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团队心理疏导对弹性心理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方法:选择某院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常规心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团队心理疏导。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对比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分,并分析弹性心理和生活质量间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SAQ量表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t=-3.155,-4.072,5.247;P0.01)。观察组干预后SDS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t=-3.826,P0.001)。观察组干预后CD-RISC量表中总分、坚韧、乐观、自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4.916,3.381,3.319,2.729;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干预后CD-RISC量表评分中坚韧、乐观、自强、总分与SAQ量表评分呈正相关(r=0.644,0.308,0.455,0.734;P0.001)。结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团队心理疏导能有效提高弹性心理评分,对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均有积极影响,且有利于日常生活质量改善,具有一定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运动康复对冠心病患者疾病感知、自我效能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12周运动康复治疗,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简版疾病感知量表(BIPQ)、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水平。结果:(1)疾病感知:干预后,观察组BIPQ评分高于对照组(t=4.165,P0.001);(2)自我效能:干预后,观察组GSES评分低于对照组(t=4.055,P0.001);(3)心理状态: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SAS:t=8.501,P0.001;SDS:t=4.827,P0.001);(4)生活质量:干预后,观察组SAQ中躯体活动受限程度(t=5.685,P0.001)、心绞痛稳定状态(t=4.408,P0.001)、心绞痛发作情况(t=8.659,P0.001)、治疗满意程度(t=8.055,P0.001)、疾病认知程度(t=9.568,P0.001)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运动康复可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负向感知、自我效能和心理状态,提高日常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团体心理咨询对老年冠心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HD)患者焦虑抑郁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老年CHD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62)和对照组(n=62)。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护理以及心理疏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安排认知行为团体心理咨询。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CSQ)评分,状态与特质孤独量表(Status-trait Loneliness Scale,STLS)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5.629,-5.548,P0.001);干预后,观察组SCSQ积极应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57,P=0.722),观察组SCSQ消极应对显著低于对照组(t=-2.638,P=0.009);干预后,观察组STLS总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29,P=0.128)。结论:认知行为团体心理咨询可明显减轻老年CHD患者焦虑与抑郁水平,减少消极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规范三级康复治疗配合心理干预对脑卒中肩手综合征(SHS)患者负性情绪、上肢运动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130例SH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并配合心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规范三级康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干预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Fugl-Meyer量表(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简表(WHOQOL-BREF)评分。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6.92%(63/65)显著高于对照组86.15%(56/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66,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07,-2.739;P0.05);干预后观察组FMA、ADL评分及WHO QOL-BREF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39,6.354,2.313,2.360,2.796,2.568,2.391;P0.05)。结论:规范三级康复治疗配合心理干预对SHS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具重要作用,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脑卒中后致残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应用个性化心理指导联合微信健康教育干预对患者心理状态、遵医行为及血糖控制达标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11月入院的59例糖尿病患者纳入对照组,采用常规模式干预,2019年12月-2020年8月入院的59例糖尿病患者纳入观察组,采用个性化心理指导联合微信健康教育干预,两组均为期干预8周.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遵医行为、血糖控制达标情况及生活质量状况.结果:干预后对照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t = 4.684,5.146;P<0.05),对照组遵医行为与观察组比较明显较差(Z = 4.138,P<0.05),对照组血糖达标率明显低于观察组(X2 =4.883,P<0.05),对照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观察组(t = 4.986,2.079,2.534;P<0.05),对照组生活质量量表(GQOLI-74)中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评分明显低于观察组(t =-3.877,-2.845,-2.727,-2.950;P<0.05).结论:个性化心理指导联合微信健康教育能提升糖尿病患者的遵医行为,帮助患者有效控制血糖,提高血糖控制达标率,缓解负性情绪,促进患者回归正常生活.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强化互动教育模式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骨质疏松患者健康知识、遵医行为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某院收治的120例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干预法,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应用强化互动教育模式,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空腹血糖(FBG)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健康知识评分、自我效能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并观察两组遵医行为情况。结果: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FBG、HbA1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4.556,8.705;P0.001);观察组健康知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SAS明显低于对照组(t=6.831,3.938;P0.001);观察组摄钙效能、运动效能与自我效能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3.467,3.405,4.611;P0.001);观察组6个月内自我监测、运动、饮食控制、药物使用以及按时检查遵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829,5.763,5.400,6.136,9.855;P0.05)。结论:对T2DM合并骨质疏松患者采取强化互动教育模式,可有效提高其健康知识水平,改善其心态,增加自我效能,促进遵医行为自觉性提升,具有积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教育配合心理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遵医行为及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抽取2015年3月~2016年6月我院342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根据不同干预方案分组,各17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措施,研究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给予自我管理教育配合心理护理干预;对比护理前后两组遵医行为、腰椎功能(JOA)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抑郁(SDS)及焦虑(SA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合理负重、适当锻炼、合理饮食、佩戴腰围遵从率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护理后各行为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JOA及ADL评分、SAS与SD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护理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实施自我管理教育与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遵医行为,缓解抑郁及焦虑情绪,提高腰椎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改善老年脑卒中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负性心理情绪和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脑卒中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心理康复干预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心理干预前后焦虑(SAS)和抑郁(SDS)自评量表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SAS、SDS、HAMA、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治疗后干预组患者SAS(t=-8.735,P0.001)、SDS(t=-8.868,P0.001)、HAMA(t=-7.615,P0.001)、HAMD(t=-4.905,P0.001)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干预组患者康复依从性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χ~2=9.887,P=0.007)。