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医学生心理健康、应对方式与创伤后应激反应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医学生创伤后应激反应的发生与其心理健康、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自评量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应付方式问卷,对405例医学本科生进行评定。结果:创伤后应激反应组SCL-90中各因子的得分要高于对照组,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与对照组相比,应激反应症状组在成熟型应对方式上的得分要低于前者(P〈0.05,P〈O.001),而在不成熟型和混合型应对方式上的得分要高于前者(P〈0.001)。应激反应症状总分与SCL-90总均分及各因子分呈正相关(P〈0.01),与解决问题、求助呈负相关(P〈0.01),而与幻想、退避、自责呈正相关(P〈0.01)。结论:创伤后应激反应者心理健康状况普遍较差,可能与其不适当的应对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应激反应进行测量,检验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提高大学生心理应激测验的准确性。方法应用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困扰症状量表和SCL-90量表,采用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对大学生进行测试,求量表间的相关性。结果重测信度为0.90(P〈0.01);心理应激事件量表和困扰症状量表总分相关系数为0.60(P〈0.01);心理应激事件量表和SCL-90量表总分相关系数为0.62(P〈0.01),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学生心理性应激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能够全面、准确地评价大学生心理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及时了解地震重灾区民警在灾后3个月的应激特点以及变化规律,以此制定相应的计划和对策。方法使用自编的民警灾后应激调查问卷.对重灾区125名一线民警进行调查。结果重灾区民警在灾后3个月的心理应激依然突出,并存在显著差异(P〈0.01),其中北川民警的心理应激突出;对北川、安县、江油进行纵向对比,除北川在生理应激上有显著改善(P〈0.01)之外,北川的其他因子、其他地区的所有因子均无显著改善。结论①灾后3个月,地震重灾区民警心理应激和行为应激比较突出;②地震重灾区民警比较突出的是心理应激,受灾越严重,心理应激越严重,以北川为甚,而其他因子在地区上则无显著性差异;③地震重灾区民警的应激反应与灾后10天相比无大的改善,部分民警的应激特点符合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和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医学硕士生社会支持和防御方式在不同年级、性别之间的差别,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使用社会支持量表和防御方式问卷对哈尔滨市某医科院校附属医院3个年级848名临床硕士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①女生客观支持分和成熟因子分高于男生(t=-2.393,-2.105;尸〈0;05),②女生支持利用度显著高于男生(t=-3.596,P〈0.01);男生不成熟因子分和中间因子分显著高于女生(t=4.522,3.088;JP〈0.01);③二年级学生在社会支持总分和各因子分均低于其他年级(P〈0.01);④二年级学生不成熟因子分高于其他年级(F=24.976,P〈0.01);社会支持总分和不成熟因子分及中间因子分呈负相关(r=-0.293,一0.103;P〈0.01),和成熟因子分呈正相关(r=0.192,P〈0.叭)。结论女生社会支持和防御方式优于男生,二年级学生社会支持较低,使用不成熟的防御方式较多。社会支持越少,使用不成熟防御和中间型防御方式越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门诊心理治疗和住院心理治疗在治疗应激障碍效果上的差异。方法连续病例33名随机分为两组,1组采取门诊心理治疗,另1组采取住院心理治疗,记录治疗时间,并且在治疗前后、治疗后3个月和1年4个时间点上测评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在后两个时间点上测评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清单量表和创伤后应激障砰量表(PTSD)的发病率。结果HAMA和HAMD在两组间差异不明显,在纵向时间轴上差异显著(F=47.896,76.552,P〈0.01),1年随访时门诊组焦虑症状较3个月随访时改善明显(P〈0.01);住院治疗时间明显长于门诊治疗时间(t=2.149,P〈0.05);门诊组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清单量表1年随访时明显低于3个月随访时(P〈0.05);1年随访时住院组PTSD的患病率显著高于门诊组(x^2=5.543,P〈0.05)。结论规范的门诊认知暴露疗法对于缓解应激障碍的症状,降低从急性应激障碍到PTSD的转化有着艮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Ⅰ型糖尿病患儿母亲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识别相关的创伤性压力源。方法:采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压力源访谈提纲、PTSD平民版筛查问卷( PCL-C )、临床用创伤后应激障碍诊断量表(CAPS),对56例已诊断Ⅰ型糖尿病患儿母亲进行调查评估,依据DSM-IV中PTSD的诊断标准调查PTSD发生率并分析影响因素及压力源情况。结果:用PCL-C筛查PTSD症状阳性率14.29%,CAPS诊断PTSD发病率8.93%。单因素分析显示,母亲婚姻情况、教育程度、患儿性别、病程长短、治疗方式、居住地与PTSD症状发生无关,发现孩子诊断为糖尿病是主要创伤性压力源。结论:Ⅰ型糖尿病患儿母亲存在较高的PTSD发病率,需要早期识别和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地震救援军人创伤后应激症状的发生情况及其与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在一线救援官兵执行抗震救灾任务并接受专业心理保障6周后,随机抽取206人(军龄<2年者54人,军龄>2年者152人),用创伤后应激症状问卷(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Check-List,PCL)、简易应付方式问卷(Simple Coping Styles Questionnaire,SCSQ)和简式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Short Scale,EPQ-R)进行调查.结果:PCL得分高于分界值的有4人,占1.94%;PCL得分与消极应付方式、EPQ的N量表得分呈正相关(r=0.48、0.67,P<0.01),与EPQ的E量表得分负相关(r=0.30,P<0.01);军龄<2年者的PCL总分及闯人性症状、回避症状因子分均高于军龄>2年者[如总分(31.0 ±14.9)vs.(26.3±8.6),P<0.05].