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anomalous origin of the left coronary artery from the pulmonary artery,ALCAPA)的外科手术方法及相关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安贞医院1993年10月至2013年9月期间手术治疗28例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患者的临床资料,男8例、女20例,年龄0.6~l 6.8(4.3±0.7)岁,其中≤1岁10例。手术方法包括左冠状动脉单纯结扎术、肺动脉内通道术(Takeuchi术)和左冠状动脉移植术。术后观察围术期死亡、并发症发生和心功能情况。结果 28例患者中行左冠状动脉单纯结扎术1例,肺动脉内通道术(Takeuchi术)7例,其中2例术后死亡;行左冠状动脉移植术20例,其中术后死亡3例。5例死亡患者的年龄(10.20±3.27)个月,术前二尖瓣中度反流3例,轻度反流2例;死亡患者术前的心功能均明显降低,射血分数与生存患者术前的射血分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6.6%±8.5%vs.60.9%±10.7%,P=0.000);死亡患者均死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所有生存患者随访1个月至18年,1例行肺动脉内通道术的患者于术后15年因肺动脉瓣上狭窄行球囊扩张术,其余随访患者均未行二次手术;随访期间左心室收缩功能均提高,生长发育正常,二尖瓣反流无明显加重。结论年龄越小、左心功能越低,则外科手术风险越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07年7月我科收治的180例IE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22例,女58例;年龄5~68岁,平均年龄37.4岁。心脏基础疾病包括先天性心脏病52例(室间隔缺损25例、法洛四联症12例、动脉导管未闭9例、部分性心内膜垫缺损5例、房间隔缺损1例),风湿性心瓣膜病40例、二尖瓣脱垂12例。174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同期行心瓣膜置换术84例,矫正合并的其他心血管畸形106例。结果围术期死亡11例,死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5例,败血症3例,急性肾功能不全1例,脑栓塞1例,其他原因1例。术后发生瓣周漏1例,未再次行手术治疗。随访150例(83.33%),随访时间5~124个月,随访期间148例患者复查彩色超声心动图,均未发现残余漏和心瓣膜功能障碍。随访期间有3例IE复发,其中二尖瓣置换术后、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后、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各1例,均经内科治疗治愈。140例(93.33%)患者的心功能恢复至Ⅰ~Ⅱ级。结论对不明原因的长期发热患者应想到IE的可能,血培养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有助于IE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二尖瓣脱垂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二尖瓣脱垂(mitral valve prolapse,MVP)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lous endoearditis,IE)的临床特点、手术时机和手术前后超声心动图的特点。方法2000年6月至2007年12月我科共收治原发性MVP合并IE患者45例,术前心功能分级(NYHA)Ⅱ级15例,Ⅲ级21例,Ⅳ级9例。术前血培养阳性率为40%,最常见的为草绿色链球菌(38.9%)。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腱索断裂3例,急性左心功能衰竭9例,有脑血管意外6例。术中根据瓣膜质量和损伤情况,行二尖瓣成形术5例,二尖瓣置换术35例;同期行主动脉瓣置换术6例,三尖瓣成形术19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结果术前死亡5例,3例死于脑血管意外,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术后早期死亡1例,死于肾功能衰竭;长期生存39例,术后随访6个月~8年(平均2.7年),无晚期死亡,超声心动图复查未见心内膜炎复发及瓣周漏。结论MVP合并IE的临床特点为起病隐匿,心力衰竭、体循环栓塞(尤其脑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对中至重度关闭不全的MVP合并IE患者应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外科手术治疗人工瓣膜心内膜炎(prosthetic valve endocarditis,PVE)的疗效及中远期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22例PVE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8例,年龄31~62(49.6±11.8)岁。既往行单瓣膜置换术20例,其中单纯主动脉瓣置换12例,单纯二尖瓣置换8例;既往行多瓣膜置换术2例,均为主动脉瓣+二尖瓣置换。所有患者均采用机械瓣。早期PVE(术后1年内)8例,晚期PVE 14例。6例患者血培养呈阴性。急诊和限期手术(确诊1周内)15例,择期手术7例。