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正念干预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12月我院心理科抑郁症住院患者86例,按照住院号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以常规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正念干预,两组均连续干预2周。对比两组干预前后正念水平(FFMQ评分)、病耻感(SSPM)、应对方式(CSQ)、自我效能感(GSES评分)及干预后治疗依从性,干预结束随访3个月,对比两组干预前及干预后抑郁症状(HAMD-17评分)。结果:①正念水平:干预前两组FFMQ各因子评分及总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FFMQ各因子评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t=5.625,5.146,4.582,7.339,7.155,12.306;P0.05);②病耻感:干预前两组SSPM各因子评分及总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SSPM各因子评分及总分低于对照组(t=-6.270,-5.835,-2.128,-6.836;P0.05);③应对方式:干预前两组CSQ各因子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幻想、合理化评分比较仍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解决问题(t=4.485)及求助(t=3.562)评分高于对照组,回避(t=-2.301)、自责(t=-6.044)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④自我效能感:干预前两组GSE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t=5.889,P0.05);⑤治疗依从性;干预后观察组治疗依从性93.02%高于对照组76.74%(χ~2=4.441,P0.05);⑥抑郁症状:干预前两组HAMD-17各因子评分及总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结束随访3个月后观察组HAMD-17中除体质量因子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其余各因子评分及总分低于对照组(t=-10.508,-18.739,-6.905,-7.541,-13.701;P0.05)。结论 :正念干预有利于提高抑郁症正念水平,降低病耻感,改善应对方式,有利于提高自我效能感及治疗依从性,进而促进抑郁症状缓解。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针对不同阶段心理特征的护理模式对肺癌患者病耻感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12月期间收治的肺癌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40例,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心理护理。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3个月。采用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评估患者的生活能力,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估生存质量,中文版肺癌患者病耻感量表(Cataldo LungCancer Stigma Scale)评价病耻感康复效果,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价社会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社会功能、羞耻感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耻辱(t=-2.019)、歧视(t=-2.142)、吸烟(t=-2.639)、社会孤立感(t=-2.376)等病耻感评分低于对照组;社会功能缺陷评分(t=-3.019)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U=2.869)明显优于对照组;总体生活质量(t=9.003)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癌患者实施针对性心理特征护理,可更好地提高患者的病耻感康复效果、日常生活能力、社会功能,对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同伴支持教育对直肠癌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病耻感及心理调适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拟行永久性肠造口术的118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59例)和对照组(59例),均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加用同伴支持教育,比较两组干预6个月后病耻感、症状自评量表(SCL-90)、造口者社会心理适应量表(OAI-20)等变化情况。结果:同伴支持教育干预后,研究组躯体化(t=-2.63,P0.05)、抑郁(t=-2.06,P0.05)、偏执(t=-2.11,P0.05)、恐怖(t=-2.42,P 0.05)、敌对(t=-2.07,P 0.05)、强迫(t=-2.23,P 0.05)、精神病性(t=-2.26,P0.05)、焦虑(t=-2.19,P0.05)、人际关系(t=-2.14,P 0.05)、病耻感(t=-2.62,P 0.05)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自我概念(t=2.65,P0.05)、自我责任感(t=2.22,P0.05)、自我护理技能(t=3.10,P0.05)、健康知识水平(t=2.71,P0.05)、ESCA总分(t=2.87,P0.05)、社会生活适应(t=2.36,P0.05)、正性情绪(t=2.07,P0.05)、负性情绪(t=2.29,P0.05)、Stoma-QOL(t=3.01,P0.05)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同伴支持教育可以有效改善直肠癌永久性肠造口患者术后病耻感、心理调适,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社会心理适应,最终提高造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ABC合理情绪疗法对食管癌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及不良心理状态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20年6月某院120例食管癌患者的家属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ABC合理情绪疗法。比较两组患者家属的疾病不确定感[Mishel制定的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负性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量表(SDS)]、主观幸福感[幸福感量表(MUNSH)]及生活质量[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IEF)]。结果:干预后,观察组MUIS各维度评分及总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4.24,-3.60,-3.05,-5.05,-8.12;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5.33,-4.45;P0.05);干预后,观察组正性因子、MUNSH总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3.16,5.45;P0.05),负性因子明显低于对照组(t=-4.73,P0.05);干预后,观察组WHOQOL-BRIEF各维度及总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3.71,4.90,4.93,3.37,7.60;P0.05)。结论:与常规干预相比,ABC合理情绪疗法可降低食管癌患者家属的疾病不确定感,缓解不良情绪,增加主观幸福感,提升患者家属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聚焦解决模式认知干预对斑块型银屑病患者负性心理、病耻感、心理弹性水平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皮肤科90例斑块型银屑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并给予不同护理干预方案。对照组给予常规认知干预,观察组给予聚焦解决模式认知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状态,采用贬低-歧视感知量表评价病耻感,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价心理弹性水平。