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西医结合学报》2009,7(8):735-735
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是中医、中西医结合研究中最为活跃、最富有成果的领域之一。循环系统疾病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鉴于活血化瘀在防治循环系统疾病中的重要地位,为进一步推动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的深入研究,经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批准,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拟于2009年10月底在山东省济南市举办“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动脉硬化及心脑血管病高层研讨会”。届时将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院士结合循环系统疾病的防治就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的新成果、新理论、新方法作演讲,同时举办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继续医学教育班。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结合学报》2009,7(7):670-670
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是中医、中西医结合研究中最为活跃、最富有成果的领域之一。循环系统疾病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鉴于活血化瘀在防治循环系统疾病中的重要地位,为进一步推动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的深入研究,经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批准,  相似文献   

3.
活血化瘀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已成为中西医结合研究最活跃、最有成效的领域之一,并且广泛运用于内、外、妇、皮肤科等科,包括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硬皮病、肝硬化等多种疾病。就活血化瘀法在内科临床常见病中的应用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4.
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瘀证是中医学未病、潜病状态的一类病证,可引起中风、痹证、肿瘤等多种疾病,甚至可导致死亡,严重危害了人类的健康.近年来,对血瘀证的中西医结合研究逐步加深,活血化瘀作为血瘀证的主要治疗方法.临床上,活血化瘀主要依靠药物、艾灸等方法的运用,治疗各种病因导致的血瘀证.取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正血瘀证是中医临床中常见证之一,自古以来历代医家积累了丰富的证治经验,现代中医对血瘀证的中西医基础和临床研究也已达到较高的水平。为进一步阐明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理论,总结和提高血瘀证及其治疗方法,展示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的新成果、新理论和新方法,为临床治疗血瘀证提供新依据,特面向国内外广泛征稿。现将征稿相关内容通知如下。征稿主题:(1)血瘀证及活血化瘀方药的相关基础研究;(2)血瘀证的活血化瘀方药的临床研究;(3)血瘀  相似文献   

6.
正血瘀证是中医临床中常见证之一,自古以来历代医家积累了丰富的证治经验,现代中医对血瘀证的中西医基础和临床研究也已达到较高的水平。为进一步阐明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理论,总结和提高血瘀证及其治疗方法,展示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的新成果、新理论和新方法,为临床治疗血瘀证提供新依据,特面向国内外广泛征稿。现将征稿相关内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7.
传统中医学对血瘀证的认识以及针对血瘀证所采用的活血化瘀治疗,源远流长,理论独特,经验丰富,应用广泛,尤其在治疗某些疑难病方面效果显著,因而深得国内外医药界关注.建国后由于国家重视、各种现代化检测手段的逐步建立,特别是随1982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的成立,血瘀证及活血化瘀多项研究被列入国家重点研究课题,多年来在众多学者、研究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中一些项目获国家发明或进步奖、卫生部重大科技成果奖,尤其是在2003年,陈可冀院士领衔的团队有关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该奖项是建国以来中医、中西医结合科研取得的最高奖项,并成为当年中国医学界10大新闻之一,标志着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已成为当前中医、中西医结合研究中最为活跃、最为深入、而且最富有成效的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8.
活血化瘀方药的合理应用与深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瘀证是临床常见证候,<内经>中即已有"血脉凝泣"及"脉不通"等的记载.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国内学者在继承传统中医理论思维基础上,对"血瘀证及活血化瘀治法",从临床、基础及理论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现代科学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所建立的血瘀证诊断标准已被临床中医师及中西医结合学者们广泛采纳和应用,进一步阐明了活血化瘀的基本治疗规律与作用原理,活血化瘀理念在医学界已得到共识.  相似文献   

