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创造性人格和大学生创新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以及成就动机在该关系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创造性人格量表,成就动机量表,创新自我效能感量表,对420名大一学生进行测查,进而对创造性人格、成就动机和大学生创新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①创造性人格与大学生创新自我效能感显著正相关(r=0.573,P0.01),与成就动机显著正相关(r=0.407,P0.01);成就动机与大学生创新自我效能感显著正相关(r=0.629,P0.01)。②创造性人格正向预测大学生创新自我效能感(β=0.45,P0.001),正向预测追求成功动机(β=0.54,P0.001),负向预测避免失败动机(β=-0.35,P0.001);追求成功动机正向预测大学生创新自我效能感(β=0.28,P0.001),避免失败动机负向预测大学生创新自我效能感(β=-0.33,P0.001)。③成就动机的两个维度,追求成功动机和避免失败动机,都在创造性人格和大学生创新效能感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创造性人格能通过成就动机的中介作用影响大学生创新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心理控制源对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影响,并探讨自我效能感在二者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和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对35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内控性与自我效能感显著正相关(r=0.330,P0.001),与突显行为显著负相关(r=-0.134,P0.05);有势力他人、机遇与自我效能感显著负相关(r=-0.128,-0.141;P0.05),与手机成瘾显著正相关(r=0.408,0.472;P0.001);自我效能感与手机成瘾显著负相关(r=-0.186,P0.001)。自我效能感在心理控制源的内控因子与手机成瘾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自我效能感在心理控制源的有势力他人因子、机遇因子与手机成瘾倾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心理控制源影响大学生手机成瘾,且部分影响通过自我效能感起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感和自尊在大学生完美主义与抑郁之间的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方法:采用近乎完美主义量表、抑郁问卷、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以及自尊量表对389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1消极完美主义与抑郁之间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r=0.208,P0.001),与自我效能感之间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r=-0.194,P0.001);积极完美主义与抑郁之间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r=-0.307,P0.001);自我效能感和自尊均与抑郁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r=-0.585,-0.236;P0.001);2自我效能感在消极完美主义与抑郁之间起完全中介的作用(β=-0.557,P0.001);3自尊在积极完美主义与抑郁之间起调节作用(β=1.127,P0.05)。结论:完美主义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可以产生积极的影响也可以产生消极的影响,其中消极完美主义通过影响自我效能感进而对抑郁产生促进作用,积极完美主义则在自尊的共同影响下对抑郁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学生生涯适应力、职业使命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职业探索之间的关系。方法:以生涯建构理论为指导,运用大学生生涯适应力量表(CAAS)、职业使命感量表(CCS)、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CDMSE)、职业探索量表(CES)对西安3所大学的57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生涯适应力与职业使命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和职业探索之间均存在正相关(r=0.453,0.605,0.444;P0.01),职业使命感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和职业探索之间均存在正相关(r=0.417,0.437;P0.01),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和职业探索之间存在正相关(r=0.549,P0.01);生涯适应力可以通过职业使命感间接预测职业探索(P0.001),也可以通过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间接预测职业探索(P0.001),整体模型拟合良好(χ2/df=3.737,GFI=0.924,NFI=0.934,CFI=0.951,RMSEA=0.069)。结论:生涯适应力可通过职业使命感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多重中介作用影响职业探索行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对亲社会倾向(Prosocial Tendency)的影响,考察心理安全感(Psychological Security)在其中所起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亲社会倾向量表(Prosocial Tendencies Measure,PTM)、安全感量表(Security Questionnaire,SQ)对30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利用Bootstrap检验心理安全感在自我效能感和亲社会倾向之间中介效应。结果: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亲社会倾向呈显著正相关(r=0.511,P0.01);心理安全感与亲社会倾向呈显著正相关(r=0.435,P0.01);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安全感呈显著正相关(r=0.489,P0.01)。心理安全感在自我效能感和亲社会倾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心理安全感的中介效应值为0.19,占总效应的38.18%。结论: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正向预测亲社会倾向,心理安全感在其中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探索毕业生求职行为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求职行为问卷》、《求职自我效能感量表》、《求职意向量表》、《求职态度量表》和《求职主体规范量表》,测试1014名毕业生的求职态度、主体规范、求职自我效能感、求职意向和求职行为,然后采用分层回归分析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①控制了性别、专业、家庭经济地位、家庭居住地和平均绩点后,求职态度能正向预测求职意向(β=0.25,p0.001)和求职努力(β=0.13,P0.001);主体规范能正向预测求职意向(β=0.9,P0.01)和求职努力(β=0.14,P0.001);求职自我效能感能正向预测求职努力(β=0.11,P0.001),但对求职意向没有预测作用(β=0.05,P0.5);②求职意向是主体规范与求职努力的部分中介变量,是求职态度与求职努力的完全中介变量。结论求职自我效能感、求职态度、主体规范和求职意向促进积极的求职行为。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大学生主动性人格、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自我同一性状态之间的关系。方法:在济南、青岛两地的2所普通高校中选取大学生394人(男171人,女223人)。