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第一跖骨近端截骨并软组织手术治疗重度[足母]外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第一跖骨近端楔形截骨结合软组织手术治疗重度[足母]外翻的疗效。方法自2004年至2008年采用第一跖骨近端楔形截骨结合跖趾关节处的远端软组织手术,治疗重度[足母]外翻46例81足。结果参照美国足踝外科学会Maryland评分系统,本组患者随访1~4年,优61足,良16足,可4足,优良率95.10o,平均HVA矫正28°,平均IMA矫正11°。结论第一跖骨近端楔形截骨结合软组织手术治疗重度脾外[足母]畸形,可得到极好矫正,不易复发,手术效果确实可靠,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跖骨颈斜行截骨内翻嵌插固定治疗疼痛性母外翻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该术式治疗36例(52足)疼痛性母外翻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时限为2 a。手术前后均摄双足正侧位X线片,测量母外翻角及第1、2跖骨间夹角以判定畸形程度。并采用足部疾患治疗效果JOA评分并进行患足功能评分以评价其临床疗效。对该术式的适应证和并发症亦作了一定的探讨。[结果]术后骨愈合满意,无延迟愈合及不愈合情况,皮肤感染2例3足。术后2 a与术前相比,患者的母外翻角及第1、2跖骨间夹角平均矫正15.6°和4.2°,JOA评分提升29.6分。[结论]跖骨颈斜行截骨内翻嵌插固定可三维立体矫正母外翻畸形,是治疗疼痛性母外翻畸形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3.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9):1799-1802
[目的]介绍(足母)展肌腱转位联合Scarf截骨治疗中重度(足母)外翻的手术技术。[方法] 2017年1月~2017年09月,采用Scarf截骨联合(足母)展肌腱转位治疗中、重度(足母)外翻患者32例(45足)。倒"L"形切开关节囊,显露第一跖骨内侧骨赘、矢状沟和踇展肌。自(足母)展肌腱止点处切取约1/3~1/2宽度(足母)展肌腱,切除骨赘,充分松解外侧关节囊及(足母)收肌。第一跖骨行Scarf截骨,向外侧推移第一跖骨远端,纠正增大的IMA,修整多余骨皮质,将自体骨回植于截骨间隙,防止第一跖骨头上抬,两枚螺钉固定。维持(足母)趾于正确的生理位置,缩紧缝合关节囊,将(足母)展肌断端缝合于关节囊背侧。[结果]本组患者32例共45足,第一跖骨截骨均在8周内愈合,未出现内固定松动、骨折延迟愈合及第一跖骨头坏死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Maryland评分和影像测量的IMA、HVA、PASA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尽管两时间点间第一跖趾关节活动度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应用(足母)展肌腱转位联合Scarf截骨可有效矫正中重度(足母)外翻畸形,且未见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4.
鲁英  杨波  高化  陈浩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7,15(21):1624-1627
[目的]探讨老年人(足母)趾外翻畸形围手术期处理的意义和诊治要点.[方法]自2000年1月~2006年12月实施老年人(足母)趾外翻矫形术45例,69足;病人年龄60~79岁,平均66.6岁,伴随疾病9种,共46个病变.手术前对伴随疾病作全面诊断,妥善治疗.根据(足母)趾外翻畸形程度、病人年龄及伴随症选择最佳麻醉和手术方式.术后注意预防各种并发症及实施适合老年人的康复治疗.[结果]本组45例,手术全部成功.围手术期伴随疾病无发作或加重,未出现全身及局部并发症.术后患足X线片,与术前比较:(足母)趾外翻角平均改善25°;第Ⅰ、Ⅱ跖骨间角平均改善7°.[结论]老年人(足母)趾外翻畸形保守治疗无效应当采取手术治疗,完善的围手术处理是手术成功和病人安全的保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躅外翻足手术前、后籽骨位置的变化,及其与跖趾关节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80只足(外翻足39只、正常足41只)作为研究对象,参考正常足籽骨位置,对足母外翻手术前、后籽骨到第2跖骨的距离、籽骨相对于第1跖骨的位置、第1跖趾关节功能的评分别行t检验.[结果]正常足、(足母)外翻足手术前、后,籽骨到第2跖骨干的距离比较P值均大于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足母)外翻足手术前后,籽骨相对于第1跖骨的位置变化、第1跖趾关节功能评分比较P值均小于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籽骨相对于第1跖骨的位置和跖趾关节评分关系密切,手术前、后发生显著变化,籽骨相对于第2跖骨位置不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6.
鲁英  唐海  任刚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5,13(19):1473-1475
[目的]观察利用三种手术方法治疗[足母]外翻畸形的疗效.[方法]自2000年1月~2003年12月实施[足母]外翻矫正术60例(83足).术前按照生物力学原理对全部病例进行分析,根据[足母]外翻畸形程度、足部生物力学异常的状况和病人年龄分为3组.选择3种手术方法进行治疗:(1)第1跖骨头截骨术(Reverdin手术)组:25例,39足.(2)软组织平衡手术(McBride手术)或结合第1跖骨基底截骨术组,15例,20足.(3)跖[足母]关节成形术(Keller手术)或结合第1跖骨基底截骨术组:20例,24足.[结果]本组60例手术全部成功,无手术并发症.48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4a,平均2a5个月。其中Reverdin手术组:20例,31足,优良率90.3%;McBride手术组:12例,16足,优良率87.5%;Keller手术组:16例,19足,优良率84.2%。[结论][足母]外翻畸形是最常见的足部疾病,不同病人患足牛物力学异常的状况是不同的。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手术方法,恢复其正常的生物力学状态,才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改良Mitchell手术治疗外翻的疗效.[方法]自2000年4月~2003年10月对18例28足(足母)外翻患者行改良Mitchell手术.术前摄负重X线片,测量(足母)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平均为30.5°,第1、2跖骨间角(Intermetatarso-phalangeal angle,IMA)13.5°.本术式与传统Mitchell手术不同的是在第1跖骨远端只行一次横行截骨,不留外侧棘,根据IMA的大小决定截骨远端外移的多少,再向跖侧移位2~3 mm,用可吸收螺钉固定.[结果]随访28足,随访时间为10~32个月,优24足,良3足,差1足,优良率为92.9%.术后负重X线片测量HVA 15.5°,平均改善15°;IMA平均为8.5°,平均改善5°.[结论]改良Mitchell手术可矫正第1跖骨内翻,更重要的在于矫正畸形而不破坏(足母)趾的生物力学作用,第1跖骨头的跖侧移位,重建了足横弓,恢复了(足母)趾的负重功能.  相似文献   

