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探索焦虑性神经症病人焦虑性障碍与痛觉阈值改变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无损伤性高频皮肤电刺激,测定23例焦虑性神经症病人和23例年龄和性别匹配的正常对照组的躯体感觉阈(SPT)、痛觉阈(PPT)及相对痛觉阈ORPPT);同时对病人组评定焦虑自评量表(SAS)。结果焦虑性神经症病人PPT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PT与SAS标准分呈极显著负相关(P<0.0005)。结论焦虑性障碍的病理基础与人类内源性疼痛调节系统可能有紧密的生物学联系。  相似文献   

2.
慢性疼痛病人抑郁性障碍与痛觉阈值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探索慢性疼痛病人抑郁性障碍和焦虑性障碍的严重程度与痛知觉阈值改变的相关性。方法比较40例慢性腰腿痛病人与40例正常对照组的躯体感觉阈(SPT)、痛觉阈(PPT)及相对痛觉阈(RPPT);同时对病人组评定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及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结果慢性疼痛病人SPT和PPT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5);SPT、PPT、RPPT值与HAMD总分和各因子分之间无明显相关(P>0.05);SPT、PPT、RPPT值与状态焦虑分(SAI)无明显相关(P>0.05);痛觉阈值与病程无关(P>0.05)。结论无论是功能性的还是器质性的慢性疼痛,其与抑郁性障碍和/或焦虑性障碍三者的病理基础可能是同源的。  相似文献   

3.
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的痛觉阈值测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的痛觉阈值测定。方法比较3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及消化性溃疡(PepticulcerPU)病人的躯体感觉阈(SPT),痛觉阈(PPT),及相对痛觉阈(RPPT)。结果FD病人的SPT及PPT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而与PU病人无显著差。结论推测绝对知觉阈的增高可能与FD病人具有精神焦虑和/或抑郁症状有关。提示内源性疼痛调解系统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生在病理基础上可能有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下丘脑室旁核对痛觉调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
6.
扣带回与痛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扣带回是边缘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前部和后部是边缘系统功能及形态结构不同的两个区域。扣带回的功能比较复杂,在痛觉研究中已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对扣带回在痛觉感受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提供资料。1 概述长期以来许多学者认为扣带回在痛觉感受中有重要作用,是接受和调制痛觉信号的重要中枢[1~4]。有报道扣带回内存在躯体伤害性感受神经元[1],刺激扣带回可以提高动物的痛阈[2]。国内外在扣带回感受及调制躯体伤害性刺激方面已积累了不少资料,但在扣带回感受及调制内脏伤害性刺激方面的研究甚少。扣带回位于大脑半球内侧面,胼…  相似文献   

7.
8.
钠通道广泛分布在可兴奋细胞中 ,是细胞机能的分子基础之一。利用神经分子生物学技术克隆出来的钠通道 ,主要为电压门控通道 ,多数对钠通道选择性拮抗剂河豚毒素 (TTX)较敏感。现将初级感觉神经元上钠通道的种类及其与痛觉的关系研究进展介绍如下。1 初级感觉神经元有多种钠通道表达初级感觉神经元主要指背根神经节 (DRG)神经元和三叉神经节神经元 ,也包括伤害性感受神经元 ,是痛觉通路的起点。近 10年 ,已从哺育类动物克隆出来 12种电压门控钠通道 ,其中有 8种钠通道基因在神经系统中表达[1,2 ] 。在初级感觉神经元有几种钠通道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震动感觉阈值检查(VPT)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02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有无神经症状和(或)体征分为两组,均同时采用VPT和神经传导速度(NCV)测定,比较两者检查结果。结果无论在有无神经症状和(或)体征组还是总体结果,VPT与NCV检查异常率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均<0.01)。结论在早期发现神经损害方面VPT敏感性要优于NCV,可为DPN患者早诊、早治及预测糖尿病足风险提供一种良好手段,具有广泛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弹性与产后抑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心理弹性量表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对246例产妇进行问卷调查,根据是否存在产后抑郁,分成抑郁组和非抑郁组。