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冒晋宇  尹所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0):5279-5280
目的 探讨儿童16层CT (MSCT)眼眶低剂量扫描对图像质量及患儿所受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对45例患儿设置不同管电流进行轴位MSCT扫描,评价CT图像质量和患儿所受的辐射剂量.结果 当管电流从100 mA依次降至50 mA和30 mA时,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依次较前一组均显著降低,A组(100 mA)和B组(50 mA)的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30 mA)的图像质量低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眼眶MSCT低剂量(100 KV、50 mA)扫描既可保证图像质量,又可降低患儿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双源CT超低管电压(70 kVp)联合FLASH的扫描技术在儿童鼻旁窦检查中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80例临床怀疑鼻旁窦炎的患儿随机分成A、B两组,实验组(A组) 40例:管电压70 kVp,螺距3.0,所得数据采用迭代算法(SAFIRE) 重建;对照组(B组)40例:管电压80 kVp,螺距1.5,所得数据采用滤波反投影算法(FBP)重建。分析比较2组不同扫描方式的主、客观图像质量以及辐射剂量,包括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D)。结果 患者所受的辐射剂量,实验组的CTDIvol (mGy)、DLP (mGycm)和ED (mSv)较对照组显著降低(CTDIvol:0.39 ±0.004 vs 1.57 ±0.009 mGy,P < 0.001;DLP:6.31 ±0.52 vs 19.88 ±2.01 mGycm,P < 0.001;ED:0.024 ±0.005 vs 0.079 ±0.016 mSv,P < 0.001)。较对照组,试验组的图像噪声及SNR硬组织均有所增加,SNR软组织则有所下降。2名医师对2组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 超低管电压(70 kVp)联合FLASH扫描技术可明显降低儿童鼻旁窦CT扫描剂量,且图像质量均满足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自动管电流调节低剂量CT在尘肺诊断中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45例经专业机构确诊的尘肺患者均行固定管电流(150 mA)常规剂量CT扫描(固定组)和自动管电流调节低剂量CT扫描(ATCM组,固定噪声指数为14,管电流50~200 mA),记录两组不同扫描条件下患者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采用双盲法分别对两种扫描方法所获取图像的质量、尘肺影像特征(阴影大小、阴影密集度、尘肺分期)进行评价,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尘肺的CT影像征象显示率方面,ATCM组可清晰地显示各种尘肺特征性表现,与固定组相比,两者在显示尘肺影像特征(阴影大小、阴影密集度以及尘肺分期)、图像质量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组的CTDIvol、DLP分别为13.53 mGy和(337.13±13.53) mGy/cm,ATCM组分别为(7.39±0.45) mGy和(188.78±1.80) mGy/c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动管电流调节低剂量CT能全面反映尘肺的特征,图像质量可满足辅助诊断要求,并且能显著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可代替常规剂量CT用于尘肺的筛选与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4.
陈浩 《中国保健营养》2012,(22):5448-5449
目的分析多排螺旋CT大螺距扫描在胸部筛查的辐射剂量。方法选择150例行多排螺旋CT胸部扫描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用螺距为0.562(A组)、0.938(B组)1.75(C组)行胸部平扫并记录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值、有效剂量ED,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3组扫描模式的辐射剂量间差异,另对扫描所得图像进行评估分析。结果①三组病例中,在肺尖和下肺,三组的图像噪声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SD值低于B、C组;在中肺,三组图像的S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肺尖,三组图像的IQS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图像质量优于B、C组;在中、下肺及全肺,三组图像的IQ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即三组图像和全肺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③三组病例的CTDIvol值、DLP值、ED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的辐射剂量为B、C组的65.3%、47.9%。结论多排螺旋CT大螺距扫描能够显著降低辐射剂量,在满足临床诊断的前提下,为胸部筛查提供一种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低剂量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在脊椎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8年10月天津市宁河区潘庄医院收治的70例脊椎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螺旋CT扫描剂量的不同分为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35例,比较两组扫描辐射剂量(CTDIvol值、DLP值)和扫描图像指标(图像噪声、图像质量评分)。结果低剂量组CTDIvol值、DLP值均明显小于高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851、89.333,P=0.000)。扫描后,低剂量组图像噪声稍高于高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7,P=0.018);而图像质量评分无明显减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89,P=0.699)。结论针对脊椎损伤患者行低剂量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扫描,患者所受辐射少,图像质量无明显下降,且诊断价值高。  相似文献   

6.
