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上颈椎椎管内外哑铃形肿瘤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上颈椎椎管内外哑铃形肿瘤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9年1月。2007年5月收治的33例上颈椎椎管内外哑铃形肿瘤患者,经颈后外侧入路行肿瘤切除26例,前后联合入路行肿瘤切除7例;20例采用后路钉棒/钉板内固定系统重建,13例未行内固定。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8年,平均18.3个月。多数患者症状改善明显,4例复发,其中2例再次手术。结论上颈椎椎管内外哑铃形肿瘤临床相对少见,手术风险较大。根据肿瘤部位、性质和分期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能提高肿瘤切除率,降低术后局部复发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后路椎板切除、钉棒系统内固定及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治疗上颈椎椎管内肿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3年1月至2008年6月,共收治上颈椎椎管内肿瘤患者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33~68岁,平均44.7岁.硬膜外肿瘤2例,硬脊膜下脊髓外肿瘤13例,髓内肿瘤1例.肿瘤位于延髓~C1,3例,C1,28例,C2水平2例,C1-3 2例,C2,31例;其中4例肿瘤位于颈髓腹侧.15例患者行CT或MR检查示肿瘤组织压迫脊髓.Frankel分级:C级5例,D级10例,E级1例.采用后路椎板切除肿瘤,同时行钉棒系统内固定及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58个月,平均27.4个月.根据JOA 17分法评分,术前6~17分,平均8.8分;术后6个月14~17分,平均16分,平均改善率88.1%.术后影像学检查示植骨融合良好.Frankel分级:7例由术前的D级恢复至E级,5例由C级恢复至D级,3例D级及1例E级的患者术后未改变.结论 后路椎板切除肿瘤、钉棒系统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治疗上颈椎椎管内肿瘤,可彻底切除肿瘤病灶,解除颈脊髓及神经根压迫,重建上颈椎的稳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后路椎板切除、钉棒系统内固定及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治疗上颈椎椎管内肿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3年1月至2008年6月,共收治上颈椎椎管内肿瘤患者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33~68岁,平均44.7岁.硬膜外肿瘤2例,硬脊膜下脊髓外肿瘤13例,髓内肿瘤1例.肿瘤位于延髓~C1,3例,C1,28例,C2水平2例,C1-3 2例,C2,31例;其中4例肿瘤位于颈髓腹侧.15例患者行CT或MR检查示肿瘤组织压迫脊髓.Frankel分级:C级5例,D级10例,E级1例.采用后路椎板切除肿瘤,同时行钉棒系统内固定及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58个月,平均27.4个月.根据JOA 17分法评分,术前6~17分,平均8.8分;术后6个月14~17分,平均16分,平均改善率88.1%.术后影像学检查示植骨融合良好.Frankel分级:7例由术前的D级恢复至E级,5例由C级恢复至D级,3例D级及1例E级的患者术后未改变.结论 后路椎板切除肿瘤、钉棒系统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治疗上颈椎椎管内肿瘤,可彻底切除肿瘤病灶,解除颈脊髓及神经根压迫,重建上颈椎的稳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后路椎板切除、钉棒系统内固定及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治疗上颈椎椎管内肿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3年1月至2008年6月,共收治上颈椎椎管内肿瘤患者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33~68岁,平均44.7岁.硬膜外肿瘤2例,硬脊膜下脊髓外肿瘤13例,髓内肿瘤1例.肿瘤位于延髓~C1,3例,C1,28例,C2水平2例,C1-3 2例,C2,31例;其中4例肿瘤位于颈髓腹侧.15例患者行CT或MR检查示肿瘤组织压迫脊髓.Frankel分级:C级5例,D级10例,E级1例.采用后路椎板切除肿瘤,同时行钉棒系统内固定及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58个月,平均27.4个月.根据JOA 17分法评分,术前6~17分,平均8.8分;术后6个月14~17分,平均16分,平均改善率88.1%.术后影像学检查示植骨融合良好.Frankel分级:7例由术前的D级恢复至E级,5例由C级恢复至D级,3例D级及1例E级的患者术后未改变.