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目的:探讨术中神经监测技术在分化型甲状腺癌再次手术中保护喉返神经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4年10月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92例分化型甲状腺癌再次手术并应用术中神经监测仪保护喉返神经的患者资料。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术后出血、饮水呛咳及手足麻木发生。术中出现3例喉返神经肌电信号一过性异常。术后2例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未出现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结论术中神经监测仪能协助术者在术中快速有效地发现喉返神经,降低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值得在甲状腺再次手术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裴茂炜  朱思琪  胡铭荣 《浙江医学》2021,43(15):1663-1667
目的探讨术中神经生理监测(IONM)技术在甲状腺再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20年7月在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再次甲状腺手术的患者109例。其中应用IONM联合肉眼识别保护喉返神经的患者65例(IONM组),暴露神经94条;常规显露保护喉返神经的患者44例(对照组),暴露神经65条。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喉返神经识别率、喉返神经确认时间、喉返神经损伤率、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率、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率、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的差异。结果IONM组喉返神经识别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8%比75.4%,P<0.05),喉返神经确认时间短于对照组[(5.3±2.3)min比(6.9±2.5)min,P<0.05]。两组患者喉返神经损伤率、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3%比13.8%、3.2%比3.1%,均P>0.05);IONM组患者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率低于对照组(2.1%比10.8%,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ONM技术能有效提高再次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识别率,术中加快对神经的确认,降低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率,减少术中出血量,而并不增加手术时间,建议再次甲状腺手术时可以考虑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行再次手术的104例分化型甲状腺癌( DTC)的手术方式、病理结果及疗效,探讨DTC再次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再次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经病理证实,甲状腺组织总残癌率66.35%,淋巴结残癌率77.89%。患者年龄<45岁、既往颈部淋巴结肿大、原发癌灶残留或复发、原发癌的多发与颈部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为2.88%,暂时性低钙血症发生率为5.77%,无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及甲状旁腺损伤。结论 DTC行再次手术时应保证肿瘤切除的彻底性,尤其对颈部淋巴结的处理;同时尽量防止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局部切除术后再次手术的原因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11年9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甲状腺血管外科收治的127例分化型甲状腺癌局部切除术后再次手术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初次手术残癌率54.3%,淋巴结转移率31.5%;再次手术暂时性和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分别为3.1%(4/127)及1.6%(2/127),暂时性和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发生率分别为4.7%(6/127)及0.8%(1/127)。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至6年,均无甲状腺肿瘤复发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局部切除术后,有必要据首次手术情况和术后病理结果等合理选择再次手术方式。对于经验丰富的外科医师,术中仔细操作,可有效降低再次手术并发症,减少癌残留与淋巴结转移复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甲状腺患者再次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提出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3年收治的42例甲状腺术后再次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再次手术原因、并发症发生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甲状腺癌是导致甲状腺疾病患者再次手术的主要疾病类型,占全部再次手术病例的45.2%,其次是甲状腺瘤,为31.0%。42例行再次手术患者5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11.9%,其中2例表现为喉返神经损伤,2例甲状腺旁功能减低,出血1例。甲状腺再次手术喉部神经损伤、甲状腺旁功能减低发生率明显高于首次手术患者,对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甲状腺再次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高,甲状腺癌是甲状腺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喉返神经损伤、甲状腺功能减退和出血是再次手术术后常见并发症。有效的术前、术中检查和谨慎操作对减少甲状腺再次手术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钟敏  蔡珺  何敏芝  罗颖  罗定存 《浙江医学》2017,39(11):928-929,932
目的探讨术中神经监测(intraoperativeneuralmonitoring,IONM)对预防复杂性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手术中护理配合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对112例复杂性甲状腺手术患者,采用美国NIM-Response3.0神经监测仪于术中探测喉返神经走形区域以指导颈段喉返神经全程暴露,并于术中不同时段监测喉返神经功能。结果在112例复杂性甲状腺手术患者中,术中成功解剖喉返神经199条,术中成功实现喉返神经监测101例,成功率90.2%,术毕全组未发生明显的喉返神经损伤。结论IONM是复杂性甲状腺手术的有力助手,手术室护士应加强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掌握神经监测仪器的基本原理,了解常见故障的原因和相应的处理措施。外科医生、麻醉医生、手术室护士相互配合,有利于减少医源性喉返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7.
