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5 毫秒
1.
目的:探讨PET中心相关工作场所防护屏蔽的计算方法。方法以GB18871-2002等国家标准为依据,采用AAPM TG108经验公式计算某医院PET/CT机房、PET/MRI机房和PET注射后等候室的屏蔽厚度,采用辐射源的屏蔽计算方法计算注射室的屏蔽厚度,将计算结果与设计厚度进行比较。结果该院核医学科PET/CT机房、PET/MRI机房、PET注射室(通风柜除外)和PET注射后等候室的房间屏蔽厚度范围分别为8-21 mmPb当量、8-21 mmPb当量、7-29 mmPb当量、4-24 mmPb当量。结论4个房间防护屏蔽的计算厚度与设计厚度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说明AAPMTG108经验公式可应用于PET中心相关工作场所防护屏蔽的计算。  相似文献   

2.
郭佳  陈跃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186-187,189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luorine-18 fluorodeoxyglucose,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r Tomography,PET/CT)在乳腺癌术后肿瘤标志物(CA153,CA125,CEA)升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乳腺癌术后伴肿瘤标志物升高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8F-FDGPET/CT全身显像探测有无复发或/和转移灶。[结果]18F-FDG PET/CT诊断阳性11例,其中1例经针吸病理证实为假阳性;18F-FDG PET/CT诊断阴性11例,经随访证实为真阴性。18F-FDG PET/CT诊断乳腺癌转移的灵敏度100%(10/10),特异性91.67%(11/12),阳性预测值90.91%(10/11),阴性预测值100%(11/11)。[结论]18F-FDG PET/CT显像能可靠地鉴别肿瘤标志物升高的乳腺癌术后患者有无转移或复发,准确探测复发和转移灶,改变治疗方案,是其他影像学方法和肿瘤标志物监测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3.
目的:介绍PET/CT中心建设中PET/CT设备的配置条件,探讨设备的选型依据。方法:根据我国关于大型医用设备管理新政策以及PET/CT的原理、结构和技术性能,论述医疗机构建设PET/CT中心所需的条件及PET/CT设备的选型。结果:①拟申请配置PET/CT的医疗机构在医院等级、床位数、年门诊量、年出院患者数及相关科室(核医学科、肿瘤科及影像科等)的规模、人员和科研等方面需满足卫生部《2011-2015年全国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扫描仪配置规划》中的有关要求;②医疗机构选择PET/CT机型需关注的主要技术参数和性能指标;③获得PET/CT配置许可指标的医疗机构需参加卫生部集中招标采购的流程。结论:给出建立PET/CT中心需具备的软硬件和设备的选型参数,为医疗机构建设PET/CT中心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18F-FDG) PET/CT对卵巢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诊断灵敏度及准确度。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9年6月在浙江金华广福肿瘤医院收治的卵巢癌患者132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全身18F-FDG PET/CT检查与单纯C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卵巢癌复发、转移检测的灵敏度与准确度。结果 PET/CT检查准确度为87. 88%,特异度为75. 00%,高于单纯CT检查的准确度与特异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通过ROC曲线初步判断PET/CT与CT对卵巢癌复发与转移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 825与0. 918,联合检测的准确度高于单独CT检测。此研究有5例患者出现腹膜微小转移灶,通过CT检查为阴性,而PET/CT检查表现为明显代谢增高灶。结论 PET/CT检查对卵巢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诊断的准确度高于单纯CT检查,能有效评估病情,具有操作简单、无痛苦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PET/CT是目前最先进的分子显像设备,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从晶体材料和工艺、PET采集方式、PET重建算法、图像融合技术、后处理技术等几个方面,对影响PET/CT性能的关键技术参数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为医院决策者引入PET/CT的选型论证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ET/CT工作场所布局设计内容,为医院PET/CT工作场所新建和改建设计提供参考。方法:根据相关文献资料和工作经验,结合PET/CT工作场所放射防护特点,对具有放射性的PET/CT工作场所布局的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针对PET/CT工作场所存在的不足,提出合理可行的布局设计要求。结论:对PET/CT工作场所合理的布局设计对降低辐射水平、实现辐射防护最优化以及满足工作人员、受检者和公众照射最小化要求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某医院核医学科PET/CT中心进行放射卫生防护现状分析,评价其是否符合放射卫生要求,对薄弱环节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 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对现场进行检测和调查,将所得数据和资料与标准进行比较。结果 该医院核医学科PET/CT中心核医学工作场所及周围环境辐射水平最大值为0.40 μSv/h,工作场所表面污染最大值为0.20 Bq/cm2结论 该医院核医学科PET/CT中心选址适宜,布局基本合理,辐射防护检测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有完善的放射防护管理制度,正常运行条件下可以有效的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青海省核医学影像设备SPECT和PET/CT进行性能检测,分析青海省核医学设备质量控制现状;方法 依据WS523-2019、NEMA NU2-2007和GB 17589-2011标准,分别在2019年和2020年测量了4台SPECT设备和1台PET/CT的性能指标;结果 对于SPECT,按照WS523标准对合格限值的要求,2019年有1台SPECT的固有空间线性不合格,对于PET/CT,2020年的设备性能检测结果优于2019的结果;结论 定期的校正、保养和维护对核医学设备的质量控制很重要,加强日常质量控制,可以提升设备性能,为临床应用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ET—CT系统外照射屏蔽防护对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外照射剂量水平。[方法]依据国家标准,对某院PET—CT系统工作场所进行现场辐射水平和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并进行分析。[结果]该院经屏蔽防护后,PET—CT系统屏蔽防护后,工作场所和周围环境辐射水平低于国家规定剂量限值。[结论]PET—CT系统在正常情况下工作场所及周围环境辐射可达到安全和可接受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研究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4D门控扫描技术的实际应用意义及其具体实现方法和成像结果.方法:选取场内测试时的模体数据以及在医院就诊且进行PET/CT扫描的1例患者4D门控扫描数据,采用东软医疗PET/CT系统及AnzaiAZ-733V呼吸系统对其进行呼吸门控检查,按照一个呼吸周...  相似文献   

