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寰枢椎脱位的诊断与治疗沈宁江,王书成,欧阳甲自1983年~1994年6月共收治寰枢椎脱位44例,就其诊断及治疗提出一些认识。临床资料44例中男24例,女20例,年龄1~45岁,平均21岁。病程:伤后即刻至8年,平均8个月。其中急性(≤2周)寰枢椎脱位...  相似文献   

2.
寰枢椎的解剖及其损伤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胡有谷 《中华骨科杂志》1997,17(12):779-784
寰枢椎的解剖及其损伤胡有谷寰枢椎是构成头颅旋转及屈伸运动的重要结构,其在发育和解剖上具有独特性。当一定方式的外力损伤下,造成寰枢椎的骨折和脱位。构成一种特殊类型的脊柱损伤。此种损伤临床不常见,故在诊断和治疗上存在一定的困难。一、寰枢椎的胚胎发育寰椎来...  相似文献   

3.
人工寰齿关节寰枢椎部件固定钉道的安全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人工寰齿关节寰枢椎部件固定螺钉通道的安全性和可行性,为经口咽入路置换人工寰齿关节提供理论上的依据。方法在10具正常成年人尸体寰枢关节湿性标本上行人工寰齿关节置换术,测量寰椎部件上下位固定螺钉的长度和外倾角,测量枢椎部件固定螺钉的长度,测量枢椎部件固定螺钉的外倾角和下倾角等。结果寰椎部件上下位固定螺钉的长度(Ls、Li)分别为19.3mm±2.2mm和20.4mm±3.5mm;寰椎部件上下位螺钉外倾角(α,β)分别为5.2°±2.5°和14.4°±4.2°;枢椎部件固定螺钉的长度(S)是24.2mm±4.9mm;枢椎部件固定螺钉的外倾角度(θ)是24.8°±4.3°,枢椎部件固定螺钉的下倾角度(δ)是19.2°±4.5°。结论固定人工寰齿关节寰枢椎部件的螺钉通道不仅具有可行性,而且可以避开横突孔、椎动脉沟及椎管等重要解剖结构。  相似文献   

4.
 目的 自行研制寰枢椎侧块关节融合器,评价其与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应用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 选取46套正常寰枢椎CT三维重建片,测量寰椎侧块关节面矢状径、横径,枢椎侧块关节面矢状径、横径,寰枢椎侧块关节间隙高度。以此为依据,设计寰枢椎侧块关节融合器。取6具新鲜尸体枕颈部(C0~C4)标本。测量1.5 N?m载荷下C1,2节段的三维运动范围。标本按随机顺序,依次测量完整状态、不稳状态(齿突周围韧带切除)及经寰枢关节螺钉+Gallie钢丝、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寰枢椎侧块关节融合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C1+C2+cage)固定后的三维运动范围。结果 寰枢椎侧块关节间隙高度为(3.04±0.46) mm。融合器的相应宽度/长度分别设计为8/11、9/12、10/13 mm,高度设计为3.5、4.0、4.5 mm。三种内固定方式的运动范围均小于完整状态和不稳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1+C2+cage内固定在三种内固定方式中侧屈、旋转方向的运动范围最小,在屈伸方向运动范围最大,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1+C2+cage内固定具有与目前常用的寰枢椎内固定方式相当的稳定性,并能够提供额外的寰枢椎植骨融合点,可作为寰椎后弓缺如患者寰枢椎融合方式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测试自主设计的寰枢椎后路动态固定系统的有效性。方法:根据寰枢椎的解剖特征及常规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置钉技术,设计符合寰枢椎运动方式的新型寰枢椎后路动态固定系统,并测试其有效性。将8具成人枕颈标本(C0~C4)依次按完整状态组(A组)、寰枢椎不稳状态组(B组)、寰枢椎后路动态固定状态组(C组)及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状态组(D组)的顺序进行测试。在三维运动试验机(KD-101)上测试4组模型的颈椎运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所有标本测试时施加1.50N·M力偶矩按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轴向旋转的顺序进行,取其均值,所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B组与A组在屈伸状态、侧屈状态和轴向旋转状态的ROM分别相差41%、4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组在屈伸、侧屈和轴向旋转状态的ROM分别相差8%、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ROM与B组比较分别相差46%、5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D组固定后在屈伸、侧屈、轴向旋转状态的ROM与A组分别相差35%、46%、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B组分别相差62%、70%、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C组分别相差30%、4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寰枢椎后路动态固定系统能够有效地限制寰枢椎的不稳,同时又能保留寰枢椎一定的屈伸、侧屈和旋转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6.
郭亮  权正学  唐永莉 《中国骨伤》2008,21(5):353-355
目的:评价前路经枢椎体至寰椎侧块螺钉内固定三维稳定性。方法:16具成人标本(C0–C3),对每一标本分别测定完整状态(第1组)、齿状突Ⅱ型骨折(第2组)、后路经关节螺钉内固定术(Magerl技术)(第3组)、前路经枢椎体至寰椎侧块螺钉内固定(第4组)4种状态下的三维运动范围,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组与其他3组、2组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前路经枢椎体至寰椎侧块螺钉内固定与后路Magerl螺钉内固定均能显著减少寰枢关节各方向运动范围,两种固定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经枢椎体至寰椎侧块螺钉内固定的三维稳定性与后路Magerl螺钉内固定术相当,为寰枢椎不稳定及脱位患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手术选择。  相似文献   