结论 后路椎板切除肿瘤、钉棒系统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治疗上颈椎椎管内肿瘤,可彻底切除肿瘤病灶,解除颈脊髓及神经根压迫,重建上颈椎的稳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后路椎板切除、钉棒系统内固定及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治疗上颈椎椎管内肿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3年1月至2008年6月,共收治上颈椎椎管内肿瘤患者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33~68岁,平均44.7岁.硬膜外肿瘤2例,硬脊膜下脊髓外肿瘤13例,髓内肿瘤1例.肿瘤位于延髓~C1,3例,C1,28例,C2水平2例,C1-3 2例,C2,31例;其中4例肿瘤位于颈髓腹侧.15例患者行CT或MR检查示肿瘤组织压迫脊髓.Frankel分级:C级5例,D级10例,E级1例.采用后路椎板切除肿瘤,同时行钉棒系统内固定及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58个月,平均27.4个月.根据JOA 17分法评分,术前6~17分,平均8.8分;术后6个月14~17分,平均16分,平均改善率88.1%.术后影像学检查示植骨融合良好.Frankel分级:7例由术前的D级恢复至E级,5例由C级恢复至D级,3例D级及1例E级的患者术后未改变.结论 后路椎板切除肿瘤、钉棒系统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治疗上颈椎椎管内肿瘤,可彻底切除肿瘤病灶,解除颈脊髓及神经根压迫,重建上颈椎的稳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后路椎板切除、钉棒系统内固定及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治疗上颈椎椎管内肿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3年1月至2008年6月,共收治上颈椎椎管内肿瘤患者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33~68岁,平均44.7岁.硬膜外肿瘤2例,硬脊膜下脊髓外肿瘤13例,髓内肿瘤1例.肿瘤位于延髓~C1,3例,C1,28例,C2水平2例,C1-3 2例,C2,31例;其中4例肿瘤位于颈髓腹侧.15例患者行CT或MR检查示肿瘤组织压迫脊髓.Frankel分级:C级5例,D级10例,E级1例.采用后路椎板切除肿瘤,同时行钉棒系统内固定及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58个月,平均27.4个月.根据JOA 17分法评分,术前6~17分,平均8.8分;术后6个月14~17分,平均16分,平均改善率88.1%.术后影像学检查示植骨融合良好.Frankel分级:7例由术前的D级恢复至E级,5例由C级恢复至D级,3例D级及1例E级的患者术后未改变.结论 后路椎板切除肿瘤、钉棒系统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治疗上颈椎椎管内肿瘤,可彻底切除肿瘤病灶,解除颈脊髓及神经根压迫,重建上颈椎的稳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后路椎板切除、钉棒系统内固定及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治疗上颈椎椎管内肿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3年1月至2008年6月,共收治上颈椎椎管内肿瘤患者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33~68岁,平均44.7岁.硬膜外肿瘤2例,硬脊膜下脊髓外肿瘤13例,髓内肿瘤1例.肿瘤位于延髓~C1,3例,C1,28例,C2水平2例,C1-3 2例,C2,31例;其中4例肿瘤位于颈髓腹侧.15例患者行CT或MR检查示肿瘤组织压迫脊髓.Frankel分级:C级5例,D级10例,E级1例.采用后路椎板切除肿瘤,同时行钉棒系统内固定及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58个月,平均27.4个月.根据JOA 17分法评分,术前6~17分,平均8.8分;术后6个月14~17分,平均16分,平均改善率88.1%.术后影像学检查示植骨融合良好.Frankel分级:7例由术前的D级恢复至E级,5例由C级恢复至D级,3例D级及1例E级的患者术后未改变.结论 后路椎板切除肿瘤、钉棒系统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治疗上颈椎椎管内肿瘤,可彻底切除肿瘤病灶,解除颈脊髓及神经根压迫,重建上颈椎的稳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后路椎板切除、钉棒系统内固定及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治疗上颈椎椎管内肿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3年1月至2008年6月,共收治上颈椎椎管内肿瘤患者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33~68岁,平均44.7岁.硬膜外肿瘤2例,硬脊膜下脊髓外肿瘤13例,髓内肿瘤1例.肿瘤位于延髓~C1,3例,C1,28例,C2水平2例,C1-3 2例,C2,31例;其中4例肿瘤位于颈髓腹侧.15例患者行CT或MR检查示肿瘤组织压迫脊髓.Frankel分级:C级5例,D级10例,E级1例.采用后路椎板切除肿瘤,同时行钉棒系统内固定及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58个月,平均27.4个月.