合并瓣周脓肿12例,采用牛心包修补重建。结果全组住院死亡3例(13.6%),其中2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另1例死于脑出血。主要术后并发症包括低心排血量5例(22.7%),肾功能不全6例(27.3%),呼吸衰竭5例(22.7%),肺部感染4例(18.2%)。术后随访6~120(53.6±20.8)个月,中远期死亡2例(9.1%),其中1例猝死,另1例死于脑梗死。随访中无感染复发,无瓣膜相关再手术。术后1年生存率86.4%,术后5年生存率70.4%。结论 PVE死亡率高,尽早手术彻底清除感染病灶早期结果较好,中远期随访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E)患者外科治疗的疗效。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科室收治的94例行外科手术治疗的IE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血培养病原学种类、超声心动图改变及外科治疗效果和预后。结果 94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术前血培养阳性43例,阳性率为45.74%;90例患者治愈,治愈率为95.74%;手术后30 d内2例患者死亡,其中1例死于心力衰竭,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为2.13%(2/94)。平均随访25个月,患者生存良好,活动耐力显著增加,未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出血或血栓并发症。结论 IE患者的早期临床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诊断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首诊医生的经验及警惕性,应结合血培养结果和超声心动图的检查确诊。瓣膜赘生物形成即有手术指征,防止其脱落带来更严重后果,内科治疗保守无效应行急诊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12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围术期处理经验,探讨手术时机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2006年1月至2011年4月12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男75例,女45例;年龄4~73(44±3)岁。以发热为主就诊36例,术前心功能不全54例,脑栓塞10例,血培养阳性20例,超声心动图证实心内有赘生物形成111例。所有患者均在体外循环下进行赘生物清除、心瓣膜置换术及原发心脏病矫正手术。术后继续使用抗生素治疗4~6周。结果全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14~60(20±6)d,无手术死亡。全组术后死亡5例;生存出院115例,出院患者随访3个月~4年,均恢复良好。术后发生并发症20例,再次手术患者2例。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并掌握好手术时机和原则,恰当的围手术期处理,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改良保留前叶技术在二尖瓣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和体会,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术后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方法 纳入2005年5月至2012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采用改良保留二尖瓣前叶的瓣膜置换术128例患者,作为改良组,同期行主动脉瓣置换术14例;其中男49例、女79例,年龄(45.0±12.3)岁。同期纳入行常规二尖瓣置换术的患者128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55例、女73例,年龄(48.0±8.4)岁。两组患者术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 改良组无围手术期死亡,6例开胸止血,4例出现低心排血量,5例并发肺部感染,1例行气管切开,3例出现肾功能衰竭。对照组早期死亡5例,3例死于左心室后壁破裂,2 例死于严重低心排血量。5例开胸止血,12例出现低心排血量,4例并发肺部感染,6例出现肾功能衰竭。术后6个月心脏超声心动图随访结果显示改良组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收缩期末内径均较对照组有改善,其中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和收缩期末内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术前、术后射血分数、舒张期末内径、收缩期末内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前、术后舒张期末内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射血分数和收缩期末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改良保留前叶的二尖瓣置换术近期效果良好,方法简便易行,适合各种类型的二尖瓣病变,尤其是退行性病变和感染性心内膜炎。  相似文献   

8.