11.
近日,武警山两总队医院引进了世界高端水平影像诊断设备PET/CT,给广大患者带来福音.为此本刊记者针对引进PET/CT设备特色优势,采访了该院PET/CT中心主任范跃星.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先进的检查设备在医院落户,其中就有PET/CT。虽然PET/CT已经在临床上应用多年,但仍有许多患者不清楚PET/CT是什么,检查的目的是什么。以下就对PET/CT在肿瘤检查上的作用机制予以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3.
Gemini Gxl PET/CT维修思路与维修实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Gemini Gxl PET/CT是Philips公司最新的核医学产品,由于它的高档性与复杂性,使医院工程师自主维修难度比较大。但如把它分为2部分,即CT部分和PET部分,分别掌握其维修思路,分析其基本信号流程,则可以降低维修难度。本机的PET部分的基本数据信号流程及维修思路已有文献发表.本文简单介绍其CT部分的维修思路及维修实例。  相似文献   

14.
1975年,Phelps和Ter·Pogossian首次应用了计算机处理正电子发射层析成像技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距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PET作为一种先进的核医学影像手段,对于功能、代谢和受体分布等的显示具有优势,被称为“生化显像”和“分子成像”[1]。而后,研究者[2又将其与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omputed tomography,CT)结合在一起,在1998年试制出第一台PET/CT并开始试用。PET/CT可提高病灶定位和定性诊断的准确性,同时缩短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影响PET/CT受检者有效剂量的各种因素,为降低受检者有效剂量寻求最佳的扫描条件。方法 分别对受检者行PET/CT检查时的CT和PET有效剂量进行计算,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对CT和PET的扫描参数进行优化,使受检者接受的有效剂量降到最低。结果 CT管电压和管电流、PET检查时注射药物的剂量可以明显影响受检者有效剂量。结论 根据不同受检者和疾病种类制定个性化的扫描方案,可以明显降低受检者的有效剂量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对胆囊癌分期、治疗后再分期诊断的价值。方法15例经临床检查初步怀疑为胆囊癌患者行全身^18F-FDG PET/CT分期诊断,并在2周内完成手术或穿刺病理检查。胆囊癌术后和(或)放化疗后PET/CT随访17例。结果15例病理证实为胆囊癌,SUVmax均值为9.57&#177;3.16,对胆囊癌的诊断正确率100%(15/15);局部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为81%(9/11);治疗方案改变40%(6/15)。随访17例胆囊癌术后和(或)放化疗后患者,13例PET/CT阳性并证实局部和(或)多发转移;4例显示阴性,其中2例随访1年后复发。结论F-FDG 18PET/CT对胆囊癌分期、治疗后再分期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PET/CT工作场所放射性水平监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PET/CT工作场所放射性水平,并估算出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方法通过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和表面沾污的监测。结果PET/CT工作场所局部放射性水平较高,对PET/CT工作人员产生最大年有效剂量为3.2mSv。结论PET/CT工作人员受照年有效剂量符合《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的限值规定要求。但PET/CT工作人员应加强防护意识,增加防护设备,避免附加照射对工作人员的身体伤害。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口老龄化,淋巴瘤发生率逐年升高,在我国居恶性肿瘤发病率第11~13位,病死率为1.56/10万人口[1].传统上淋巴瘤的临床分期和治疗监测经常依赖CT完成,但CT检查只能显示结构异常,而PET所提供的功能成像对于淋巴瘤的临床分期、治疗监测,具有CT所没有的优越性[2].目前集成CT和PET优点的PET/CT系统将PET的功能显像与CT的解剖成像完美的结合起来,并得到了广泛推广,为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一、治疗中期PET扫描在HL治疗策略中的作用在HL治疗早中期实施的PET能可靠地预测超过90%患者的治疗结果[3-5],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在43%至100%和67%至100%[6].Gallamini等研究表明,在ABVD方案治疗的HL中,PET-2是疾病复发的唯一独立预测因素[7].长期以来ABVD方案被认为是进展期HL治疗的金标准,然而最终仍有将近20%~30%的患者由于难治性疾病的复发导致治疗失败[8].由于至少三个随机研究明确证实强化BEACOPP方案优于ABVD[9-11],某些临床人员将该方案作为进展期HL的标准治疗方案.然而,取得如此良好的治疗效果是以明显的早期或者晚期毒副反应为代价的,如严重血细胞减少,感染,闭经,第二肿瘤,而且超过三分之二的患者对低强度化疗便有反应,却处在过度治疗的风险中.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探讨了PET/CT图像融合设备在PET、CT和PET/CT三个方面的质量控制,得出PET/CT的质量控制是在完善的PET和CT质量控制的基础上,加上PET/CT融合的质量控制才得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段长江 《中国卫生产业》2013,(33):194-194,196
为了探讨如何解决PET/CT的计量检测问题.根据国际权威组织IEC和NEMA提供的测量方法,并且结合国家有关计量检定规程的要求,分别对PET和CT以及PET/CT结合进行测量分析.研究出一套可以全面的评价PET/CT计量性能的检测方法.PET/CT是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即(PET)和计算机断层成像即(CT)的结合体,有效的实现了结构成像和功能成像的完美统一,是目前最先进和最复杂的医学影像检查设备.做好其质量控制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