根据JOA 17分法评分,术前6~17分,平均8.8分;术后6个月14~17分,平均16分,平均改善率88.1%.术后影像学检查示植骨融合良好.Frankel分级:7例由术前的D级恢复至E级,5例由C级恢复至D级,3例D级及1例E级的患者术后未改变.结论 后路椎板切除肿瘤、钉棒系统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治疗上颈椎椎管内肿瘤,可彻底切除肿瘤病灶,解除颈脊髓及神经根压迫,重建上颈椎的稳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后路椎板切除、钉棒系统内固定及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治疗上颈椎椎管内肿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3年1月至2008年6月,共收治上颈椎椎管内肿瘤患者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33~68岁,平均44.7岁.硬膜外肿瘤2例,硬脊膜下脊髓外肿瘤13例,髓内肿瘤1例.肿瘤位于延髓~C1,3例,C1,28例,C2水平2例,C1-3 2例,C2,31例;其中4例肿瘤位于颈髓腹侧.15例患者行CT或MR检查示肿瘤组织压迫脊髓.Frankel分级:C级5例,D级10例,E级1例.采用后路椎板切除肿瘤,同时行钉棒系统内固定及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58个月,平均27.4个月.根据JOA 17分法评分,术前6~17分,平均8.8分;术后6个月14~17分,平均16分,平均改善率88.1%.术后影像学检查示植骨融合良好.Frankel分级:7例由术前的D级恢复至E级,5例由C级恢复至D级,3例D级及1例E级的患者术后未改变.结论 后路椎板切除肿瘤、钉棒系统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治疗上颈椎椎管内肿瘤,可彻底切除肿瘤病灶,解除颈脊髓及神经根压迫,重建上颈椎的稳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后路椎板切除、钉棒系统内固定及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治疗上颈椎椎管内肿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3年1月至2008年6月,共收治上颈椎椎管内肿瘤患者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33~68岁,平均44.7岁.硬膜外肿瘤2例,硬脊膜下脊髓外肿瘤13例,髓内肿瘤1例.肿瘤位于延髓~C1,3例,C1,28例,C2水平2例,C1-3 2例,C2,31例;其中4例肿瘤位于颈髓腹侧.15例患者行CT或MR检查示肿瘤组织压迫脊髓.Frankel分级:C级5例,D级10例,E级1例.采用后路椎板切除肿瘤,同时行钉棒系统内固定及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58个月,平均27.4个月.根据JOA 17分法评分,术前6~17分,平均8.8分;术后6个月14~17分,平均16分,平均改善率88.1%.术后影像学检查示植骨融合良好.Frankel分级:7例由术前的D级恢复至E级,5例由C级恢复至D级,3例D级及1例E级的患者术后未改变.结论 后路椎板切除肿瘤、钉棒系统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治疗上颈椎椎管内肿瘤,可彻底切除肿瘤病灶,解除颈脊髓及神经根压迫,重建上颈椎的稳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后路椎板切除、钉棒系统内固定及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治疗上颈椎椎管内肿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3年1月至2008年6月,共收治上颈椎椎管内肿瘤患者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33~68岁,平均44.7岁.硬膜外肿瘤2例,硬脊膜下脊髓外肿瘤13例,髓内肿瘤1例.肿瘤位于延髓~C1,3例,C1,28例,C2水平2例,C1-3 2例,C2,31例;其中4例肿瘤位于颈髓腹侧.15例患者行CT或MR检查示肿瘤组织压迫脊髓.Frankel分级:C级5例,D级10例,E级1例.采用后路椎板切除肿瘤,同时行钉棒系统内固定及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58个月,平均27.4个月.根据JOA 17分法评分,术前6~17分,平均8.8分;术后6个月14~17分,平均16分,平均改善率88.1%.术后影像学检查示植骨融合良好.Frankel分级:7例由术前的D级恢复至E级,5例由C级恢复至D级,3例D级及1例E级的患者术后未改变.结论 后路椎板切除肿瘤、钉棒系统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治疗上颈椎椎管内肿瘤,可彻底切除肿瘤病灶,解除颈脊髓及神经根压迫,重建上颈椎的稳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后路椎板切除、钉棒系统内固定及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治疗上颈椎椎管内肿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3年1月至2008年6月,共收治上颈椎椎管内肿瘤患者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33~68岁,平均44.7岁.