采用主动性人格量表(PPS)、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CDMSE)和自我同一性状态客观性测量问卷(第2版)(EOM-EIS-2,分为同一性获得、同一性延缓、同一性早闭、同一性扩散4个分量表)进行调查。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技术考察各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男生CDMSE总分及各分量表得分(除信息收集外)均高于女生;男生EOM-EIS-2同一性获得分量表得分高于女生,而同一性早闭分量表得分低于女生(P0.001或P0.05)。PPS得分、CDMSE得分均正向预测同一性获得得分(R~2=0.33、0.41),而负向预测同一性扩散得分(R~2=0.03、0.11);PPS得分正向预测同一性延缓得分、CDM SE得分(R~2=0.08、0.32),进而以CDMSE得分为中介对同一性获得得分产生正向预测作用(R~2=0.49),对同一性扩散得分产生负向预测作用(R~2=0.11)。结论:大学生主动性人格、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自我同一性状态之间关系密切,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在主动性人格对自我同一性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大学生人格、心理资本与生命意义感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某大学269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采用大五人格量表、心理资本量表与生命意义感量表测定调查对象的人格、心理资本得分和生命意义感状况,对三者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大学生人格各维度不存在性别差异,大学生生命意义追寻上男女生差异显著(t=0.35,P0.05)。人生意义总分在不同年级存在显著的差异(F=2.771,P0.05),人生意义体验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F=4.01,P0.01);2人格中的责任心(β=0.331,P0.001)、开放性(β=0.156,P0.01)和外倾性(β=0.131,P0.01)可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人格中的神经质(β=-0.271,P0.01)显著负向预测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3心理资本在人格和生命意义感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比值为0.133,中介效应解释了因变量37.78%的方差变异。结论:心理资本在人格和生命意义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家庭功能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及心理一致感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家庭功能量表、心理一致感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785名初中生进行评定。结果:主观幸福感得分的年级差异(F=0.034,P0.01),城乡差异(t=3.073,P0.001),及是否住校差异均显著(t=-3.026,P0.001)。家庭功能、心理一致感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分别存在显著相关(r=-0.328,0.467;P0.01);家庭功能、心理一致感对主观幸福感均有预测作用(β=-0.112,0.380;P0.001);心理一致感在家庭功能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 :心理一致感在家庭功能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中具有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同一性的关系以及专业认同和是否独生子女在两者之间的作用。方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专业认同量表和个体职业目标状态调查问卷对312名在校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1)自我效能感、专业认同与职业同一性两两显著正相关(r自-专=0.44,P0.01;r自-职=0.28,P0.01;r专-职=0.34,P0.01);(2)自我效能感对职业同一性及专业认同均有正向预测作用(β=0.28,P0.001;β=0.45,P0.001);(3)专业认同在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同一性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c'=0.08,P0.001);(4)是否独生子女能够调节自我效能感与专业认同的关系(β=0.12,P0.05)。具体来说,独生子女的自我效能感比非独生子女的自我效能感更能稳定预测其专业认同。结论:本科生的自我效能感不仅能直接影响职业同一性,还能通过专业认同间接对职业同一性产生影响,且自我效能-专业认同的关系受到是否独生的调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中职学生家庭功能对日常性学业弹性的影响,分析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家庭功能量表、日常性学业弹性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626名中职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中职学生的日常性学业弹性、自我效能感存在性别差异,家庭功能在家庭结构上存在差异(P0.05);②家庭功能、自我效能感与日常性学业弹性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0.001);③家庭功能得分对自我效能感及日常性学业弹性(β=-0.369,-0.374,P0.001)有显著的负预测作用,并且自我效能感在家庭功能和日常性学业弹性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结论:提高家庭功能水平、增强中职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能够提升他们的日常性学业弹性,使其从容地迎接日常学业逆境中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高校教师工作压力和心理资本对其职业幸福感的影响机制,为有效提升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高校教师工作压力、心理资本和职业幸福感量表对我国不同省份的356名高校教师进行分层随机抽样调查。结果:①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在学历、月收入、职称和所在院校等人口统计变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②高校教师工作压力除教学之外,其余各维度均与职业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高校教师心理资本中4个维度与职业幸福感全部呈显著正相关;③高校教师工作压力对职业幸福感具有负向预测作用(β=-0.218,P0.001),心理资本对职业幸福感具有正向预测作用(β=0.710,P0.001),但交互作用不显著(P0.05);④引入心理资本作为中介变量,其对职业幸福感的正向预测作用显著(β=0.698,P0.001)。结论: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与工作压力及心理资本密切相关;心理资本在工作压力与职业幸福感之间不具有调节效果,但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大学生正念、心理资本与生命意义感的关系。方法 采用线上方便抽样的方法,以610名广东省大学生为被试,运用五因素正念度量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人生意义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正念与心理资本、生命意义感呈正相关(r=0.711、0.454,P<0.05);心理资本的自我效能感、希望维度在大学生正念与意义体验之间存在中介效应(β=0.119、0.325,95%CI均不包含0),正念可以通过心理资本的自我效能感、希望维度正向预测大学生的意义体验;心理资本的4个维度在大学生正念与意义寻求之间存在中介作用(β=0.162、0.147、0.084、-0.149,95%CI均不包含0),正念可以通过心理资本的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维度正向预测大学生的意义寻求,通过韧性维度负向预测意义寻求。