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在问卷调查基础上,分析大学生自杀和暴力心理的发生机制,建立自杀意念和暴力风险的整合结构方程模型,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和攻击问卷(BPAQ)等,对842名大学生的自杀意念及暴力风险状况进行了调查,并从家庭、人格、心理压力的角度分析自杀意念和暴力风险的产生机制,建立自杀意念和暴力风险的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自杀意念和暴力风险的整合结构方程模型成立。家庭教养、人格和心理压力对危机心理有直接影响(系数分剐为0.316,0.272,0.553,P〈0.05),心理韧性通过心理压力对危机心理产生影响(系数为0.347,P〈0.05)。结论自杀意念和暴力风险的发生机制存在共性,未来可以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预防;心理韧性是个体自杀和暴力心理的重要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学生社会支持获得策略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大学生社会支持获得策略量表,对大连地区3所高校33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社会支持获得策略的7个因子中,“因子2-哀求”得分在性别上差异显著(t=19.56,P〈0.01)、文理差异显著(t=4.29,P〈0.05)、校际差异显著(t=6.05,P〈0.05);“因子6-理性的诉说”得分在性别上差异显著(t=6.19,P〈0.01)、文理差异显著(t=5.29,P〈0.05)、校际差异显著(t=4.67,P〈0.05);“因子7-威胁”得分在年级上差异显著(t=4.05,P〈0.05)。结论大学生社会支持的获得策略受性别、文理、校际和年级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自杀意念(Suicide Ideation)的关系。方法选用一般健康问卷(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e GHQ-20)与修订的自杀意念量表,对师范院校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在516份有效问卷中,大学生有自杀意念及较强自杀意念的检出率分别为13.8%和7.6%。男生自杀意念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女生(x^2=13.544,P〈0.001),文科学生明显高于理科学生(x^2=12.072,P〈0.001),高年级学生明显高于低年级学生(x^2=8.394,P〈0.05)。差异检验表明,与无自杀意念组相比,有自杀意念组学生的心理健康总分、抑郁及焦虑分较高,自我肯定得分较低(P〈0.001)。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抑郁、自我肯定、焦虑能够预测大学生自杀意念26.0%的变异量,其中,抑郁的预测力最佳,其解释量为23.5%。结论大学生自杀意念与心理健康有密切联系,抑郁是预测大学生自杀意念的最好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大学生主观职业障碍与人格特征的关系,探索影响大学生主观职业障碍的人格因素。方法采用大学生主观职业障碍职前问卷和大五人格简式量表对北京某大学165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总体上。男生和女生的主观职业障碍总分不存在显著差异(t=1.26,P〉0.05);农村学生的主观职业障碍总分显著高于城市学生的主观职业障碍总分(t=3.17,P〈0.01);大学生主观职业障碍与宜人性(r=0.215,P〈0.01)、神经质(r=0.387,P〈0.01)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神经质变量对主观职业障碍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R2=0.15,P〈0.01)。结论主观职业障碍不存在性别差异;农村学生的主观职业障碍显著高于城市学生;人格中的神经质因子对大学生主观职业障碍有正向预测作用,高神经质个体面对求职会感受到更多的障碍和心理压力,体验到更多的消极情绪。  相似文献   

5.
