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父亲退休后,每天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家和菜市场又离得近,因而他大部分的时间,就是窝在家里。可是电视看久了,他的精神便很颓废,一整天无精打采。那天,朋友来我家串门,听到父亲唉声叹气,便跟我父亲拉起了家常。后来,他跟我建议:"你该想个法子,让你父亲的生活丰富多彩一些。"他告诉我,当初她母亲刚退休时也是这样,后来在他的帮助下,母亲的生活变得丰富而有趣。现在他的母亲,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妥妥的,每一天都过得充  相似文献   

2.
正父亲是个要强的人。在我的记忆中,他从来没抱怨过生活的艰辛和不易,即使日子过得再难,他都会笑呵呵地对我们说:"好日子就要来了,凭你爸这双大手,咱一定能过上好日子!"说着,父亲还冲我们挥一挥他那双大手。母亲嗔道:"你呀,就是爱逞强!"每年麦收、秋收时,家里的重活就都落到父亲肩上。我们姐弟还小,帮不上忙。母亲干  相似文献   

3.
正父亲退休后,在一位老友的怂恿下,买了一台单反相机,自此后便是早出晚归,在家待的时间越来越少,口袋里的钱也是越来越少。打他电话,不是在上课,就是在拍外景,母亲对此有些意见,常跟我抱怨父亲,说他越来越不着调了。很长一段时间,看父亲每天忙得不亦乐乎,像个年轻人一样活得生龙活虎,我觉得挺好的。嘴上虽答应劝,但一点行动也没有。可后来母亲反复跟我唠叨,说摄影很是费钱,这两年的养老钱,全被父亲花在器材上了。再这样下去,日子没法过了。我这时才觉得,有必要跟父亲好好沟通了,至少想个办法让母亲也支持他。  相似文献   

4.
父亲陈关康于1965年写这本回忆录时正50岁,那时我18岁,现在我已经56岁了。时间过得真快啊,一晃过了将近40年。父亲写完这本回忆录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已经开始,他已是老"运动员",当然免不了又受冲击,大字报点名批判、开批斗会、隔离审查等等,一直没完没了。本来每个星期六晚上他从苏州回家,但他经常回不来,也没有信写回家,我们担心极了,只能到他同事处去打听,他们总是说他在加班,毫无疑问,一定是我的父亲关照他们这样讲的。上海到处听到有人自杀,我们害怕父亲也走这条路,不敢到苏州去看他,又不敢写信去。好不容易父亲回家来了,又黑又瘦,一定是吃了不少苦,我们小孩子也不敢问他。一天半夜里,我听到母亲在跟父亲讲:"无论你碰到什么难事,都不要走绝路。天大的事,总有过去的时候。"父亲连声说:"你放心,我不会的。"我难过得在被窝里偷偷地哭。后来上海到处都在抄家,我们又战战兢兢地天天捏着一把汗。不知是因为父亲的单位在苏州来上海不方便,还是他的人缘比较好,抄家的人总算没有来,这本回忆录也就得以保存下来。1979年父亲退休,那时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政治上宽松多了。父亲的单位敲锣打鼓地用小卡车把他送回家,他胸前戴着一朵大红花,手里捧着"光荣退休"的镜框,高兴得什么似的。父亲认为这也是一种政治待遇,表  相似文献   

5.
常败将军     
父亲退休以后,迷上了下象棋。他的对手是母亲,只是他与母亲对弈,每每必输,因此,我们戏谑地送他雅号:"常败将军"。父亲并不跟我们  相似文献   

6.
我父母的婚姻可以说是幸福的。虽然父亲脾气暴躁,但是他的脾气来得快去得也快,因此他们修补婚姻的过程,更像是一出出闹剧。记得我7岁那年的一天,父母不知为了什么事吵架,母亲一边哭一边悲愤地整理行李,要离家出走。父亲坐在客厅里,佯装镇静地看书。幼小的我很紧张,在房间与客厅之间来来回回地跑着,一边跟父亲报告:"妈妈要离开我们了!"一边跟母亲哀求:"妈,你不要丢下我!"可是,他们两个人看起来都不为所动。  相似文献   

7.
<正>回到老家,父亲和母亲照例兴致勃勃地张罗饭菜。父亲擅长做糖醋鱼,母亲就在一旁帮着打下手。两个人配合得极为默契,父亲一伸手,母亲就把油桶递过去。父亲再一伸手,母亲又把白糖传过去。整个过程,两个人不说一句话,但默契度简直让人称奇。我笑着对母亲说:"妈,我爸的一个手势你都能看懂啥意思吗?"母亲说:"那当然!他一皱眉,我就知道他心里想什么。他一抬眼,我就知道  相似文献   

