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老年患者的肺功能、免疫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北京市垂杨柳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20例COPD患者进行研究,其中合并T2DM患者48例(T2DM组)、单纯COPD患者62例(单纯COPD组),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免疫指标的差异.结果 T2DM组的CD3+、CD4+、CD4+/CD8+测定值均低于单纯COPD组患者(t=4.209、t=4.598、t=5.617,P<0.05),T2DM组CD8+测定值高于单纯COPD组(t=4.157,P<0.05);T2DM组的血清IFN-γ、IL-10的水平均显著的低于单纯COPD组患者(t=4.839、t=8.529,P<0.05),T2DM组的血清IL-4、IL-8的水平高于单纯COPD组(t=4.209、t=4.517,P<0.05);T2DM组的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tiry,FVC)、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1 second,FEV lung for carbon monoxide,DLCO)水平均显著的低于单纯COPD组患者(t=3.006、t=5.966,t=6.210,P<0.05).结论 老年COPD合并T2DM患者的肺功能损害更加严重,可能与炎症反应水平增强及免疫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社会支持状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社会支持状况,方法:60例患者个人资源询问表进行问卷评分,并与60例健康者作对照。结果:COPD患者社会支持评分低于对照组,年龄,病程和通气功能与社会支持评分有显著相关性。结论;重视COPD患者的社会支持干预有利于病情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心理痛苦水平,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9月收治的COPD患者2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人口学调查问卷、心理痛苦温度计(Distress Thermometer,DT)以及问题列表(problem list,PL)进行调查,并分析COPD患者心理痛苦的影响因素。结果:发放220份调查问卷,回收率为100%;COPD患者DT评分为(6.00±1.59)分,PL调查显示引起痛苦的原因主要为情感问题(77.73%),依次为实际问题(55.91%)、交往问题(43.64%)、身体问题(25.45%);DT得分与性别(t=2.979,P=0.004)、年龄(t=4.806,P=0.000)、受教育程度(t=4.666,P=0.000)、职业(F=5.413,P=0.001)、收入水平(t=3.164,P=0.002)、家庭关系(F=8.733,P=0.000)、疾病程度(F=8.852,P=0.000)相关;经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2.102,P=0.019)、年龄高(OR=1.379,P=0.030)、疾病程度严重(OR=1.373,P=0.020)是心理痛苦的危险因素,收入水平高(OR=0.485,P=0.000)、家庭关系好(OR=0.277,P=0.000)是心理痛苦的保护因素。结论:COPD患者心理痛苦水平较高,性别、年龄、收入水平、家庭关系以及疾病程度是影响患者心理痛苦水平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社区临床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非同期病例收集方式,共收集594例,其中干预组317例,对照组277例。干预组患者接受社区临床干预模式,并定期进行回访。观察两组患者COPD急性发作人数,急性发作者发作次数,干预前后肺功能变化(FEV1,FEV1%)。结果干预组1年内共96例急性发作转入上级医院治疗;对照组共158例急性发作自行到上级医院治疗,两组经统计学分析,<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COPD急性发作患者发作次数比较,<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随访一年前后肺功能(FEV1,FEV1%)组内比较比较,*=0.00(tFEV1(干预组)=18.78,tFEV1%(干预组)=57.85,tFEV1(对照组)=3.19,tFEV1%(对照组)=21.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随访1年后肺功能组间比较,#P=0.00(tFEV1=13.96,tFEV1%=32.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社区临床干预无论是对患者,还是对减轻上级医院负担而言,都具有积极的临床效应及社会效应,值得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揭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作期患者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年龄与肺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测量其体质量及身高并检测其肺功能。比较营养不良组(BMI<18.5)、正常组(18.5≤BMI<24)、超重组(24≤BMI<28)、肥胖组(BMI≥28)患者肺功能之间的关系;同时将患者分为老年组(年龄≥65岁)和非老年组(年龄≤64岁),同样方法比较这两组患者的肺功能状态;检测BMI和年龄与肺功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营养不良组和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相比,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 second, FEV1%)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组和超重组、肥胖组相比,FEV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组和肥胖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不良组与超重组、肥胖组相比,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 FVC)的比值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组和超重组、肥胖组相比,FEV1/FVC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EV1%老年组与非老年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EV1/FVC老年组与非老年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EV1%和BMI呈正相关(r=0.22, P<0.01)、FEV1/FVC和BMI呈正相关(r=0.29,P<0.01),年龄和FEV1%无显著相关性(r=-0.12,P>0.05),而年龄和FEV1/FVC呈负相关(r=-0.17, 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FEV1/FVC与患者的体质量指数和年龄均存在相关性,而体质量指数对FEV1%的影响不及对FEV1/FVC的影响,年龄对FEV1%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深吸气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治疗COPD患者220例,比较所有患者吸入沙丁胺醇前后的各项肺功能指标的改变情况。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呼吸困难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吸入前MMRC评分在0~2之间的患者为131例(59.5%),吸入后为171例(77.7%)。治疗结束后,IC、FEV1、FVC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深吸气量IC的改善率最高,达到48.70%。结论 IC指标与多项肺功能检测值相关,能较为敏感地检出COPD病人气流受限的改变情况,值得在临床上运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运动能力及其与体质指数和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10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COPD组,同时选取同一时间段本院健康体检的100例正常者作为正常组。