对父母婚姻关系的知觉与大学生婚恋观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大学生对父母婚姻关系的知觉与其自身婚恋观的关系。方法采用自编问卷对35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对父母婚姻关系的知觉与大学生的婚恋观显著相关(r=0.190,P〈0.01),对父母关系知觉的3个维度高低分在大学生婚恋观上有显著差异(t=3.74,P〈0.001);②大学生婚恋现在家庭结构(F(1,59)=5.904,P〈0.05)、年级(F(3,328)=3.629,P〈0.05)和恋爱次数(F(3.328)=4.962,P〈0.01)上存在差异;③对父母婚姻关系的知觉的亲密度和矛盾性分别能预测大学生婚恋观的情感表达(2.9%)、对婚姻的期待(8.6%)和恋爱稳定性(1.7%)。结论父母婚姻关系对大学生婚恋观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和预测作用.双亲家庭大学生的婚恋观在年级和恋爱次数上有不同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唐山市学习程度不同的大学生学习倦怠状况。方法采用大学生学习倦怠问卷对13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学优生在学习倦怠总分(t=-2.32,P〈0.01)和行为不当(t=-2.50,P〈0.01)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学困生;②不同性别、年级和专业的学优生在学习倦怠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而不同性剐的学困生在学习倦怠总分(t=-2.148,P〈0.01)和成就感低(t=-3.365,P〈0.01)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男生的得分明显低于女生;不同专业的学困生在学习倦怠总分(F=4.211,P〈0.05)、成就感低(F=6.485,P〈0.01)和行为不当(F=3.922,P〈0.05)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学困生学习倦怠水平高于学优生;学优生的学习倦怠不受性别、年级和专业影响,而学困生的学习倦怠受性别和专业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描述大学生自杀意念的流行病学特征,初步分析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方法整群随机抽取2所高校,采用问卷法调查大学生867名。结果①大学生自杀意念的流行率为12.9%;②女生(χ^2=16.267,P〈0.01)、新生和毕业生(χ^2=23.670,P〈0.001)、医科生(χ^2=25.050,P〈0.001)、独生子女(χ^2=4.988,P〈0.05)、单亲家庭(χ^2=205.883,P〈0.001)及农村学生(χ^2=21.609,P〈0.001)自杀意念流行率较高,并存在显著性差异;③经过Log 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年级、专业、生源地及家庭结构对自杀意念的产生有重要影响。结论加强新生入学教育和毕业生教育,重点关注女生、医科生、单亲家庭及农村学生,多渠道的心理疏导及良好的家庭和校园环境有利于减少大学生自杀意念。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当代大学生爱情观的基本状况。方法通过故事情景投射法对73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①大学生的爱情观存在显著的性别、独生、文理科、年级和成绩差异(x^2=8.99-38.27;P〈0.05,P〈0.01)。②不同自我效能和自尊水平大学生的爱情观存在显著差异(x^2=10.72-23.32;P〈0.05,P〈0.01)。结论大学生的爱情观存在多方面的差异,但总的发展趋势是积极的。  相似文献   

9.
家庭经济状况对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分析家庭经济状况对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本、专科在校大学生414名进行问卷调查。使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对资料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为25.8%。大学生自杀意念在性别、年级、本专科、家庭类型、是否独生子女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在家庭经济收入上有显著性差异(χ^2=5.567,P〈0.05)。结论大学生中有自杀意念的比率较高,最穷和最富的人是自杀意念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城市高龄老人的心理压力及应对方式状况,帮助他们实现积极老龄化。方法采用自编老年人心理压力情况调查问卷对南京市320名城市高龄老人进行调查研究。结果①城市高龄老人心理压力主要是生理衰老和疾病压力、经济压力、居住环境压力;压力应对方式主要是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②在人际交往压力(t=-1.993,P〈0.05),维权压力(t=-2.102,P〈0.05)和解决问题(t;2.157,P〈0.05)上存在性别差异;在经济压力(F=28.790,P〈0.01),居住环境压力(F=3.754,P〈0.05),生理衰老和疾病压力(F=4.487,P〈0.05),自责(F=4.242,P〈0.05)和退避幻想(F=4.457,P〈0.05)上存在受教育程度差异;在人际交往压力(F=6.452,P〈0.01)和求助(F=3.441,P〈0.05)上存在居住状况差异。结论城市高龄老人的心理压力和应对方式存在性别、受教育程度和居住状况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青少年自杀意念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长沙市抽取2216名中学生,采用自制一般情况问卷、自杀意念问卷、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自尊量表进行调查。结果①长沙青少年自杀意念的检出率为24.2%,自杀计划的检出率为6%,自杀未遂的检出率为2.5%;②女生自杀意念发生率高于男生(χ2=34.814,P<0.01)、非独生子女的自杀意念发生率高于独生子女(χ2=5.760,P<0.05)、单亲家庭的自杀意念发生率高于非单亲家庭(χ2=17.385,P<0.01),家庭经济条件越差、家庭关系越不和睦和父母经常打骂,自杀意念发生率越高(χ2=23.215,44.442,66.915;P<0.01);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自杀意念的相关因素有性别、家庭关系情况、家庭暴力情况、生活事件总刺激量、学习压力因子、受惩罚因子、丧失因子和自尊水平。结论青少年自杀意念发生率仍较高,其危险因素有女性、非独生子女、单亲家庭、家庭经济差、家庭关系不和睦、父母经常打骂、负性生活事件以及低自尊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及人格特征对自杀意念的影响,为大学生自杀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统一的调查量表,以目的抽样对湖南多所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大学生自杀意念的报告率和程度在不同年级(P0.01)、不同学校及专业(P0.05)的比较上,存在显著性差异;2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对自杀意念存在显著性影响(P=0.000);3大学生人格特征的内外倾、精神质与自杀意念存在显著性相关(P=0.000)。