邹才盛  孔飚  叶佳国 《现代保健》2011,(14):123-12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儿童五官科疾病(包括眼耳鼻喉)的最适合低剂量。方法使用Philips16MSCT对100例儿童眼、耳、鼻、喉部位分两组进行扫描:一组常规剂量、一组低剂量。同时记录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影像质量按优秀、良好、差三个等级进行评价。结果两组不同剂量的扫描方法比较,结果显示图像质量有差异,常规剂量组图像质量较好,以优秀为主;低剂量组图像质量稍差以良好为主。但两组均未出现图像质量为差的现象,均能满足诊断需要。结论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儿童五官科疾病检查中既可以明显降低患儿的辐射剂量,又能满足临床诊断需要,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剂量CT影像引导下肺部肿瘤微创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60例肺部肿瘤的患者随机分配到对照组与试验组,分别使用不同辐射剂量的CT影像引导下微创治疗肺部肿瘤;记录不同剂量CT引导下肿瘤影像学特性、肿块大小、微创治疗肺部肿瘤的术中并发症(出血、气胸)影像学表现、CT剂量加权指数(CTDIvol)、扫描层数、剂量长度乘积Dose-Length Product(DLP)以及近期疗效等参数进行定量测量与差异性评价。结果表明试验组在降低毫安值,减少辐射剂量的同时,会产生一定噪声与伪影使到图像质量下降;但是两组CT影像引导下微创治疗肺部肿瘤过程的图像质量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显示试验组能达到对照组临床CT影像引导下肺部肿瘤微创治疗的要求。在扫描管电流剂量降低至15mA引导扫描时候,CT剂量加权指数(CTDIvol)从常规的17.95 mGy降低至2.26 mGy,降低幅度达87.41%。对照组CT下引导肺部肿瘤扫描的剂量长度乘积(DLP)远远大于试验组,试验组DLP值仅为对照组的35%。结论低剂量CT影像引导下肺部肿瘤微创治疗的方法,大大减低了患者辐射剂量,并可确保微创手术顺利实施的整个过程,本研究最低选用管电流15 mA CT引导技术值得同行借鉴与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器官剂量调制技术在眼部CT扫描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330例行眼部CT检查患者,根据扫描时所采用的管电流控制方式将其分为调制组、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调制组采用器官剂量调制技术,智能自动管电流70~150 m A;常规剂量组采用固定管电流100 m A;低剂量组采用固定管电流70 m A。比较3组辐射剂量及CT成像质量差异。结果:调制组行横断扫描的剂量长度乘积(DLP)、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有效剂量(ED)分别为62.37、12.83和0.143 m Sv,显著低于常规剂量组的115.23、18.93.和0.265 m Sv,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 544.944、6 009.596、2 544.944,P<0.05);行冠状扫描,调制组DLP、CTDIvol及ED分别为68.19、13.15和0.156 mSv,显著低于常规剂量组的122.41、19.20和0.282 mSv,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 232.413、3 813.940、1 232.413,P...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CT受检者的剂量水平报告,了解广州市CT受检者辐射剂量水平。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不同级别和不同区域18家医疗机构的18台CT,调查每台CT设备的成年受检者的辐射剂量水平。随机收集711名受检者的头部、胸部、腹部、腰椎和四肢等5个部位的剂量水平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711例受检者头部、胸部、腹部、腰椎、四肢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其中头部为CTDIw)的P75值分别为58.2、13.3、15.3、23.1、19.1 mGy,剂量长度乘积(DLP)的P75值分别为785、350、585、522、581 mGy·cm,各部位CTDIvol及DLP的P75水平均满足标准中诊断参考水平。扫描参数中管电压均为120 kV,扫描长度均以头部最短,腹部最长;管电流与曝光时间积腰部最大。结论 各医疗机构应根据本地实际特点,在不影响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受检者辐射剂量,规范建立适合本地的CT扫描诊断参考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儿童埋伏牙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84例临床疑有埋伏牙的儿童,随机分为3组(每组28例),分别运用120、100、80 k V管电压进行扫描,其余扫描参数均相同,比较各组间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图像质量的差别。结果 80 k V组和100 k V组的CTDIvol分别为120 k V组的33%和59%,且三组图像质量均合格,均能够满足诊断要求。结论 对儿童埋伏牙进行CT扫描时,采用管电压80 k V既能降低辐射剂量,又能保证图像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在腹部多层螺旋CT扫描中降低辐射剂量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腹部多层螺旋CT检查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分别采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和固定管电流技术进行腹部CT检查,分别统计CT剂量权重指数(CTDIW)、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管电量(mAs),并对图像噪声特性、细节显示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图像噪声特性、细节显示程度、病变特征显示及CT值差异不具显著性(P〉0.05),实验组有效管电量为(296.74±19.15)mAs,较对照组的350mAs降低了约15.4%(P〈0.001);实验组CTDIW为6.74±1.15,明显低于对照组9.6mGy(P〈0.001);实验组DLP为(360.61±14.23)mCy·cm约为对照组675mGy·cm的53.4%(P〈0.001)。结论:正确使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可以在确保图像质量的同时降低受检者所受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低管电压(80 kV)扫描降低腹部CT血管成像检查辐射剂量的作用及对病变显示和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将36例做腹部CTA检查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8例,分别采用管电压80 kV和120 kV,管电流采用自动毫安。