结论:对脑卒中抑郁焦虑患者,实施心理康复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焦虑症状,提高患者康复依从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3个月的心理干预。所有研究对象在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表(MLHFQ)分别进行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评定。结果:本研究焦虑的发生率为20%,抑郁的发生率为31%。治疗后,观察组SAS、SDS得分均显著降低(t=9.59,7.73;P0.01),对照组得分也显著降低(t=4.51,5.18,P0.01),但观察组SAS、SDS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5.14,-2.75;P0.01),提示治疗后观察组负性情绪改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MLHFQ量表得分显著低于治疗前(t=7.01,3.85;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均提高。治疗后观察组量表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2.52,P0.05),提示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预见性干预配合心理干预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理状态、心电图检查依从性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我院120例冠心病心绞痛病例纳为研究对象,以抽签法随机分两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干预,实验组在其基础上实施预见性干预配合心理干预方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生活质量(GQOL-74)评分、遵医行为水平、满意度及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8.33%(χ~2=4.386,P=0.036);实验组干预后SAS评分(t=-3.904,P0.05)、SDS评分(t=-4.654,P0.01)明显低于对照组,GQOL-74量表中社会功能(t=6.851,P0.001)、躯体功能(t=10.961,P0.001)及心理功能(t=6.005,P=0.001)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适量运动(χ~2=4.910,P0.05)、心电图检查(χ~2=4.537,P0.05)、生活规律(χ~2=4.386,P0.05)、血压监测(χ~2=6.563,P0.01)依从率及总满意率(χ~2=4.876,P0.05)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预见性干预配合心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焦虑、抑郁不良心理,提高心电图检查依从性、满意度,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应用多学科诊疗模式下三位一体无缝隙服务模式对健康意识、遵医行为及心理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19年3月至2021年2月期间105例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52例给予传统诊疗干预,观察组53例给予联合多学科诊疗模式"三位一体"下无缝隙护理服务,对比两组患者健康意识及遵医行为,心理应激状态及妊娠结局.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评分及遵医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及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产后出血、宫缩乏力、胎膜早破例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多学科诊疗模式下三位一体无缝隙服务模式干预妊高症患效果明显,可有效提升患者健康知识和遵医行为,改善心理应激状态,提高自然分娩率,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团体心理咨询对老年冠心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HD)患者焦虑抑郁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老年CHD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62)和对照组(n=62)。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护理以及心理疏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安排认知行为团体心理咨询。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CSQ)评分,状态与特质孤独量表(Status-trait Loneliness Scale,STLS)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分别为(49.01±5.16)分和(50.11±5.5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5.629,P=0.000;t=-5.548,P=0.000);干预后,观察组SCSQ量表积极应对评分为(22.72±3.67)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57,P=0.722),观察组SCSQ量表消极应对评分为(12.24±2.74)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2.638,P=0.009);干预后,观察组STLS量表总评分为(60.18±10.12)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29,P=0.128)。结论:认知行为团体心理咨询可明显减轻老年CHD患者焦虑与抑郁水平,减少消极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团体心理咨询对老年冠心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HD)患者焦虑抑郁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老年CHD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62)和对照组(n=62)。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护理以及心理疏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安排认知行为团体心理咨询。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CSQ)评分,状态与特质孤独量表(Status-trait Loneliness Scale,STLS)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分别为(49.01±5.16)分和(50.11±5.5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5.629,P=0.000;t=-5.548,P=0.000);干预后,观察组SCSQ量表积极应对评分为(22.72±3.67)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57,P=0.722),观察组SCSQ量表消极应对评分为(12.24±2.74)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2.638,P=0.009);干预后,观察组STLS量表总评分为(60.18±10.12)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29,P=0.128)。结论:认知行为团体心理咨询可明显减轻老年CHD患者焦虑与抑郁水平,减少消极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程序化疼痛管理配合心理疏导对肺大泡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2016年3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136例肺大泡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奇偶数编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实施心理疏导干预,观察组实施程序化疼痛管理配合心理疏导干预,观察两组术后疼痛[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质量[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4、48、72h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F=26.486,P0.01);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低(t=-18.861,-25.087;P0.01);干预后观察组生理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和健康状况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高(t=9.268,10.292,8.422;P0.01);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955,P0.05)。