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口服二甲双胍500mg,3次/日。甘精胰岛素睡前一次注射,初剂量从10U/日开始,以后根据空腹血糖调整,直至FBG≤7.0mmol/L或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调整。结果:治疗12周后患者的FPG、2hPG以及HbA1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发生低血糖2例,轻微,无严重低血糖发生。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有效,且低血糖危险低,体重增加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张芙蓉 《基层医学论坛》2014,(26):3485-3486
目的观察重组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治疗组34例(治疗组1例因不能耐受二甲双胍的胃肠反应,退出研究)。2组共观察12周,监测血糖控制情况。结果二甲双胍与重组甘精胰岛素与预混胰岛素30R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 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相同,但治疗组低血糖反应显著下降。结论重组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2型糖尿病能良好地控制血糖且低血糖反应少,患者依从性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甘精胰岛素(来得时)与阿卡波糖、二甲双胍联合应用对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的老年2型糖尿病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预混胰岛素(诺和灵30)平行对照研究,60例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来得时组与诺和灵30组,进行6个月的观察,定期监测FPG、2hPG、HbA1c.结果:甘精胰岛素组与预混胰岛素组治疗后FPG、2hPG、HbA1c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FPG、2hPG、HbA1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发生率甘精胰岛素组低于预混胰岛素组(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二甲双胍能有效控制血糖,低血糖发生率低,依从性好,适合老年人.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诺和灵30R与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方法:80例初诊T2DM患者分为诺和灵30R组(A组,40例)和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组(B组,40例),疗程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糖控制情况及胰岛B细胞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显著下降(均P〈0.01),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下降(P〈0.05),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升高(P〈0.01)。B组血糖达标更迅速。A组较B组低血糖发生率更高。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张英杰 《中外医疗》2010,29(10):97-98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用瑞格列奈或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降糖效果及对血脂、胰岛B细胞的功能影响。方法对我院62例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甘精胰岛素+瑞格列奈和甘精胰岛素+二甲双胍组治疗3个月观察FPG,2hPG,HbA1c,血脂,C肽和体重指数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FPG、2hPG、HbA1c、血脂TG均明显下降,C肽升高(P〈0.01),2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应用甘精胰岛素联用瑞格列奈或二甲双胍治疗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能有效改善其高血糖状态,改善胰岛β细胞的功能,2种治疗间无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6.
赵贵勇 《甘肃医药》2011,(8):499-501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在2型糖尿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使用预混胰岛素(双时相低精蛋白锌胰岛素)治疗,治疗组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阿卡波糖,观察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FPG)、餐后2h血糖值(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结果:治疗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较单纯使用胰岛素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正病例介绍:患者,女,65岁,主因发现血糖升高20年,伴乏力、肢麻加重一月入院。详问病史:20年前于本院诊断为2型糖尿病,口服二甲双胍0.5tid治疗,血糖控制理想。出院后因血糖控制不佳多次调整降糖药物治疗。6年前,口服二甲双胍0.5tid,并开始用重组甘精胰岛素(长秀霖)晚12ui.h治疗,空腹血糖(FPG)波动在6-7mmol/L,餐后2h血糖(2hPG)波动在9-11mmol/L。1年前患者停用二甲双胍,并据血糖情况自行改变甘精胰岛素用法用量,且血糖控制不理想。一月前,甘精胰岛素  相似文献   

8.
邓海鸥  林凯  李东风  黎映兰  许翎 《广东医学》2006,27(10):1559-1560
目的比较甘精胰岛素分别联合格列美脲、二甲双胍、阿卡波糖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6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停用原来治疗方案,改用每天早上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6IU。1周后随机分为A组、B组、C组,3组均继续使用甘精胰岛素,并根据空腹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素用量。A组格列美脲2mg/d,B组二甲双胍1500mg/d,C组阿卡波糖1500mg/d,共治疗12周。对比分析3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和早餐后2h血糖(2hPG)控制情况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①治疗后3组FBG,2hPG,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12周后B,C组2hPG及HbA1c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B组与C组间差异无显著性。②3组甘精胰岛素用量无统计学差异。③3组低血糖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3组共4例低血糖患者均无明显低血糖症状。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或阿卡波糖优于联合格列美脲,能较好的控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分析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自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门诊患者,以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联合给予二甲双胍;对照组仅注射甘精胰岛素,2组均连用1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及治疗的有效率,并记录患者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同时监测肝、肾功能。结果:2组患者治疗12周后FBG、2 hPG和HbA1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2 hPG和HbA1c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FBG、2 hPG和HbA1c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肝、肾功能均无异常改变。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降低患者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效果更为理想,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较高,低血糖发生率低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甘精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的强化治疗效果.方法:联合应用甘精胰岛素(来得时)或中效胰岛素(诺和灵N)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 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用量以及低血糖出现次数等疗效指标.结果:试验组患者的FPG、2hPG、HbA1c水平及出现低血糖次数均显著低于B组,来得时使用量大于诺和灵N.结论:应用来得时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 型糖尿病患者,具有更显著、更安全的降糖效果.  相似文献   

11.