结论:在执行抗震救灾任务并接受专业心理保障6周后部队创伤后应激症状阳性率较低;军龄<2年者及消极应付方式和神经质人格人群应是心理服务关注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中学生超重肥胖现状及与抑郁症状的关系。方法:采用儿童抑郁量表(Children's Depression Inventory,CDI)对南京地区13个区县的56个学校的168个班级7161名在校的初一至高三的中学生进行抑郁症状评定。同时参考中国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筛查BMI值分类标准分体重正常、超重和肥胖三组。结果:男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女生(超重:9.6%vs.5.4%,)(2=49.835,P〈0.01;肥胖:3.9%vs.2.3%,P〈0.01)。中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14.8%,男生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女生(16.4%vs.13.0%,P〈0.01)。经多因素调整后,与体重正常者比较,超重、肥胖的青少年罹患抑郁症状的风险分别增加37.1%和48.8%。结论:超重肥胖可能是罹患抑郁症状的一个危险因素;体重指数值越高,罹患抑郁症状的风险越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创伤性脊柱骨折患者合并抑郁的发生率,并分析综合干预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对160名因创伤造成的脊柱骨折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等进行评分。并对入选研究组的患者予以综合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值。结果创伤性脊柱骨折患者合并抑郁状态的发生率(60/160)37.5%。综合干预组(研究组)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明显改善(t=2.37,P〈0.05;t=2.87,P〈0.01)。结论脊柱骨折患者合并抑郁状态发生率高,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治疗可明显改善其抑郁心理。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思维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从文化视角探讨大学生思维方式和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使用思维方式问卷和SCL-90对80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高、低心理症状组的大学生在思维的协变性(t=3.934,P〈0.001)、矛盾性(t=-6.136,P〈0.001)及变化性(t=-2.598,P〈0.05)上差异显著;思维方式几乎与心理症状各因子相关显著(r=-0.061~0.205);思维方式对心理症状预测作用显著,进入每个回归方程的思维特性分别为2~3个(β=-0.105~0.273,R^2=0.070~0.129)。其中,思维的协变性对心理症状负向作用显著,而思维的矛盾性对心理症状正向作用显著,思维的变化性对焦虑负向作用显著。结论:思维方式对心理健康有一定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与探讨农村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阆中市千佛片区508名初中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①留守初中生与非留守初中生在心理健康量表上的得分均〉2分,两者在强迫症状因子得分上差异显著(t=-4.362,P〈0.01)留守中学生显著高于非留守中学生;②留守学生中男生与女生在心理健康量表上强迫、偏执等7个因子得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t=-4.362~0.867,P〈0.05),其中女生得分要比男生高;③留守中学生采取的积极应对方式中:问题解决与偏执、抑郁、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定得分呈显著负相关(r=-0.197~-0.107,P〈0.05),积极合理化的解释与偏执、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定得分呈显著负相关(r=-0.123~-0.092,P〈0.05);消极应对方式中:忍耐因子除人际关系和适应不良外的8个因子得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0.10~0.180,P〈0.05),逃避因子与除强迫症状以外的9个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r=0.140~0.216,P〈0.05),发泄情绪因子得分与除抑郁以外的9个因子得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0.157~0.275,P〈0.05),否认幻想因子得分与心理健康量表的10个因子得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0.145~0.291,P〈0.05)。结论留守学生存在轻度的心理问题,应对方式可能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一个因素,女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高于男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地方院校大学生的应对方式特点及其与心理适应能力的关系。方法采用应对方式问卷和心理适应能力问卷对728名地方院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地方院校大学生的应对方式趋于成熟;男女大学生在解决问题(t=2.02,P0.05)、求助(t=-2.41,P0.05)和幻想(t=-4.17,P0.01)因子上差异显著;专科生和本科生在解决问题(t=2.41,P0.05)、自责(t=-2.60,P0.05)、求助(t=4.21,P0.01)、退避(t=-2.34,P0.05)、合理化(t=-2.58,P0.05)因子上差异显著;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退避(t=2.10,P0.05)因子上差异显著;来自城镇与农村的大学生在退避(t=2.21,P0.05)因子上差异显著;不同心理适应能力的大学生在解决问题[F(4,723)=31.99,P0.01]、求助[F(4,723)=20.43,P0.01]、自责[F(4,723)=25.79,P0.01]、幻想[F(4,723)=19.09,P0.01]、退避[F(4,723)=16.78,P0.01]、合理化[F(4,723)=5.85,P0.01]上差异显著;大学生应对方式因子与心理适应能力呈显著相关;多元回归分析发现,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和幻想因子能够预测心理适应能力。结论应对方式与心理适应能力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2009-2010年汶川地震后高中生的心理亚健康状况,为心理援助及康复提供比较有针对性的依据.方法 采用儿童青少年创伤后应激症状量表、应付方式量表,先后2次对北川中学和什邡中学的196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2009-2010年汶川震区高中生创伤后心理应激与应付方式纵向比较有显著差异(t=-5.68,P<0.01;t=-2.073,P<0.05);②创伤后心理应激与应付方式具有显著的相关性(r=0.44,P<0.01).