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噪音性内耳损伤的前庭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噪音致内耳损伤后前庭系统的病理状态。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具有噪音性听力损失(NIHL)的眩晕或平衡障碍患者的传统前庭功能检查及高频前庭自旋转试验结果。结果469例眩晕患者中合并NIHL者68例(14.5%);NIHL眩晕患者4000Hz纯音阈值在30~80dBHL,4000Hz平均阈值左耳(46.7±17.6)dBHL,右耳(37.3±16.7)dBHL,4000Hz听力损失双耳对称占41.7%,非对称占58.3%;前庭病理类型表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45.7%,单侧外周前庭功能损害20.0%,双侧外周前庭功能低下26.7%,前庭脊髓反射功能异常28.6%,前庭功能反应亢进3.0%和高频前庭眼反射异常97.0%。结论强声刺激能引起内耳听、前庭感受器损伤,合并前庭症状的NIHL患者均显示出一种或多种前庭病理。前庭病理与听力损失程度及是否左右对称无相关性,但与前庭系统主观症状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临床耳硬化症患者主要为传音性聋,约30%。患者耳蜗功能受累出现混合性聋。许多学者报道25~30%患者合并前庭功能紊乱;为探索耳硬化症前庭功能状态,对51名患者进行前庭功能检查,并与用同等试验条件的50名健康者比较;同时观察镫骨切除术对前庭功能的影响,听功能与前庭功能之相互关系。在评价前庭功能之标准方面,学者们认为眼震之慢相角速度最能代表前庭功能状态,以其作为衡量前庭功能之标准,按慢相角速度大小分<3°、3°~、8°~、15°~、>25°/秒五组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前庭功能低下会导致患者出现头晕、眩晕、平衡失调等一系列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不及时治疗会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本文综述了前庭功能低下患者生活质量现状及相关干预措施,旨在为今后前庭功能低下患者的护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常规药物倍他米松、甲磺酸倍他司汀、苯海拉明等配合前庭功能训练的同步治疗对于急性前庭神经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来源于2020年1月—2021年12月唐山市人民医院神经内二科收治的85例急性前庭神经炎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41例给予常规药物倍他米松、甲磺酸倍他司汀、苯海拉明等治疗,后者44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对患者配合同步的前庭功能训练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二组患者治疗后眩晕症状出现的频率及严重程度;比较二组患者治疗前后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评分和前庭症状指数量表(VSI)评分;比较二组患者治疗后疗效的差异。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出现较高频率眩晕症状(除去极少频率的偶尔或经常频率)的人数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出现较严重程度眩晕症状(除去轻度的中重度程度)的人数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前庭症状(头晕、平衡障碍、恶心及视觉敏感)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治疗效果有效例数及明显有效例数的患者(42例,总有效率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33例,总有效率80.49%...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震动试验(VT)、冷热试验(CT)以及2种试验联合应用对单侧外周前庭功能障碍的诊断价值.方法:以处于眩晕缓解期的单侧外周前庭疾病患者228例和66例健康成人为研究对象,进行VT,观察记录眼震诱发情况.所有受试者同时进行CT,计算单侧前庭反应减退(UW)值.分别计算VT、CT以及联合试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228例患者中,189例(83%)出现震动眼震,66例健康受试者均未出现震动眼震;VT的灵敏度为83%,特异度为100%.228例患者中,206例(90%)UW异常,66例健康受试者UW均正常;CT的灵敏度为90%,特异度为100%.CT与VT平行联合应用时,228例患者中,222例(97%)CT、VT至少一项异常,66例健康受试者均未出现震动眼震并且UW正常;联合试验的灵敏度为97%,特异度为100%.结论:前庭反应具有频率特性,VT与CT联合应用显示2种技术具有高、低频检测的互补作用,从而提高临床检出率,降低漏诊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全频下降型突发性聋(sudden deafness, SD)患者的前庭功能状况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1月赤峰市医院耳鼻喉科收治的全频下降型SD患者203例,根据患者是否合并眩晕分为眩晕组(60例)和非眩晕组(143例),治疗前后均进行纯音测听、视频眼震图及视频头脉冲试验(video-head impulse test, vHIT)检查,并根据治疗前的温度试验和v-HIT结果分为前庭功能正常组和前庭功能下降组,治疗2周后评价两组临床疗效及前庭功能状况。结果 203例患者中,前庭功能正常55例,前庭功能下降148例。治疗前和治疗后,眩晕组前庭功能异常比率均显著高于非眩晕组(88.3%比66.4%,78.3%比5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前庭功能异常比率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眩晕组和非眩晕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庭功能正常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前庭功能下降组(81.8%比6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频下降型SD...