8.
背景:野外翻是最常见的前足畸形,越来越受到矫形外科医生的重视,其治疗方式多种多样,如何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是治疗成功的关键。目的:探讨Scarf截骨术治疗[足母]外翻的疗效。方法:2010年7月至2012年6月,我院采用Scarf截骨术治疗中重度跽外翻患者47例(61足),男5例(7足),女42例(54足);年龄20-78岁,平均52.2岁。比较手术前后[足母]外翻角及第1、2跖骨间角纠正程度。采用AOFAS评分评估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8个月,平均6个月。[足母]外翻角由术前42.6。减小至12.9°,平均减小29.7°。第1、2跖骨间角由术前18.4°减小至8.9°,平均减小9.5°。AOFAS评分由术前49.9分增加至术后86.2分,平均增加26.5分。并发症发生率10%。结论:Scarf截骨术治疗中重度躅外翻可以获得较好的短期临床结果,但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9.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21):2001-2003
[目的]探讨Jacoby截骨术联合Reverdin矫形术治疗第二跖骨头坏死合并(足母)外翻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第2跖骨头坏死合并(足母)外翻提供方法及依据。[方法]对13例第2跖骨头坏死合并(足母)外翻患者行第2跖骨Jacoby截骨术及Reverdin矫形术,术后行第2跖趾关节跖屈、背伸功能训练。[结果]手术时间60~90 min,术中出血量5~10 ml,所有病例术中无重要神经、血管损伤,无切口感染。所有患者均获得12~36个月随访。1例患者术后1年(足母)外翻复发,第2跖趾关节屈曲及背伸活动时疼痛。1例患者因过早下地活动,导致内固定松动,骨折延迟愈合,其余患者均恢复正常行走能力。所有患者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Maryland跖趾关节百分评分法评分,优8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84.62%。[结论]第2跖骨头坏死常合并严重(足母)外翻,Jacoby截骨术联合Reverdin矫形术治疗第2跖骨头坏死合并(足母)外翻可改善患者疼痛疼症状和跖趾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但术后应重视(足母)外翻复发。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1996~2000年采取第1跖骨截骨术[1]治疗(足母)外翻23例42足,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23例42足,双侧19例,共38足,单例4例4足;其中女性21例(双侧17例,单侧4例),男性2例均为双侧;年龄25~58岁,平均41.2岁。术前X线片示:(足母)外翻角(HVA)31°~45°,平均38.8°,跖间角(IMA)12°~16.5°,平均14.4°,术前主要症状均为(足母)外翻畸形,(足母)囊炎,穿鞋疼痛,行走困难,但均无骨关节炎。2 治疗方法2.1 截骨方法选择 第1跖骨较其他4根跖骨长者25足,行跖骨颈斜行截骨嵌插术。第1跖骨较其他4根跖骨短或相仿者17足,行路骨基底楔型截骨术。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生活方式的改变,[足母]外翻的发病明显增多。虽然[足母]外翻的治疗有手术与非手术两种不同的方法,但畸形的矫正仍以手术治疗为主。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种通用的术式可以治疗所有的[足母]外翻。当前,国内外治疗[足母]外翻的手术方法有百余种之多,亦各有所长。由于患者的个体差异与病理变化的不同,临床上表现出多种多样的[足母]外翻。  相似文献   

