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李晨 《职业与健康》2007,23(8):584-587
目的探讨2005年学龄前儿童传染病流行状况。方法收集、统计、分析2005年南京市学龄前儿童法定报告传染病报告卡。结果2005年学龄前儿童发生乙、丙类传染病共14种2779例,无死亡病例。总发病率为1000.99/10万,发病居前10位的依次为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细菌性痢疾、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梅毒、猩红热、淋病、百日咳、流行性感冒、伤寒副伤寒。在各类传染病构成比中,肠道传染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痢疾、伤寒和副伤寒、甲型肝炎、未分型肝炎)发病数最多,占65.13%。结论,肠道传染病是南京市儿童流行的一类主要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麻疹近年来上升较为明显,防治肠道传染病,及时开展麻疹等疫苗的接种工作,仍是南京市今后儿童传染病防治工作的一个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安阳市1990~2003年肠道传染病疫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对安阳市1990~2003年报告发病的肠道传染病主要病种病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自1990年以来报告肠道传染病呈下降趋势,保持了总疫情的稳定。1990~2003年痢疾、甲肝、伤寒发病率分别控制在41.03/10万~139.27/10万、3.88/10万~45.08/10万、0.32/10万~3.00/10万之间;8~11月份为发病高峰;职业以农民、散居儿童、学生为主;年龄以儿童、学生、青壮年较多;男性发病多于女性。结论:14年来安阳市肠道传染病疫情基本处于低水平,痢疾是左右总疫情和肠道传染病疫情的主要病种;甲肝对肠道传染病疫情有一定影响;伤寒对肠道传染病疫情不会构成威胁。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导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加强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把好病从口入关,对适龄人群免疫接种,肠道传染病就能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永州市甲、乙类传染病的流行规律,为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永州市1997~2006年报告的甲、乙类传染病进行分析。结果1997—2006年永州市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19种,共计75806例,年均发病率134.04/10万,死亡590例,年均死亡率1.04/10万。总发病呈上升趋势,发病居前5位的病种是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痢疾、伤寒副伤寒、麻疹,占发病总数的92.9%;死亡数居首位的是狂犬病,占传染病死亡总数83.22%。结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痢疾、伤寒副伤寒是永州市流行最广泛的传染病,近5年来,狂犬病、HIV/AIDS疫情上升较快,急需采取有效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江华县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流行规律,为传染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江华县1993-2002年法定报告传染病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93-2002年江华县法定报告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160.44/10万,年均死亡率为1.18/10万,十年间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前五位传染病分别为痢疾、肺结核、伤寒、病毒性肝炎、疟疾,五种传染病占总发病数的81.23%;死亡率相对较高的前五位传染病是狂犬病、钩体、乙脑、肺结核、病毒性肝炎,占总死亡数构成的86.54%。结论 痢疾、肺结核、伤寒等是江华县近十年来的主要传染病。1997年以后,淋病等性传播传染病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今后传染病防治重点是加强痢疾、肺结核、伤寒、病毒性肝炎、疟疾和性传播传染病的防制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昆山市1950--2002年肠道传染病流行动态特征,为政府部门制订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昆山市1950--2002年疫情年报资料及人口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50--2002年肠道传染病年平均发病率为468.43/10万,其中发病率最高的痢疾80513例,发病率为310.05/10万;其次肝炎、伤寒、霍乱、脊髓灰质炎分别报告为28262、12158、388、322例,平均发病率为108.83/10万、46.82/10万、1.49/10万、1.24/10万;脊髓灰质炎己连续27a无病例报告,同时近5年肝炎发病占据第1位,维持较高发病率水平。结论昆山市肠道传染病近5年一直维持在86.48/10万-121.60/10万的较高水平,应重点加强肝炎、痢疾等主要肠道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及综合防治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广西武宣县1951~2002年法定报告传染病流行规律,为科学评估传染病预防控制效果,正确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1951~2002年武宣县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法定报告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变化趋势及特点。结果 武宣县法定报告传染病从20世纪50年代前期的1437.25/10万下降到21世纪初的182.68/10万,死亡率从6.13/10万下降至0.49/10万,计免相关传染病的发病率从516.30/10万下降至12.51/10万。主要发病模式发生了根本变化,20世纪50、60年代以痢疾、麻疹、疟疾为主,70、80年代以流感、痢疾、麻疹为主,90年代后期及21世纪初以痢疾、肺结核、肝炎为主。结论 传染病防治效果显著,大部分病种发病率已降至较低水平,但部分已控制的传染病发病呈上升趋势,新发现的传染病形成新威胁,今后的防治重点是:肺结核、痢疾、肝炎、麻疹、性传播疾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997—2006年麻栗坡县法定传染病疫情动态及流行特征,为制定和完善传染病防制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麻栗坡县1997—2006年传染病发病情况。结果麻栗坡县10年传染病年平均发病率为137.24/10万;死亡41例,年平均死亡率为1.54/10万;发病以肠道传染病及呼吸道传染病为主,两者占发病总数的66.68%。传染病发病居前5位的依次为痢疾、肺结核、疟疾、乙型肝炎、肝炎(甲型肝炎和未分型肝炎)。结论1997—2006年麻栗坡县10年间传染病总发病率呈波浪型,痢疾、肺结核、疟疾、乙型肝炎、肝炎(甲型肝炎和未分型肝炎)是麻栗坡县传染病发病的主要病种,应积极做好相应防制工作。  相似文献   

8.