记录2组研究对象体质指数、肺通气功能和弥散功能,分析COPD患者运动能力与体质指数及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COPD组安静状态下VO_2、VCO_2、VE、VT、VD/VT与正常组比较无差异;极量负荷时COPD组VO_2、VCO_2、VE、VT明显低于正常组,VD/VT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体质指数、FVC、FEV1、PEFR及DLco/VA与极限负荷时运动能力各指标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运动能力明显下降,重视COPD患者体质指数、肺通气功能和弥散功能障碍,对改善极量负荷时患者运动能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功能锻炼联合心理引导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负性情绪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对我院2015年4月-2017年5月就诊治疗的92例COPD稳定期患者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并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6例)。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前后FEV1、FVC、6min步行距离、SAS、SDS评分及生存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FEV1、FVC、6min步行距离均较对照组上升明显(t=2.769,5.953,7.896;P0.01),表明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更好。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较对照组下降明显(t=-9.396,-9.556;P0.001),表明观察组患者心理状况改善更好。观察组生理、心理、环境、社会关系各维度评分及生存质量总评分均较对照组上升明显(t=4.389,6.861,5.624,3.744,5.568;P0.001)。结论:在COPD稳定期患者中应用功能锻炼联合心理引导干预可有效的改善患者负性情绪,促进肺功能恢复及提高生存质量,可作为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心理社会适应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3-2020年8月于某院接受治疗的96例COPD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疾病心理社会适应自评量表(PAIS-SR)、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采用单因素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COPD患者心理社会适应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结果:96例老年COPD患者PAIS-SR得分为(50.38±12.00)分。病程、合并慢性病数量、肺功能分级是影响老年COPD患者心理社会适应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社会支持是老年COPD患者心理社会适应水平的保护因素。结论:老年COPD患者心理社会适应水平普遍较低,病程、合并慢性病数量、肺功能分级及社会支持是老年COPD患者心理社会适应水平的影响因素,重视独立危险因素的预防及控制,给予针对性措施能够协助患者更好的应对疾病及治疗,提升其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1.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调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心理状况和影响因素,对60例患者和60例健康者对照,应用焦虑和抑郁情绪表(HAO)对两组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患者评分显著差于健康者,年龄、病程和通气功能与患者抑郁症状和总分呈显著性相关,提示患者伴有心理障碍,重视和兼顾心理症状诊治颇有必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阿胶(CCA)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肺功能及肺组织病理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25只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阿胶(低、中、高)剂量组(1、2、4 g/kg),每组5只.采用卷烟烟雾暴露法造模,烟雾浓度为(1100±10)mg/m3,每日1次,每次90 min,连续48周.造模结束次日起,每日灌胃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发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伴抑郁、焦虑情绪的患病率,并分析其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对62例COPD患者进行了一般情况及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问卷调查。结果:有抑郁情绪的患者42人(67.7%)。有焦虑情绪的患者的43人(69.3%)。14例Ⅲ级COPD患者中达到抑郁、焦虑症状肯定存在标准的均有13人,高达92.8%。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男性比女性病人更易出现抑郁和焦虑症状(OR值分别为1.05,95%CI1.01-2.11,1.12,95%CI1.03-2.23),肺功能差的患者更易出现抑郁和焦虑症状(OR值分别为2.34,95%CI1.98-3.21,2.53,95%CI2.11-4.01);对病情越了解的病人更易出现抑郁和焦虑症状(OR值分别为1.22,95%CI0.98-1.54,1.25,95%CI1.01-2.31)。结论:COPD患者中存在较高的抑郁及焦虑情绪障碍,肺功能受损程度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白细胞介素6(IL-6)是由单核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活化淋巴细胞合成的一种细胞因子,它参与急性时相反应及调节炎症反应.本文概述了IL-6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糖尿病中的水平变化及升高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五禽戏锻炼对出院过渡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肺功能及运动耐量的临床改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至12月在佛山市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治疗随访的COPD患者,随机分为五禽戏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随访管理及运动锻炼,五禽戏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五禽戏锻炼,锻炼共持续3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肺功能及运动耐量.结果:干预后五禽戏组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orced vital capacity,FEV1/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依次为1.55 L,55.31%和55.08%,明显高于干预前的1.33 L,40.17%和43.03%及干预后对照组的1.25 L,43.55%和44.6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运动耐量方面,干预后五禽戏组的6 min步行距离(6min walk distance,6MWD)、达到无氧阈(anaerobic threshold,AT)时的运动时间及最大摄氧量依次为417.56 m,418.25 s及19.53 mL/(min.kg),明显高于干预前的332.67 m,337.14 s和15.53 mL/(min.kg)及干预后对照组的350.78 m,328.03 s和14.44 mL/(min.kg),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结果还显示,对照组在FEV1/FVC及6MWD的改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五禽戏锻炼有利于改善出院过渡期COPD患者的运动耐量及肺功能状态,对于提升其康复效果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观察T淋巴细胞亚群、B细胞、NK细胞活性来探讨结核性胸膜炎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免疫功能变化.