9.
逐瘀法对血瘀证血清内皮素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血瘀证涉及临床各科多种疾病,活血化瘀法、方、药也为临床治疗多种疾病提供了有效措施.方法通过血瘀证的动物实验,对我们使用的经验方治疗血瘀证进行观察、研究、探讨血瘀证及其治疗过程对内皮素变化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明确血瘀证及活血化瘀法作用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1.典型的血瘀证伴有异常的内皮素升高.2.逐瘀生新方能使血瘀证家兔血清内皮素含量下降.结论活血化瘀法能调整动物机体状态,降低血清内皮素(ET)含量,以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及其功能,从而改善血瘀证.  相似文献   

10.
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理论独特,源远流长,临床应用广泛,尤其对某些疑难病症疗效显著,故已成为中医、中西医结合研究最活跃,最有成效,最受国内外关注的重要领域之一。它不仅将促进传统医学的现代化,也将促进现代医学中有:关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特别是在当前,与血瘀证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在死因调查中占首位,发病率及致残率也都居高不下,  相似文献   

11.
正虚血瘀证辨治的临床体验王玉英(十堰市卫校十堰442000)血瘀证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证型,血瘀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病理状态,可见于内、外、妇、儿等临床各科的疾病中。血瘀证的治疗一般用活血化瘀之法,但近年来的临床和实验报道以及个人的临床体验都认为正虚与血瘀密...  相似文献   

12.
冯妍  冯奇  王以新  邱禹  周雪忠  徐浩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17):2181-2185
背景 部分可观察马尔科夫决策过程(POMDP)是一种解决序列决策问题的数学算法,在医学领域中常应用于复杂治疗方案的动态优化。其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方案优化中的应用已进行了初步尝试。目的 详细描述POMDP在UA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方案优化过程中的建模方法并对模型的可靠性做出初步验证。方法 收集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市中医院、通州区中医院、东直门医院、怀柔中医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8-2010年2 212例UA患者结构化住院病历111 060条记录。将UA证候要素类型为气虚、血瘀的患者随机分为测试组732例和验证组732例,对测试组患者应用POMDP得出一组最优治疗方案的核心处方,在验证组患者中筛选符合方案的患者(作为优化组),与不符合方案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血瘀证积分、远期终点事件(主要终点事件包括心血管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血运重建术,次要终点事件包括脑卒中、因急性冠脉综合征再住院、心功能不全、其他血栓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验证方案的临床疗效。结果 气虚优化组(n=152)、血瘀优化组(n=127)患者血瘀证积分降分分别为(5.29±2.64)、(4.87±3.04)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优化组、血瘀优化组远期终点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6.4%(25/152)、12.6%(16/12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OMDP可以实现UA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方案的优化,模型经验证较为稳定可靠,可尝试为其他疾病临床方案的制定提供更为细化、深入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3.
外伤血瘀证动物模型的研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是我国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临床及理论研究中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国家对其也列为重点攻关项目。江苏省中医药研究所在执行“七五”科研项目中,组成了以顾亚夫、王殿俊、倪正为负责人的课题组,根据血瘀证临床常见病因、分型研制了比较符合临床特点的外伤、热毒、寒凝、血虚等不同证型的血瘀证动物模型,并对其从微循环、血液流变、生理、生化、病理等方面进行多途径、多指标、多层次的研究,以探讨不同证型的血瘀模型的共性和各自的特异性及其发病机理。现将血瘀证研究模型之一至五共同发表,供中医血瘀证研究者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活血化瘀药物的基础研究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活血化瘀药物的基础研究及其临床应用李孟森王思灵和岚(海南医学院生化教研室)海口570102血瘀证是中医最常见的临床病证,其包括广泛的病理过程,有关血瘀证的认识,我国学者从本世纪七十年代开始,运用现代科学研究方法和技术,对血瘀症及其相应治法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并分析乙肝及其相关疾病肝血瘀证患者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含量变化,揭示乙肝及其相关疾病血瘀证患者疾病进展过程中血清铁蛋白变化规律,阐述乙肝相关疾病血瘀证疾病进展,分析乙肝相关疾病不同证型间差异及疾病发展趋势,同时指导临床疾病病情分析。方法在建立中医临床信息库的基础上,测定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乙肝后肝硬化(posthepatitic B cirrhosis,PHBC)、乙肝后肝恶性肿瘤(HBV-related HCC)血瘀证及脾虚证患者SF的变化,并分析SF与血瘀证患者疾病进展的相关性。结果疾病总体血瘀证组SF水平与脾虚证组有显著差异性(Z=-9.865,P<0.001),血瘀证SF水平为435.80(275.80-725.15),脾虚证SF水平为147.90(89.60-209.37),血瘀证SF水平显著高于脾虚证。CHB、PHBC、HCC每个独立疾病SF水平在血瘀证和脾虚证间具有显著差异(P<0.001),CHB组血瘀证(n=30)SF水平为390.10(319.05-573.68),脾虚证(n=46)SF水平为136.75(101.35-215.30);PHBC组血瘀证(n=35)SF水平为545.30(355.50-826.70),脾虚证(n=33)SF水平为167.80(111.05-255.38);HCC组血瘀证(n=28)SF水平为346.55(223.60-906.90),脾虚证(n=19)SF水平为134.50(37.90-158.00);各疾病血瘀证SF水平均显著高于脾虚证。结论对比CHB、PHBC、HCC血瘀证与脾虚证SF水平,无论是乙肝相关疾病总体还是独立疾病,血瘀证均高于脾虚证。而CHB组中脾虚证患者人数较多,PHBC血瘀证与脾虚证人数基本持平,HCC组血瘀证多于脾虚证,提示在乙肝病毒感染慢性化的疾病中血瘀证患者较脾虚证患者疾病进展风险更大。  相似文献   

