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测量SIEMENSLSO晶体PET/CT的本底计数。方法利用仪器本身的Syngo软件中PET Monitor工具或作一个床位的PET/CT空白扫描,测试一台SIEMENS Biograph 16HR PET/CT的LSO晶体本底计数。结果SIEMENS BIOGRAPH 16HR PET/CT的LSO晶体本底计数率约为net trues:4.5counts/s、Randoms:545counts/s、Prompts:550counts/s、Single Rate:745750counts/s,标准差SD分别为:0.26、2.52、1.53、7656.24。结论作一次一个床位6分钟PET/CT空白扫描,是测试LSO晶体PET/CT的本底计数率简单而又适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测量SIEMENS LSO晶体PET/CT的本底计数。方法利用仪器本身的Syngo软件中PET Monitor工具或作一个床位的PET/CT空白扫描.测试一台SIEMENS Biograph 16HR PET/CT的LSO晶体本底计数。结果SIEMENS BIOGRAPH 16HR PET/CT的LSO晶体本底计数率约为net trues:.45counts/s、Randoms:545counts/s、Prompts:550counts/s、Single Rate:745750counts/s,标准差SD分别为:0.26、2.52、1.53、765624;结论作一次一个床位6分钟PET/CT空白扫描,是测试LSO晶体PET/CT的本底计数率简单而又适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PET/CT是将PET和CT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先进的核医学影像设备,他实现了PET与CT同机图像融合,其应用快速普及.简要介绍了PET/CT的特点,并结合日常的一些维修维护工作总结了PET/CT的一般维护保养项目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病人体重与采集时间对PET/CT图像质量和病灶检出能力的影响。方法:16例接受PET/CT检查的患者按体重分为2组:≤75kg组(8例)和>75kg组(8例);所有患者在CT扫描后按2~3min/床位依次进行2次PET扫描。由2位有经验的医师共同阅片确定每位患者病变的位置和数目,图像质量由2位医师独立判断。结果:共得到的32帧图像被分析。3min/床位PET/CT图像上共检出直径0.6~8.0cm的病灶112个,所有病灶均能被2min/床位的图像识别,即2组不同体重患者的所有病灶均能被2种采集时间的图像识别。2min/床位的图像质量均较3分钟/床位图像差,尤其是在>75kg组患者。结论:对2组不同体重患者,2min/床位和3min/床位的采集时间对病变的检出能力无明显影响,但对图像质量稍有影响。根据需要可考虑选择2min/床位的采集时间。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CT、PET/CT、MRI及动物活体成像仪等大型影像设备在动物高级别生物安全(animal biosafety level 3/4,ABSL-3/4)实验室中应用的阻碍及风险,结合CT、PET/CT、MRI及动物活体成像仪等大型影像设备在ABSL-3/4实验室中的应用实践分析了应用方案、风险评估及控制、消毒灭菌等关键问题,提出了将大型影像设备应用于ABSL-3/4实验室的一些建议,为ABSL-3/4实验室配置影像设备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PET/CT 从根本上解决了核医学图像解剖结构不清楚的缺陷,同时又采用CT 图像对核医学图像进行全能量衰减校正,使核医学图像真正达到定量的目的并且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实现了功能图像和解剖图像信息的互补.这种一体化机型将PET 扫描仪与CT 扫描仪装配在同一机架内,二者共用同一检查床,由同一计算机工作站控制,在受检者不动的前提下,一次检查就完成两项扫描.PET/CT 是目前分子显像最先进的医疗设备,可明显缩短检查时间,提高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PET/CT 可同时提供PET 图像与CT 影像,并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图像融合.  相似文献   

7.
我国PET/CT的发展和配置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PET/CT是正电子发射断层(PET)和X线CT同机融合的新型医学影像设备,它把解剖与功能影像有机的融为一体。我国1995年配置医用回旋加速器和PET,2002年配置和应用PET/CT,已有20多年历史。论文将研究我国PET/CT的应用现状,配置管理和发展方向。方法:通过调查和访问了解我国PET/CT的配置和使用情况,与卫生行政部门共同制定我国PET/CT的配置规划和管理办法。结果:我国目前共有PET/CT150台,医用回旋加速器90台。结论:我国PET/CT的发展是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8.