感染性心内膜炎外科治疗时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手术治疗时机,以提高IE的治疗效果。方法 IE合并基础心脏病23例患者中,手术治疗13例,药物治疗10例;无基础心脏病15例患者(IE后引起心瓣膜损害13例,无心瓣膜损害2例),手术治疗9例,药物治疗6例。结果 原有心脏病变基础上发生IE者,手术13例,全部治愈;药物保守治疗10例,死亡2例。IE后引起心瓣膜损害患者手术9例,治愈7例,好转2例;4例药物保守治疗好转2例,近期死亡2例,其中1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手术患者中有栓塞史12例,发现赘生物21例,血培养阳性8例。所有手术患者均康复出院。随访3天一6个月,近期无感染复发,2例瓣膜成形的患者需再手术治疗,无死亡。3例急症手术患者治愈。药物治愈2例。结论 原有心脏病变基础上发生IE患者或IE引起心瓣膜损害患者,特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者应尽早手术,否则可增加病死率;对感染、心力衰竭难以控制、赘生物增大有脱落趋势或有多次栓塞史患者应急症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合并严重左心功能不全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3)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68例合并严重左心功能不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4%±4%]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9例,女9例;年龄67.14-8.9岁。行体外循环CABG45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PcAB)23例。结果移植血管2.8±0.9根,术后住院时间18.1±6.9d。围术期死亡6例,其中5例死于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另1例冈切口感染、胸骨哆开、反常呼吸导致心力衰竭死亡。随访62例,随访时间3.2±1.4年。随访期间心功能较术前有明显改善,LVEF提高至46%±11%;死亡20例,其中死于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15例,脑卒中4例,恶性肿瘤1例。生存患者术后1年和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8.7%和72.9%,去除非心源性疾病导致死亡的患者外,术后1年和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0.3%和77.1%,但无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存率仅为77.4%和67.7%。结论CABG是合并严重左心功能不全冠心病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近期疗效满意;缺血性心肌病的远期疗效仍有待观察,OPCAB的手术死亡率较低,并发症发生率与常规CABG相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2003年1月至2013年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对92例冠心病合并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加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coronary endarterectomy,CE),同期完成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其中男63例、女29例,年龄52~81(68.7±10.5)岁。CE术后和随访期间复查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观察桥血管的通畅性,并观察患者心功能和心绞痛的改善情况。结果92例患者内膜剥脱后靶血管直径均〉1.5mm。术中有63例(69支CE桥)行桥血管血流量测定,显示59支(85.5%)桥血管血流量满意[血流量13~42(23.4±12.7)ml/min,搏动指数(PI)1.6~4.2(2.1±1.1)o术后6例(6.5%)围手术期发生心肌梗死,术后30d内死亡4例(4.3%),其中2例死于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1例死于术后低心排血量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于术后大面积脑梗死。术后随访73例,随访率83%(73/88),15例失访;随访时间6~108(49-3±26.7)个月。随访期间复查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显示CE术后的桥血管通畅率为83.9%。随访期间死亡4例(5.5%),1例死于心力衰竭、肺部感染,1例不明原因猝死,1例死于脑出血,1例死于肺部恶性肿瘤。CE术后5年生存率为87%。CE术后6个月射血分数(EF)较术前增高(55.6%±9.7%VS.50.2%±10.5%,P〈0.05),患者心功能与术前比较明显改善,心绞痛明显缓解。结论CABG同期CE可提高弥漫性阻塞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再血管化程度,近远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总结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诊断、外科手术和围手术期处理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9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5例IE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2例,女33例,年龄15~71岁,平均年龄35±16.2岁。85例患者中,12例患者接受了急诊手术治疗;71例患者术前进行了血培养检查,其中阳性18例(阳性率25.4%);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赘生物患者73例。