7.
经寰枢关节间隙螺钉和寰椎椎板钩内固定的力学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双侧经寰枢关节间隙螺钉和寰椎椎板钩内固定的力学稳定性。方法将6具新鲜尸体颈椎标本(包括枕骨基底部和C1-C4颈椎节段)置于1.5Nm载荷下,测量C1,2节段的三维运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标本依Gallie内固定、双侧经寰枢关节间隙螺钉和Gallie内固定、双侧经寰枢关节间隙螺钉内固定、双侧经寰枢关节间隙螺钉和寰椎椎板钩内固定、双侧寰椎侧块螺钉和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顺序实施固定,每次固定后测量三维运动范围。结果包含经寰枢关节间隙螺钉的内固定组在旋转和侧屈方向上具有最小的ROM,其中双侧经寰枢关节间隙螺钉和寰椎椎板钩内固定组在屈伸运动方向上也具有最小的ROM。寰椎侧块螺钉和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在旋转方向上ROM大于单纯经寰枢关节间隙螺钉内固定组,但在侧屈和屈伸方向上接近经寰枢关节间隙螺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在侧屈和旋转方向上ROM均小于Gallie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侧经寰枢关节间隙螺钉和寰椎椎板钩“三点”内固定具有最强的生物力学稳定性。虽然双侧寰椎侧块螺钉和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在生物力学稳定性上不及“三点”内固定,但明显优于Gallie内固定。  相似文献   

8.
Magerl术治疗未获完全复位的寰枢椎脱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Magerl术治疗未获完全复位的寰枢椎脱位的可行性及手术技巧。方法:2003年12月至2005年3月.对12例术前无固定神经定位体征、术中未获完全复位的寰枢椎不稳患者行后路经寰枢椎侧块关节UCSS空心螺钉固定(Maged术)、植骨融合术,对寰椎后弓完整的8例患者同期行后路寰枢椎钛缆固定术(Gauie术式)。通过随访并摄寰枢椎张口位和颈椎侧位X线平片,评估螺钉位置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双侧经关节螺钉固定,症状明显改善,无神经症状加重表现,无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随访4~18个月(平均8个月),术后寰枢关节仍存在前脱位或(和)侧方脱位,但螺钉均通过寰枢椎侧块关节,所有置入螺钉位置准确,无寰枕关节活动受限。术后3-6个月均获骨性融合。结论:不能完全复位的寰枢关节脱位并不是Magerl术的绝对禁忌证,只要术前作好寰枢椎影像学检查并认真评估其可行性.术中采用“个体化”进钉方案,保证关节螺钉通道周围有充足的骨质,Magerl术仍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介绍枢椎棘突椎板螺钉固定技术,并评价其初步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建立枢椎棘突椎板螺钉固定技术,并应用于2022年1—12月收治的5例寰枢椎脱位和颅底凹陷症患者。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状态,测量寰齿前间隙(ADI)评估寰枢椎复位情况,测量脊髓有效空间(SAC)评估脊髓压迫情况。术后及随访期间行X线、CT检查评价寰枢椎序列、枢椎棘突椎板螺钉位置、整体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1例行后路寰枢椎钉棒固定融合术,4例行后路枕颈钉棒固定融合术,平均手术时间(134.6±25.2) min,平均中出血量(150.0±50.0) mL。每例患者均在枢椎椎弓根狭小的一侧成功置入1枚枢椎棘突椎板螺钉,对侧置入枢椎椎弓根螺钉、椎板螺钉或峡部螺钉。枢椎棘突椎板螺钉与寰椎螺钉和枕骨固定板的连接方便,钉棒无需特殊弯棒,螺钉术中复位过程中无松动,未出现脊髓神经及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术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JOA评分由(11.8±4.4)分提高至(14.2±2.8)分(t=-2.954,P=0.042)。X线及CT示寰枢椎序列恢复良好,ADI由(4.7±2.4) ...  相似文献   

