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本研究回顾性研究阿司匹林在院前急救急性心梗中的使用情况和院前药物干预对急性心梗预后的影响。方法用统计学方法回顾性研究,阿司匹林在院前急救中的使用情况,以及院前用药对预后的影响。结果阿司匹林在急性心梗院前急救中用药比例较低。年龄因素与是否服用阿司匹林无明显相关性。有急性心梗病史、心电图ST段抬高性心梗、非ST段抬高性心梗、高年资出诊医生等因素均与院前阿司匹林的使用有不同程度相关性,矫正了混杂因素,氧气、硝酸甘油、β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在院前的使用与患者1年内的死亡率只有阿司匹林有相关性。结论在院前急救心肌梗死中阿司匹林的服药率仅占一半,院前急救中及时准确的诊断对于及时服药是关键,因此我院需要大力发展院前急救队伍,提高急救的诊断、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患病率升高,在我们身边需要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的人也越来越多,但是我们真的了解这个被广泛用来预防心脑血管病的药物吗?我们该怎么合理安全地使用阿司匹林呢?我们就从以下八个问题来共同学习。阿司匹林是怎么来的古人很早就发现了柳树的药用价值。据成书于秦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记载,柳树的根、皮、  相似文献   

3.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都是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但阿司匹林更容易引起消化道副作用。有人问,能不能用副作用相对小一些的氯吡格雷完全替代阿司匹林呢?回答是否定的,因为在相当一部分人群中,氯吡格雷并不能发挥出抗血小板的作用。而且如果只是因为潜在的风险,用氯吡格雷替代阿司匹林,性价比也并不合适。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应用波利维与拜阿司匹林联合对患有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92例患有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平均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拜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联合组患者采用波利维与拜阿司匹林联合进行治疗.结果?联合组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结束后心绞痛症状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未有任何药物不良反应出现.结论?应用波利维与拜阿司匹林联合对患有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5.
正很多人对中医的急救都不以为然,认为中医是不能急救的,都是慢慢调理用的。然而中华上下五千年,难道我们的祖辈们出现急病时,当时的中医都是"干瞪眼"的吗?中医急救可一点都不"宅",它是深藏在"闺房"里的国宝,今天咱就让它出来亮亮相。晕倒昏迷按"人中"历代医家认为,人中穴是一个重要的急救穴位,更是急救昏厥的要穴。平常有时候难免会遇到一些抽搐、昏迷、中暑、一氧化碳中毒以及输液休克的病人,我们如果等医生或者急救车到场,往  相似文献   

6.
阿司匹林,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针对阿司匹林怎样吃才能不伤胃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论.那么,到底这个药该餐前还是餐后服用呢?其实,答案并不简单. 阿司匹林只有一种剂型吗? 阿司匹林是个大家族,有很多种剂型,其主要包括阿司匹林片、阿司匹林咀嚼片、阿司匹林泡腾片、阿司匹林分散片、阿司匹林缓释片、阿司匹林肠溶片、阿司匹林肠溶缓释片、阿司匹林肠溶胶囊、阿司匹林缓释胶囊、阿司匹林散、阿司匹林栓等.  相似文献   

7.
治疗范围及适应症 复方丹参滴丸在临床上广泛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预防、治疗、急救。长期服用可降低血脂、降低血粘度、抗动脉硬化、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优于小剂量阿司匹林)。在治疗上主要用于扩张心脑血管,增加心脏供血、改善微循环。作急救时,用滴丸剂型,起效成分吸收快,3分钟可迅速缓解心绞痛。复方丹参滴丸不仅用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同时也可用于  相似文献   

8.
《健康》2011,(12):54-55
Q我想带父母出国玩玩,但母亲有冠心病,今年62岁,从发现病情至今没有发作过.她能坐飞机吗?如果要坐飞机,应该注意些什么?A如果你母亲从发现病情到现在没有发作过,并且各项检查基本在正常范围内,是可以坐飞机的.但应随身携带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丹参滴丸、普通型阿司匹林等急救药物,以便在心绞痛突然发作时立即进行自我救治.  相似文献   

9.
正阿司匹林最早作为止痛药广泛应用在临床,后来被发现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预防血栓形成,现在更多用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但是,目前阿司匹林的应用存在明显的误区,在临床上经常会遇到该用的不用,不该用的乱用之怪象,乱象层生。其实,阿司匹林不是没有副作用,可导致消化道出血和脑出血,乱服乱用有害无益。1.哪些人必须要用阿司匹林?做过造影确诊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外周血管疾病,做过支架  相似文献   

