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蜘蛛痣与肝硬化消化道出血关系的探讨王修林,徐学俊,王洪梅(济宁市传染病医院)蜘蛛痣是肝硬化病人常见体征之一,本文探讨蜘蛛痣与肝硬化病人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门静脉宽度之间的关系,旨在明确蜘蛛痣出现的部位、数量不同对肝硬化食管静脉破裂出血危险度的预测及...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4 0例肝硬化患者及 2 0例正常人的门静脉主干和脾静脉的最大截面直径、平均流速、流量及淤血指数 (CI)。 结果 :肝硬化组的门静脉直径 (PVD)、流量 (PVF)、淤血指数 (PVCI)和脾静脉直径 (SVD)、流量 (SVF)、淤血指数(SVCI)均显著大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肝硬化组的门静脉流速 (PVV)、脾静脉流速 (SVV)显著小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在肝硬化组内部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阳性者的PVD显著大于EVB阴性者 (P <0 .0 1)。PVCI及SVCI亦显著大于EVB阴性者 (P <0 .0 5 ) ,SVV显著小于阴性者 (P <0 .0 5 )。在肝功能不同的患者之间 ,Child PughC级患者的PVD及PVCI显著大于Child PughA级和B级患者 (P <0 .0 1) ,C级患者的PVV显著小于A级患者 (P <0 .0 5 )。 结论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门静脉系统的血流量增多 ,阻力增大 ,而且其程度受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影响 ,且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相关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人工合成生长抑素施他宁的应用为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上消化道出血开辟了新途径。本试验分别用血管升压素和施他宁治疗共 35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患者 ,旨在比较 2药的疗效及安全性。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收集 1997年 1月~ 1998年 12月住院肝硬化患者 35例 ,男 30例 ,女 5例 ;年龄 36~6 5岁 ,平均 4 0岁 ;病程≥ 1a者 15例 ,1a以内者 2 0例。均经临床、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 ,且出血前均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本次入院主要临床表现为呕血伴暗红色或柏油样便。按照入院先后分为治疗组 (2 0…  相似文献   

4.
罗德新  吴强  兰练生 《四川医学》2001,22(4):350-351
我们试图运用 B超测定肝门静脉和脾静脉直径 ,观察其与出血的关系 ,探讨 B超显像在预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意义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994年 3月至 1999年 3月 ,我院收治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 156例 ,经食管钡餐透视或纤维胃镜检查 ,证实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其中 ,男 114例 ,女 4 2例 ,年龄 2 4~ 6 5岁 ,平均 4 7.6± 2 3.4岁。按是否合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分为出血组 (48例 )和非出血组 (10 8例 )。采用 B超显像探测门静脉主干直径和脾门处脾静脉直径。所用仪器为 L OGIQα2 0 0和 TOSHIBA SSA- 2 4 0 A,探头频率为…  相似文献   

5.
CT门静脉造影对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门静脉造影(CTPV)对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同时经胃镜及16排螺旋CT门静脉造影证实有食管胃静脉曲张的69例临床确诊为肝硬化患者,观察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与胃左静脉开口位置的关系,以及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门静脉直径的关系.结果 69例肝硬化患者应用CT门静脉造影方法 可清晰显示门静脉侧支循环血管,其中门静脉主干、胃左静脉均全部显示(100%),89.9%显示食管静脉曲张(62/69),72.5%显示胃底静脉曲张(50/69).胃左静脉开口位于门静脉主干共42例.胃左静脉开口位置与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之间存在相关性(X2=4.406,P<0.05);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门静脉直径无明显关系.结论 CT门静脉造影能很好显示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血管,并可对血管直径进行准确测量;胃左静脉开口在门静脉主干者易发生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联合应用CT门静脉造影和胃镜检查,能对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严重程度及其破裂出血的危险性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6.
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宽度与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宽度与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B超对32例无上消化道出血肝硬化患者和30例有上消化道出血肝硬化患者进行门静脉宽度测定。结果 无上消化道出血组门静脉宽度平均为(14.37±1.33)mm,上消化道出血组门静脉宽度平均为(16.40±1.79)mm。两者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结论 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宽度与上消化道出血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引起食管和 (或 )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是肝硬化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也是肝硬化的主要死亡原因[1,3] 。因此 ,对食管和(或 )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及时控制出血 ,并防止复发 ,是减少死亡率的关键。我院近年来用善得定和三腔二囊管治疗食管和 (或 )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共 68例 ,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我科收治的经急诊胃镜或止血后胃镜检查确诊为食管和 (或 )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 68例 ,男性5 8例 ,女性 10例 ,其中原发性肝癌 4例 ,余为肝炎后肝硬化。三腔二囊管 :上海新亚医用橡…  相似文献   