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病耻感得分、CDRISC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3个月干预,观察组干预后3个月时的SAS评分(t=-11.283,P0.001)、SDS评分(t=-7.851,P0.001),病耻感得分(t=-9.242,P0.001)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CDRISC评分(t=6.793,P0.001)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满意度为93.33%,对照组为77.78%,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413,P0.05)。结论:聚焦解决模式认知干预在斑块型银屑病患者中应用效果良好,能够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和病耻感,并提高心理弹性水平和护理满意度,临床上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正念减压疗法(MBSR)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病耻感、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遴选90例ACI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干预,观察组基于以上干预基础给予MBSR干预,观察两组干预前及干预6周后的病耻感、自我感受负担、正念水平、自我效能感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关于病耻感量表中疏远因子(t=10.803,5.925;P0.05)、刻板因子(t=10.509,5.562;P0.05)、歧视因子(t=11.519,5.858;P0.05)、抵抗因子(t=9.984,5.519;P0.05)及社会退缩因子(t=9.005,4.159;P0.05)共5项评分显著降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评分(t=14.173,5.857;P0.05)显著降低,正念注意觉知量表(MAAS)(t=-7.942,-4.904;P0.05)及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t=-18.144,-7.994;P0.05)显著提高,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生命质量简表SF-36中生理机能(t=-7.049,-3.658;P0.05)、生理职能(t=-5.834,-3.099;P0.05)、躯体疼痛(t=-7.022,-4.111;P0.05)、一般健康(t=-7.559,-3.516;P0.05)、活力(t=-7.483,-4.438;P0.05)、社会功能(t=-6.224,-2.854;P0.05)、情感职能(t=-7.159,-2.667;P0.05)及精神健康(t=-7.441,-4.125;P0.05)显著降低,以上指标观察组变化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t=4.612,3.742,4.686,3.091,4.249,5.692,2.210,6.7422.404,2.194,2.459,2.701,2.051,2.528,3.115,2.965;P0.05)。结论:MBSR法可有效减轻ACI患者的病耻感和自我感受负担,提高其正念水平和自我效能感,利于患者生活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分析中老年慢性前列腺炎伴性功能减退患者的心理护理对病耻感及其自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12月于我院就诊的慢性前列腺炎伴性功能减退中老年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于我院就诊的前列腺炎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病耻感对其自尊、社会功能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社会排斥评分(t=6.789)、经济歧视评分(t=8.688)、内在羞耻感评分(t=8.109)、社会隔离(t=8.137)、总分(t=7.13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自尊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3.890,P0.01);通过相关性分析得知,中老年慢性前列腺炎伴性功能减退患者的病耻感总分与自尊评分呈负相关(r=-0.383,P0.05),与社会功能评分成正相关(r=0.325,P0.05)。结论:中老年慢性前列腺炎伴性功能减退患者的病耻感与自尊与社会功能均呈负相关,病耻感越高,自尊水平与社会功能越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团体接纳与承诺疗法(ACT)对结直肠癌患者反刍性沉思和心理一致感的影响。方法:选择某院于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13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68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团体ACT干预,两组均干预8周。分别采用反刍性沉思量表、心理一致感量表、心理弹性量表以及疾病不确定感量表评估患者干预前后的反刍性沉思、心理一致感、心理弹性以及疾病不确定感水平。结果:干预组干预后反刍性沉思量表中侵入性反刍性沉思评分低于对照组(t=2.71,P0.05),目的性反刍性沉思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t=5.35,3.15;P0.05);干预组干预后心理一致感量表中理解感、控制感、价值感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t=7.78,5.10,5.16,10.01;P0.05);干预后干预组心理弹性量表中坚韧、力量及乐观各指标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t=6.45,9.77,12.91,14.45;P0.05);干预组干预后疾病不确定感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t=4.390,P0.05)。结论:对结直肠癌患者行团体ACT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反刍性沉思水平,提高其心理一致感与心理弹性,降低疾病不确定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手术患者心理弹性状况及集体心理干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手术患者148例,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观察和对照组各7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集体心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分析对患者心理弹性、情绪状态、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干预后两组心理弹性状况评分(CD-RISC)均显著升高(t=16.250,7.271;P<0.05),且观察组CD-RISC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9.768,P<0.05);干预后两组焦虑评分(HAMA)、抑郁评分(HAMD)均显著降低,观察组干预后HAMA评分(t=-25.829,P<0.05)、HAMD评分(t=-29.997,P<0.0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t=1-5.121,P<0.05)、住院时间(t=-18.399,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t=-22.873,P<0.05)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t=-8.027,P<0.05);干预后两组社会关系领域、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评分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干预后社会关系领域(t=14.236,P<0.05)、生理领域(t=14.628,P<0.05)、心理领域(t=14.408,P<0.05)、环境领域(t=13.396,P<0.05)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9.46%显著低于对照组22.97%(t=4.973,P<0.05).