禚元清  张桂芝 《吉林医学》2008,29(3):193-194
目的:观察长秀霖联合拜蓎平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拜蓎平50mg三餐时口服加睡前10点皮下注射长秀霖。抽取静脉血测定空腹血糖(FPG)及早餐后2h血糖(2hPG),免疫比浊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比较治疗前后上述变化。结果:本组患者FPG从治疗前(11.5±2.5)mmol/L下降至(7.0±0.5)mmol/L,治疗2个月后仍保持在(5.8±0.4)mmol/L。2hPG从治疗前(14.8±0.8)mmol/L下降至(8.8±0.4)mmol/L,在治疗2个月后保持为(7.8±0.3)mmol/L;FPG和2hPG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2个月后,HbA1c从治疗前(8.3±0.6)%下降至(6.5±0.6)%,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长秀霖联合拜蓎平强化治疗在短时间内达到血糖控制标准,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陈宝琴  王海英 《吉林医学》2006,27(7):739-740
目的:观察应用凌晨3:00皮下注射短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黎明现象的疗效。方法:对40例有黎明现象的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短效胰岛素凌晨3:00注射4~6U。抽取肘静脉血测定空腹血糖(FPG)及早餐后2h血糖(2hPG),免疫比浊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比较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变化。结果:本组患者FPG从治疗前(9.5±1.6)mmol/L下降至(6.0±0.4)mmol/L,治疗2个月后仍保持为(5.6±0.4)mmol/L;2hPG从治疗前(13.8±0.8)mmol/L下降至(7.4±0.4)mmol/L,在治疗2个月后保持为(7.9±0.3)mmol/L;FPG和2hPG与治疗前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2个月后,HbA1c从治疗前(8.3±0.6)%下降至(6.5±0.3)%,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短效胰岛素强化治疗黎明现象具有快速稳定的降血糖和降糖化血红蛋白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自拟健脾理气祛瘀方改善糖耐量减低患者胰岛素抵抗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梅州市中医医院内科诊治的150例糖耐量减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自拟健脾理气祛瘀方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IS)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FPG、2 hPG、HOMA-IR分别为(5.68±0.48)mmol/L、(8.35±2.15)mmol/L、(2.46±0.62)和(6.05±0.62)mmol/L、(9.13±2.08)mmol/L、(2.91±0.57),均较治疗前的(6.51±0.26)mmol/L、(10.48±2.68)mmol/L、(3.81±0.97)和(6.62±0.31)mmol/L、(10.53±2.49)mmol/L、(3.78±0.79)显著降低,HOMA-IS为(21.98±1.98)和(18.64±8.64),均较治疗前的(15.39±5.39)和(16.38±6.38)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拟健脾理气祛瘀方治疗糖耐量降低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肥胖2型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其对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宝鸡市中心医院选择156例肥胖2型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磷酸西格列汀+甘精胰岛素+二甲双胍)与对照组(甘精胰岛素+二甲双胍),每组78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3个月后测定并比较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量指数(BMI)、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心功能.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1个月和3个月后的FPG[分别为(5.81±0.76)mmol/L、(5.46±0.43)mmol/L]、2 hPG[分别为(8.60±1.21)mmol/L、(8.06±0.67)mmol/L]、HbA1c[分别为(6.82±0.92)%、(6.31±0.55)%]均低于对照组相应值[FPG分别为(6.31±0.57)mmol/L、(6.13±0.31)mmol/L;2 hPG分别为(14.51±3.32)mmol/L、(15.70±2.11)mmol/L;HbA1c分别为(9.11±11.19)%、(9.03±0.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BMI为(27.37±2.15),低于对照组的(30.45±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和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HR[分别为(94.48±14.38)次/min、(81.43±12.57)次/min]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07.53±12.45)次/min、(92.82±10.76)次/min],LVEF[分别为(69.47±7.45)%、(76.12±5.89)%]和Ea/Aa比值[分别为(1.33±0.23)、(1.48±0.16)]均高于对照组[LVEF分别为(58.95±6.34)%、(65.14±6.33)%;Ea/Aa比值分别为(1.26±0.17)、(1.33±0.