比较2组心理弹性评分及其具体内容的差别;并进行心理弹性与EPDS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抑郁组心理弹性评分均低于非抑郁组(均<0.01),抑郁组EPDS与心理弹性显著负相关(=-0.423,<0.05)。结论心理弹性差是产后抑郁的重要原因,可结合心理弹性量表进行针对性干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的疼痛敏感性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对20例抑郁症无疼痛患者(抑郁症组)和30例正常人(正常对照组)用贝克抑郁量表(BDI)、贝克焦虑量表(BAI)、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进行测查,痛阈测试仪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检测被试的痛阈. 结果抑郁症组BDI、BAI、AIS得分和耐痛阈强度刺激下疼痛、难受程度[分别为(30.2±8.79)分,(38.5±12.07)分,(11.7±6.11)分,(69.03±20.17)分,(64.98±25.55)分]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0.83±5.4)分,(24.87±4.81)分,(4.9±3.24)分,(50.92±21.16)分,(44.33±23.28)分],差异有显著性( t =9.668、t =5.580、t =5.123、t =3.02、t =2.95,均P <0.01),抑郁症组痛阈和耐痛阈[分别为(0.87±0.58)mA,3.82±1.3)mA]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09±1.05)mA,(4.43±0.81)mA],差异有显著性( t = 4.697,P <0.01; t =2.053,P <0.05);痛阈与BDI 、BAI、AIS得分均呈显著负相关( r =-0.581,r =-0.245,r =-0.253; P <0.01或P <0.05).采用回归分析显示BDI、BAI得分可以预测痛阈.结论 抑郁症无疼痛症状患者痛阈降低,抑郁、焦虑水平与疼痛敏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8):124-128
目的 探讨患者术前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痛阈、耐痛阈与腹腔镜辅助下经阴道子宫切除术(LAVH)术后不同类型急性术后疼痛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择期行LAVH患者,术前1 d使用TEAS测定并记录患者的痛阈和耐痛阈,采用数字评分法(NRS)分别对患者的术后急性内脏痛、躯体痛进行评估,使用Pearson相关性方法分析TEAS的痛阈、耐痛阈与不同类型急性术后疼痛的相关性,并分别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求出回归方程。结果 本研究202例患者中,有99例患者术后出现中至重度内脏痛,86例患者术后出现中至重度躯体痛。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痛阈与内脏痛呈显著负相关(r=-0.319,P0.05),耐痛阈与内脏痛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418,P0.05),痛阈与躯体痛呈显著负相关(r=-0.246,P0.05),耐痛阈与躯体痛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284,P0.05)。其回归方程分别为:Y(内脏痛评分)=-0.094 X(痛阈)+6.137,Y(内脏痛评分)=-0.089X(耐痛阈)+7.013;Y(躯体痛评分)=-0.074 X(痛阈)+4.829,Y(躯体痛评分)=-0.061X(耐痛阈)+5.221。结论 术前TEAS痛阈和耐痛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LAVH患者术后急性内脏痛、躯体痛。临床上可以通过术前测定患者TEAS的痛阈和耐痛阈,并以此来客观地预测患者术后不同类型的急性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躯体疾病所致慢性疼痛人群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调查表的方式.对山东、广东、河南和上海4省市6处县级以上医院2003年4月~6月在疼痛门诊就诊的患者进行调查。结果:246例慢性疼痛患者中.焦虑情绪的发生率为30.89%.抑郁情绪的发生率为38.62%;在影响患者焦虑情绪的因素中.抑郁情绪、家庭关系、病程、体重指数和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的作用最大;在影响患者抑郁情绪的因素中.焦虑情绪、社交能力、疼痛强度和情绪控制能力的作用最大。结论:慢性疼痛人群焦虑和抑郁情绪的状况比较严重.且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引起疼痛临床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4.