王婷 《职业与健康》2013,(23):3153-3156
目的掌握近6年无锡市北塘区法定肠道传染病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方法对2007--2012年北塘区法定肠道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07--2012年无锡市北塘区累计报告法定肠道传染病5种5970例,年均发病率为283.96/10万;合计死亡2例,平均病死率0.045%。2007--2012年年均发病率283.96/10万,病毒性肝炎为7.61/10万,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为45.09/10万,伤寒和副伤寒为0.33/10万,其他感染性腹泻为122.19/10万,手足口病为108.73/10万;0—5岁各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为4025.91/10万;男性为312.88/10万,女性为255.32/10万。地处中心的黄巷街道、北大街街道年均发病率分别为453.70/10万、295.29/10万,高于山北和惠山街道。5—7月合计占40.41%。5970例肠道传染病病例中,散居儿童占33.25%,托幼儿童占19.28%。结论北塘区肠道传染病以其他感染性腹泻和手足口病为主,0~5岁儿童为高发人群,5—7月为高发季节,黄巷、北大街街道为高发地区。应加强腹泻病门诊监测,加强散居儿童、幼托儿童的重点防控,降低传染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沅江市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流行规律,为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沅江市2003—2007年法定报告传染病报表为依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传染病年均发病率135.20/10万,居前五位的病种是肺结核、肝炎、痢疾、麻疹和腮腺炎,传染病死亡率居前三位的是肺结核、狂犬病和艾滋病。结论重点加强肺结核、肝炎、痢疾、麻疹、狂犬病、艾滋病的防制,并严密控制其它传染病疫情。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公安县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及防治效果,为今后预防控制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我县2004年至2005年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疫情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2004年传染病报告发病率218.23/10万,比2003年上升19.26%。发病率居前五位的病种为:肺结核(113.8/10万)、乙肝(60.56/10万)、痢疾(19.01/10万)、淋病(6.70/10万)、伤寒(5.42/10万)。2005年传染病共报告乙类传染病2107例,死亡8例(其中狂犬病4例),年发病率为207.11/10万,死亡率为0.78/10万,病死率0.38%。发病前5位的病种次为肺结核(106.65/10万)、乙肝(48.75/10万)、痢疾(19.07/10万)、血吸虫(14.45/10万)、淋病(4.32/10万)。占报告病例的93.31%。从分析结果看,我县传染病疫情总体趋势平稳,局部存在小流行,应加强疫情监测,有针对性的采取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镇宁自治县急性传染病的流行特征。方法 对镇宁自治县1951—2000年的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51—2000年共报告病例186228例,死亡2894例、发病率为1592.85/10万、死亡率为24.75/10万。1991—2000年的年平均发病率、死亡率比1951—1960年分别下降92.62%和96.18%。1991—2000年,肠道传染病的发病率为144.15/10万,占总发病率的78.74%;在3类传染病中,发病率在前6位的依次为:痢疾、伤寒和副伤寒、麻疹、病毒性肝炎、霍乱、疟疾。结论 在当前仍应把肠道传染病的防制作为重点,继续搞好计划免疫工作,以进一步减少传染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充分认识传染病暴发的危害,指导传染病暴发疫情的防治工作。[方法]收集大连市1952~2008年部分肠道传染病暴发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52-2008年合计发生部分肠道传染病暴发疫情82起,发病12058例。其中,伤寒与副伤寒19起,发病1606例;细菌性痢疾7起,发病497例;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合计22起,发病7893例;甲型病毒性肝炎34起、发病2062例。发生在农村的49起、发病6487例,发生在城区的33起、发病5571例;水型暴发42起、发病8236例,食物型暴发13起、发病1821例,生活密切接触暴发17起、发病502例;多种因素引起暴发4起、发病1011例,原因不清6起、发病488例;工人(民工)占36.30%,学生占31.83%,农民占16.91%,城镇居民占13.s2%,学龄前儿童占1.29%;其他人群占0.16%。[结论]大连市部分肠道传染病暴发疫情的主要原因为供水系统污染所致。  相似文献   

13.