8.
父亲退休前是一家事业单位的处级干部,大事小事忙得不亦乐乎。我和妹妹看他一天到晚忙进忙出的样子,曾笑他说:"看你退休以后怎么办?"不知是自我安慰还是充满信心,父亲的回答是:"等退休就好了,我可要好好享受享受生活。"可当退休时光真正来临的时候,情形却大大不同了。  相似文献   

9.
我的一个朋友给我讲过他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情:那时候他们家的生活非常拮据,父亲在外地打工,家就靠母亲一个人维持着。朋友的母亲是个快要倒闭的国有企业的钳工,每月微薄的工资也就够维持他们的日常生活费用,很少能有结余。朋友的生日来了,他当然不会奢望像其他的同学那样搞什么生日聚会,收到什么心仪的生日礼物了。但是他又害怕母亲会因为没有能力给孩子过生日而感到伤心和愧疚,所以那天他很晚才回到家。他本来以为母亲已经睡着了,却看到母亲仍在灯下织着毛衣等他回来。母亲看到他回来以后,给他端出了一碗爽滑的长寿面,上面盖着一个炸的外焦…  相似文献   

10.
父亲去世得早,从小母亲独自将我抚养成人。后来我进城工作,便剩下母亲一人孤零零地在乡下生活。结婚后,我数次提出,将母亲接到城里一起生活,妻子欣然答应。可意外的是,母亲却一直坚持不肯来。据我所知,老家的邻居、亲戚们都随着子女进城享福了,母亲在老家生活得很孤单。既然如此,怎么不搬来和我们一起住?我以为母亲是想有自己的生活,不想被人打扰。可后来,和妻子回了几趟老家,每次母亲都是满心欢喜,怎么也不舍得我和妻子回城。我纳  相似文献   

11.
正父亲退休后,很长一段时间恍恍惚惚,从繁忙的工作中一下子退回到无所事事的生活状态,一时间很难接受。我让他学打麻将,他嫌太热闹又玩物丧志,不感兴趣;我让他学习书法,他说写书法太安静了,提不起劲。我说,您的生活圈子太小了,没什么朋友,现在流行"圈子",找个合适的"圈子"一定可以交到很多朋友,还能快乐地度过人生!父亲百思不得其解,不理解我说的"圈子",我只好详细地跟他解释,说现在的圈子很多,爱读书的人有读书的圈子,爱跳舞的人有跳舞的圈子,爱  相似文献   

12.
正父亲从劳动局退休后,很长一段时间不适应,我怕他憋出病来,便托朋友帮他找了一份停车场车辆管理员的工作,起初我还担心干了一辈子教书育人工作的父亲肯定看不起这份"看门"的工作,没想到他应聘回来后,竟然乐呵呵地说:"每月工资1500,还能看到那么多好车,这工作太好了。"父亲上班后,气色好了很多。他下班回到家,总是向我讨教这  相似文献   

13.
爱的博弈     
父亲退休以后,迷上了下象棋,他的对手是母亲。只是他与母亲对弈,每每必输。因此,我们戏谑地送他一个雅号:常败将军。父亲并不跟我们急,反倒乐呵呵地笑纳了。在我的眼里,父母对爱的表达,是另外一种方式,有着他们自己独特的方式和只有他们自己懂得的意会。  相似文献   

14.
父亲陈关康于1965年写这本回忆录时正50岁,那时我18岁,现在我已经56岁了。时间过得真快啊,一晃过了将近40年。父亲写完这本回忆录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已经开始,他已是老。运动员”,当然免不了又受冲击,大字报点名批判、开批斗会、隔离审查等等,一直没完没了。本来每个星期六晚上他从苏州回家,但他经常回不来,也没有信写回家,我们担心极了,只能到他同事处去打听,他们总是说他在加班,毫无疑问,一定是我的父亲关照他们这样讲的。上海到处听到有人自杀,我们害怕父亲也走这条路,不敢到苏州去看他,又不敢写信去。好不容易父亲回家来了,又黑又瘦,一定是吃了不少苦,我们小孩子也不敢问他。一天半夜里,我听到母亲在跟父亲讲:。无论你碰到什么难事,都不要走绝路。天大的事,总有过去的时候。”父亲连声说:。你放心,我不会的。”我难过得在被窝里偷偷地哭。后来上海到处都在抄家,我们又战战兢兢地天天捏着一把汗。不知是因为父亲的单位在苏州来上海不方便,还是他的人缘比较好,抄家的人总算没有来,这本回忆录也就得以保存下来。1979年父亲退休,那时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政治上宽松多了。父亲的单位敲锣打鼓地用小卡车把他送回家,他胸前戴着一朵大红花,手里捧着。光荣退休”的镜框,高兴得什么似的。父亲认为这也是一种政治待遇,表明自己不是什么阶级敌人,而是人民一份子。父亲退休以后,生活还是比较愉快的,因为多年来压在他心头的政治压力没有了。后来他再也没有动笔把这本回忆录继续写下去,可能是写作的劲头没有了,也可能是心里还有文化大革命的阴影,那时候有多少人吃了文字的苦头,但是我经常看见他在翻看这本回忆录,不时地作些细小的修改。1995年3月父亲去世,享年80岁。我整理这本回忆录时,除了对原稿中不通,重复和不准确之处作了一些修改以外,尽量保持父亲文字的原汁原味,保持当年的时代风貌。  相似文献   

