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为解决现有放射性药物缺少防护手段的问题,探讨和研制一种放射性注射药物的集成防护方法和防护系统。方法:较低放射性药物的注射器针管通过外周套装带轴向透明铅玻璃条形注射刻度观察窗的钨合金管状防护套对径向发散的射线进行屏蔽,较高放射性药物通过运输注射防护装置在转移运输和注射过程中进行辐射防护,2种放射性药物通过配置在分装防护柜内的防护分装装置分装到注射器。结果:该集成防护方法和防护装置系统紧密结合放射性药物注射的实际操作,能提供良好的射线屏蔽保护。结论:采用此方案研制的放射性注射药物的集成防护方法和防护系统能在放射性药物分装、转移运输、注射过程中为操作人员提供全程的屏蔽防护,使用方便、屏蔽效果好,可以有效减少核医学工作人员的受照辐射剂量和保障其职业健康。  相似文献   

2.
目的:设计新型正电子放射性药物取用、转运及注射防护装置,降低核医学工作人员职业照射剂量。方法:选择钨合金作为防护材料,设计为便携式可分段拆卸的全封闭式注射器(2 ml)防护装置,并增加其他相关配套装置,测量对PET正电子放射性药物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444 MBq(0.5-2 ml)的防护效能。结果:全封闭注射防护装置针筒防护套正面有效屏蔽为35 mm Pb。配套转运铅提盒有效屏蔽为10 mm Pb。PET正电子放射性药物18F-FDG封闭注射防护装置注射器针筒防护套正面30 cm处剂量率为1.5μSv/h;在距离注射器针筒防护套后部位置30cm处剂量率为0.4μSv/h。设计参数和辐射防护数据达到预期的职业外照射控制目标。结论:新型便携式正电子放射性药物防护装置可以有效降低核医学工作者职业照射剂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放射性核素注射操作防护实践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减少核医学注射放射性药物操作时工作人员接受射线照射的剂量。方法 通过设计和不断改进,制作出适合各项具体操作的防护用具,采用合适的操作方法。结果 设计了标记防护屏、铅注射器防护套、煮沸防护屏、翻转铅罐、静脉输液针等十多种防护用具与操作方法。结论 通过多年常规操作、三年SPECT应用,解决了核医学操作中防护工作难度最大的放射性核素注射操作的防护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监测和评价某医院1台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仪(PET-CT)及其工作场所放射防护效果,讨论放射防护最优化。方法根据相关标准和资料,通过现场卫生学调查和工作场所放射性水平和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检测,对其放射防护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加速器靶前工作位、药物注射时手部辐射水平较高,分别达到188、6.6×103μSv/h,个别工作人员体表污染水平超过国家标准。结论工作人员没有得到充分的放射防护,加速器靶前操作、放射性药物分装注射等环节放射防护可以进一步改善,实现放射防护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一种防护性标记放射性药物的运输注射器的研制过程。该注射器主要由注射器防护套、针头防护帽、接固机构等构成,能对放射性药物进行有效屏蔽,降低放射性药物运输及使用过程中核医学工作人员的辐射剂量,对保障其职业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 随着我国核医学的快速发展, 核医学工作人员数量较过去有了很大增加。核医学科的操作大多为放射性药物的准备和注射等近距离操作, 且非密封性放射性核素的使用还可能带来内照射的风险。因此, 核医学工作人员的职业照射问题是我国职业健康管理工作关注的重点。本文就核医学工作人员的职业照射水平及其辐射防护要求进行介绍, 旨在为放射卫生技术机构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制一种新型放射性表面污染监测仪探测窗防护装置,并验证其测试效果。方法:新型表面污染监测仪探测窗防护装置包括防护膜和固定边框,为一体化设计,一次性生产。防护膜由透明的平面迈拉膜制成,厚度≤2.5μm,固定边框是由4条边围成的矩形中空结构,设有工作面和安装面。防护膜通过胶粘剂粘贴于固定边框工作面的内侧壁,防护膜及固定边框借助弹性固定卡扣安装在表面污染监测仪探测窗的外侧。选取RDa150型和Como170型两款常用的表面污染检测仪,在无膜防护、保鲜膜防护和新型防护装置3种防护状态下测量人工放射源,以验证新型表面污染监测仪探测窗防护装置的测试效率及可操作性。结果:新型表面污染监测仪探测窗防护装置相较于传统的保鲜膜防护措施,可更有效地保证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的探测效率,α射线的检测效率由40%左右提高至70%左右。结论:新型表面污染监测仪探测窗防护装置能够显著提高放射性污染尤其是α射线污染的探测效率,并可对仪器设备进行有效防护,提高表面污染检测操作者的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8.