结论:集体心理干预在原发性肝癌手术患者中应用较佳,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弹性状态、生活质量,促进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希望疗法应用于肺癌患者后,对患者心理状态、癌性疲乏和希望水平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某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肺癌患者55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常规干预;2019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肺癌患者55例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希望疗法干预,两组患者均为期干预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癌因性疲乏、抑郁、焦虑、希望水平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CFS中3个维度躯体、情感、认知评分和总分(t=-3.867,-2.843,-3.720,-7.041;P0.01)及SDS、SAS评分(t=-2.194,-3.400;P0.05)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ADHS中2个维度路径思维、动力思维评分及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3.987,3.808,5.570;P0.01),观察组SF-36量表中8个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2.668,2.045,4.631,3.479,3.521,5.311,3.726,4.048;P0.05)。结论:希望疗法能有效降低肺癌患者的癌因性疲乏,改善其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提升患者的希望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阅读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病耻感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6月—2019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且符合纳入标准的96名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阅读疗法。在基线、阅读治疗4周、6周后采用Link病耻感量表和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对阅读疗效进行评定。结果:阅读治疗6周后,观察组Link病耻感量表总分、贬低—歧视感知分量表、病耻感应对分量表和病耻感情感体验分量表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9.566,-4.921,-6.983,-8.311;P0.001);观察组MUNSH总分、PA和PE得分高于对照组(t=8.040,4.029,5.309;P0.001),NA和NE评分低于对照组(t=-5.078,-3.173;P0.01)。结论:阅读疗法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病耻感,减轻其负性情绪,进而提升患者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团体心理治疗对结核病患者病耻感、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某院收治的110例结核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5)和对照组(n=55),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团体心理治疗。比较两组心理状况[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病耻感[结核病相关病耻感量表(TSS)]、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肺结核患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QLICD-PT)]。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6.643,-4.853;P0.001);观察组TSS各维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6.264,-4.647;P0.001);观察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96.36%vs 81.82%,χ~2=5.986;P0.05);观察组QLICD-PT各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9.627,7.474,7.883,8.218,3.763,3.902,7.741,6.558;P0.001)。结论:针对结核病患者给予团体心理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心理状况,减轻病耻感,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从而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绘画艺术训练联合药物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78例康复期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8例、对照组40例,在抗精神病药物基础上,干预组实施绘画艺术训练,对照组提供常规社区随访服务,干预持续半年。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一般效能感量表(GSES)、生活满意度量表(LSIA)进行效果评估。结果:干预后,干预组PANSS量表总分、阴性症状分量表和一般精神病理分量表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t=-3.81,-4.07,-3.12;P0.01),两组阳性症状分量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GSES、LSIA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t=2.63,3.17;P0.05)。结论:绘画艺术训练联合药物治疗有利于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工娱疗法对白血病患者心理弹性、身心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白血病患者126例,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72)和对照组(n=54).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工娱疗法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中文版(MDASI-C)、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患者的心理弹性、身心症状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韧性、自强、乐观维度评分和心理弹性总分均高于对照组(t=4.975,3.487,4.051,6.583;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上消化道症状群、心理症状群和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3.203,2.675,2.607;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躯体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3.414,2.902,2.03,4.460,3.477;P<0.05).结论:工娱疗法能有效提高白血病患者的心理适应能力,在明显改善患者身心症状的同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综合情志干预疗法在冠心病(CHD)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及对绞痛症状、负性情绪和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4例CHD心绞痛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情志干预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恢复情况、绞痛症状、负性情绪、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情况差异。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心绞痛发作次数(t=7.422,P0.05)显著少于对照组,心绞痛持续时间(t=14.556,P0.05)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卧床休息时间(t=6.814,P0.05)、住院时间(t=10.583,P0.05)均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心境状态评分中的压抑、愤怒、疲倦、紧张、慌乱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3.280,2.766,1.993,3.709,2.934;P0.05),自尊感(t=-4.999,P0.05)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精力(P0.05)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观察组应对方式中面对评分(t=7.144,P0.05)显著高于对照组,回避评分(t=13.277,P0.05)与屈服评分(t=8.753,P0.0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中心绞痛稳定情况、疾病主观感受、治疗满意程度、心绞痛发作情况、躯体活动受限程度的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4.460,-9.421,-2.058,-3.527,-4.527,-11.408;P0.05)。