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测定45例结核性胸膜炎合并COPD患者(研究组)、45例COPD患者(COPD对照组)和45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B细胞和NK细胞水平.结果 研究组CD3+、CD4+、CD4+/CD8+、B细胞和NK细胞表达率降低,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OPD对照组CD3+、CD4+、CD4+/CD8+、B细胞和NK细胞表达率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COPD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结核性胸膜炎合并COPD患者免疫功能明显低于正常健康人群,增强免疫治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下降与膈肌功能变化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12月就诊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科门诊的稳定期COPD患者18例为COPD组,以同期无心肺疾病、年龄与COPD组匹配的门诊患者18例作为对照。进行常规肺功能测定,使用多导食道电极导管记录静息状态、最大用力吸气时的食道压、胃内压、膈肌肌电(EMGdi),分析肺功能指标与膈肌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肺功能检查显示,COPD组与对照组的第1秒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FEV-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pred)、FVC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VC%pred)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静息状态下,COPD组的最大食道压(Pes.max)、最大跨膈压(Pdi—max)、EMGdi、EMGdi占最大值百分比(EMGdi%max)分别为(61.0±8.4)cmH20(1cmH20=0.098kPa)、(75.8±11.2)cmH20、(45.1±22.0)uV、(26.1±14.9)%,对照组分别为(73.5±13.0)cmH20、(96.4±10.2)cmH20、(20.2±9.0)μV、(12.0±3.6)%。COPD组Pes—max、Pdi—max明显低于对照组,EMGdi、EMGdi%max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最大胃内压(Pga—max)、EMGdi最大值(EMGdi—max)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Pes—max与FEV。%pred、FVC%pred、FEVI/FVC呈正相关(r=0.569、0.532、0.533,均P〈0.05),Pdi.ma)(与FEV1%pred、FVC%pred、FEV1/FVC呈正相关(r=0.734、0.657、0.685,均P〈0.05);EMGdi与FEV1%pred、FVC%pred、FEV1/FVC呈负相关(r=-0.654、-0.671、-0.567,均P〈0.05),EMGdi%max与FEV1%pred、FVC%pred、FEV1/FVC呈负相关(r=-0.591、-0.608、-0.532,均P〈0.05);而Pga-max、EMGdi.max与肺功能指标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经多导食道电极导管记录的膈肌功能指标与传统的肺功能指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可作为反映COPD疾病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对治疗COPD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本文选取了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60例COPD的临床护理记录,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两组患者的生活满意度、遵医依从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附加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的生活满意度、遵医依从性发现,实验组状况均有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消除其负面情绪,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提高治愈率,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19.
石雪颖 《医学信息》2009,22(10):2160-216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因肺功能进行性减退,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力和生活质量,随着人口老龄化,其患病率有逐年上升之势,对社会经济和人民健康都造成巨大的负担。近年来随着COPD研究的日益完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康复锻炼及营养支持已成为治疗COPD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康复治疗可以减轻COPD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tients with COPD(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的认知功能,明确其认知功能的变化及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稳定期COPD患者37例进行血气参数及肺功能测定,选择同期北京市城区健康居民40例为对照组,两组年龄、性别及受教育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均采用扩充痴呆量表(Expansive Scale of Dementia,ESD)进行认知功能评价。根据动脉血氧分压值(PaO2)及FEV1占预测值百分比将患者分组。结果:COPD组ESD总分及学习、记忆、计算、结构等四项分测验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总平均分相差16分,208.1±17.6/224.3±10.6,t=5.19,P<0.001,四项分测验均值相差3-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O2<60mmHgCOPD组ESD总分及学习、记忆力和计算力等三项分测验评分明显低于PaO2≥60mmHgCOPD组(总平均分相差12分,199.4±12.1/211.8±18.4,t=2.05,P=0.048,其他分测验也相差2-5分,其中学习项相差最多22.9±6.8/18.0±2.3,t=2.35,P=0.025)。FEV1占预测值百分比<50%COPD组与FEV1占预测值百分比≥50%COPD组ESD总分分别为205.7±18.1及211.5±16.7,两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回归分析显示,PaO2及受教育程度与影响COPD患者ESD评分,两者的标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425和0.245(均P<0.01)。结论:稳定期COPD患者ESD评分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主要表现在学习、记忆、计算、结构等方面。ESD评分主要影响因素为受教育程度及Pa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