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和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TNF-α[分别为(110.38±19.33)μg/mL、(84.56±16.63)μg/mL]、CRP[分别为(7.16±0.62)mg/L、(5.86±0.78)mg/L]和IL-6[分别为(307.62±38.45)μg/mL、(243.52±25.76)μg/mL]均低于对照组相应值[TNF-α分别为(124.62±18.69)μg/mL、(99.73±16.75)μg/mL;CRP分别为(7.67±0.76)mg/L、(7.24±1.13)mg/L;IL-6分别为(356.67±36.74)μg/mL、(319.35±29.38)μ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能明显改善肥胖2型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血糖及心功能,并抑制炎性因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CSII)强化治疗对伴明显高血糖的初诊2型糖尿病(2-DM)患者的降糖效果和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0例空腹血糖≥11.1mmol/L的初诊2-DM患者进行为期2周的CSII强化治疗,于治疗前后定期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进行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GTT),观察胰岛素分泌第一时相,计算胰岛素及C肽曲线下面积(AUC),计算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R)。结果2周的CSII强化治疗后,20例患者FPG、2hPG明显下降(P<0.01),并在治疗第4.2±1.7天达到血糖控制标准。多数患者在IGTT中恢复了不同程度的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患者IGTT时胰岛素、C肽曲线下面积和Homaβ明显提高,Homa IR则明显下降(P<0.01)。结论对伴明显高血糖的初诊2-DM患者,短期CSII强化治疗具有快速稳定控制血糖和显著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的作用,并能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6.
左晶  马春野 《吉林医学》2008,29(15):1260-1261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干预老年糖耐量减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老年糖耐量减低患者54例,给予罗格列酮4~8mg,1次/d1:3服,连服24周。治疗前、后监测空腹及餐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肝功及肾功。结果:治疗前空腹、餐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素、血脂分别为(6.11±0.09)mmol/1、(8.23±0.19)mmol/1、17~53(26)mU/1、(3.2±0.2)mmol/1,治疗后分别为(5.00±0.27)mmol/1、(8.01±1.13)mmol/1、11~39(15)mU/1、(1.8±0.1)mmol/1,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结论:罗格列酮治疗老年糖耐量减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依那普利对高血压病患者血糖、胰岛素、脂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 64例高血压病患者给予依那普利治疗 3个月后 ,观察其血糖、胰岛素、脂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 :3个月后 ,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降低 (P<0 .0 1) ,用餐后血糖和胰岛素分别由 9.98± 4.6mmol/L 和 13 8± 18mmol/L 降至 7.1± 1.8mmol/L 和 10 1± 3 0 mmol/L(P<0 .0 1) ;TC、TG、L DL- C、apo B均显著降低 ,而 HDL- C、apo A,显著升高 (P<0 .0 1)。结论 :依那普利在降压的同时能改善胰岛岛抵抗 ,并可降低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T2DM)的短期疗效及长期影响.方法:收集T2DM病人130例,进行2周的胰岛素泵强化治疗,随访12个月.比较治疗前后病人的空腹血糖(FPG)、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原水平以及稳态评估法测量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并统计随访12个月时的缓解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病人FPG、2hPG、HbA1c、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原水平和胰岛素抵抗均明显下降(P<0.01),胰岛β细胞功能明显上升(P<0.01).而随访12个月时,病人FPG、2hPG 、HbA1c、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亦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随访12个月时,病人总缓解率为42.31%(55/130),其中病程<3个月、3个月至1年、>1~5年、>5~10年、>10~15年以及>15年病人的缓解率分别为81.82%(18/22)、71.43%(15/21)、54.55 %(12/22)、31.82%(7/22)、13.64%(3/22)和0.00%(0/21).缓解组病人的病程明显短于未缓解组(P<0.01).结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保护T2DM病人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使病人长期获益.  相似文献   

19.
津力达颗粒治疗2型糖尿病随机双盲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津力达颗粒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设计,按照1:1的比例将2型糖尿病患者280例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服用津力达颗粒和盐酸二甲双胍片安慰剂,对照组服用盐酸二甲双胍片和津力达颗粒安慰剂,疗程均为8周。结果共254例患者完成试验,试验组130例,对照组124例。治疗后试验组FPG、2hPG、HbA_(1c)分别为(7.31±1.99)mmol/L、(10.08±3.38)mmol/L和(7.18±1.65)%,对照组分别为(7.91±1.76)mmol/L、(10.97±3.05)mmol/L、(7.88±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试验组中医症候总有效率为90.8%,高于对照组的7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津力达颗粒能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FPG、2hPG、HbA_(1c)和改善中医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