12.
(足母)趾外翻畸形是指(足母)趾向外侧偏斜或外旋同时伴有第一跖骨内翻.它常呈进行性加重,而形成(足母)外翻复合畸形,包括第一跖趾关节半脱位、(足母)囊形成、第一二跖骨间角增大、第二趾骨呈锤状趾畸形等.从19世纪后半叶开始,外科手术就被应用于(足母)外翻的治疗,至今有文献报道的手术方法超过130种[1].这些手术方法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手术切除软组织及内侧骨赘并松解外侧关节囊,如McBride手术:第一跖趾关节成形术,如Keller手术:第一趾骨截骨术,如Akin手术:第一跖骨截骨术,包括近端截骨术如Loison手术以及远端截骨术如Chevron手术等.其中第一跖骨截骨术为目前最常用的一种术式[2,3],司属于此类手术的Scarf截骨术由于具有稳定性强、避免第一跖骨短缩、内固定简单易行等特点,正逐渐成为目前第一跖骨截骨术中较为普遍采用的术式之一[4].  相似文献   

13.
第1跖骨籽骨脱位与(足母)外翻的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探讨第1跖骨籽骨系统在母外翻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正常足100只,母外翻足82只,拍摄负重位足部X线片,测量母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第1、2跖骨间角(first interm etatarsal an-gle,IMA),籽骨到第2跖骨轴线的距离,第2跖骨的长度,分析籽骨脱位与母外翻的相关性。[结果]正常足和母外翻足籽骨与第2跖骨轴线的距离与第2跖骨长度的比值分别为0.35±0.02,0.39±0.03(P>0.05),正常足籽骨位置不同分级之间与HVA和IMA无明显相关性,在母外翻足中籽骨脱位与HVA、IMA明显相关。[结论]第1跖骨籽骨系统在母外翻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在行母外翻矫正术时应注意籽骨系统的矫正。  相似文献   