结论 正念可以通过心理资本的自我效能感、希望维度促进大学生的意义体验;正念也可以通过心理资本的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维度促进大学生的意义寻求,通过韧性维度削弱大学生的意义寻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儿童期虐待经历的关系,以及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虐待与抑郁间的中介作用。方法:从哈尔滨市4所高校选取475名大学生,采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RES)的中文版、儿童期虐待问卷(CTQ)、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进行测查,其中CTQ采用回顾性调查。结果:躯体忽视和躯体虐待负向预测调节积极情绪效能感(POS)(β=-0.38、-0.52);情感忽视和性虐待负向预测调节沮丧/痛苦情绪效能感(DES)(β=-0.35、-0.31);躯体忽视负向预测调节生气/愤怒情绪效能感(ANG)(β=-0.23);躯体忽视和躯体虐待正向预测抑郁(β=0.78、3.20)。POS在情感忽视、躯体忽视、性虐待与抑郁之间具有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介于0.021~0.029);DES在情感忽视、躯体忽视、躯体虐待、性虐待与抑郁之间起着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介于0.017~0.040);ANG在情感忽视、躯体忽视与抑郁之间存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介于0.016~0.019)。结论: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可能与儿童期虐待经历有关,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虐待与抑郁之间具有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自我效能感与拖延行为的关系,检验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TMD)、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一般拖延量表(GPS),对广东省5所高校6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时间管理倾向及各维度与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正相关(P0.001),与拖延行为存在显著负相关(P0.001),自我效能感与拖延行为存在显著负相关(P0.001);②时间管理倾向对拖延行为有明显的直接效应(β=-0.497,P0.001),而且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也显著(β=-0.125,P0.01)。结论自我效能感在时间管理倾向与拖延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学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职业决策困难的关系及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和心理韧性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628名大学生,分别采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调查表(SESQ)、职业决策困难问卷(CDDQ)、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CDSES)和心理韧性量表(CD-RISC)测量大学生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职业决策困难、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和心理韧性。结果:SESQ得分与CDDQ总分负相关(r=-0.13,P<0.01),SESQ得分与CDSE总分正相关(r=0.19,P<0.01),CDSE总分与CDDQ总分负相关(r=-0.54,P<0.01)。CDSE总分在SESQ得分和CDDQ总分关系中的中介效应有统计学意义,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77.1%;CD-RISC总分调节了SESQ得分和CDSE总分的关系(β=0.06,P<0.05)。结论: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职业决策困难的负相关关系中起中介作用,而心理韧性可以调节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自尊、自我效能和自我概念三者之间及其与抑郁的关系。方法:应用自尊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Wallace自我概念量表和贝克抑郁自评量表等对732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以抑郁为因变量,自尊、自我效能和自我概念共同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时,只有自尊(β=-0.300,P=0.000)和自我概念(β=-0.244,P=0.000)进入回归方程。自尊在自我效能与抑郁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自尊和自我概念对抑郁具有独立预测作用,自我效能通过自尊的完全中介效应对抑郁产生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五年制医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现状以及其与心理控制源的关系.方法 采用《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和《控性、有势力他人和机遇量表》对550名五年制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五年制医学生的总体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平均分为3.44;②五年制医学生内控性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存在显著正相关(r=0.428,P<0.01);③内控性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β=0.430,P<0.001).结论 五年制医学生心理控制源中内控性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存在显著正相关,内控性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神经质、外倾性人格特质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456名大学生,采用中文版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RES)、简式中国版艾森克人格问卷(EPQ-RSC)、幸福感指数量表(IWS)进行测量。结果: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神经质、外倾性人格特质对主观幸福感有预测作用,在控制了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后,神经质对主观幸福感的负向预测作用依然有统计学意义(β值从-0.38下降到-0.27,P0.01);外倾性对主观幸福感的正向预测作用亦有统计学意义(β值从0.29下降到0.19,P0.01)。结论: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可能在神经质、外倾性及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一般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决策的特点及其关系,运用大学生职业价值观问卷、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自编大学生职业决策问卷对58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男生在职业决策总分及职业知识、职业信念、自我评价的得分均高于女生(t=3.438,P=0.001;t=5.237,P=0.000;t=3.790,P=0.000;t=4.682,P=0.000);一般自我效能感、职业价值观总分及发展因素与职业决策存在相关(P<0.01)。可见,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和一般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职业决策具有一定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