选择性颈淋巴结清除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治疗方法。方法对68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施行选择性颈淋巴结清除术。结果68例患者中淋巴结转移率60.3%,其中VI组淋巴结转移率51%,患者术后无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或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结论选择性颈淋巴结清除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局部切除术后再次手术的手术范围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137例因首次手术按良性肿物行局部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分化型甲状腺癌,再入院行二次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再次手术行患侧残余甲状腺切除加对侧甲状腺全切除78例,对侧甲状腺全切除11例,对侧甲状腺近全切除4例,双侧残余甲状腺切除22例,患侧残余甲状腺加峡部切除15例,对侧残余甲状腺切除7例;同期行单侧淋巴结清扫46例,双侧淋巴结清扫15例。再次手术暂时性和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分别为2.9%(4/137)及0.7%(1/137),暂时性和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发生率分别为3.6%(5/137)及1.5%(2/137)。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至6年,均无甲状腺肿瘤复发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局部切除术后,根据首次手术情况和术后病理结果等合理选择再次手术方式,术中细心操作,可有效减少再次手术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甲状腺全切术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和喉返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再次手术患者中出现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人数高于第1次进行手术的患者(P<0.05),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患者中出现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人数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P<0.05),存在原发性肿瘤腺体外侵的患者中出现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人数高于无原发性肿瘤腺体外侵的患者(P<0.05).甲状旁腺功能减退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原发性肿瘤腺体外侵和患者的再次手术有关(P<0.05),与是否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无关(P>0.05).喉返神经损伤与上述的因素无关(P>0.05).结论:在甲状腺全切术治疗的过程中注意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原发性肿瘤腺体和再次手术的患者,可以提高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安全性,减少并发症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甲状腺手术致喉返神经损伤的原因及预防。方法回顾28例甲状腺手术致喉返神经损伤的原因及恢复情况。结果本组27例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的患者,给予保守治疗后恢复满意。1例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为甲状腺癌。结论喉返神经损伤多为暂时性损伤。术中常规解剖喉返神经、避免电刀对喉返神经的解剖可有效的防止喉返神经的损伤。再次手术及肿瘤较大时,应紧贴甲状腺固有被膜或肿瘤进行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甲状腺再手术的原因、技术要点和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03例甲状腺再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恶性肿瘤再手术56例,良性肿瘤147例。探讨再手术的原因、手术入路、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措施。结果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发生率12例占6.4%(13/203),永久性甲状旁腺损伤0.49%(1/203),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2.96%(6/203),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率0.98%(2/203),喉上神经损伤率1.97%(4/203),总的手术并发症为12.32%(25/203)。结论甲状腺疾病再手术仍能取得良好疗效,但手术并发症多,必须强调做好首次手术,降低再手术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非肉眼可见喉返神经(RLN)损伤的机制。方法总结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应用术中神经监测(IONM)系统发现的非肉眼可见RLN损伤的类型及其保护的经验。结果甲状腺手术中非肉眼可见的RLN损伤机制主要包括:Berry韧带牵拉损伤、肿物牵拉损伤、热损伤、丝线切割伤、吸引器损伤等。发现损伤后给予营养神经、对症处理,患者无永久性声带麻痹发生。结论IONM可以发现非肉眼可见的RLN损伤。通过其机制的研究,可以不断的改进手术技术,降低RLN损伤的几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再次手术的原因和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方法对甲状腺乳头状癌再次手术27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再次手术后发生喉返神经损伤致声音嘶哑2例,呛咳1例,手足抽搐3例,发生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引起低钙血症发生率分别为7.4%及11.1%。无术后出血、窒息、甲状腺危象等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病例。经术后病理证实,15例局部切除术后甲状腺残叶有癌组织残留,残癌率约为55.6%(15/27)。颈部淋巴结转移率约为74.1%(20/27)。Ⅵ区淋巴结阳性约占临床未触及肿大淋巴结的63.2%(12/19),Ⅵ区淋巴结阳性约占临床触及肿大淋巴结的87.5%(7/8),Ⅵ区淋巴结转移率约为70.4%(19/27)。结论术前误诊和首次手术切除范围不足是造成甲状腺乳头状癌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不规范手术后原发灶区癌残留率高,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进行挽救是必要的。再次手术应避免治疗不足和过分治疗,在考虑患者生存率的同时,更加注重患者的生存质量,做到合理的个体化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4.