14.
小切口第一跖骨远端截骨术矫正(足母)外翻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切口第一跖骨远端截骨术矫正蹄外翻畸形的疗效.方法:2003年以来采用小切口第一跖骨远端截骨术治疗(足母)外翻畸形300例共542只足,不做内固定.对所有患者采用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学会(AOFAS)(足母)趾-跖趾-趾间评分标准进行临床评估,并结合影像学诊断综合评价手术疗效.结果:AOFAS总平均分为89.4±10.2分.影像学评估,术后(足母)外翻角(HVA)为12.8°±5.8°(4°~22°),较术前34.6°±9.6°(18°~68°)改善22°±8.4°;第一二跖骨间角(IMA)为7.6°±1.8(6°~11°),较术前14.3°±3.2°(11°~21°)改善6.7°±2.4°,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542只患足,498只对术后疗效满意,满意率91.5%.结论:小切口第一跖骨远端截骨术矫正(足母)外翻,临床效果可靠,不需内固定,手术切口美观,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拇外翻足手术前、后籽骨位置的变化,及其与跖趾关节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80只足(外翻足39只、正常足41只)作为研究对象,参考正常足籽骨位置,对拇外翻手术前、后籽骨到第2跖骨的距离、籽骨相对于第1跖骨的位置、第1跖趾关节功能的评分别行t检验。[结果]正常足、拇外翻足手术前、后,籽骨到第2跖骨干的距离比较P值均大于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拇外翻足手术前后,籽骨相对于第1跖骨的位置变化、第1跖趾关节功能评分比较P值均小于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籽骨相对于第1跖骨的位置和跖趾关节评分关系密切,手术前、后发生显著变化,籽骨相对于第2跖骨位置不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矫正中青年女性(足母)外翻畸形。方法经过解剖学研究,提出跨外翻形成的内在因素是一种“绞盘式”挤压机制。为消除这一机制,将(足母)收肌与跨趾的联系彻底切断,并与经第1跖骨头横孔穿行的跨囊筋膜瓣中1/3吻合,以起到坚强固定,直接牵拉第Ⅰ跖骨头的作用。结果 20只足接受了本术式,18只做了0.5~4年随诊,优良率100%。结论 (足母)收肌与(足母)囊筋膜瓣吻合,能有效地紧缩前足,达到兼顾美观及解除疼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微创改良Wilson截骨术治疗(足母)外翻畸形的方法及疗效.[方法]自2002年以来运用进口微创动力设备及器械,施行微创改良Wilson截骨术83例,153足,其与传统手术不同点为手术在0.5 cm切口下操作;截骨部位于跖骨颈部,截骨线与跖骨纵轴垂线的夹角为15~25°,超薄锯片厚0.36 mm,术后不用石膏外固定.[结果]随访69例,126足,随访6~31个月,平均19个月,优良率98.4%,外翻角(HVA)和第1、2跖骨间夹角(IMA)较手术前分别平均减少17.3°和4.8°.[结论]微创改良Wilson手术方法简单,创伤小,愈合快,早期活动功能恢复早,适用于中度(足母)外翻.HVA<40°,IMA<16°者选择此手术为最佳.  相似文献   

18.
小切口斜行截断及楔形截骨术矫治(足母)外翻畸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第一跖骨头囊内楔形截骨术矫正跨外翻畸形的可行性。方法2000年9月-2005年12月,我们对蹲外翻足畸形行局部小切口,切除第一跖骨头内侧骨赘,在跖趾关节囊内完成跖骨头楔形截骨、跖骨头横向外侧移位和内侧关节囊收紧,矫正跨外翻畸形。结果每足手术时间25~30min,术中出血量5~10ml。249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跨外翻畸形完全矫正,优215足(86.3%),良29足(11.7%),差5足(2.0%),优良率98.0%,无并发症。结论小切口斜行截断及楔形截骨术矫治跨外翻畸形可行,创伤小,术后的外形和功能得到全面改善。  相似文献   

19.
(接上期)选择手术时要注意[母]外翻与下肢疾病的关系:下肢的某些畸形,如膝外翻可改变下肢的负重力线使足呈外翻位站立与行走,常可引发[母]外翻畸形。同样,扁平外翻足的患者,由于足负重力线的改变也可引发[母]外翻畸形。  相似文献   

20.
(足母)趾系列皮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0年,Morrison等首先为1例拇指皮肤套状撕脱伤者,选用[足母]趾甲皮瓣移植施行拇指再造获得成功,为拇指皮肤套状撕脱伤的治疗开拓了新的方法。我们在临床应用[足母]趾甲皮瓣施行拇指再造与修复中获得较大的启发,根据[足母]趾的应用解剖,拓宽了对[足母]趾甲皮瓣的认识,从而开发出[足母]趾系列皮瓣。皮瓣切取范围:第一跖骨远1/3以远除保留[足母]趾胫侧舌状瓣外[足母]趾任何部位的组织。皮瓣切取后不仅保留原[足母]趾外形,长度与功能,为手指部分皮肤及复合组织等缺损的修复与重建,取得了满意的专科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