前后HAMD及MMSE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跃0.05),观察组治疗后HAMD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MMSE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且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后上述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与常规安慰剂治疗相比,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帕金森合并抑郁的临床效果明显,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抗抑郁药物艾司西酞普兰对女性老年抑郁症伴焦虑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77例门诊和住院女性老年期抑郁症伴焦虑的患者按照诊疗顺序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决定服用艾司西酞普兰(研究组)和西酞普兰(对照组),研究组39例,对照组38例。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筛选入组患者和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糖脂代谢生化指标和体重指数评定不良事件。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HAMD、HAMA评分在治疗2、4、6、8周均有统计学意义(t=8.75~18.08,P均0.01),研究组治疗1周评分即有统计学意义,HAMD(t=2.52,P0.05)、HAMA(t=5.30,P0.01),对照组治疗1周仅HAMA评分有统计学意义(t=2.19,P0.05)。两组间HAMD、HAMA评分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0.11和0.64,P0.05),治疗1周比较HAMA评分有统计学意义(t=-2.18,P0.05)、治疗2、4周比较HAMD评分有统计学意义(t=-2.58和-2.14,P0.05)。TESS统计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3.08%和28.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药对糖脂代谢和体质量均无明显影响。结论艾司西酞普兰与西酞普兰对女性老年期抑郁症伴焦虑的患者均有较好疗效和安全性,艾司西酞普兰对抑郁症状和焦虑症状起效更快。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合并奥氮平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4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艾司西酞普兰合并奥氮平)和对照组(单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临床疗效,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0.05或P<0.001)。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结论艾司西酞普兰合并奥氮平治疗难治性抑郁症较单用艾司西酞普兰疗效更好、起效更快,患者依从性更佳。  相似文献   

15.
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性抑郁症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性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开放性设计,将107例在精神病专科医院接受门诊和住院治疗的老年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配到两组,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组52例,帕罗西汀治疗组55例,疗程8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HRSD)和老年抑郁量表(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GDS)评估患者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评估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疗效分析采用意向性分析法(Intent to Treat Analysis,ITT),对中途退出或失访的病例采用末次分析截转法(Last Observation Carried Forward,LOCF)处理缺失值。结果:艾司西酞普兰组治疗期间脱落率低于帕罗西汀组(21.1%vs.40.0%,P=0.034)。在治疗8周末,艾司西酞普兰组患者痊愈10例(19.23%),显著进步11例(21.2%),好转17例(32.7%),无变化14例(26.9%);帕罗西汀组痊愈9例(16.4%),显著进步12例(21.8%),好转21例(38.2%),变化13例(23.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组抑郁症状评分改善的时间早于帕罗西汀组[治疗第一周末艾司西酞普兰组GDS分(13.7±4.5)低于帕罗西汀组(17.3±5.1),P0.001;治疗第二周末艾司西酞普兰组HRSD评分(16.6±3.5)低于帕罗西汀组(24.4±6.1),P0.001),且不良反应率低于帕罗西汀组(28.8%vs.47.3%,P0.05)]。结论:与帕罗西汀相比,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性抑郁症患者起效快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首发老年抑郁症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77例首发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与帕罗西汀组,疗程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艾司西酞普兰和帕罗西汀疗效与不良反应相似,但艾司西酞普兰组起效较快;治疗1周,两组HAMD评分比较,艾司西酞普兰组降分较多(t=2.486,χ2=4.883,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可作为老年抑郁症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艾司西酞普兰和度洛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将88例符合CCMD-3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艾司西酞普兰(10mg/日)或度洛西汀(60mg/日)口服治疗,疗程6周,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17项抑郁量表(HAMD-17)评定临床疗效,采用抗抑郁药副反应评定量表(SER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①两组治疗后HAMD-17分值(分别为5.97±3.17,6.01±3.28)较治疗前(分别为23.81±3.06,24.05±2.87)明显下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第1、2、4、6周末,两组间HAMD-17减分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在第一周末,两组减分率无显著性差异,但与治疗前比均有显著性变化;④艾司西酞普兰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度洛西汀组。结论艾司西酞普兰和度洛西汀均能有效治疗抑郁症,两者疗效相当,起效快速,二者不良反应轻微,但艾司西酞普兰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度洛西汀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6例符合CCMD-3躯体形式障碍诊断标准的患者应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疗程6周,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疗效,以药物副作用量表(TESS)评定药物副作用。结果艾司西酞普兰有效率88.9%,起效时间在2周左右,副作用有厌食,便秘,口干,头晕等,多能耐受,大部分可自行缓解。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疗效肯定,起效快,不良反应少,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和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难治性焦虑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30例应用其它抗抑郁药物治疗的广泛性焦虑症和抑郁症患者焦虑症状无明显改善者,全部换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8周。分别于换药前与换药后1、2、4、8周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其抗焦虑疗效,用药物治疗中需处理的副作用症状量表(TESS)评定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同时进行血常规、心电图及肝、肾功能检查。结果:换药前与换药后的第1周末HAMA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性;换药前与换药后的第2、4、8周HAMA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异性(t=13.53,9.48,8.71;P0.05)。不良反应:换药前与换药后TES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心电图,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与换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难治性焦虑症状有明显改善且用药安全、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艾司西酞普兰与米氮平治疗老年性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符合CCMD-Ⅲ的抑郁症诊断标准的6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和米氮平组分别治疗。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副反应量表(TESS)分别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连续观察8周。结果在治疗第1周,两组HAMD和HAMA评分均下降,但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t=6.44,3.81;P0.05)。第2周末开始两组间HAMD和HAMA评分差异无显著性。第8周末两组显效率分别为73.3%和7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米氮平相比,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期抑郁症起效更快,病人的满意度和依从性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