陆全银 《职业与健康》2009,25(5):503-504
目的了解河南省台前县传染病流行趋势,掌握流行规律,为今后制定传染病预防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河南省台前县2004--2007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年报表进行学分析。结果2004--2007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共报告乙、丙类传染病19种5050例,年均发病率为354.27/10万,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依次是乙型肝炎、肺结核、痢疾、麻疹、腮腺炎。共报告死亡病例7例(艾滋病2例、狂犬病1例、流行性乙型脑炎1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2例、新生儿破伤风1例),年均死亡率为0.49/10万,年均病死率为0.14/%。结论乙肝、肺结核、痢疾等仍是台前县的主要传染病,今后防治的重点是加强乙型肝炎、肺结核、痢疾、麻疹、腮腺炎等传染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4.
朱斌  毛瑛 《中国公共卫生》2018,19(8):1120-1124
  目的  分析中国2005 — 2015年31个省、市、自治区典型法定报告肠道传染病(甲型肝炎、痢疾、伤寒和副伤寒)的流行趋势及时空集聚特征,为采取区域化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2006 — 2016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和《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中甲型肝炎、痢疾、伤寒和副伤寒的发病率数据进行趋势分析,并应用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和可视化地图分析三类典型法定报告肠道传染病的时空集聚特征。  结果  中国2005 — 2015年各地区甲型肝炎、痢疾、伤寒和副伤寒的发病率均呈下降趋势(均P < 0.01)。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甲型肝炎发病率的空间集中程度最高但呈下降趋势,全局Moran′s I值由2005年的0.508下降至2010年的0.445,再下降至2015年的0.404;痢疾发病率的空间集中程度呈上升趋势,全局Moran′s I值由2005年的0.367上升至2010年的0.404,再上升至2015年的0.443;伤寒和副伤寒发病率的空间集中程度最低且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全局Moran′s I值由2005年的0.236下降至2010年的0.135,又上升至2015年的0.222。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甲型肝炎发病率在新疆、青海、西藏持续呈现高高集聚特征,集聚区域略有变化;痢疾发病率在北京、天津持续呈现高高集聚特征,高高集聚区域逐渐蔓延至河北;伤寒和副伤寒的高高集聚区域则集中分布在西南地区。  结论  中国2005 — 2015年典型法定报告肠道传染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其中甲型肝炎发病率的空间集中程度最高,应根据传染病的流行病趋势和时空集聚特征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来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郝玉军 《职业与健康》2008,24(20):2194-2196
目的对2006年秦皇岛市卢龙县法定传染病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为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秦皇岛市卢龙县法定传染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6年卢龙县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类传染病10种568例,报告发病率135.52/10万,无死亡病例;报告丙类传染病5种217例,报告发病率51.78/10万,无死亡病例报告。乙类传染病发病居前5位的疾病依次为肺结核(80.97/10万)、病毒性肝炎(32.39/10万)、流行性出血热(14.72/10万)、痢疾(7.61/10万)、淋病(0.98/10万);丙类传染病中其他感染性腹泻报告发病率最高(42.45/10万),其次是流行性腮腺炎(7.85/10万)。呼吸道传染病占乙类传染病的59.15%,血源及性传播性传染病占18.3l%,肠道传染病占11.44%,自然疫源性及虫媒传染病占11.09%;丙类传染病占总发病的27.64%(217/785)。结论应加强对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的预防控制工作,并加强重点人群防病知识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6.