一套自制介入防护装置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为广泛开展介入治疗工作,降低放射工作人员在介入操作中的受照剂量,对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进行了防护改造。方法 自制防护材料,重点对X线球管及介入导管床进行防护屏蔽。结果 通过防护改造,屏蔽效果显著,使用防护装置后胸腹部屏蔽效率达80%以上,达到了较好的防护效果。结论 自制防护装置是减少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王清  汝琦  崔新建 《医疗卫生装备》2011,32(10):121-122
目的:降低正电子放射性药物生产人员的辐射剂量。方法:通过对PET/CT正电子放射性药物产生的电离辐射来源的分析,提出了工作人员的防护措施。结果:降低了受照人员的辐射剂量。结论:对于PET/CT中心正电子药物生产人员来说,只要在操作过程中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优化操作流程,缩短操作时间,完全可把受照射剂量降到合理的水平,避免电离辐射损伤。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临床核医学使用18F核素场所的辐射水平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为了核医学工作人员的安全及公众的健康,对北京市已投入使用的PET和符合线路ECT机的9家单位进行使用^18F工作时的辐射水平调查。方法采用现场测读数法,个别表面污染采用擦拭法。结果使用^18F放射性核素工作人员操作时机房门外、控制室、机房墙外的γ外照射水平最高值为3.5μGy/h;给病人注射时工作人员胸部的γ外照射剂量率最高值为252.2μGy/h;病人候诊室门外(关门)的γ外照射水平最高值为6.4μGy/h;注射^18F放射性药物病人体表γ外照射水平最高值为262.6μGy/h;距病人1/n最高值为50.0μGy/b;表面污染水平本次调查共测量15点.最高污染水平为9.1Bq/cm^2。结论使用^18F对病人进行诊断检查,其安全防护的重点是外照射的防护。  相似文献   

11.
张占江 《职业与健康》2010,26(15):1701-1702
目的了解某选冶厂对密封源装置的辐射水平的防护效果。方法依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等相关标准,检测在储源闸关闭和开启时,距源容器表面5、100 cm及周边环境处辐射水平并进行辐射防护评价。结果在源容器源闸关闭时,距源容器表面5、100 cm处辐射水平为0.22~7.71μSv/h;密封源在工作状态下工作场所和相邻环境为0.27~0.56μSv/h。结论该选冶厂密封源装置符合国家放射卫生防护标准,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低于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提供一种能在周转和分装过程中对放射性同位素药物屏蔽防护的设备,研制一种新型同位素药物分装装置。方法:通过对屏蔽分装罐、可调支架、旋转定位和锁定机构等进行技术设计,实现分装装置对放射性同位素药物的有效屏蔽。结果:该新型同位素药物分装装置既方便实用,又能提供良好的射线屏蔽保护。结论:采用此方案研制的新型同位素药物分装装置,能对放射性同位素药物在周转、分装过程中进行有效屏蔽,对减少核医学工作人员受照辐射剂量、保障职业健康具有重要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某焦化厂新建同位素装置进行放射防护控制效果评价。方法 通过现场监测,按照标准对辐射源安全级别,场所辐射防护区域,工作人员接受的剂量水平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只有一处密封辐射源仪表的安全级别属3级,其余均符合4级标准;1m外工人接受的最大剂量估算值小于国标规定的公众年剂量限值要求。结论 该焦化厂新装同位素装置场所基本符合国家规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根据医院介入手术临床应用需求,研制一种抽拉式介入手术性腺防护装置。方法:通过对环绕式双层结构的可弯曲式放射防护材料收纳器和三段式放射防护材料等进行技术设计,实现患者盆部性腺的环绕式防护。