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疗法对脑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60例确诊为脑卒中后抑郁的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20mg/d联合认知疗法,对照组仅单用艾司西酞普兰20mg/d治疗,疗程6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4、6周末评定疗效,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定神经功能缺损,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从治疗第2周开始,两组间HAMD、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81,-2.690;P0.05或0.01);在治疗的第6周末,两组间HAMD及NIHSS评分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3.254,-3.192;P0.01)。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起效较快,效果更好,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系统评价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抗抑郁药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OVID、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所有关于rTMS联合抗抑郁药治疗PSD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用ReVMan 5.3软件对文献数据进行meta分析,统计过程选择加权均数差(WMD)法,比较两种治疗方式对患者疗效的改善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纳入13个RCT研究,共计1033人,将所纳入的文献分为低频及高频分组分析,低频(WMD=-4.24,95%CI:-6.57~-1.92)、高频(WMD=-4.00,95%CI:-4.56~-3.65)干预组的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干预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WMD=-2.21,95%CI:-3.04~-1.38)、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WMD=-7.00,95%CI:-7.64~-6.36)及Barthel指数或改良的Barthel指数(BI或MBI)(WMD=-17.49,95%CI:-21.26~-13.72)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rTMS联合抗抑郁药较单纯使用抗抑郁药可能更有利于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以及提高患者神经功能、认知水平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合并西酞普兰对难治性强迫症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被试入组后随机分配到联合治疗组(rTMS+西酞普兰联合治疗)和药物治疗组(西酞普兰单独治疗)。西酞普兰治疗范围为20~60mg/d,起始剂量20mg/d,在2周内渐增至40~60mg/d。联合治疗组治疗时使用rTMS真刺激,刺激部位为右侧背外侧额叶,刺激频率为10HZ,刺激强度为100%运动阈值。药物治疗组治疗时使用rTMS伪刺激。观察疗效6周。采用Y-BOC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盲法评定。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价不良反应。结果联合治疗组基本痊愈5(14.71%)例,显著进步13(41.18%)例,好转7(23.53%)例,无效7(20.59%)例。药物治疗组基本痊愈2(6.45%)例,显著进步6(19.35%)例,好转11(35.48%)例,无效12(38.71%)例。两组疗效比较以联合治疗组较好(χ2=6.036,P=0.049)。两组治疗前Y-BOC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治疗后各量表评分均显著下降(P均0.01),以合用组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TESS评分比较在治疗2、4、6及8周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右侧额叶背外侧rTMS刺激结合西酞普兰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疗效优于单纯西酞普兰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系统评价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卒中后抑郁(PSD)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搜索有关低频rTMS治疗PSD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检索时限为建库到2017年10月。收集2005年1月~2017年10月间的相关文献,对纳入研究的文献资料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2005年1月~2017年10月间的相关文献符合标准的有21项RCTs,1 626例PSD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①与使用抗抑郁药组比较,0.5 Hz和1 Hz rTMS组治疗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分数降低更明显[0.5 Hz:[SMD=-0.95,95%CI(-1.19,-0.70), P0.000 01];1 Hz:[SMD=-0.44,95%CI(-0.66,-0.23), P0.000 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0.5 Hz和1 Hz rTMS组治疗后的HAMD分数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5 Hz:[SMD=-1.35,95%CI(-1.70,-1.01),P0.000 01];1 Hz:[SMD=-1.03,95%CI(-1.39,-0.67), P0.000 01]]。②低频rTMS组治疗后的Barthel指数、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较对照组升高明显[Barthel指数:[SMD=1.38,95%CI(0.87, 1.89), P0.000 01];MMSE:[SMD=0.60, 95%CI(0.31, 0.90), P0.000 1]]。③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低频rTMS组会出现头痛等不良反应。结论:低频rTMS可以明显改善PSD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PSD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而对于NIHSS评分改善证据尚不充分,并且可能会出现症状比较轻微并发症如头痛等,故需要进行高质量的临床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5.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卒中后运动功能康复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 tion,TMS)是在1985年由Baker等发现的新的神经电生理技术,最早仅用于运动诱发电位检查,以作神经科疾病的诊断。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是  相似文献   

6.