衡阳市1997-2006年传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衡阳市1997-2006年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趋势,为传染病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衡阳市1997-2006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衡阳市1997-2006年甲、乙类传染病总发病数为80179例,年平均发病率113.01/10万;总死亡数445例,年平均死亡率为0.62/10万。报告的主要传染病病种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痢疾、伤寒 副伤寒、麻疹,导致死亡的传染病以狂犬病为主,艾滋病发病率呈较大幅度上升。结论应以防制呼吸道、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及霍乱、狂犬病为主。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 分析2009-2014年许昌市0~6岁儿童法定报告传染病流行特征,为预防控制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09-2014年共报告许昌市0~6岁儿童法定传染病28种42229例,年均发病率为1683.96/10万。前5位的病种为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其它感染性腹泻、细菌性痢疾和麻疹。不同年龄发病情况和疾病谱构成不同,手足口病、细菌性痢疾、其它感染性腹泻、麻疹发病率随年龄增长下降,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随年龄增长上升;0~岁组儿童新生儿破伤风、梅毒、丙肝、肺结核发病率高于其他年龄组。肠道传染病发病最高峰出现在4-5月(占45.28%),呼吸道传染病发病最高峰出现在4-6月(占42.52%),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发病高峰期为7-9月(占87.50%),血源及性传播疾病无明显发病高峰。结论 许昌市0~6岁儿童传染病发病率高,是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针对人群,应根据疾病谱、流行特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疫情发生。  相似文献   

18.
官陈平  陈杨  应毓琳 《职业与健康》2010,26(16):1813-1815
目的研究福州市3种肠道传染病的发病规律和趋势。方法将1993—2009年痢疾、甲型肝炎、伤寒副伤寒3种肠道传染病的发病率建立灰色预测GM(1,1)模型并进行外推5年预测。结果后验差比值C和小误差概率P综合模型检验,3个模型等级结果均为1级。结论通过模型进行分析,3种肠道传染病发病率在未来的5年将下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国家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CIDARS)中移动百分位数法采用不同阈值对传染病预警效果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用P50、P60、P70、P80和P90 5个阈值作为移动百分位数法的候选预警阈值,对全国范围2008年7月至2010年6月期间报告的19种法定传染病病例数进行暴发探测和结果的比较.以暴发探测起数最多、暴发探测时间最短和预警信号数最少作为移动百分位数法最优阈值的筛选标准.结果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的最优阈值为P50,其他感染性腹泻和流行性腮腺炎的最优阈值为P60,甲型肝炎、流行性感冒和风疹的最优阈值为P70,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最优阈值为P80,猩红热、伤寒和副伤寒、戊型肝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疟疾、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钩端螺旋体病、登革热、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丙型肝炎和麻疹12种疾病的最优阈值为P90;对19种传染病分别采用最优剧值进行探测,与所有疾病均采用P50作为阈值相比,2年可减少64 840条(12.20%)预警信号,而暴发探测起数与暴发探测时间没有变化.结论 不同传染病采用移动百分位数法进行暴发探测的最优阈值不同,CIDARS可进一步优化各病种的预警阈值,从而在确保暴发探测准确性和及时性的前提下,减少预警信号数量.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different thresholds of 'moving percentile method' for outbreak detection in the China Infectious Diseases Automated-alert and Response System (CIDARS). Methods The thresholds of P50, P60, P70, P80 and P90 were respectively adopted as the candidates of early warning thresholds on the moving percentile method. Aberration was detected through the reported cases of 19 notifiable infectious diseases nationwide from July 1,2008 to June 30,2010. Number of outbreaks and time to detection were recorded and the amount of signals acted as the indicators for determining the optimal threshold of moving percentile method in CIDARS. Results The optimal threshold for bacillary and amebic dysentery was P50. For non-cholera infectious diarrhea,dysentery, typhoid and paratyphoid, and epidemic mumps, it was P60. As for hepatitis A, influenza and rubella, the threshold was P70, but for epidemic encephalitis B it was P80. For the following diseses as scarlet fever, typhoid and paratyphoid, hepatitis E, acute hemorrhagic conjunctivitis, malaria, 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meningococcal meningitis, leptospirosis, dengue fever, epidemic endemic typhus,hepatitis C and measles, it was P90. When adopting the adjusted optimal threshold for 19 infectious diseases respectively, 64 840(12.20%)signals had a decrease, comparing to the adoption of the former defaulted threshold(P50)during the 2 years. However, it did not reduce the number of outbreaks being detected as well as the time to detection, in the two year period. Conclusion The optimal thresholds of moving percentile method for different kinds of diseases were different.Adoption of the right optimal threshold for a specific disease could further optimize the performance of outbreak detection for CIDA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