结论:综合情志干预疗法能够有效缓解CHD心绞痛患者绞痛症状、缩短其住院时间,积极改善患者负性情绪状态,促进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团体心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某院接受治疗的300例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150)和对照组(n=150)。对照组给予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团体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简明精神病量表、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社会功能评定量表、自尊量表、自我和谐量表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PANSS(t=-8.0394,P0.01)、BPRS(t=-18.9509,P0.01)、SSSI(t=-8.5849,P0.01)、SCCS(t=-31.1712,P0.01)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SES评分(t=9.5183,P0.01)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团体心理干预有助于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社会功能和自尊,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回归家庭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用2020年9月至2021年11月84例我院康复期精神分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各42例,应用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心理干预的患者为对照组,应用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心理干预的基础上愿意参与回归家庭干预辅助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使用量表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病耻感水平和社会功能恢复状况,8w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贬低-歧视感知、保密、退缩、教育、挑战、分离、误解以及羞耻分数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工疗情况、生活能力、社交能力、讲究卫生能力以及关心和兴趣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心理社会、动力和精力以及症状和副作用分数明显降低(P<0.05).结论:回归家庭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耻感,显著促进患者社会功能、家庭功能,从而提升其生活质量,帮助患者更好的回归家庭,回归社会,有助于全面康复的完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叙事疗法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未成年子女心理韧性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叙事疗法对45名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未成年子女进行心理干预,用心理韧性量表(RSA)评分来测定干预前后的效果,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前未成年子女心理韧性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5.047,P0.05),采用叙事疗法治疗组较干预前心理韧性得分有显著性提高(t=-12.64,P0.01)。结论:叙事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未成年子女的心理韧性干预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基于情绪ABC理论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4月在本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心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情绪ABC理论进行心理干预。两组均干预4周。观察记录观察组和对照组生活质量指标、心理状态评分、应激反应指标和简单应对量表得分情况。结果:心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F-36)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t=8.696,5.145,3.793,7.317;P0.05);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elf rating Anxiety Scale, 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 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9.067,-8.710;P0.05);观察组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BP)及肾上腺素(adrenaline, E)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23.137,-24.857,-8.531;P0.05);观察组在简单应对量表积极应对维度得分上显著高于对照组(t=6.823,P0.05),在消极应对维度得分上显著低于对照组(t=-3.437;P0.05)。结论:情绪ABC理论能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活质量,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应激反应,令患者在后续治疗中积极配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康复干预模式在重症烧伤患者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心理状况、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等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1月104例重症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康复期进行常规心理干预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以自我决定理论为指导进行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心理状况,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价患者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社会支持水平;干预后6个月,评价患者功能恢复效果,并采用简明烧伤健康量表(BSHS-A)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8.458,-6.386;P0.05),SSRS评分中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4.101,3.979,3.452,5.863;P0.05)。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功能恢复优良率73.08%,高于对照组的5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47,P0.05);观察组患者BSHS-A中躯体功能、心理健康、社会活动、一般健康各维度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2.810,3.274,2.731,4.103,4.699;P0.05)。结论: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康复干预模式可改善重症烧伤患者心理状态,从而有利于促进患者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