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糖尿病前期患者与健康人群前庭温度试验的差异,了解糖尿病前期是否存在前庭功能受损,并探讨糖尿病前期前庭功能受损的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连续入组糖尿病前期患者62例,男性30例,女性32例,平均年龄(52.21±9.78)岁,对照组选取同期年龄、性别构成接近的血糖结果正常的健康体检人群44例,男性19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49.55±7.20)岁。收集受试者身高、体质量等一般资料,进行内分泌相关检查及前庭温度试验,记录双眼慢相角速度。在糖尿病前期组中分析前庭功能损害的影响因素。结果 糖尿病前期组44例(71.0%)存在前庭功能损害,对照组为17例(3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前期组双眼慢相角速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右眼P=0.026,左眼P=0.016);在糖尿病前期组中,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随着年龄增大,糖化血红蛋白浓度升高,糖尿病前期患者出现前庭功能损害的危险性增大(年龄P=0.013,糖化血红蛋白P=0.040)。结论 糖尿病前期患者前庭功能损害检出率高,表现为双侧受损。年龄、糖化血红蛋白是糖尿病前期前庭功能损害的可能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描述一种新的显性遗传性听觉前庭综合征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在先证者及其兄弟和儿子中了解病史,进行检查和听力测试,在先证者和其儿子中进行定量旋转试验;对先证者的耳蜗和前庭迷路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对其兄弟和儿子的候补基因COCH和M Y07A进行测序。结果:患病家庭成员在近30岁时开始出现进展缓慢的听力减退,并在70多岁时出现进展性的失平衡。3/4的患者每年有几次短暂(几分钟)典型的眩晕发作,通过听力和前庭功能检查发现患者有缓慢进展的听力和前庭功能减退,通过尸检发现患者的耳蜗和前庭感觉器官有毛细胞丢失,没有细胞浸润或…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突发性聋患者的前庭功能状况,探讨前庭功能与突聋预后的关系.方法:运用视频眼震电图(Vdeo - nystaghograhy,VNG)技术检查80例突发性聋患者的前庭功能.结果:眼视动系统检查出现一项或以上异常共20例(4%);变位试验诊为水平半规管良性位置性眩晕25例(32%);温度试验单例减弱30例(36%);伴优势偏向5例(16%)无固视抑制失败,视动试验双侧对称.前庭功能检查对突发性聋预后及听力损失与前庭功能损伤的发生率是一致的.伴眩晕组,合并有慢性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和颈椎病)伴眩晕单侧半规管功能受损者高频及重度听力损失高于半规管正常者,预后也差.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伴眩晕的慢性病(如高血脂、高血压、颈椎病)25%,不伴眩晕并发症者5%;结论:伴眩晕的突发性聋发生率高,突聋伴前庭功能损害者其高频或重度听力损失发生率高于突聋且前庭功能正常组,预后亦差,因此,前庭功能检查对突发性聋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和前庭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经临床检查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80例,通过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对患者的视网膜病变程度进行定级并分组,采用眼震电图描记法,对80例糖尿病患者和60例正常人进行系列的眼震检查。结果:所有糖尿病患者中,前庭功能异常的发生率为32.5%,但是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病变组中的前庭功能损害的发生率不同,发生率随着视网膜病变的程度而提升。前庭功能损害的形式在不同组别中也不相同,在视网膜血管病变较轻组,主要是周围型前庭功能异常,而在视网膜微血管病变严重组中,患者的前庭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中枢型。结论:糖尿病患者的前庭功能损害与糖尿病性的微血管病变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偏头痛患者前庭功能表现及与原发病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31例偏头痛患者及31例对照组患者。收集详细病史,并测定其视频眼震图(VNG)并评估其前庭功能。结果偏头痛患者中有10例存在眩晕症状。对照组无明显眩晕症状。偏头痛组视频眼震图部分参数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部分偏头痛患者出现眩晕。与偏头痛发作有密切关系。偏头痛患者不仅可以有周围性前庭功能的异常,也可以有中枢性前庭功能的异常。VNG检查结果对评估偏头痛患者的前庭功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前庭功能减退引起眩晕的流行病学特点,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有效预防前庭功能减退的发生.方法:选取我院耳鼻喉科2018年1月—2019年2月收治的前庭功能减退性眩晕患者为病例组;选取同时段就诊的非前庭性眩晕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的流行病学资料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颅脑外伤史、工作紧张或遇事紧张、听力下...  相似文献   

13.