10.
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三维稳定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评价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寰枢椎不稳定的三维稳定性。方法:8具新鲜颈椎标本,对每一标本分别测定正常状态、齿状突Ⅱ型骨折、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后路Maged螺钉内固定术4种状态下的三维运动范围。结果: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与后路Magerl螺钉内固定术均能明显减少寰枢关节各方向运动范围,经统计学检验两种固定方法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的三维稳定性与后路Maged螺钉内固定术相当,为寰枢椎不稳定患者的治疗提供了另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1.
寰枢椎失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谢兴文  李宁  宋敏 《中国骨伤》2004,17(2):126-128
寰枢椎是构成头颅旋转运动的重要结构,其稳定性主要依赖于本身骨性结构的完整性及位于齿状突后方的横韧带和翼状韧带的连续性。外伤、炎症、先天性畸形均可引起寰枢椎解剖关系上的紊乱,而导致寰枢椎失稳,若处理不及时,随时可发生压迫脊髓的危险,甚至危及生命。有作者把上颈椎不稳对脊髓存在的潜在危险,称之为上颈椎危象。近年来国  相似文献   

12.
浅谈寰枢椎疾病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颈椎特别是寰枢椎由于其部位深在,解剖结构及毗邻关系复杂,周围有诸多重要神经和血管组织,故该部位的病损,手术治疗难度高、风险大,疗效亦往往欠佳;另一方面,手术又是大多数寰枢椎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这无疑向脊柱外科医生提出了挑战。因此,深入认识各类寰枢椎疾病的特点与发病机制,努力探索寰枢椎疾病的治疗策略,提高和改进手术技术成为脊柱外科医生义不容辞的责任。造成寰枢椎病损的原因较多,包括外伤(骨折或脱位)、先天或发育性畸形、肿瘤、炎症(感染或非感染性)及退变等。但无论何种病因,最终产生的病理结果不外乎:(1)创伤造…  相似文献   

