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曲舒江 《中国健康教育》2012,(12):1072-1073
在信息公开、资源共享的时代,献血者对献血知识了解的程度、献血时的心理活动和健康状态、外界正负面影响的力度等因素对献血者的心理活动和献血过程有密切的影响。无偿献血是一项持续永久的工程,在献血服务工作中采取心理护理措施,对提高自愿无偿献血工作具有重要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行的献血方式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无偿献血是各国血液事业的发展方向,我国目前正处于有偿献血向无偿献血转化的过渡时期,存在着无偿献血、有偿献血、计划献血和亲友互献血等多种献血方式,献血方式的发展趋势是:无偿献血膛步取代有偿献血,逐步清除亲友互助献血,计划献血也瘵自动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3.
依据《南宁互助献血登记表》,了解南宁市互助献血开展情况。指出互助献血是志愿无偿献血的有益补充。血站应严格把握互助献血方向,规范互助献血流程,以确保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长沙市流动献血车和固定献血点全血采集情况和人口特征,为优化献血地点和招募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对2017年长沙市流动采血车和固定献血点采集的144 333名无偿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流动献血车和固定献血点性别、年龄、职业、学历及血液复检淘汰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流动献血车与固定献血点不同性别、年龄、职业、学历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无偿捐献全血人群中两种献血地点男性献血者均高(P<0.05);流动献血车18~24岁人群显著高于固定献血点,25~34岁人群固定献血点高于流动献血车(P<0.05);流动献血车职业分布献血人次占比最多的是学生,固定献血点是其他类职业;流动献血车献血者本科和专科学历均高于固定献血点,固定献血点高中学历比例大于大专院校以上学历;流动献血车复检淘汰率2.01%,固定献血点复检淘汰率3.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前,在长沙无偿捐献全血的主要方式是流动献血车,男性、18~24岁、大专院校学生、大专以上学历人群是无偿献血主体。注意选址充分发挥固定献血点在全市的布局和运行方式,并强化流动献血车的优点,根据献血人群结构特点做针对性的宣传,可提高血液采集的数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基于经典计划行为理论,应用德尔菲法构建无偿献血者重复献血意向的评估指标体系.方法 经文献研究和小组讨论,引用经典计划行为理论的态度、主观行为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和意愿4个维度,结合结果预期、自我认同、献血焦虑、环境和既往献血经历5个维度建立重复献血意向评估指标体系.由采供血机构、医院、高等院校和卫生行政部门专家经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掌握白山地区2006—2013年街头无偿献血者基本现状,总结8年来街头采血成功经验,分析各种因素在街头无偿献血过程中的影响力,改进无偿献血管理方式,指导无偿献血有序发展,进一步提高街头采血比例,全面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推动全市无偿献血事业健康发展。方法根据无偿献血登记表及献血者个人档案,按献血者的年龄、性别、职业分布情况逐一统计。结果 2006—2013年的72009人次街头无偿献血者中,36~45岁年龄组所占比例为36%是献血高峰期;46~55岁年龄组则表现出逐年递减趋势,所占比例为14%;而26~30岁年龄组为逐年上升趋势,所占比例为19%。男女比例为53:47,差异不大。职业分布以自游择业者居多,所占比例达到60.2%,其次为工人、职员,农民最低,仅占1%。结论街头无偿献血者以青壮年为主,说明该人群文化、健康程度高,基本不受传统观念影响,很快就能接受新生事物,能够深刻理解适量献血无损健康、科学献血有益健康的科学内涵。以职业区分,自游择业者最多,是街头无偿献血的主要来源,他们精神负担轻,无拘无束,善于助人为乐,是重点发展的长期固定无偿献血自愿者,是一座充足的活动血库。而农民这一庞大的群体则占非常小的比例,是今后需要加大宣传力度、积极有效发展无偿献血队伍的重中之重,具有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7.
杨重旺 《健康研究》2014,(4):455-456
文章随机抽取自愿无偿献血者和互助献血者各100例,调查其对互助献血的认可度及再次献血意愿,了解互助献血对献血者献血意愿的影响,为无偿献血健康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无偿献血事业不断发展壮大,更多的适龄健康公民加入到无偿献血者队伍中来,在献血过程中晕血、晕厥等不良反应也随之增多,这对无偿献血事业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1]。本文通过对3488名献血员献血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探讨献血反应的有效预防方法。1对象与方法 (1)对象:某地2013-2014年度3488名献血员,平均年龄28.0岁,其中首次献血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分析浙江和山东某市无偿献血者信息和献血筛查项目不合格率,探讨献血者招募策略和评估献血筛查项目。方法对2010年浙江和山东某市无偿献血者一般情况及职业和学历分布、献血筛查项目不合格率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浙江和山东某市无偿献血者在性别、年龄构成、职业构成、学历分布方面有显著性差异。山东某市献血者ALT不合格率显著高于浙江某市献血者,而浙江某市献血者HIV不合格率显著高于山东某市献血者HIV不合格率。结论浙江某地的献血者招募策略应将重点转向青年学生,大学或研究生等高学历背景人群。为降低ALT不合格率,山东某市应重视献血前询征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献血前口服糖对发生献血反应的影响。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本血站无偿献血的11231人中,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5753人发生献血反应人数为145(2.52%),对照组献血前1-5分钟给予口服糖5478人发生献血反应人数为72(1.31%),两组献血反应发生率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献血前给予口服糖对献血反应的发生有明显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一次献血300-400ml安全性及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无偿献血者中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以及影响因素,探讨一次献血从200ml向300ml、400d转变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对本站2006年-2007年78216例无偿献血者中发生的825例献血反应者,根据其献血量、年龄、性别、职业、献血方式、献血次数、体重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献血反应的发生与献血量没有直接关系,与年龄、性别、体重、职业、献血次数等有关。