经颅磁刺激作为一种非侵入性大脑刺激技术有助于卒中后失语患者语言能力的恢复,但其治疗方案却各不相同。本文从脑卒中后失语患者发病机制,经颅磁刺激的发展历史、工作原理、作用机制,以及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失语方面的最新研究做进一步综述,重点介绍了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失语不同刺激方案及疗效,以期为重复经颅磁刺激在临床中治疗卒中后失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 TMS)联合运动训练可以提高手部运动功能。本研究旨在探讨r TMS联合运动训练对脑皮层活动的影响作用。募集19名健康受试者,随机分为r TMS联合运动训练组和运动训练组,分别进行为期14 d的1 Hz r TMS联合运动训练和运动训练,利用标准低分辨率电磁断层成像(standardized low resolution electromagnetic tomography analysis,s Loreta)对实验前后采集的静息态脑电信号进行溯源分析。结果表明,r TMS联合运动训练可调制皮层活动从高频向低频偏移,且θ频段皮层活动增加最明显,表现在多个脑区,表明r TMS联合运动训练可能加强了皮层间的协调活动。另外,相比于运动训练,r TMS联合运动训练仅增强了顶叶皮层活动,而额叶皮层活动未发生显著改变,提示r TMS联合运动训练可能降低了对运动认知脑区的调动,提高了运动认知的效率。本研究加深了对r TMS联合运动训练的脑调控作用理解,有望为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康复提供帮助和指导。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老年性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干预治疗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老年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4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抑郁干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抑郁评分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神经功能恢复有效率(71.42%)高于对照组(4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抑郁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3.20±5.21)分,优于对照组的(19.43±4.60)分,观察组治疗后抑郁评分为(4.10±1.51)分,优于对照组的(13.43±1.5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性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干预治疗,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抑郁症状,在患者的康复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0例PSD患者,随机分为药物组(n=60)和联合组(n=60).药物组患者接受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和伪刺激,联合组患者接受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和高频rTMS.对比观察两组抗PSD有效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舍曲林联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首发抑郁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02例首发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舍曲林治疗,研究组同时给予高频rTMS治疗,对照组给予伪刺激治疗,每周5次,连续治疗4周。分别在干预前及干预后4周后,给予两组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版本(HAMD-24)、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HAMD-24和PSQI评分。结果:①干预4周后研究组的认知障碍因子分(t=-2.1192,P=0.0366)和睡眠因子分(t=-2.8680,P=0.0050)和HAMD-24总分(t=-7.6010,P=0.0000)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②干预4w后研究组的睡眠质量因子分(t=-4.6736,P=0.0000)、入睡时间因子分(t=-6.3793,P=0.0000)、睡眠时间因子分(t=-2.5391,P=0.0127)、睡眠效率因子分(t=-3.1686,P=0.0020)、日间功能障碍因子分(t=-2.4805,P=0.0148)和PSQI总分(t=-18.6077,P=0.0000)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舍曲林联合高频rTMS比单纯舍曲林治疗更能改善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和睡眠。  相似文献   

11.
双相抑郁具有共病率高、复发率高、自杀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本文综述了重复经颅磁刺激改善抑郁情绪的作用机制以及治疗双相抑郁的现状及效果、安全性等。  相似文献   

12.
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是Barker等于1985年首次创立的一种皮质刺激方法,具有无痛、无创,操作简便和安全可靠等优点,很适合临床及实验室的脑功能研究.本文就该技术对脑功能的影响及作用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3.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涉及多种神经系统的复杂发育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社交沟通障碍以及刻板行为。脑电图(EEG)测量与皮层突触活动相关的神经电生理变化,对检查者无损伤,已被证明是检测神经疾病的有力工具。为深入研究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应用于ASD患者康复的作用,本文招募32名ASD被试,其中16名ASD患者作为实验组,16名ASD患者作为对照组,用频率为1 Hz的r TMS调控实验组,基于快速傅里叶变换提取额叶、顶叶、左颞叶、右颞叶、枕叶五个脑区的节律,用非参数估计中的Welch法计算四个频段的相对功率及额叶内通道之间的相干性,并分析所有ASD被试干预前后静息态脑电特征值的变化。统计实验组干预前后的孤独症行为量表(ABC),计算并比较干预前后各项指标得分。结果显示经过r TMS干预之后,ASD患者右颞叶和顶叶δ频段的相对功率普遍降低,额叶通道之间的相干性降低。此研究表明r TMS能够改善ASD患者的注意力、执行能力、语言能力,减少刻板行为和过激行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抑郁症患者自杀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对我院住院并愿意接受研究的89例抑郁症自杀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0例,对照组49例,两组均给予SSRI类药物治疗,研究组在SSRI类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每周5次,2周为一个疗程,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和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HRSD评分及SIOS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的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研究组更显著( P<0.05);研究组在治疗2周后即显效,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6.059,P<0.05);治疗4周后研究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8.460,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能缩短起效时间,改善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体现在睡眠、认知障碍、躯体化症状、迟缓及绝望感,并且能降低抑郁症患者的自杀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失眠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失眠症患者分为rTMS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每晚口服艾司唑仑1~2mg,rTMS组行rTMS治疗,均治疗14d,予多导睡眠检测仪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睡眠进程和睡眠结构的变化,治疗前后行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定,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PSQI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4,6.19;P0.05),治疗后两组PSQ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睡眠时间、睡眠潜伏期、觉醒时间、睡眠效率等较治疗前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1~7.14,P均0.05);治疗后rTMS组较对照组相比,S2较短,S3和REMS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9,6.32,4.61;P均0.05)。结论 rTMS能改善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6.