结果:该装置设计简单、结构合理,可在不透X射线的防护状态和透X射线的可视状态之间方便地进行切换,并符合介入手术的无菌要求。结论:抽拉式介入手术性腺防护装置在保证临床介入手术效果的同时,解决了患者性腺防护的难题,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手术室C形臂X射线机的辐射剂量率水平分布及为保护工作人员所采用的防护措施。方法通过资料调查、现场实验测量的方式。结果受手术室空间布局及手术设施的影响,C形臂X射线机发射射线所致剂量率水平衰减按距离的2.278次方反比近似;防护屏风后、相邻手术室和外走廊射线衰减为本底水平;射线发生器水平、垂直照射影响手术室内剂量率水平空间分布,从而影响放射工作人员在手术室各位置接受的辐射剂量。结论手术过程中按规定进行操作和个人防护,能有效的降低工作人员所受的辐射风险,更好地保护个人职业健康。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某化工企业密封源装置放射卫生防护安全性。方法依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等相关标准,检测在储源闸关闭和开启时,距源容器表面5、50、100cm及周边环境处辐射水平并进行辐射防护安全评价。结果在源容器源闸关闭时,距源容器表面5、50、100cm处辐射水平为0.32~66.36μSv/h;液位计工作状态下工作场所和相邻环境为0.02~2.76μSv/h。结论该化工企业密封源装置符合国家放射卫生防护标准。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低于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用光致光测量技术检测头颅CT扫描下新生儿性腺防护衣内外辐射值以及防护器具对性腺的防护作用。方法 在CT扫描时,将光致光测量芯片贴于防护器衣内外,分别测量其辐射剂量值,并进行内外对照。结果 防护衣外剂量值为0.115 mGy,防护衣内剂量值为0.041 mGy。内外对照,新生儿性腺部位辐射剂量减低64%,经统计分析,辐射剂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新生儿性腺部位不接受辅助防护的CT辐射剂量值有可能导致发生学的异常,辅助防护器具在相同条件下可以有效降低辐射剂量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制一种新型肠脱出固定保护装置,以减少腹外伤肠脱出后的二次损伤,提高预后效果.方法:该装置包括碗状主体和固定带2个部分,固定带对称安装于碗状主体上,两侧缝合有用于连接固定的魔术贴或衔接扣.碗状主体由中间端的基部、基部上下端的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碗底的十字开关及碗底内部的储液盒组成.所用材料为透明医用橡胶或硅胶...  相似文献   

19.
目的: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是目前最常用的放射治疗设备,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在肿瘤放射治疗中起主导作用,并取得了相当可观的疗效。分析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异常情况下的辐射危害,保证对放射工作人员不会产生确定性效应,发生的随机性效应概率能够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方法:通过制定并全面落实、严格的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强化工作人员安全意识以及配备完善、有效的防护设施,以避免或降低事故照射发生的概率。加速器工作场所进风、排风口的位置设计要合理,风机功率须符合要求。加速器及其工作场所应具有良好的屏蔽设计和多重监控、联锁系统,以保障正常运行的安全。结果: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感生放射性辐射水平与加速器的能量、剂量和停机后间隔时间等因素有关。放射性工作人员在医用加速器正常工作条件下受照剂量较低。结论: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对放射性工作人员不会产生确定性效应,发生的随机性效应概率能够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