PET/CT是什么检查呢?其实PET/CT检查就是把极其微量的正电子示踪剂注射到人体内,然后用特殊的体外探测仪器(PET)探测这些正电子核素在人体全身脏器的分布情况,再结合CT的精确定位,准确地显示出人体各器官的生理代谢情况和解剖结构。因此,它源于CT,又结合了核素示踪技术,将CT的高分辨率解剖图像与PET的功能影像图像相结合,成为当今最先进的医学影像学诊断设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ET/CT中心建设中的放射防护。方法:根据我国放射防护相关的现行政策、PET/CT技术特点、辐射剂量的理论及工作经验积累,讨论PET/CT中心建设中放射防护的相关问题。结果:给出了PET/CT中心从放射性药物分装到PET/CT扫描各工作环节中的放射防护要求;导出了各环节中防护设施屏蔽厚度的计算公式,并介绍了放射防护的评价验收程序。结论:全面系统探讨了PET/CT中心建设各环节中的放射防护,为医疗机构建立PET/CT中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与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通过分子影像技术显示人体脏器或组织的代谢活性及受体的功能与分布,并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根据PET/CT日常维护经验,对设备机架内滑环打火和机架水冷系统高温报警2例故障案例进行原理分析及维修,提出针对性维护方案,以保障设备良好的运行。  相似文献   

11.
PET/CT作为一种多模式显像技术,已在科研与临床工作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MRI在多方面优于CT,因此,PET/MRI分子影像设备的研究成了近些年的热点。PET/MRI融合显像可提供分子、形态与功能信息,具有较大的潜力,但其研制过程中仍存在一系列问题,若能合理解决必将给分子影像学带来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是核医学发展史上的一项新技术,PET/CT是同时具有CT和PET/CT的图像融合的设备,它是核医学领域中最先进的设备。本文着重介绍了PET/CT的设备概况及其在临床各学科中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杨军 《医疗设备信息》2007,22(7):100-102
PET/CT是功能医学影像设备.本文介绍了 PET/CT的原理 ,着重论述了 PET/CT的性能检测、校正和维修上需要注意的问题,保证 PET/CT的使用率 ,使之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介绍PET/CT中心建设中PET/CT设备的配置条件,探讨设备的选型依据。方法:根据我国关于大型医用设备管理新政策以及PET/CT的原理、结构和技术性能,论述医疗机构建设PET/CT中心所需的条件及PET/CT设备的选型。结果:①拟申请配置PET/CT的医疗机构在医院等级、床位数、年门诊量、年出院患者数及相关科室(核医学科、肿瘤科及影像科等)的规模、人员和科研等方面需满足卫生部《2011-2015年全国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扫描仪配置规划》中的有关要求;②医疗机构选择PET/CT机型需关注的主要技术参数和性能指标;③获得PET/CT配置许可指标的医疗机构需参加卫生部集中招标采购的流程。结论:给出建立PET/CT中心需具备的软硬件和设备的选型参数,为医疗机构建设PET/CT中心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功能影像设备(核医学影像)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越来越显著。SPECT-PET/CT结合功能影像和解剖影像的特点,使受检者在一次检查中可同时得到两种影像并进行同机图像融合,为临床提供前所未有的高分辨率、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医学影像。如何引进SPECT-PET/CT,使其其达到最高的性价比,即实用又能满足临床需求,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从多个方面论述了引进SPECT-PET/CT需要考察的各种要素,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肺癌的PET/CT表现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后经证实的肺癌患者60例,18F-FDGPET/CT显像后,判断病灶良恶性。结果 PET在肺癌的胸内T、N分期诊断中的准确性高于CT,荟萃分析显示其敏感性85%、特异性90%,均高于CT(P<0.001)。CT检查淋巴结肿大者,PET的敏感性100%、特异性78%,而CT检查淋巴结正常者,PET的敏感性82%、特异性93%。结论 PET或PET/CT技术的应用在某些方面弥补了其他影像技术的不足,为诊断肿瘤最有价值的非侵入性的影像技术。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探讨了PET/CT图像融合设备在PET、CT和PET/CT三个方面的质量控制,得出PET/CT的质量控制是在完善的PET和CT质量控制的基础上,加上PET/CT融合的质量控制才得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PET/CT的原理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尚辉 《医疗设备信息》2005,20(11):20-20,11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是核医学发展的一项新技术,PET/CT是同机具有多层螺旋CT和PET的图像融合设备.本文综述了PET/CT的工作原理及其在临床工作中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影响PET/CT受检者有效剂量的各种因素,为降低受检者有效剂量寻求最佳的扫描条件。方法 分别对受检者行PET/CT检查时的CT和PET有效剂量进行计算,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对CT和PET的扫描参数进行优化,使受检者接受的有效剂量降到最低。结果 CT管电压和管电流、PET检查时注射药物的剂量可以明显影响受检者有效剂量。结论 根据不同受检者和疾病种类制定个性化的扫描方案,可以明显降低受检者的有效剂量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研究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4D门控扫描技术的实际应用意义及其具体实现方法和成像结果.方法:选取场内测试时的模体数据以及在医院就诊且进行PET/CT扫描的1例患者4D门控扫描数据,采用东软医疗PET/CT系统及AnzaiAZ-733V呼吸系统对其进行呼吸门控检查,按照一个呼吸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