硬膜外肿瘤2例,硬脊膜下脊髓外肿瘤13例,髓内肿瘤1例.肿瘤位于延髓~C1,3例,C1,28例,C2水平2例,C1-3 2例,C2,31例;其中4例肿瘤位于颈髓腹侧.15例患者行CT或MR检查示肿瘤组织压迫脊髓.Frankel分级:C级5例,D级10例,E级1例.采用后路椎板切除肿瘤,同时行钉棒系统内固定及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58个月,平均27.4个月.根据JOA 17分法评分,术前6~17分,平均8.8分;术后6个月14~17分,平均16分,平均改善率88.1%.术后影像学检查示植骨融合良好.Frankel分级:7例由术前的D级恢复至E级,5例由C级恢复至D级,3例D级及1例E级的患者术后未改变.结论 后路椎板切除肿瘤、钉棒系统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治疗上颈椎椎管内肿瘤,可彻底切除肿瘤病灶,解除颈脊髓及神经根压迫,重建上颈椎的稳定.  相似文献   

13.
颈椎哑铃形椎管肿瘤的手术治疗15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颈椎哑铃形椎管肿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颈椎哑铃形椎管肿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理类型、手术治疗方法和预后。结果:15例均采用颈后正中入路,一次手术切除椎管内外肿瘤,9例随访6个月至5年,患者的症状和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无肿瘤复发病例.结论:颈椎哑铃形椎管肿瘤可经颈后正中入路一次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上颈椎椎管内肿瘤后路手术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16例上颈椎椎管内肿瘤患者,采用后路椎板切除摘除肿瘤,同时行钉棒系统内固定加取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结果16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58个月(平均27.4个月),根据Frankel分级,7例由术前的D级恢复至E级,5例由术前的C级恢复至D级,术后影像学检查见植骨融合良好。结论后路椎板切除摘除肿瘤,钉棒系统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治疗上颈椎椎管内肿瘤,达到了解除颈髓、神经根、椎动脉压迫,彻底切除肿瘤病灶,重建上颈椎的稳定,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一期后路手术切除Toyama Ⅲb和Ⅵ型上颈椎椎管内外哑铃形肿瘤的可行性及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0例Toyama Ⅲb和Ⅵ型上颈椎椎管内外哑铃形肿瘤患者,其中男8例,女2例,年龄40~65岁,平均56.2±7.8岁。神经鞘瘤8例,神经纤维瘤2例。肿瘤位于C1/25例,C2/3 3例,C3/4 2例。Toyama Ⅲb型7例,Ⅵ型3例。术前行MRI测量椎管外肿瘤距离硬膜囊边缘的最大径为4.0~6.5cm,平均4.8±0.7cm;JOA评分平均为9.5±3.5分;ASIA分级,B级1例,C级1例,D级2例,E级6例。均采用一期后路手术切除肿瘤及单侧内固定重建颈椎的稳定性,术后行JOA评分及ASIA残损分级评价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复查X线评估颈椎的稳定性。结果:所有的肿瘤均一期后路完全切除,其中椎管外瘤体均是完整的整块切除,无椎动脉损伤、神经功能障碍加重。手术时间为210~270min(231.0±18.5min),术中出血量为400~700ml(550.0±87.9ml),住院时间为6~8d(7.2±0.8d)。随访6~15个月,平均12.0±3.0个月,随访期间未见肿瘤复发者,患者的神经症状及阳性体征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半年的平均JOA评分为15.4±1.4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IA分级D级1例,E级9例,末次随访时D级1例也恢复到E级,末次随访与术前ASIA分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0例患者随访期间无内固定松动和后凸畸形的发生。结论:Toyama Ⅲb和Ⅵ型上颈椎椎管内外哑铃形肿瘤可经一期后路手术切除并恢复颈椎的稳定性,短期的临床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上颈椎椎管内哑铃形神经鞘瘤的手术及稳定性重建的方法和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7年1月收治的19例枕骨大孔区至C_2水平哑铃形椎管内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完善颈椎正侧位X线、MRI、CT平扫及三维重建检查以明确肿瘤部位和范围,其中病变位于枕骨大孔至C_1水平5例,C_(1,2)水平14例。均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行手术治疗。肿瘤位于枕骨大孔至C_1水平者,先部分切除枕骨大孔后缘,依据情况切除寰椎后弓;肿瘤位于C_(1,2)水平者切除C2肿瘤侧椎板。肿瘤切除先切除椎管内部分,再切除椎管外部分。根据情况对脊柱稳定性进行重建。