所有患者均经外科手术清除感染病灶,纠治瓣膜病变及心脏畸形。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均痊愈出院。随防72例,随防时间2~95月,平均53.3±26月,1例因自行停服抗凝药导致机械瓣栓塞死于出院后半年。其余71例术后感染性心内膜炎均未复发。术后心功能恢复至I级61例,心功能恢复至II级24例。结论 早期诊断、适时手术,彻底清除感染病灶,和正确使用抗生素是治疗感染心内膜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人工心脏瓣膜心内膜炎(PVE)再次外科手术指征、手术时机和手术治疗要点。方法2000年2月至2005年7月,手术治疗PVE患者18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治疗经过和预后情况。结果术后早期死亡3例(16.7%),死于中毒性休克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2003年以后手术的11例患者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呼吸功能不全6例,肾功能不全2例,经相应的处理治愈。随访15例,随访时间1个月至5年,PVE再次复发1例,经内科治疗无效,死于全身衰竭;其余14例患者均治愈,恢复正常工作;心功能Ⅱ级12例,Ⅲ级2例。结论PVE的外科治疗风险大,死亡率高,而正确掌握手术指征、把握手术时机、彻底清除感染组织和围术期正确应用抗生素是保障PVE再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中应用超声探查及引导穿刺在心脏外科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08年7月至2012年8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心脏术后行气管切开患者共51例,其中瓣膜置换术后20例,主动脉夹层(De BakeyI型)术后17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1例,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后3例。根据切开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手术切开(sT)组17例,男10例、女7例,年龄(58.0±15.2)岁;纤维支气管镜辅助经皮扩张气管切开(FOB-PDT)组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63.5±13.5)岁;超声辅助经皮扩张气管切开(US-PDT)组13例,男7例、女6例,年龄(64.5±10.2)岁。比较3组手术结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PDT均顺利完成,ST组中手术失败1例。总体出血事件ST组为41.18%、FOB-PDT组9.53%、US-PDT组7.70%(P=0.038),纵隔感染发生率sT组17.65%、FOB-PDT组及US-PDT组均为0%(P=0.046),差异有统计意义。3组气管内导管保留时间、住ICU时间、住院时间、死亡率及术中低氧血症、气胸、皮下气肿等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T组1例后期发生气管狭窄。结论PDT结合实时超声检查能够提供颈部解剖信息,指导穿刺部位选择,在心脏术后患者中应用能够提高手术安全性,降低操作难度,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不同主动脉断端加固方法在主动脉夹层手术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共有95例主动脉夹层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接受手术治疗。根据主动脉断端的加固方法不同,将其中72例患者(23例Bentall手术患者未纳入本研究)分为3组,A组:23例,男18例、女5例,年龄(48.67±9.23)岁,其中主动脉壁内外均使用毛毡条行“三明治”加固;B组: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48.00±9.17)岁,仅主动脉内膜内侧使用心包条加固;C组:38例,男29例、女9例,年龄(49.20±8.57)岁,主动脉断端不进行任何加固,与人工血管直接吻合。分析并比较3组患者的术后转归情况。结果术后住院死亡8例[其中A组1例(4.35%,1/23),C组7例(18.42%,7/38)],住院死亡率11.11%。1例(A组)死于创面广泛渗血,最后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3例(均为C组)死于术后针眼、吻合口广泛渗血,循环不能维持;4例(均为C组)术后三尖瓣重度反流,继发严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最终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术后严重并发症包括肾功能衰竭5例,呼吸功能不全7例,严重脑梗死致偏瘫1例,轻瘫3例,延迟苏醒2例,下肢缺血坏死1例。术后胸腔引流量C组最多,A组胸腔引流量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64例,随访时间1~6个月。随访期间无死亡。5例肾功能衰竭患者中只有1例定期行血液透析治疗,其余4例患者肾功能均恢复正常;1例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部分恢复,可以拄拐行走;3例轻瘫患者肢体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主动脉夹层断端的吻合质量异常重要,术中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加固方式;使用毛毡条行“三明治”加固可以减少吻合口渗血,预防吻合口撕裂所致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降低术后死亡率;若主动脉夹层剥离累及冠状动脉开口,需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相似文献   

15.