李晨  田文  臧宇  姚京  陈凛 《海南医学》2016,(3):392-394
目的 观察甲状腺癌喉返神经(RLN)发生解剖病理变异时对术中神经监测(IONM) 4步法的影响,为IONM规范化操作提供理论支持及应用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行甲状腺癌手术并于术中行IONM的16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显露RLN形态特征,分为变异组55例(解剖变异、病理变异)与无变异组105例.评估RLN解剖病理变异对IONM 4步法操作的影响.结果 术中显露RLN共297根.RLN识别率变异组为89.32%(92/103)顺利识别,其中11根(10.68%,11/103)寻找困难;无变异组100%均顺利识别,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RLN显露部位为气管食管沟内194根(65.32%)、气管旁75根(25.25%)、食管旁17根(5.72%)、甲状腺腺体内11根(3.71%);评价术后刺激RLN所得EMG波形对诊断术后声带麻痹的灵敏性与特异性,发现阴性预测值100%,阳性预测值仅25.00%.结论 RLN变异造成IONM4步法操作时RLN定位困难,R1值难以获取,干扰EMG波形研读;准确认知RLN解剖病理学形态特征,有利于提升IONM规范化操作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喉返神经监测在甲状腺癌术中的运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2011年10月至2012年5月200例甲状腺癌患者作回顾性分析,其中喉返神经监测组(A组)100例(145根喉返神经),非喉返神经监测组(B组)100例(150根喉返神经).结果 A组神经全程显露时间短于B组(10.5 min vs15.3 min,P<0.01);A组手术时间略短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8.5 min vs 82.3 min,P>0.05);A、B组暂时性声带麻痹患者分别为5例、11例(P<0.05);A、B组永久性声带麻痹患者分别为1、0例(P>0.05).结论 甲状腺癌手术中运用神经监测技术有助于喉返神经的快速识别与保护,也可降低暂时性喉返神经麻痹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术中神经监测技术(IONM)识别、保护非返性喉返神经(NRLN),探讨减少NRLN损伤的新方法.方法 总结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2009年3月至2010年1月,279例复杂甲状腺术中应用IONM识别、监测喉返神经(RLN)经验,提出在解剖RLN前,通过探查迷走神经及RLN走行区预测RLN神经变异及术中NRLN识别、监测的技巧.结果 术中应用IONM迅速准确识别NRLN 6例,均位于右侧,手术均无损伤.结论 NRLN术前预测、术中肉眼识别非常困难.应用IONM术中预测、识别、监测,可显著减少NRLN损伤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术中应用神经监测技术在甲状腺手术中预防喉返神经(RLN)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10月至2011年12月武汉市中心医院行甲状腺手术1087例,其中277例(研究组)行术中RLN肉眼识别+神经监测,810例(对照组)行术中单纯RLN肉眼识别。结果对照组90.49%(733/810)顺利识别RLN,另77例寻找困难,未识别RLN;研究组100%(277/277)顺利识别RLN。术后暂时性RLN损伤28例,其中对照组26例,研究组2例。术后2周内分别恢复18例和2例,其余均在术后2个月内全部恢复。研究组RLN损伤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低风险手术患者2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风险患者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状腺手术中应用神经监测能提高术中RLN的识别率,显著降低其损伤的发生率,在高风险手术中,术中神经监测能明显降低RLN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直视显露喉返神经的意义及方法。方法216例甲状腺手术中常规显露喉返神经328条(其中3例为喉不返神经,均位于右侧),经甲状腺下方径路150条,占45.73%,经甲状腺侧方径路178条,占54.27%。结果两种方法均未出现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经甲状腺下方径路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3例,占2%,显露甲状腺段喉返神经平均用时5min;经甲状腺侧方径路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2例,占1.12%,显露甲状腺段喉返神经平均用时3min。结论术中常规显露喉返神经是安全有益的,侧方分离显露喉返神经是一种用时短、损伤小、出血少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重点研究和探讨甲状腺手术时喉返神经损伤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利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本院2010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收治的144例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按照收治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2例,对照组采用未显露喉返神经手术切除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显露喉返神经手术切除方法进行治疗。然后分析探讨两组患者喉返神经损伤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率。结果:观察组72例患者中喉返神经正常者70例(97.22%),出现喉返神经损伤者2例(2.78%),发生并发症者2例(2.78%);对照组72例中喉返神经正常者62例(86.11%),出现喉返神经损伤者10例(13.89%),发生并发症者12例(16.67%);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率97.2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3.33%。由此可见观察组患者的喉返神经损伤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率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露喉返神经手术切除方法治疗甲状腺患者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并且显著降低了手术时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目前已经成为治疗甲状腺患者的主要手术方式,对我国甲状腺手术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术中喉返神经的观察与测量为甲状腺手术术中喉返神经的定位和保护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通过术中观察和测量接受甲状腺手术病人的喉返神经的解剖特点及其"区域解剖变异",总结预防喉返神经损伤的措施及保护技巧。结果勾绕动脉后上行的喉返神经多数(62.54%)位于气管外侧缘中下1/3的深面;左侧喉返神经与气管侧壁距离为(5.63±0.58)mm;右侧喉返神经距离为(6.47±0.98)mm。走行于甲状腺背侧叶的喉返神经大部分(63.96%)位于左右侧叶中内2/5。喉返神经分叉大部分(67.14%)位于甲状腺下极的后外下方与甲状腺下极水平距为(0.624±0.021)cm。结论熟悉喉返神经的解剖特点,有选择的进行喉返神经显露,掌握喉返神经的显露技巧,能够有效的预防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