10.
正第一招:徒手心外按压赶快打120;摸摸左右两侧颈部脉搏的波动,如果没有波动或减弱,就要立即做心脏按压;胸部按压时,用力按下4~6厘米;每分钟按压80~90次。第二招:服用阿司匹林如果是明显的心梗症状,要立即服用阿司匹林。救急和预防的药量不一样。长期预防用小剂量,比如75、100毫克,一天一次。急救要300毫克,就是好  相似文献   

11.
正近日,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PSTF)更新了阿司匹林用于心血管病一级预防的建议声明,建议心血管疾病(CVD)十年风险≥10%的50岁~69岁非出血高危人群应考虑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来预防CVD。这一建议对于普通大众意味着什么?哪些人应参考建议开始服用阿司匹林?而服用过程中又该注意哪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医师孙宁玲,让我们来听听专家的建议。问题:USPSTF是什么组织?这个组织发出的建议权威吗?孙宁玲: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  相似文献   

12.
《rrjk》2014,(13)
<正>阿司匹林与青霉素、安定一起被认为是医药史上三大经典杰作。阿司匹林从根上来说还是中药的提纯成分,我们老祖宗早就发现嚼柳树皮可以退烧和止痛。19世纪,欧洲科学家发现柳树皮的有效成分是水杨酸,并成功提取出来。阿司匹林最早作为止痛药广泛应用在临床,后来发现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预防血栓形成,现在更多用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但是,目前阿司匹林的应用存在明显的误区。  相似文献   

13.
孙海燕 《中国保健》2010,(9):132-133
阿司匹林从发明至今已有百年的历史,在这100年里,它从一个治疗头痛的药物,直至被飞往月球的“太阳神十号”作为急救药品之一。人们不断发现阿司匹林的新效用,它因此被称为“神奇药”。  相似文献   

14.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面对您周围突然发生的急症或者意外事故,危及生命和健康时,您曾会想到拔打120急救电话,向有关医疗急救单位求援吗? 通过一些实地采访,我们了解到,自开通120急救电话以来,120急救确实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120这个电话号码也因此以特殊的含义深入人心,家喻户晓。然而在采访中,我们也发现;随着当今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120急救也存在一些方方面面难以让人满意的地方,甚至有相当部分的人完全用拔打“110”來替代。因此,有关部门应当对此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切实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15.
<正>山东泰先生我吃阿司匹林过敏,请问有没有药物可以替代呢?阿司匹林是抗血小板治疗常用的药物之一,也是冠心病、脑梗死等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处方量较大的药物。但事实上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服用阿司匹林,比如临床上有的人对阿司匹林过敏,有的因为其他原因不能耐受。如果真的出现阿司匹林过敏,不能服用阿司匹林,哪些药物可以代替阿司匹林呢?  相似文献   

16.
目的?归纳和总结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抢救过程中应采取的措施和效果,为临床上急性左心衰病人的急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该院在近期收治的48例急性左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在急性左心衰患者的急救过程中,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效果.结果?在我们在收集到的急性左心衰病人的资料中,通过急救,有41例患者的左心衰得到迅速纠正,临床症状得到控制,急救的成功率达到85.42%,共有7例患者死亡,死亡率14.58%.结论?合理的急救方法可以成功挽救患者生命,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正几十年前,人们对阿司匹林的印象还是"感冒发烧,阿司匹林1袋,多喝开水少吃辣椒"。但近年随着临床对阿司匹林的不断研究与推广应用,其抗血栓作用成为了大部分人预防心梗、脑梗发生的"万能神药"。阿司匹林预防心梗脑梗的具体机制是什么、谁该吃阿司匹林、又该怎么吃?本文将向大家逐一介绍。  相似文献   

18.
心脑血管疾病包括脑梗死、脑出企、冠心病、心肌梗死、心绞痛等。临床上常用的治疗、预防和急救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有阿司匹林、速效救心九和硝酸甘油等。  相似文献   

19.
《药物与人》2012,(5):17-20
何谓阿司匹林哮喘?编辑同志:前段时间,我去医院看病,医生给我开了药物阿司匹林,服用后不久即出现了心慌、胸闷、气短、大汗淋漓等症状,经"120"医生抢救后才化险为夷。我不明白,为什么服用阿司匹林会引起哮喘?浙江李冰  相似文献   

20.
"非处方药中,全球使用最多的当属阿司匹林①.那么,为什么它是全球使用量最多的呢?原因是,阿司匹林在小剂量使用的时候,可以降低血液黏稠度,所以有很多高血压、糖尿病病人的常规服用药就是阿司匹林.此外,高血压和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就是怕得冠心病、脑梗塞,那么如果服用阿司匹林,一天可能只需要一毛钱的费用,就可以有效的预防冠心病和脑梗塞,但如果得了脑梗塞,用几百万都不一定能治好."四川省健康管理师协会副会长周黎明教授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