外周前庭感觉器官功能障碍可导致单侧前庭功能低下(unilateral vestibular hypofunction, UVH)。患者单侧UVH发生后易出现静态缺陷和动态缺陷,表现出相应的症状和体征,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临床医师在治疗原发疾病前提下,应给予UVH患者前庭康复治疗。本文从UVH发生后的病理生理变化及前庭康复的机制、评估、原则和方法5个方面对UVH的前庭康复策略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糖尿病的前庭功能损害的相关联系。方法:收集经临床检查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通过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对患者的视网膜病变程度进行定级并分组,采用眼震电图描记法,对80例糖尿病患者和60例正常人进行系列的眼震检查。结果:所有糖尿病患者中,前庭功能异常的发生率为32.5%,但是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病变组中的前庭功能损害的发生率不同,发生率随着视网膜病变的程度而提高。前庭功能损害的形式在不同组别中也不相同,在视网膜血管病变较轻组,主要是周围型前庭功能异常,而在视网膜微血管病变严重组中,患者的前庭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中枢型。结论:2型糖尿病的前庭功能损害与糖尿病性的微血管病变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讨论急性眩晕急诊科病因分析及诊治体会.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病因分析与治疗.结论眩晕急性期的治疗目标是终止眩晕发作、恢复病人自理能力、预防不良反应.通过抑制健侧前庭功能或恢复患侧前庭功能,以及增强前庭的代偿作用,而快速消除或减轻症状,缓解病人恐惧、紧张焦虑情绪.最重要的是对因治疗.  相似文献   

16.
前庭性眩晕是指由于空间定向发生障碍,人体与环境的空间关系发生错觉,形成一种与实际并不存在的自身或环境的运动幻觉。前庭性眩晕是常见的疾病,多采用药物和手术治疗,但只能减低前庭神经代偿功能,不利于前庭功能的最终恢复。而前庭功能的康复训练可提高患者对眩晕的耐受能力和生活质量。本文就康复训练方法和机制加以概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电动三维滚轮在评定前庭功能稳定性中的作用。方法 20名被试者分别接受转椅90 s和三维滚轮5 min的测试,而后依据症状和主诉对其前庭反应进行评级并对比两者通过率。结果被试者分别应用转椅90 s和三维滚轮5 min检测,二者前庭反应评级高度一致。结论电动三维滚轮可以用于前庭功能稳定性的评定。  相似文献   

18.
眩晕是干扰人类正常生活的一个常见症状,而前庭系统病变是产生眩晕的主要原因,因此对正常人与眩晕患者进行前庭功能相关区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主要综述前庭结构及功能的研究成果,包括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并将经前庭冷热或直流电刺激后的健康受试者与患有急慢性外周、中枢前庭病变者的激活-负激活模式进行比对。某些特定的激活-负激活模式可以归因于不同前庭病变的功能缺损,但是对于古老前庭系统的不同感觉及感觉运动功能这个复杂难题的彻底理解还仅处于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多频段前庭功能检查评估前庭神经炎(vestibular neuritis, VN)的康复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单侧急性VN患者25例,进行药物治疗和前庭康复训练后,分别采用温度试验(caloric test, CT)、速度阶梯试验(velocity step test, VST)、视频头脉冲试验(video head impulse test, vHIT)和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 DHI)评估患者入院时、康复治疗1个月和3个月后的前庭功能,比较4种检查方式康复有效率的差异。结果 25例患者中男20例,女5例,年龄18~76岁,平均(46.9±4.9)岁。治疗前,前庭功能异常率最高的是DHI(100.00%),其次是vHIT(96.00%)和CT(96.00%),VST(84.00%)最低。治疗1个月和3个月后,CT(52.00%、88.00%)和VST(48.00%、80.00%)评估的康复有效率高于vHIT(16.00%、56.00%)和DHI(20.00%、60.00...  相似文献   

20.
祁晓媛  宋宁  顾平  杨旭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11):1399-1405
近年来,前庭疾病的临床诊治水平快速提高,尤其是前庭评价技术和新的前庭康复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外周及中枢前庭疾病康复的个体化、精准化的发展。前庭康复训练可通过纠正不恰当的代偿策略和/或加速良好代偿的过程,有效地提高患者的前庭觉、视觉和本体觉对平衡的协调控制能力,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的代偿功能,从而减轻或消除患者的头晕、眩晕和不稳症状,最终达到前庭康复状态。在此背景下,本文就前庭康复机制、康复前评估、方案制定及治疗进展等进行综述,以期为国内前庭康复的临床应用及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