结论在加大宣教工作力度,严格执行《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和详细的献血前健康征询,提高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创造良好的献血环境的前提下,一次献血从200ml向300ml、400ml转变是安全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温州市无偿献血者献血反应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温州市无偿献血者中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探求预防对策。方法对2004年9月1日—2006年8月31日温州市中心血站77983人(次)无偿献血者,依据性别、年龄、职业、献血次数等变化特点,对诱发献血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温州市中心血站此时间段内献血反应率为2.15%,献血反应与性别、年龄无直接关系,而与职业、献血次数相关。精神紧张、空腹献血、疲劳献血是导致献血反应的主要原因,环境因素、操作技术等也会引发献血反应。结论应做好无偿献血的宣教工作,消除献血者的焦虑紧张情绪和害怕心理,提高采血人员操作水平,严格执行体检标准和详细的献血前健康征询,并创造良好的献血环境,以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龙永梅  张亦弛 《中国卫生产业》2013,(35):147+149-147,149
目的分析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寻求有效防护措施,降低献血反应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中心血站献血的39563例无偿献血者的献血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39563例无偿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者543例,献血反应率1.37%,其中心理因素351例,占献血反应总人数的64.64%。结论献血反应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但最主要因素是心理因素,因此做好献血者的心理护理护,可有效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在对目前我国无偿献血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关于无偿献血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指出优化献血服务,是促进无偿献血发展,提高献血质量的保障。  相似文献   

16.
舟山海岛无偿献血人群献血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舟山市无偿献血人群献血反应发生状况,分析献血反应分布特点。方法按《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选择献血反应者,分析人群特征分布及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2005年1~6月份舟山市无偿献血人群献血反应发生率为1.04%,且献血反应以轻度为主;同时不同年龄组献血反应率存在统计学显著性差异(x2=17.71,P=0.01),以低年龄组(18~25岁组,52.83%)为主,男、女性间献血反应发生率无差异(x2=9.84,P=0.02),献血反应发生诱因以精神紧张为主,其次为睡眠不足伴疲劳。结论做好献血知识的宣传工作,尤其是要提高18~25岁献血人群对献血知识的认知程度,去除对献血的不利因素,才能有效的降低献血不良反应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流动采血车献血者反应情况,控制无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方法]对日照市2003~2005年流动采血车献血者献血反应进行分析.[结果]流动采血车献血者20 891人,出现献血反应者501例,献血反应率为2.40%.献血反应率,2003~2005年分别为2.55%、2.26%、2.46%(P>0.05)男性为2.67%、女性为2.02%(P<0.01)18~35岁为2.64%、36~55岁为2.07%(P<0.05)干部、军人、大学生、农民、其他职业者分别为2.65%、1.22%、2.67%、2.03%、3.45%(P<0.05);501例反应者中,反应原因分别是精神紧张占47.90%、环境不佳占18.16%、睡眠不足或疲劳占14.97%、空腹占8.18%、穿刺疼痛占5.79%、有晕血晕针史占3.19%,其他占1.80%.[结论]流动采血车献血者献血反应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人群无偿献血知识来源,为今后无偿献血选择有效的宣传方式提供依据。[方法]依据随机抽样和整群抽样的原则,选取参加无偿献血的自愿者、有代表性的职业人群及普通居民,采用"南京居民无偿献血知识、态度、行为调查问卷"开展一人一表的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调查总人数1 079,男性519人,女性560人,平均年龄是(25.87±9.09)岁。无偿献血知识来源于电视的比例较大,其次来源于宣传活动,同时,信息来自于报纸、广播、宣传单和亲戚朋友的也有一定比例。女性更易受到周围人群的影响;已婚者在电视、广播和报纸方面,利用率较未婚者高;而未婚者更倾向宣传活动、宣传单和亲戚朋友的介绍。[结论]对不同的人群,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宣传方式,做到宣传面的推广和宣传深度的有机结合,推进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无偿献血是每个健康适龄公民应尽的义务,而有效地减少献血反应,保障献血者身体健康,是血站工作人员的职责。我站自1999年1月至2001年10月无偿献血72850人次,其中出现献血反应者2181人次,反应率为2.99%。现将献血反应原因的初步分析及相关的预防措施报告于后。1病例简介2181名献血反应者均是无偿献血者,年龄18~55周岁,体检合格,按常规采血200~400ml。其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心慌、胸闷、出冷汗、浑身乏力,严重时有短时意识丧失、抽搐及血压下降等。经对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互助献血和无偿献血的血清学指标进行分析对比,研究探讨互助献血的风险。方法 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对符合献血条件的1 834例互助献血者以及217 323例无偿献血者进行了血液采集和留取ETDA抗凝样本,进行ALT、HBsAg、Anti-HCV、Anti-HIV、梅毒共5个项目的初复检。结果互助献血(8.67%)的总阳性率要高于无偿献血组(6.31%),但两组的ALT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互助献血组的HBsAg、Anti-HCV、梅毒均高于无偿献血组。结论无偿献血群体的血清学安全指标优于互助献血组,是血源性传播疾病较低的低危人群,应该是血液供应的主要来源群体;对互助献血采取合理的干预措施后,能确保其安全指数与无偿献血等同,可作为无偿献血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