13.
创伤性寰枢椎不稳是指寰椎、枢椎及其连接的椎间关节和韧带结构遭受暴力损伤.丧失正常的生理功能和稳定作用,导致寰枢椎脱位或半脱位,合并或继发脊髓及神经根刺激和压迫。目前临床对创伤性寰枢椎脱位与不稳.可根据解剖结构破坏分为:骨性结构不稳定和韧带结构不稳定。在暴力严重时可引起两种结构的同时损伤使不稳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14.
王欢 《脊柱外科杂志》2018,16(2):65-65,70
正寰枢椎是脊柱结构最复杂、运动方式最独特、治疗困难争议最多的部位。主要特点:(1)寰枢椎的运动是三维大幅度的弹性运动,其承担头颈部50%的旋转及12%的屈伸和侧曲运动,最灵活也最不稳定,最脆弱和最容易受伤,因其骨结构相对纤细,多依靠软组织稳定。(2)特殊的结构造就特殊的生物力学性能。寰枢椎间没有椎间盘,不适用三柱理论。寰枢关节以枢椎的2个侧块关节为支撑,将来自头部的两股力量传递到三柱的下颈椎,是力量转换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寰椎横韧带在各种损伤状态下的治疗策略。[方法]本组共收治寰椎横韧带损伤患者26例,分析X线、CT及MRI资料,根据是否合并寰椎(或)齿状突骨折、损伤节段的稳定性及脊髓的损伤情况,4例行枕颈融合术,17例行寰枢椎融合术,5例行保守治疗。[结果]26例患者获6~36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21例手术治疗患者疗效满意,5例保守治疗,其中4例效果满意,1例远期效果不佳行手术治疗。[结论]对于寰枢椎脱位、横韧带严重损伤,采用枕颈融合或寰枢椎融合术;对于横韧带部分损伤、寰枢椎稳定的患者采用保守治疗,但必须密切随访,出现不稳症状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寰枢椎复合体解剖学研究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胡勇  谢辉  杨述华 《中国骨伤》2007,20(3):208-210
寰枢椎作为枕颈移行部,是构成头颅旋转及屈伸运动的重要结构,因其邻近颈髓、椎动脉和颈神经等重要结构,任何原因所导致的寰枢椎和韧带的损伤,均可导致寰枢椎不稳,进一步则可压迫脊髓,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有作者把上颈椎不稳对脊髓存在的潜在危险,称之为“上颈椎危象”[1]。本文拟就与临床有关的寰枢椎的解剖形态结构作一文献综述。1寰椎临床应用解剖寰椎外观呈椭圆环状,无椎体、棘突和关节突,由前弓、后弓和两侧的侧块及横突构成。侧块是寰椎两侧增厚的部分,为内薄外厚的楔形,是承受重力和头部运动的主要结构,其上关节面呈肾形凹面,朝向内上…  相似文献   

17.
上颈椎损伤的诊断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颈椎损伤系指寰枢椎及其附属结构因创伤而致骨折,关节脱位,韧带撕裂等即包括枕寰关节脱位,寰枢关节脱位及寰,枢椎的骨折,其诊断主要通过外伤史,临床症状及体征及辅助检查(X线,CT,MRI),其中辅助检查在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为治疗提供依据,其治疗原则:重建颈椎损伤区的稳定性(颈领固定),如有脊髓或神经根受压,尽早手术解除压迫,牢靠确实的固定(如枕颈固定融合术,寰枢固定融合术等),以利恢复其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8.
齿状突解剖与齿状突骨折手术治疗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枢椎齿状突骨折是累及寰枢椎区域稳定性的严重损伤,发生率约占颈椎损伤的10%。由于具有特殊的解剖学结构,其不愈合发生率也较高,不稳定性因素的存在,可能导致急性或延迟性颈椎脊髓压迫并危及生命。1齿状突的解剖结构枢椎结构较寰椎复杂,是枕寰枢区的运动枢纽,齿突是其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9.
双侧寰椎椎板挂钩及经寰枢椎关节间隙螺钉固定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倪斌  陈华江  郭翔  陶春生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20):1358-1359
寰枢椎后路融合术是稳定上颈椎最常用的手术方式之一。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内固定方法包括钢丝捆扎技术(Gallie技术和Brooks技术)、椎板夹技术、经C1~C2关节螺钉技术(Magrel技术)、C1~C2椎弓根螺钉技术等。研究表明,上述每项单一技术均有其不足和缺陷。2004年2月至2004年12月,我们采用一种新的寰枢椎后路内固定术——双侧寰椎椎板挂钩及经寰枢椎关节间隙螺钉固定术及自体骼骨植骨治疗了16例寰枢椎不稳患者,现将初步临床应用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TARP钢板系统在难复型寰枢椎脱位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系统(TARP)在难复型寰枢椎脱位的临床应用。方法自2003年4月-2004年9月,对13例陈旧性的难复型寰枢椎脱位患者行经口咽前路松解减压,应用TARP系统复位和固定,两侧寰枢关节间植入自体髂骨融合。结果除1例因跌倒引起螺钉松动再次脱位外,均固定牢固,融合理想,脊髓减压满意。结论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系统一次完成寰枢椎脱位的复位和固定是治疗陈旧性难复型寰枢椎脱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