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左旋四氢巴马汀对犬心肌缺血再灌注时血清肌酸磷酸肌酶(CK)的影响。方法14只犬硫喷妥钠静脉麻醉开胸结扎左前降支冠状动脉40min,继以再灌注40min,随机分成药物组和对照组各7只。两组均在缺血前、缺血10、20和40min及再灌注10、20和40min时,采集右心房血并测定血清CK。结果左旋四氢巴马汀能显著降低犬缺血再灌注时血清CK活性,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左旋四氢巴马汀具有良好的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2.
核因子κB在脑缺血及再灌注损伤炎症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核因子κB是一种重要的转录因子。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时 ,核因子活性增高。活化的核因子κB促使黏附分子、即早基因和细胞因子表达 ,是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始动机制之一 ,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用抗氧化剂、酶阻滞剂或乙酰半胱氨酸可抑制核因子κB的活性及黏附分子表达 ,缩小脑梗死体积  相似文献   

3.
核因子κB在脑缺血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核因子κB(NF-κB)是一种广泛存在、功能多样的核转录因子,国内外对其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作用 的研究方兴未艾。文章就近几年关于NF-κB在脑缺血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核因子-κB(NF—κB)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内、调控多种基因表达的重要转录调节因子。脑缺血诱导的NF—κB激活参与了脑缺血后的炎症反应和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5.
核因子κB在脑缺血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因子κB(NF—κB)是一种广泛存在、功能多样的核转录因子,国内外对其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作用的研究方兴未艾。文章就近几年关于NF—κB在脑缺血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预防性应用瑞舒伐他汀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 48只SD大鼠按随机化原理分成三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简称对照组)、瑞舒伐他汀组。瑞舒伐他汀组大鼠术前10天予瑞舒伐他汀(5mg/kg)行灌胃治疗,每天一次;假手术组和对照组给予等容积0.9%氯化钠溶液,每天一次。采用改良的Longa氏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2h再灌注24h以后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HE染色法观察大鼠脑组织病理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核转录因子NF-κB(nuclear factor-ΚB)的表达。结果瑞舒伐他汀组较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P0.05)。瑞舒伐他汀组与对照组比较,缺血区变性坏死的神经元数量,空泡化改变及组织间水肿均明显减轻。瑞舒伐他汀组较对照组NF-κB阳性表达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结论预防性应用瑞舒伐他汀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7.
核因子-κB(NF-κB)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内、调控多种基因表达的重要转录调节因子.脑缺血诱导的NF-κB激活参与了脑缺血后的炎症反应和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8.
NF-κB和IL-6在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R)时核因子-κB(NF-κB)和白介素-6(IL-6)的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脑组织NF-κB和IL-6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 6h开始,皮质区和纹状体区神经细胞NF-κB表达逐渐增强,于再灌注1d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IL-6表达部位和变化规律与NF-κB相似,但其表达高峰在再灌注2d。大鼠脑组织NF-κB和IL-6二因子水平在缺血损伤后的变化规律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 NF-κB和IL-6水平在脑损伤的炎性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冠状动脉介入或溶栓治疗后无复流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其分子机制已经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核因子-κB介导参与缺血再灌注损伤、远端血管栓塞/微血栓形成和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个体易患性、细胞凋亡及自噬等可能是无复流发生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Kuppel样转录因子2(KLF2)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的表达及核因子κB( NF-κB)抑制剂的干预作用。方法取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I/R组、NF-κB抑制剂组,每组20只,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I/R模型,并给予NF-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 PDTC)进行干预,观察时间点为I/R后6、12、24、48 h。采用逆转录PCR及Western Blot测定缺血脑组织KLF2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水平并进行各组间的比较。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I/R组6、12、24、48 h缺血脑组织中KLF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 KLF2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6±0.03比0.82±0.04,0.30±0.04比0.78±0.05,0.18±0.04比0.76±0.02,0.26±0.02比0.81±0.04;KLF2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6±0.04比0.80±0.02,0.30±0.02比0.79±0.02,0.15±0.02比0.77±0.01,0.24±0.01比0.79±0.02),I/R后24 h达最低值,而血清TNF-α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给予NF-κB抑制剂PDTC后,I/R后6、12、24、48 h KLF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较I/R组出现不同程度的上调,KLF2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1±0.04、0.44±0.03、0.34±0.02、0.43±0.04,KLF2蛋白水平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0±0.02、0.43±0.02、0.33±0.01、0.44±0.03,而TNF-α含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I/R组及PDTC组各时间点脑组织中KLF2 mRNA水平与血清中TNF-α水平呈负相关( r=—0.728,P<0.05)。结论脑I/R后脑组织中KLF2 mRNA表达水平降低,且与血清TNF-α水平存在负相关,其可能通过NF-κB通路介导炎性反应参与脑I/R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1.
颅内出血大鼠脑组织核转录因子κB与抑制因子κBα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实验性大鼠脑出血后脑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及其抑制因子κBα(IκBα)的表达变化。方法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脑出血后6h、1d和3d实验组,每组6只大鼠。采用定量Ⅶ型胶原酶注入大鼠尾状核建立脑出血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各组NF-κB及IκBα蛋白的表达。结果脑出血后6h,NF-κB蛋白表达增加,1d增加最为明显,广泛表达于血肿周围组织、远区皮质、海马等部位,并有核移位现象。在脑出血后6h、1d、3d,NF-κB吸光度值分别为0·21±0·05、0·32±0·09、0·25±0·07,与正常对照组的0·08±0·01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在脑出血后6h、1d、3d,IκBα吸光度值分别为0·15±0·06、0·12±0·04、0·14±0·05,与正常对照组的0·30±0·07比较,IκBα表达量均减弱,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NF-κB参与了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的损害过程,而IκBα可能起到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核转录因子κB(NF-κB)在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I/R)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4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建立小肠I/R模型,于I/R后24 h取材,采用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和图像分析技术,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和NF-κB的表达.结果 NF-κB的阳性表达位于肺泡上皮细胞胞核或者胞浆,其表达强度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假手术组和正常组(P<0.05).结论 NF-κB参与到大鼠小肠I/R损伤后TNF-α诱导的肺上皮细胞凋亡中的病理变化过程中.  相似文献   