结论 汶川震区高中生创伤后心理亚健康状况在2009-2010年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校教师职业压力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教师职业压力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259名高校教师进行调查。结果高校教师的职业压力总分与消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r=0.211,P0.01),从各个不同的压力源来说,社会压力和个人压力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r=0.185,r=0.245,P0.01),采取不同应对方式的高校教师职业压力及各压力源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高校教师越多地采用消极应对方式,感受到的职业压力、社会压力和个人压力越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性别高三学生应对方式对焦虑状态的影响,为高考前不同性别高三学生心理辅导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和应对方式问卷对某重点高中随机抽取的170名高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不同性别高三学生状态焦虑得分及各种应对方式得分进行t检验.然后对不同性别高三学生焦虑状态和应对方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高三女生...  相似文献   

16.
初中生考试焦虑影响因素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初中生考试焦虑影响因素与应对方式的关系,进一步探讨考试焦虑的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影响因素、改善应对方式的初中生考试焦虑干预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学期期末考试前2周,采用中学生考试焦虑影响因素问卷和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对山西省太原市某中学初二年级388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初中生考试焦虑影响因素与应对方式的2个分量表-指向问题的应对、指向情绪的应对具有显著相关(P0.05);②考试焦虑影响因素与应对方式2个分量表中各自因子的相关存在差异性(P0.05);③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学生对学业不良的担忧是影响中学生考试焦虑的重要因素(R=0.956,R2=0.915,P0.01),问题解决、幻想否认、发泄情绪作为应对方式的因子影响考试焦虑中对学业不良担忧因素(R=0.645,R2=0.418,P0.01)。结论调节初中生对考试焦虑的应对方式,减少考试焦虑影响因素的作用,有助于学生在考试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年龄滞后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自编心理年龄评估问卷、应付方式问卷、防御方式问卷(DSQ)及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对2012年9-11月在河北省第六人民医院就诊的171例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估。结果医生评定的心理年龄低于患者实际年龄(t=28.972,P0.05);心理年龄高滞后组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的应对方式评分高于低滞后组(t=2.751,2.082,3.438,2.254;P0.05);心理年龄高滞后组退缩、制止的防御方式评分高于低滞后组(t=2.854,2.176;P0.05)。父母养育方式两组无明显差异。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退避(P0.05,OR=1.276)是心理年龄滞后程度的危险因素,两者呈正相关。结论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普遍存在心理年龄滞后现象,滞后程度不同使用的应对方式及防御方式不同。更多使用退避的应对方式可能会加大患者心理滞后的程度。  相似文献   

18.
当前大学生压力应付方式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当前大学生应付方式特点,为大学生心理辅导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应付方式问卷进行调查,调查涉及北京市38所高校,共发放问卷1500份,问卷有效回收1160份。结果平均分最高的2个因子是“解决问题”和“求助”(平均值分别为0.78±0.19和0.61±0.23);女生比男生更多地应用“求助”的应付方式(t=4.413,P〈0.001);从大一开始学生的应付方式已趋于稳定,四年内没有多大变化;文科生与理工科生在“求助”、“幻想”、“退避”等因子上有显著差异(t分别为2.515、2.97)和2.272,P〈0.05、P〈0.01和P〈0.05)。结论目前大学生大多采取比较成熟的应对方式,应付方式存在性别、文理科差异,不存在年级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职业中专学生的人际信任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方法采用人际信任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对179名职中生(研究组)及58名普通高中生(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和相关研究。结果 1研究组的人际信任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2.690,P0.01);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消极应对"得分略高,"积极应对"得分略低,且均无显著差异(P0.05);2职中生的人际信任和应对方式状况,在性别和生源地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3职中生的人际信任程度与应对方式中的"消极应对"呈显著的负相关(r=-0.214,P0.01),与"积极应对"呈不显著的正相关(r=0.039,P0.05)。结论职中生的人际信任程度低于普通高中生且相对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越采取积极应对方式的学生,其人际信任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大学生孤独感现状和应对方式的特点以及不同孤独感程度大学生的应对方式差异.方法 采用孤独感问卷和应对方式问卷对424名高校学生进行问卷测量.结果 ①大学生孤独感在性别、城乡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t=3.464,P<0.001;t=-2.093,P<0.01),在年级变量上不存在显著差异;②大学生应对方式在性别(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