16.
活血化瘀是祖国医学临床治疗“血瘀证”的一种独特疗法。近年来,通过大量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实践,活血化瘀的运用范围不断扩大,它己逐步应用于临床各科,涉及人体各系统的很多种疾病,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对其有关理论研究及作用原理等方面也获得了新的进展。值得提出的是在外科领域中的急腹症、休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慢性前列腺炎、乳腺囊性增生病及腹腔手术后连粘连等方面,活血化瘀法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如对上述疾病辨证准确,不失良机地运用活血化瘀法,常可及时扭转病机,  相似文献   

17.
探讨慢性肺系疾病血瘀证与蛋白C(PC)抗凝活性的关系,测定了37例慢性肺系病血瘀证患者的PC抗凝活性,结果PC活性与正常对照组及慢性肺系疾病非血瘀证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浆TC活性检测可作为慢性肺系疾病血瘀证辨证的辅助客观指标,对PC抗凝活性的动态观察亦有助于活血化瘀法的疗效判断。  相似文献   

18.
血瘀证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血瘀证动物模型,不仅提供了活血化瘀研究的实验手段,更重要的是通过验证中医有关病因病机理论,探讨血瘀证的本质与活血化瘀的原理,为临床防治工作提供依据.就血瘀证动物模型在近些年来的发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有关“活血化瘀”学说、治则及临床运用的进展血瘀学说及活血化瘀治则,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一份重要遗产。历代医籍对血瘀学说论述甚详、对活血化瘀的药物和方剂也早就有丰富认识,特别近年来,随着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对血瘀学说的研究和活血化瘀治则的实验探讨及临床应用都获得了巨大进展。目  相似文献   

20.
从文献计量学角度探讨血瘀证研究动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瘀证研究的热点与趋势。【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中相关主题词分析法对血瘀证的研究热点与趋势进行分析,并对相关主题词分析法进行了一定的改进。【结果】血瘀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1)疾病的治疗,包括冠状动脉疾病、头痛、中风、痛经、女性不育症、崩漏等;(2)方药的治疗应用,包括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桃红四物汤、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等中医经典活血化瘀方剂及丹参、当归、川芎等药物;(3)现代机理研究,主要体现在血液流变学、微循环及动物实验等方面。【结论】血瘀证趋势研究表明:近5年新的研究趋势不明显,新的热点尚未形成;结合血瘀证研究年频数,预测血瘀证的研究可能正面临新的突破,将产生更新的分支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