包娜娜  刘超 《医学信息》2018,(22):104-106
目的 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后遗症期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40例后遗症期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产生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同样刺激参数的假刺激线圈给予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分及环咽肌表面肌电图最大波幅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分分别为(4.10±0.59)分、(4.65±0.6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环咽肌表面肌电图最大波幅值分别为(668.00±39.33)μV、(761.00±43.61)μV,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后遗症期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本文建立了RLC磁刺激仪模型 ,给出了模型参数计算方法。将磁刺激系统的性能指标分为三部分 :反映磁刺激仪输出性能的损耗能量 ;反映线圈输出性能的峰值磁能 ;反映线圈结构的几何变量。在给定磁刺激条件下 ,调整平面螺旋线圈的结构并计算出依赖于线圈结构参数的磁刺激仪和线圈输出性能值 ,从而 ,寻找最优的系统参数。优化结果表明 :线圈外半径和线的直径 (或截面面积 )是关键因素 ,选择合适的线圈外半径和线结构可以大大降低功耗 ,提高磁刺激频率 ,解决线圈发热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训练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9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采用双盲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临床药物治疗以及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心理状态评分(焦虑、抑郁状态);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Fugl-Meyer评分;分析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以及运动诱发电位(MEP)波幅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在HAMA、HAMD评分对比上无差异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在HAMA、HAMD评分上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两组患者在NIHSS、Fugl-Meyer评分对比上无差异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在NIHSS评分上显著低于对照组,在Fugl-Meyer评分上,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前,两组患者在CMCT、MEP对比上无差异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在CMCT对比上显著低于对照组,在MEP对比上,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意义;经过临床6个月的随访观察,两组未发现有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无差异性(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和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以及在诱发电位的波幅和缩短神经传导的时间上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舍曲林联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首发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疗效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16例首发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舍曲林治疗,研究组给予高频rTMS治疗,对照组给予假刺激治疗,连续治疗4周,每周5次。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给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版本(The 24-item 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24)、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WSCT)及连线测试(Trail Making Test,TMT)评估。结果:①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的HAMD-24总分(t=-21.4912,-9.9802;P0.001)及7个因子:焦虑/躯体化(t=-21.0203,-14.3922;P0.001)、体重(t=-7.6180,-2.3539;P0.001)、认知障碍(t=-10.0294,-3.4128;P0.001)、日夜变化(t=-4.4624,P0.001;t=-2.7131,P0.01)、迟缓(t=-15.5303,-4.0708;P0.001)、睡眠障碍(t=-15.3290,-7.8463;P0.001)、绝望感(t=-12.2879,-8.4309;P0.001),均显著低于治疗前;治疗后研究组的HAMD-24总分(t=-8.8288,P0.001)及6个因子:焦虑/躯体化(t=-4.9598,P0.001)、体重(t=-5.9857,P0.001)、认知障碍(t=-6.8906,P0.001)、迟缓(t=-11.2295,P0.001)、睡眠障碍(t=-6.6709,P0.001)、绝望感(t=-4.1430,P0.001)的因子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②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的WSCT中正确应答数(t=31.4196,8.5570;P0.001)和完成分类数(t=10.3814,4.9700;P0.001)均明显高于治疗前;错误应答数(t=-19.5914,-2.8354;P0.001)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后研究组的正确应答数(t=16.7768,P0.001)和完成分类数(t=5.5813,P0.001)明显高于对照组,错误应答数(t=-15.7210,P0.001)和持续错误数(t=-2.0849,P0.001)明显低于对照组;③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的TMT-A完成时间(t=-6.0243,-3.6945;P0.001)、TMT-A错误次数(t=-10.5534,-6.5115;P0.001)、TMT-B完成时间(t=-5.2402,-3.5321;P0.001)、TMT-B错误次数(t=-6.5006,-5.6281;P0.001)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后研究组的TMT-A完成时间(t=-2.7837,P0.01)、TMT-A错误次数(t=-2.7471,P0.01)、TMT-B完成时间(t=-2.0550,P0.05)、TMT-B错误次数(t=-3.2981,P0.01)均比对照组低。结论:rTMS治疗不仅可以改善首发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而且还可以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患者时对患者运动阈值的影响及与疗效改善的相关性。方法使用10Hz重复经颅磁刺激对44名抑郁症患者治疗2周共10次,测定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的运动阈值,使用HAMD和HAMA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并测定60名健康对照组的运动阈值与患者相比较。结果抑郁症患者左侧和右侧运动阈值和正常对照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左侧:t=-4.44,P=0.00;右侧:t=-5.15,P=0.00),抑郁症患者组的运动阈值低于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组运动阈值左侧低于右侧,即左侧兴奋性高于右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8,P=0.00);抑郁症患者左右侧运动阈值相比无差异(t=-1.14,P=0.26)。经颅磁刺激治疗前后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6.19,P=0.001);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5.73,P=0.001)。治疗前后运动阈值无变化。抑郁症患者右侧运动阈值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呈负相关(r=-0.39,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皮层兴奋性比正常对照组高,左右偏侧性消失;运动阈值与临床症状变化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