13.
余伟  王伟 《心脏杂志》2009,21(2):271-273
核因子κB(NF-κB)是一种多效转录因子,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参与了对心肌炎症反应、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过程的调控。  相似文献   

14.
肝脏缺血再灌注时,细胞因子、黏附分子等炎症介质趋化聚集中性粒细胞,使它在肝组织中释放大量蛋白水解酶及氧自由基。核因子-κB(NF-κB)能够转录调节再灌注时诱导表达的炎症介质编码基因。NF-κB受到活化时,需要抑制因子核因子一κB抑制蛋白(IκB)的降解,而蛋白酶体抑制剂通过抑制泛素一蛋白酶体途径,减少I κB在蛋白酶体中的降解。本实验采用肝脏部分缺血再灌注模型,研究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对NF κB介导的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核因子-κB(NF-κB)是一种调控多种基因转录的关键因子,在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NF-κB的激活诱导多种炎性基因的表达,如粘附分子、细胞因子、化学趋化因子等基因的表达,而这些基因的异常表达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密切。本文拟就NF-κB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核因子-κB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动脉粥样硬化 (AS)及其并发症是人群致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AS被认为是一种动脉慢性炎症的病理过程。核因子 κB(NF κB)在其中起主要作用。1 动脉粥样硬化与炎症AS是一个以炎症反应和纤维细胞增殖为特征的慢性炎症过程。在AS的血管组织中发现大量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聚集 ,这些细胞释放白细胞黏附分子、细胞因子、生长因子 ,导致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泡沫细胞形成 ,导致AS斑块的形成。炎症在斑块破裂中起重要作用。大约 50 %的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是因斑块不稳定破裂 ,继发血栓形成所致。研究发现 ,ACS病人血中巨噬细胞和T淋巴…  相似文献   

17.
核因子-κB与肥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因子-κB(NF-κB)是独特的核转录因子,广泛存在于高级真核生物的各种细胞中,参与炎性反应、分化和凋亡等多种细胞反应.近年来的研究显示,NF-κB在肥胖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NF-κB可能通过促进脂肪组织炎性反应、抑制脂肪细胞分化以及调节脂肪细胞凋亡而参与肥胖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庄梅  雷大卫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3):3099-3101
目的 探讨金属硫蛋白(MT)对大鼠缺血再灌注(I/R)心肌细胞凋亡及核因子κB(NF-κB)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32只SD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对照组,每组16只.分别予硫酸锌(ZnS04)和蒸馏水预处理.预处理后构建Langendorff离体心脏I/R动物模型,动态观测缺血前及再灌注期左心室发展压(LVDP)、左心室压力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dp/dtmax)、冠状动脉流出量(CF);测定冠状动脉流出液肌酸磷酸激酶MB同工酶(CK-MB)的漏出率;Western印迹法检测金属硫蛋白(MT)表达;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NF-κB的活化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再灌注期LVDP、±dp/dtmax及CF得到改善(P <0.05);CK-MB的漏出率减少;金属硫蛋白的表达增加;细胞凋亡指数及NF-κB表达减少(均P<0.01).结论 MT下调NF-κB表达可能与其抑制I/R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缝隙连接阻断剂辛醇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NF-κB通路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DMSO组和辛醇组,每组18只,于建立脑缺血模型前30min,辛醇组腹腔注射辛醇溶液,对照组及假手术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DMSO组腹腔注射等量5%DMSO溶液。采用改良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进行行为学评估,检测各组脑组织含水量、脑梗死体积,Western blot检测P65、磷酸化P65、IκB-α、磷酸化IκB-α蛋白表达。结果假手术组无脑梗死灶。与假手术组比较,辛醇组、对照组及DMSO组脑组织含水量、mNSS及脑梗死体积明显增加(P0.05),且对照组和DMSO组磷酸化P65和磷酸化IκB-α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65和IκB-α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辛醇组mNSS、脑组织含水量、脑梗死体积、磷酸化P65和磷酸化IκB-α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和DMSO组;辛醇组P65和IκB-α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和DMSO组(72.13±2.01 vs 50.39±1.83、49.97±1.92,68.24±2.23 vs 43.45±1.53、42.56±1.48,P0.05)。对照组与DMSO组mNSS、脑组织含水量、脑梗死体积、P65和磷酸化P65蛋白表达、IκB-α和磷酸化IκB-α蛋白表达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缝隙连接阻断剂辛醇能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可能与调节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核因子 κB(NF κB)及抑制因子I κB在阿尔茨海默病 (A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我们于 2 0 0 0年 12月至2 0 0 1年 12月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了两者在类AD模型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  一、材料与方法   1.动物及分组 :健康雄性Wister大鼠 ,3~ 5个月龄 ,体重 2 5 0~ 30 0g(由中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 ,共 6 0只 ,随机分成实验组 30只 ,对照组 30只。   2 .类AD模型大鼠制备及确定 :参照何蕴绍等〔1〕 报道的方法 ,即采用单侧 (左侧 )穹隆 海马伞切断制成类AD模型。大鼠术后 2周 ,经Morris水迷宫测试平均逃避潜伏期大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