比较两组的病变显示、图像质量、腹主动脉CT值及平均辐射剂量,分别对所得的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的血管强化值(604.9±132.3)HU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78.3±94.3)HU,图像质量评分(3.61±0.1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56±0.1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原始图像噪声高于对照组,但两组信噪比、对比信噪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血管重建成像图像质量、病变显示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两组图像质量均能满足诊断要求。试验组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剂量(ED)较对照组分别降低66.2%、69.7%及69.8%。结论:64排螺旋CT腹部血管成像采用低管电压(80 kV)可降低辐射剂量,病变显示较满意,获得图像可符合临床诊断要求,但原始图像噪声偏高,相关参数及管电流需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扫描参数的设置与图像质量和吸收剂量之间的关系,选择适合于二维和三维重建较高图像质量和较低吸收剂量的扫描方式。方法使用GE L ightspeed U ltra 16层螺旋CT机,对人体盆腔模型进行扫描。扫描条件:120 kV,管电流分别为250 mA或200 mA,螺距分别为1.375或0.985,层厚分别为5 mm或7.5 mm。评价二维和三维图像质量,在辐射剂量观测栏,观测剂量长度乘积(DLP)的变化。选择其中图像质量较好和DLP相对较低的4种扫描方式对患者进行扫描。结果DLP随管电流的增加、螺距的减小而增大,而二维和三维图像质量也随mA的增加、螺距的减小而提高。二维图像选择250 mA、1.375螺距、7.5 mm层厚,图像噪声低,影像细节能清晰显示,且DLP相对较低;三维图像选择200 mA、0.938螺距、7.5 mm层厚,能够满足诊断需要。结论遵循医疗照射的正当性和防护最优化原则,科学地设置管电流、层厚、螺距等扫描参数,一方面能够保证二维和三维图像质量,另一方面又能减少DLP值,减少X射线辐射对盆腔生殖器官的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步进式扫描应用于腰椎CT扫描以降低辐射剂量的可行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体模进行基础研究,设计出可应用于腰椎扫描的新程序并得出相应扫描参数。将需行腰椎扫描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步进式扫描组(实验组A、B)和螺旋扫描组(对照组C、D),各50例。实验组应用步进式扫描新程序进行扫描,A组为常规剂量扫描,管电压120 kV,管电流300 mAs;B组为低剂量扫描,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00 mAs。对照组应用螺旋扫描,C组为常规剂量扫描,管电压120 kV,管电流300 mAs,螺距0.993;D组为低剂量扫描,管电流200 mAs,余参数同C组。各组均采用标准重建算法,准直128×0.625,重建层厚1 mm,重建层间隔0.5 mm,FOV 180 mm。分别记录各组辐射剂量指数(CTDI)及有效剂量(ED),原始图像及重建图像均传输至PACS,由诊断医师对所扫图像的质量进行盲法评分(5分制)。应用SPSS统计软件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辐射剂量和质量评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实验组病人所受辐射剂量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A剂量(7.16 mSv)低于对照组C(7.96±0.2 mSv)10%,实验组B剂量(4.77 mSv)低于对照组D(5.55±0.1 mSv)14%(P<0.05),实验组B剂量(4.77 mSv)低于对照组C(7.96±0.23mSv)40%。实验组A图像质量与对照组C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B图像质量优于对照组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B与对照组C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步进式轴扫应用于腰椎扫描存在可行性,并可大幅度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6层CT低管电压联合迭代重建技术在胸部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0名胸部CT健康体检者,按照检查时管电压的不同将其分为120 kV组和80 kV组,每组60名。分别采用Karl 3DTM迭代算法和滤波反投影(FBP)算法对两组进行图像重建,两组分别获得Karl 3DTM迭代重建和FBP重建图像;比较两组图像的两种重建方法主动脉弓层面和气管分叉层面图像噪声、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差异,评价图像质量;记录并分析每次CT扫描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ov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对比两组辐射剂量。结果:120 kV组Karl迭代重建与FBP重建图像和80 kV组Karl迭代重建图像与FBP重建图像的主动脉弓层面和气管分叉层面的图像噪声、SNR和CNR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t80 kV组=15.778,t=15.953,t=10.974;t120 kV组=14.274,t=12.134,t=14.249;P<0.05)。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系数≈0.71)。80 kV组的平均CTDIovl和DLP值比120 kV组分别下降70.54%和72.53%。结论:在16层胸部CT检查中,采用低管电压联合迭代重建技术能有效地降低辐射剂量,并可获得满足诊断要求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脑脊液胱抑蛋白C水平进行研究,以了解其与腰椎间盘突“;症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06年4月至2008年1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3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腰椎间盘膨出组(A组)13例、腰椎间盘突出组(B组)13例和腰椎间盘脱出组(C组)13例,同时选取健康对照组(D组)13例,对所有人员的脑脊液胱抑蛋白C水平进行检测后,将结果进行研究比较。结果经研究比较发现,D组的脑脊液胱抑蛋F1C水平明显低于其他三组(P〈0.01),而A、B、C三组之间比较,C组明显高于A组与13组(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不大(P〉0.05)。同时发现其与其他因素也有关系。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脑脊液胱抑蛋白C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且腰椎间盘脱出型水平尤其高,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