结论:程序化疼痛管理配合心理疏导应用于肺大泡切除术患者中,在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改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有明确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中医特色人文关怀配合心理疏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心理状态、希望水平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98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中医特色人文关怀配合心理疏导)和对照组(心理疏导)进行干预,比较3个月后两组心理状态、希望水平、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两组SAS评分(t=12.189,8.993,P0.05)、SDS评分(t=11.430,8.276,P0.05)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SAS评分(t=-2.293,P0.05)、SDS评分(t=-2.139,P0.05)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后两组Herth希望水平量表评分(t=10.326,5.204,P0.05)明显升高,且观察组Herth评分(t=2.588,P0.05)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后两组MRADL量表活动能力(t=19.257,13.935,P0.05)、厨房活动(t=20.041,10.379,P0.05)、家务活动(t=16.542,8.990,P0.05)、休闲活动(t=13.140,8.499,P0.05)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活动能力(t=-4.366,P0.05)、厨房活动(t=-6.290,P0.05)、家务活动(t=-4.631,P0.05)、休闲活动(t=-2.801,P0.05)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后两组SGRQ量表症状评分(t=7.869,5.472,P0.05)、活动评分(t=9.930,6.720,P0.05)、影响评分(t=9.382,6.114,P0.05)及总评分(t=9.362,6.568,P0.05)均明显减少,且观察组症状评分(t=-2.364,P0.05)、活动评分(t=-2.111,P0.05)、影响评分(t=-2.299,P0.05)及总评分(t=-2.221,P0.05)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中医特色人文关怀配合心理疏导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精神心理状态,提高患者希望水平、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早期活动配合支持性心理治疗对结肠癌患者术后肠蠕动恢复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符合条件的100例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给予早期活动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支持性心理治疗干预,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评分,并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及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肠蠕动恢复时间、恢复普食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t=-4.914,-3.037;P0.05);观察组干预后SAS评分、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t=-6.639,-5.180,5.667,5.434,7.251,7.269;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肠瘘、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住院总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χ~2=5.316,4.762,4.891,4.883,t=-8.444,-6.091,8.830;P0.05)。结论:早期活动配合支持性心理治疗可有效促进结肠癌患者术后肠蠕动恢复,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术后并发症风险较低;同时还可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团体心理干预配合健康教育对行软组织扩张器治疗头部整形患者负性情绪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于本院接受软组织扩张器治疗的头部整形患者21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号根据奇偶数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团体心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焦虑[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情绪[抑郁自评量表(SDS)]、希望水平[Herth希望量表(HHI)]、自我效能感[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治疗依从性及工作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t=-6.816,P0.05)、SDS评分(t=-5.890,P0.0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HH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5.987,P0.05);GSE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5.308,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好占比91.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χ~2=5.600,P0.05),工作满意度94.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81%(χ~2=5.908,P0.05)。结论:团体心理干预配合健康教育用于行软组织扩张器治疗头部整形患者中,能改善患者焦虑、抑郁负性情绪,增强患者希望水平及自我效能感,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及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李长城  石丽楠 《医学信息》2010,23(4):911-912
目的 观察抗抑郁焦虑药及心理疏导佐治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方法 选择124例符合罗马Ⅲ标准伴有焦虑抑郁状态的FD患者,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患者心理状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20mg,2次/日,或(和)多潘立酮10mg,3次/日;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抗抑郁焦虑药帕罗西汀20mg,1次/日,辅以心理疏导,疗程8周.比较两组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消化道症状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治疗后SDS评分、SA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两种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消化不良症状缓解有效率为77.4%,对照组为4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伴有抑郁焦虑状态的FD患者加用抗抑郁焦虑药治疗及心理疏导效果优于单纯使用多潘立酮和(或)奥美拉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综合情志干预疗法在冠心病(CHD)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及对绞痛症状、负性情绪和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4例CHD心绞痛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情志干预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恢复情况、绞痛症状、负性情绪、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情况差异。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心绞痛发作次数(t=7.422,P0.05)显著少于对照组,心绞痛持续时间(t=14.556,P0.05)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卧床休息时间(t=6.814,P0.05)、住院时间(t=10.583,P0.05)均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心境状态评分中的压抑、愤怒、疲倦、紧张、慌乱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3.280,2.766,1.993,3.709,2.934;P0.05),自尊感(t=-4.999,P0.05)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精力(P0.05)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观察组应对方式中面对评分(t=7.144,P0.05)显著高于对照组,回避评分(t=13.277,P0.05)与屈服评分(t=8.753,P0.0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中心绞痛稳定情况、疾病主观感受、治疗满意程度、心绞痛发作情况、躯体活动受限程度的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4.460,-9.421,-2.058,-3.527,-4.527,-11.408;P0.05)。结论:综合情志干预疗法能够有效缓解CHD心绞痛患者绞痛症状、缩短其住院时间,积极改善患者负性情绪状态,促进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精神科护士的健康水平及幸福感的影响。方法将90名精神科护士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心理干预组(试验组45名)和非干预组(对照组45名),进行随机双盲对照试验,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总体幸福感量表(GWB)评分为观察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干预后SAS,SDS评分显著偏低,GWB评分显著偏高(t=4.83,5.36,8.01;P0.01)。与干预前相比,试验组干预后SAS,SDS评分显著降低,GWB评分升高(t=3.68,3.81,5.05;P0.05);对照组干预后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DS评分显著升高(t=2.66,P0.05),GWB评分显著降低(t=2.38,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改善精神科护士的健康水平,缓解其负性情绪,并提升其幸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