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炎性肠病(IBD)是一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主要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其病程较长,病情轻重不一,易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最终导致肠道狭窄、甚至恶变。对于IBD的治疗策略与疾病的活动性及严重程度相关。MRI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诊断IBD提供了新的选择。本文就常规MRI及其新技术在IBD诊断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炎性肠病临床医生的新挑战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1引言 炎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及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CD).该病在欧美国家较常见,UC及克罗恩病的患病率分别为50/10万~80/10万及20/10万~100/10万,发病率分别为3/10万~10/10万及1/10万~10/10万.据报道亚洲国家较少见,但近年来我国不少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发现炎性肠病的病例数似有增多的趋势.究竟是炎性肠病发病率上升,还是与广大医生的诊断水平有关,尚难下结论,我国尚未有炎性肠病流行病学的研究报告. 相似文献
3.
炎性肠病的研究进展——消化系统疾病(1)(待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引言炎性肠病(inflammatoryboweldisease)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rohndisease),在西方国家相当常见,患病率达40/10万至100/10万。国内过去一直认为本病少见,然而有资料表明,仅近十年有关该病累计病例超过2万;在我院住院病例中,20世纪80、90年代较50年代UC病例增加了10倍,克罗恩病病例增加了5倍。因此,炎性肠病实际是慢性腹泻的主要病因之一。该病病程迁延,症状扰人,治疗上缺乏特异性措施,又有癌变的潜在危险。对此,临床医师应有充分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1 引 言炎性肠病是一组病因未明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目前该病的发病机制被认为是免疫、感染、饮食等因素作用于遗传易感人群,使之免疫反应亢进,但目前还不清楚这种过度亢进的免疫反应是抗原持续刺激抑或免疫调节异常所致。因此,该类疾病治疗的关键在于抗炎及调节免疫反应。现今对该类疾病的药物治疗包括传统的氨基水杨酸、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及近年来研究得最多的免疫抑制药和免疫调节药,以及一些其他的药物疗法。现将近年治疗炎性肠病的新药物、新剂… 相似文献
5.
炎性肠病(IBD)是一种病因不明确的疾病,有终生复发的倾向,重症患者迁延不愈,预后不良。IBD的传统治疗方式主要是运用抗炎和免疫抑制药物,长期治疗易致较多不良反应、效果欠佳。间充质干细胞(MSCs)具有多向分化能力和免疫调节功能,用于治疗IBD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验基础,是一种有前途的新型治疗方法。该文主要介绍MSCs移植治疗IBD的应用及其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6.
车晋伟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6,18(10):579-579
多酚类物质富含于植物性食物及饮料中,目前虽未发现缺乏多酚类物质会引起何种不良反应,但大量摄入具有明显的抗炎和肠组织保护作用。最近以色列学者报告了他们研究4种多酚类物质的结果,这4种多酚类物质都被证实有抗炎作用,它们分别是:resveratrol(白藜芦醇)、epigallocatechin gallate(表儿茶素酸盐)、curcumin(姜黄)、quercetin(槲黄素)。 相似文献
7.
溃疡性结肠炎 (简称溃结 )与Crohn病 (即克隆病 )统称为炎症性肠病 (IBD) ,在我国近几年发病有上升趋势 ,甚至一些急性活动性或暴发性发病亦有报道。其治疗许多年来一直局限于柳氮磺胺吡啶 (SASP)和全身或局部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近年来 ,随着对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研究的认识 ,药物治疗有了新的进展 ,现综述如下。1 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主要作用机制为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 ,稳定细胞及溶酶体膜 ,调节免疫功能 ,减少巨噬细胞及中性白细胞进入炎症区 ,阻止细胞膜磷脂中的结合花生四烯酸转化为游离花生四烯酸 ,而使白… 相似文献
8.
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是病因尚不十分明确的肠道慢性反复的非特异性炎症。免疫抑制剂是重要的药物治疗方法,维持无激素长期缓解,主要用于克罗恩病和激素依赖或抵抗的溃疡性结肠炎的维持治疗。常用的免疫抑制剂包括硫嘌呤类、甲氨蝶呤、环孢素等药物。 相似文献
9.
克隆氏病的发病机制与诊治临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克隆氏病(Crohndisemse)是在消化道任何部位均可发生的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好发于末端回肠和右半结肠。病变多呈跳跃式及并发症多的特点。长期以来一直被临床概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作就其感染学说、免疫学说、遗传学说、精神学说探讨其病因,从克隆氏病的好发部位、病变组织特点、病理特点等来研究其发病机制,从而对克隆氏病的类型进行了新的分类.对其临床表现和并发症的研究探索了新的情疗方法。章重点就其发病机制与治疗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0.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类病因尚不十分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disease,CD)。该病的发病率及患病率在全球均报道有持续增加 相似文献
11.
炎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肠道性疾病,病程迁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超声分子影像学的发展,靶向超声微泡造影剂除可应用于IBD的诊断外,还可作为一种载体,实现所携带药物、抗体等的靶向释放,起到对IBD靶向治疗作用,在IBD的诊断和治疗领域展现出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异位性皮炎(AD)是一种以皮肤瘙痒、皮疹多形性为特征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还不太明确,因此,在治疗上尚无可完全根治的特效方法。但随着对其免疫调节功能的研究,一些新的治疗方法也逐渐应用于临床,本文对现有的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归纳如下,希望能对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14.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主要包括(ulcerative co1itis,UC)和(Crohn,s disease,CD),晚期常并发包括结直肠癌等多种并发症,医疗花费高且疗效差,而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威胁。目前免疫因素在IBD发病中的作用已得到肯定且研究日益深入。肠道上皮屏障破坏,黏膜通透性增加,肠组织长期暴露于大量抗原中,导致肠道免疫系统过度反应和错误识别,引起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激活,释放一系列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激活机体的免疫应答,炎症反应逐级放大,最终导致组织损伤,出现IBD的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1,2]。此文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郭蜀宏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5,11(2):228-228
溃疡性结肠炎(Ulcetative colitis,UC)与克恩氏病(Crohn’s disease,CD),临床上称为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目前,IBD病因尚未明确,针对炎症性肠病病理、生理等研究不断进行,随着对IBD的深人了解认识,原有治疗方法、治疗药物的改进及许多新的治疗方法及药物制剂运用于临床,尚有多种药物于研究中,现对IBD近来年药物治疗的现状及进展作一简单概述。 相似文献
16.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升高,因而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和临床医师的关注。大量关于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对治疗产生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外科手术通常只是针对难治性或有严重并发症的IBD,以往传统药物如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仍是目前的主流。 相似文献
17.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前者是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症,病变主要累及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病变范围多自远段结肠开始,逆行向近段发展,甚至累及全结肠及末段回肠,呈连续性分布,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和黏液脓血便等。后者为慢性肉芽肿性炎症,病变可累及胃肠道各部位,以末段回肠及其邻近结肠为主,呈透壁炎症性改变,多呈节段性、非对称性分布,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瘘管、肛门病变等。两者均可合并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我国虽尚无普通人群的流行病学资料,但多年来本病就诊人数呈逐步增加趋势则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8.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ffis,UC)、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和中间型结肠炎(intermediate colitis,IC),其发病机制仍不明确,可能与基因遗传、肠道免疫反应异常与环境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