8.
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对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EVB)危险因素的分析 ,从而识别高危病例 ,以期得到有效的预防和治疗。 方法 选择 4 0例EVB患者以及 5 0例肝硬化非出血病人 ,对照观察其肝硬化病因、腹水情况 ,B超检查门静脉主干和脾静脉宽度 ,胃镜检查食管静脉曲张部位、形态、直径和红色征 ,进行gradeG分级。 结果 两组病因、腹水情况、血清ALT、Child -Pugh分级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食管静脉曲张分级 (gradeG)差异有非显著意义 (P <0 .0 1) ;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两组间差异也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 结论 与EVB有关的因素包括食管静脉曲张程度 (GⅢ )、门静脉和脾静脉增宽。重视对上述指标的随访和对高危者的预防性治疗 ,对防止EVB的发生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目的是确定:①多普勒彩超检测出的门静脉血流模式是否与肝硬化的严重程度相关;②在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和未出血患者之间,其门静脉血流模式是否有区别。在内镜检查后,本研究纳入了129例肝硬化患者和60例非肝硬化健康对照者。每例患者都接受了多普勒彩超检查,以确定血流方向的类型是向肝的还是非向肝的(离肝的、紊乱的、或双向的)。将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再进一步分为2组:新近出血(BEV,n=99)和新近未出血者(N BEV,n=30)。与健康对照组(1.7%)和NEBV组(13.3%)相比,BEV组多数患者门静脉血流方向为非向肝的(72.7%)(P<0.001)。在129例肝硬化…  相似文献   

10.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EVB)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病人最常见的并发症 ,为上消化道出血重要原因之一。临床治疗方法很多 ,但疗效不一。我们自 1997年1月至 2 0 0 1年 3月分别用奥曲肽和垂体后叶素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人共 33例 ,发现奥曲肽在疗效、控制并发症等方面都优于垂体后叶素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1.1.1 病例  33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奥曲肽治疗组 16例 ,男性 9例 ,女性 7例 ;年龄 2 6~ 75岁 ,平均 5 3岁。其中肝硬化合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11例 ,肝硬化型肝癌合并食管…  相似文献   

11.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患者严重并发症之一 ,发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我院于 1998年 6月至2 0 0 1年 6月用奥曲肽加西米替丁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4 0例 ,取得了明显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70例患者均为住院患者 ,临床表现为呕血和 (或 )黑便 ,均经胃镜证实为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4 0例 ,其中男 31例 ,女 9例 ;年龄 35~ 72岁 ;肝炎后肝硬化 2 7例 ,酒精性肝硬化 10例 ,隐源性肝硬化 3例。对照组 30例 ,男 2 2例 ,女 8例 ;年龄 34~ 71岁 ;肝炎后肝硬化…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50年代以来,陆续有报道蜘蛛痣与食管静脉曲张有关。Foutch等关于肝硬化者的蜘蛛痣有助于预示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报道。对此国内报道尚少,现仅就我们临床中观察的107例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蜘蛛痣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关系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收集1992-2002年食管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与脾脏直径、门静脉内径、P2/MS[血小板计数(×109/L)2/单核细胞百分比(%)×分叶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关系,并建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高危人群筛查模型。方法 随机纳入2019年1月~2020年12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确诊为肝硬化且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92例患者为出血组,未曾发生过出血的67例患者纳入为对照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脾脏直径、门静脉内径以及P2/MS,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各变量的回归系数,据此建立筛查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该模型及各指标的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肝硬化病程、脾脏直径、门静脉内径、P2/M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脾脏直径增大、门静脉内径增宽、P2/MS降低均为肝硬化并发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筛查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33(标准误=0.032,P=0.000,95%CI:0.770~0.895),敏感度为80.4%,特异性为79.2%。结论脾脏直径、门静脉内径以及P2/MS有一定程度的单独预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价值;筛查模型较各独立指标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及特异性,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高危人群的早期筛查具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和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以2016年2月至2018年1月本院接诊的肝硬化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本组70例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以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情况。结果本组70例患者中有23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当中有2例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例为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3例为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18例为消化道溃疡出血。幽门螺杆菌阳性者有43例,其中有19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幽门螺杆菌阴性者有27例,其中有4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本组的幽门螺杆菌阳性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率为44.19%,明显比幽门螺杆菌阴性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14.81%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肝源性消化性溃疡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这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对于肝硬化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来说,其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更高。故,临床需要加强对肝硬化患者进行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的力度,以有效减少其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几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520例,跟踪随访6个月,其中发生破裂出血300例记为出血组,另未发生破裂出血220例记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一般项目、实验室检查结果、门静脉内径、脾厚度等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有: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延长、门静脉内径增大、脾厚度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延长、APTT延长、门静脉内径增大及脾厚度增加为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生长抑素十四肽治疗重症上消化道出血3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覃诗幼  王少君 《河北医学》2001,7(8):741-742
近年来我院用生长抑素十四肽 (思他宁 ) (瑞士雪兰诺公司 )静脉给药治疗重症上消化道出血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重症患者是指在数小时内失血量超过 10 0 0ml以上或伴有周围循环衰竭临床征象者。 36例中男性 2 6例 ,女性 10例 ,年龄 16~ 73岁 ( 4 2 .7± 12 .0岁 )。其中肝硬化食管静脉脉曲张破裂出血 16例 ,胃十二指肠溃疡伴大出血 14例 ,急性胃粘膜病变大出血 4例 ,胃癌出血 2例。36例病人中 ,除原发病的临床表现外 ,全部病人均有呕血、黑便或暗红色血便 ,其中 2 8例病人伴有出血性休…  相似文献   