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 nine patients with infective endocarditis (IE) complicated by annular infection and five with IE complicated by cerebral infarction is described herein. In those with annular infection, after thorough débridement of the infected tissues, valve replacement was performed at the original position in five, at the supraannular position in three, and one underwent a translocation procedure.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was able to be performed at the original position in two patients by closing the defect at the aortic annulus with a patch after thorough débridement. The five patients who underwent original valve position replacement recovered well. Of the three who underwent supraannular position replacement, two died of septicemia after a redo operation, and one received pacemaker implantation. The patient undergoing the translocation procedure died of intestinal infarction. In the five patients who suffered cerebral infarction due to embolus of the vegetation, valve replacement was performed between 40 h and 5 months after its onset. Although one patient died of the rapid progression of brain damage, the other four are alive and well, including two who developed mycotic cerebral aneurysm in the infarcted areas. In conclusion, early surgery for IE is mandatory irrespective of active infection, due to the high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associated with serious sequelae such as annular abscess or cerebral infarction.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心脏术后再次行主动脉根部置换手术的病因、手术操作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9年12月30例心脏手术后于我院行再次主动脉根部置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50.4±12.7)岁.再次手术时间间隔(8.0±8.5)年,再次手术原因包括:主动脉窦部扩张及升主动脉瘤1...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严格以肝中静脉为引导的精准性半肝切除治疗区域性肝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与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肝胆胰外科2015年7月至2019年7月采用半肝切除术治疗区域性肝胆管结石47例患者资料,其中男性15例,女性32例,年龄(42±15)岁。全程显露并保留肝中静脉纳入精准手术组( n=26),...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在治疗周围型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1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应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9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5例,女35例;年龄33~79(62.5±11.5)岁。观察术中淋巴结清扫组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疼痛评分。结果围术期无死亡。手术时间(135.0±32.5)min,术中出血量(230.0±80.4)ml,术后胸腔引流时间(4.8±2.1)d,术后第3 d疼痛评分(5.3±1.2)分。共清扫淋巴结520组,1 568枚,5.8组/例、17.4枚/例;淋巴结有转移71组,阳性率13.7%(71/520)。术后发生声音嘶哑2例;乳糜胸3例,经相应的治疗均治愈。随访90例,随访时间1~24个月,随访期间因肿瘤转移死亡4例;其余生存患者生活质量良好。结论对周围型肺癌患者采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和疼痛轻等优点。手术安全性、根治性与开胸手术相似,可作为治疗周围型肺癌患者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高龄重度梗阻性黄疸患者中的治疗经验。方法第二炮兵总医院肝胆胃肠病研究所在2009年1月至2011年5月期间共行机器人手术209例,其中高龄重度梗阻性黄疸患者47例(机器人组),同期开腹手术患者44例(开腹组),对比观察患者疾病分布,术前、术中及术后等相关指标,对其结果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2组患者基线一致(P>0.05)。机器人组46例在机器人辅助下完成手术,手术完成率达97.87%(46/47),1例中转开腹,中转率为2.13%(1/47);手术方式包含肝胆胰外科所有手术方式,且其中1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因血清胆红素水平极高(375μmol/L),急诊行肝门部胆管癌切除+肝门-空肠Roux-en-Y吻合术;术后有7例患者出现并发症,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14.89%(7/47);围手术期死亡1例,死亡率为2.13%(1/47);术后3个月生存率为78.15%;术后15 d和术后3个月体力状况评分分别为42.87±18.61和58.51±23.86;腹部切口总长度为(6.30±1.70)cm。开腹组所有患者均完成手术,其中急诊手术4例;术后1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29.55%(13/44),围手术期死亡2例,死亡率为4.55%(2/44);术后3个月生存率为72.36%;术后15 d和术后3个月体力状况评分分别为37.15±13.64和45.27±18.96;腹部切口总长度为(26.73±3.07)cm。2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5 d和术后3个月体力状况评分及切口总长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对于高龄重度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其创伤小,操作灵活精准,术后恢复快,拓展了外科手术的年龄界限,扩大了手术适应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