15.
老有所玩     
前不久,我去看望一位老同志,他是半年前退休的。谁知去了两次都未遇上,问他家里人,说玩去了。又不是小孩子,怎么老跑出去呢?他家里人见我一脸疑惑,便跟我聊开了,告诉我说,老爷子刚退休时整天闷在家里,除了看电视就什么也不做,家里人也不让他做,可他还是躁得很,动不动就发脾气。后来有几位早退休的老  相似文献   

16.
徐再利 《长寿》2012,(11):34
12年前我得了严重的失眠症,每天早晨起来总是筋疲力尽,昏昏沉沉。安眠药吃了不少,但效果并不理想。一天,朋友对我说:"你这病光吃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我给你介绍一位打太极拳的老师,跟他学太极拳,保准能治好你的病。"在他的推荐下,我便跟市体校的张老师学练杨式太极拳,张老师对我说:  相似文献   

17.
Q儿子小凯小的时候活泼可爱又懂事,但是现在却变了。他在跟别人说话的时候,常会冒出一两句脏话来,比如"你是蠢猪啊!""赶快滚蛋"之类的。上个周末,我带他一起去参加朋友聚会,他带了一个变形金刚的玩具去玩。朋友见他好玩,就跟他说:"小凯,你的变形金刚怎么玩,教我好不好?"儿子很乐意地答应了,然后教朋友一起玩。教了几遍之后,我朋友装作还是不懂的样子,故意逗小凯,结果他不耐烦了,抢过自己的玩具,说了一句:"你怎么笨得像猪一样,赶紧滚开吧!"听到之后,我尴尬的都不知该说什么。  相似文献   

18.
一 那是冬日的一个周末的晚上,怕冷的我拗不过朋友的热情相邀,勉强参加了那场聚会.那天,明就坐在我对面.他和我同年,跟他父亲学做生意.他是那种很容易就能吸引人目光的人,白皙的皮肤,高高瘦瘦,斯文俊朗,很阳光的一个男孩.我已经记不清那次我们聊了什么了,只记得他问过我喜欢吃什么.当时我回答:"牛排、三文鱼和寿司是我的最爱."后来,明带着我品尝了我们周围所有酒家的这三种美食. 第一次见到明我没有特别的感觉,甚至觉得他不大喜欢我,因为我们聊得不多.晚饭后,明开车送我回家.回家不久,我就收到了明发给我的信息,他很直接地问我:"你对我有没有感觉?"当时的我很任性、高傲,根本就没想过要好好地谈场恋爱.于是,我说没有.过了一会,明回我:"那你好好休息吧!晚安!"  相似文献   

19.
陶绍教 《长寿》2007,(4):42-43
退休后,因生活空虚而让我走过了一段弯路,现道出来或许能给老人们以启示。 2000年初我从县政协调研员岗位上退休,紧张而有序的生活顿时变得全由自己安排,自然过得松松散散。开始时觉得还挺舒适,天天睡懒觉。起了床后也只呆在家中看电视。继而在朋友的劝说下,我学会了搓麻将。不学则已,会了便就上了瘾。  相似文献   

20.
巧夸父母     
正偶然听到同事大刘给他母亲打电话:"妈,我这次回去你还给我做糖醋鱼吧,你的手艺没人比得上,我一辈子都吃不够。上次你给你孙女织的小帽子,她特别喜欢,还跟同学炫耀说她有个心灵手巧的奶奶……"大刘在电话里不吝对母亲的赞美之词,他母亲听了一定心花怒放,我都听到电话里她不停的笑声,肯定连嘴都合不拢了。挂了电话,大刘说:"人老了就像孩子一样,得哄着,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