17.
门静脉高压症所致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的外科治疗 ,至今仍未获得满意的效果 ,术后再出血率较高。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复杂 ,处理困难 ,病死率也较高。现回顾我们 2 5年来的工作 ,探索再出血的原因。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72~ 1997年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术后消化道再出血病人 156例 ,其中有完整病历记录和随访结果的 10 2例。1.2 原发疾病 因血吸虫病引起的门静脉高压症19例 ,肝炎后肝硬化致门静脉高压症 58例 ,酒精性肝硬化引起门静脉高压症 2 5例 ,以上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第 1次手术行单纯脾切除术 4 8例 ,贲门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S)治疗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52例肝硬化患者行TIPSS治疗,均有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史,其中活跃出血急诊治疗11例,中、大量腹腔积液者23例.结果 本组成功50例,成功率96.2%;术后门静脉压由3.87±0.50kPa下降到2.45±0.40kPa(P<0.01);48例食管胃静脉曲张明显好转或消失;11例活跃出血者24h内出血均停止; 23例中大量腹腔积液中有21例腹腔积液消失或明显减少.术后出现肝性脑病12例,再发上消化道出血6例,分流道狭窄或闭塞10例,其中8例再次介入治疗后再通.结论 TIPSS是治疗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安全、有效、微创的方法,但我们须防治分流道狭窄和闭塞以提高其中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9.
我科于 2 0 0 2年 3月 -2 0 0 3年 3月用垂体后叶素 (PT)联合硝酸甘油 (NTG)治疗门静脉高压症 (PH )引起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 2 7例 ,取得了良好疗效。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2 7例均为 2 0 0 2年 3月 -2 0 0 3年 3月住院患者 ,男 2 4例 ,女 3例 ,年龄 2 3 -72岁。以呕血或黑便合并呕血为首发症状 ,另加下面一项者即符合诊断 :①有肝炎病史 (肝血吸虫病史或慢性乙型肝炎或长期大量饮酒史 ) ;②B超提示有门脉高压症和 (或 )脾大、腹水 ,体检可见蜘蛛痣、肝掌、腹壁静脉曲张 ;③胃镜提示有食管静脉曲张。1 .2 治疗方法每天给…  相似文献   

20.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是门脉性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和致死的原因。我院自 2 0 0 0年以来采用善得定与洛赛克治疗门脉性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 6 0例 ,现将观察结果与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资料及方法1.1 临床资料 门脉性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 6 0例 ,其中男 4 5例 ,女 15例 ,年龄 30~ 6 5岁。所有病例均有乙型肝炎病史或长期酗洒史 ,有门脉高压表现 (脾大、腹水、门静脉内径 >13mm) ,肝功能受损 ,白球蛋白比例倒置 ,均经B超或CT等辅助检查 ,确诊为肝硬化 ,胃镜或食管吞钡摄片证实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