张秀丽  崔玉珍  杨秀双  闫业喜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23):1069-1069,1100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及认知治疗对帕金森(PD)后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将68例诊断为PD的抑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西酞普兰合并认知治疗组35例,单用西酞普兰组33例,疗程6周,于治疗前后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从第4周起,西酞普兰合并认知治疗组HAMD评分及减分率较单用西酞普兰组为高。结论:西酞普兰合并认知治疗可以提高疗效,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tatin-C,Cys-c)与振动感觉阈值(vibrating perception threshold,VPT)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352例T2DM 患者,根据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分为神经病变组(DPN组,n=107)和非神经病变组(NDPN组,n=245),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Cys-c水平,分析Cys-c与VPT,预估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尿微量白蛋白/肌酐(urinary albumin-to-creatinine ratio,ACR)和血糖血压等指标的关系。将T2DM患者以Cys-c上四分位为切点分为高Cys-c组(n=89)和低Cys-c组(n=263),比较两组间神经病变患病率及VPT水平。应用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T2DM患者发生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Cys-c预测T2DM患者发生周围神经病变的最佳界值。结果:DPN组血清Cys-c水平明显高于NDPN组(1.04±0.43 vs 0.80±0.25 mg/L,P<0.01)。T2DM患者血清Cys-c与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尿素氮(bloold urea nitrogen ,BUN) ,ACR,VPT﹑脉压(pulse pressure,PP),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ount,WBC),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和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呈正相关(分别r=0.410,0.115,0.613,0.433,0.291,0.300,0.156,0.129,0.282,0.314,0.236,分别P<0.05或P<0.01);与舒张压(diastolicpressure,DBP),eGFR和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IBIL)呈负相关 (r=−0.135,−0.647,−0.114,分别P<0.05或P<0.01)。校正性别,年龄,BMI,ACR和eGFR后,T2DM患者Cys-c与VPT仍呈明显正相关(r=0.235,P<0.01)。VPT,年龄,SCr﹑eGFR,PP ,ACR和HbA1C是影响T2DM患者血清Cys-c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高Cys-c组周围神经病变患病率和VPT水平明显高于低Cys-c组(均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Cys-c和HbA1C是预测T2DM患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1)。ROC曲线显示:Cys-c界值为0.996 mg/L时,预测T2DM发生DPN的敏感度为43.9%,特异度为83.7%,ROC曲线下面积为0.663。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Cys-c水平与VPT关系密切,Cys-c>0.996 mg/L者发生周围神经病变的风险增加,其机制可能与糖尿病肾病、高龄及高血糖或高血压所致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6.
缰核内微量注射乙酰胆碱能够明显降低大鼠痛阈。该作用可被三碘季铵酚阻断;但不被阿托品阻断。表明乙酰胆碱对缰核有兴奋作用。其降低痛阈的作用是通过与缰核内神经元的N受体结合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躯体形式疼痛障碍( PSPD)和伴躯体疼痛抑郁障碍( DDPS)的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水平和临床症状,探索PSPD和DDPS之间生化机制和症状上的交叉和差异现象。方法收集PSPD患者( PSPD组)和伴躯体疼痛的抑郁障碍患者( DDPS组)进行血清采集、疼痛评分和量表评定,用ELISA法测其血清BDNF浓度。结果 BDNF血清浓度DDPS组( M=11.86 ng/ml)显著低于PSPD组( M=13.62 ng/ml)(t=-2.655,P=0.008);疼痛视觉模拟评分DDPS组[(4.88±1.17)分]低于PSPD组[(6.29±1.41)分](t=-2.769,P=0.007),贝克量表抑郁评分DDPS组[(18.79±7.21)分]高于PSPD组[(14.57±6.12)分](t=2.457,P=0.022),焦虑评分DDPS组[(36.53±9.83)分]低于PSPD组[(39.81±10.44)分](t=-2.168,P=0.031),差异均有显著性;相关关系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与 PSPD 组 BDNF负相关(r=-0.336,P=0.039),与PSPD组BDI分呈正相关(r=0.357,P=0.024)。结论躯体形式疼痛障碍与伴躯体疼痛的抑郁障碍的核心症状不同,生化病理机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陈丽  陆斌  王玲春  吴安生  李军 《浙江医学》2017,39(15):1291-1293,1296
目的观察不同月经周期(卵泡期和黄体期)是否影响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痛阈和耐痛阈,探讨月经周期和术中芬太尼用药量之间的关系。方法择期行腹腔镜子宫全部切除手术患者40例,根据血清孕酮浓度分为卵泡期组(F组,血清孕酮浓度0.3~1.5ng/ml)和黄体期组(L组,血清孕酮浓度5.5~17.8ng/ml),每组20例。患者于术前0.5h采用痛阈测定仪测定患者的痛阈及耐痛阈,术后72h(撤除镇痛泵后24h)再次测量并记录患者的痛阈和耐痛阈。结果L组患者术前痛阈、耐痛阈及术后72h的痛阈、耐痛阈均显著高于F组(P<0.05),且F组患者痛阈与术前孕酮浓度之间呈正相关(r=0.489,P<0.05);L组患者痛阈与术前孕酮浓度之间亦呈正相关(r=0.814,P<0.01);两组患者术中、术后镇痛泵芬太尼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月经周期可明显影响女性患者的痛阈和耐痛阈,孕酮浓度与痛阈有明显的相关性,但对术中芬太尼的需求量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