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19例肿瘤均完全切除,其中恢复良好13例,改善4例,无明显改善1例,恶化1例。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随访12~72个月,MRI检查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上颈椎哑铃形椎管内神经鞘瘤发生率低,手术风险大。手术显露及脊柱稳定性重建范围应根据肿瘤分布、脊柱结构缺如、功能需要等因素综合决定。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能有效减少神经损伤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前路颈动脉鞘内外联合入路手术治疗ToyamaⅡb和Ⅲb型颈椎管内外哑铃形肿瘤的效果及手术技巧。方法:2006年2月~2010年10月对17例ToyamaⅡb和Ⅲb型颈椎管内外哑铃形肿瘤患者采用经前路颈动脉鞘内外联合入路手术切除肿瘤、髂骨或钛网支撑植骨并钛板内固定重建颈椎稳定性,其中男9例,女8例,年龄34~53岁,平均43.6岁。ToyamaⅡb型9例,Ⅲb型8例。术前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C级3例,D级10例,E级4例。随访观察患者症状和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17例患者均一期手术切除椎管内外肿瘤,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90~170min,平均130min;失血量150~700ml,平均280ml。1例术后即刻出现前臂神经症状加重,予激素及脱水剂治疗3d后症状缓解,未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17例随访10~48个月,平均18个月,患者局部疼痛和神经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或缓解,末次随访时,7例患者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改善1级,3例改善2级。1例恶性神经鞘瘤患者术后1年出现局部肿瘤复发而再次行后路手术切除,其余患者随访期间肿瘤无复发。结论:ToyamaⅡb和Ⅲb型颈椎管内外哑铃形肿瘤可经前路颈动脉鞘内外联合入路一次手术切除,手术创伤小,瘤体切除彻底,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哑铃形肿瘤约占椎管内肿瘤的5.7%~14.2%,以神经鞘瘤居多,占90%,其次为脊膜瘤、骨软骨瘤等。该类肿瘤手术难度较大,尤其是颈胸段椎管哑铃形肿瘤常需行二期手术方能全部切除。我院自1998年3月至2000年11月采用T形切口一次切除椎管内哑铃形肿瘤6例,疗效满意,术后CT及MRI显示无肿瘤组织残留,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颈椎节细胞神经瘤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手术治疗效果。方法:2001年6月~2007年7月我院手术治疗颈椎节细胞神经瘤患者10例,男5例,女5例,年龄28~65岁,平均45.1岁。6例以根性疼痛为主要表现,4例以肿瘤压迫平面以下肌力下降为主要表现,3例患者有与肿瘤所在水平相关的感觉障碍平面。MRI检查显示肿瘤在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后有强化;在轴位像上肿瘤位于髓外-硬膜内外者3例,其中2例沿椎间孔呈哑铃形生长,7例肿瘤位于硬脊膜外-椎间孔内外呈哑铃形;C1~C2水平者4例,C3~C41例,C4~C51例,C5~C63例,C4~C61例。2例肿瘤主体位于髓外-硬膜下者采用常规双侧椎板切除显露,8例肿瘤主体位于椎间孔者采用患侧半椎板-小关节突切除显露,于显微镜下行肿瘤分离切除。2例哑铃形肿瘤椎管外部分较大,附加后外侧入路切除椎旁部分。结果:肿瘤全切除9例,次全切除1例。术后病理检查可见成熟或未成熟的肿瘤性节细胞散在或成束穿插于肿瘤性雪旺氏细胞间质中,肿瘤中可见正常的神经纤维呈束状排列。术后发生脑脊液漏2例,经对症处理后治愈。术前6例神经根痛患者,术后4例症状缓解或消失,2例无变化。术前4例上、下肢运动障碍者,术后3例改善,1例无变化。随访2.1~7.2年,平均4.1年,末次随访时脊髓功能状态按McCormick分级标准评价,好转8例,不变2例。随访期间1例次全切除患者术后2年肿瘤原位硬膜下复发,再次手术切除,另9例无复发。结论:颈椎节细胞神经瘤临床上以根性疼痛及感觉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肿瘤形态大多数为骑跨椎间孔呈哑铃形生长,肿瘤主体多位于硬膜外。手术全切除后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上颈椎椎管内外哑铃形肿瘤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999年1月~2007年5月收治的33例上颈椎椎管内外哑铃形肿瘤患者,经颈后外侧入路行肿瘤切除26例,前后联合入路行肿瘤切除7例;20例采用后路钉棒/钉板内固定系统重建,13例未行内固定。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8年,平均18.3个月。多数患者症状改善明显,4例复发,其中2例再次手术。结论 上颈椎椎管内外哑铃形肿瘤临床相对少见,手术风险较大。根据肿瘤部位、性质和分期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能提高肿瘤切除率,降低术后局部复发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