结论1生活事件、人格特征对自杀意念存在联合预测作用;2各高校应加强毕业生危机干预工作,对大二学生应有针对性释压;3办学层次越高的高校在对大学生自杀危机干预方面的工作应开展得更加深入细致。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自杀意念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因素,为采取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信效度比较高的自杀意念量表,调查山西医科大学在校大学生488人。结果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为7.16%;大学生有无自杀意念与应对方式量表中除合理化因子外(t=2.13,P0.05)、生活事件量表各因子都有差异性(P0.01);结果还显示大学生不成熟应对方式、负性生活事件等对大学生自杀意念的产生有显著影响,P值均0.01。结论对不成熟的大学生应给予更多的关注。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心理讲座等,促进大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是预防自杀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探讨大学新生传统、网络欺凌行为与自杀意念的关系,为开展相关研究和干预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环境与心理健康量表》中国版改良后进行测量,对昆明医学院大一1850名本科新生进行横断面调查。运用χ2检验、log 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结果在过去的12个月,在校88%以上的学生曾被语言欺凌,46%的学生曾使用语言欺凌别人。在网络上57%的大学生被暴力欺凌,欺凌别人以语言欺凌为主占25.8%。女生在传统被语言欺凌(χ2=22.53,P<0.001)、孤立欺凌别人(χ2=13.94,P<0.001)、暴力欺凌别人(χ2=6.16,P<0.05)、网络上被暴力欺凌(χ2=11.81,P<0.001)和暴力欺凌别人(χ2=41.597,P<0.001)的比率都比男生高。而男生在传统中被暴力欺凌(χ2=94.4,P<0.001)、被孤立欺凌(χ2=12.85,P<0.001)、在网络中被孤立欺凌(χ2=18.62,P<0.001)的比率比女生高。22.5%的大学新生在过去的12个月或者曾经有过自杀意念,自杀意念的发生率随着欺凌行为的增加而提高,传统和网络中的语言欺凌、孤立欺凌是自杀意念的预测因素。结论大学新生欺凌行为与自杀意念都较常见,而且二者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在进行心理干预时应同时考虑性别、不同欺凌方式和不同场所对自杀意念的影响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企业员工工作倦怠与自杀意念的相关性,为关注其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对上海市松江区2所企业247名员工施测Maslach工作倦怠量表(MBI-GS)与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以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男员工的情绪衰竭、玩世不恭均高于女员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81,2.714,P0.01);离异员工成就低落感最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29,P0.05);普工的情绪衰竭、玩世不恭均高于干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33,2.130,P0.05);员工工龄越短,成就感低落越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09,P0.05);②企业员工自杀意念阳性率为13.36%(33/247);受教育程度是小学者自杀意念阳性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97,P0.05);其余不同人口学特征有无自杀意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企业员工情绪衰竭、玩世不恭与自杀意念呈正相关(P0.01);成就感低落与自杀意念呈负相关(P0.01);④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企业员工性别、工龄、自杀意念能够预测情绪衰竭20.9%的变异量;性别、自杀意念能够预测玩世不恭13.7%的变异量;工龄、自杀意念能够预测成就感低落8.8%的变异量。结论企业员工中,男性、离异者、普工、工龄越短者的工作倦怠较多见;受教育程度是小学者自杀意念多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初中生自杀意念的相关影响因素,为关注初中生心理健康提供实证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上海市松江区15所初中的2265名初中生进行一般情况问卷、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中学生抑郁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施测,以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初中生1年内自杀意念检出率为13.47%;2学习成绩差、同伴关系差、有自杀家族史、父亲职业是农民、与父亲关系差、与母亲关系差、家庭经济状况差的初中生自杀意念检出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768,82.119,11.035,13.956,84.731,79.218,7.172;P0.05);3有自杀意念组初中生的抑郁、焦虑、人际关系因子、学习压力因子、受惩罚因子、丧失因子、健康适应因子、其他因子分均高于无自杀意念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853,-25.108,-20.663,-18.947,-14.508,-11.480,-14.474,-19.018;P0.001);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初中生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级、家庭状况(是否是单亲家庭)、同伴关系、家庭经济状况、抑郁、焦虑、人际关系因子、受惩罚因子。结论初中生自杀意念与多因素有关,应加强对初中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流动儿童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的状况及它们的因果关系.方法 采用儿童版艾森克人格问卷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问卷对317名流动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流动儿童人格特征的精神质维度上,存在性别差异(t=2.811,P<0.01)和年级差异(t=5.04,P<0.001);在内外向上,存在性别差异(t=-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