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者采用骨膜外自体渗血充填术治疗慢性脓胸及全肺切除术后残腔18例,一期手术成功率94.4%,随访无1例复发。此种手术方法与目前常用的胸廓改形术相比,具有手术一期完成、不切除肋骨、无明显的胸廓畸形,肺功能得到改善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负压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慢性脓胸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九江市解放军171医院心胸外科2006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38例慢性感染性脓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6例、女12例,年龄7~61(41.2±7.4)岁,分析采用高负压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的效果。结果 35例患者接受高负压胸腔闭式引流治愈,3例另外行局部胸膜纤维板剥脱术,全部患者康复,治疗后检查原胸内脓腔无残腔闭合,肺功能显著改善。无1例行胸廓成形术。全组患者住院时间(31.40±17.65)d。无并发症发生。随访1~5年无复发。结论高负压胸腔闭式引流是治疗慢性脓胸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慢性结核性脓胸461例外科治疗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慢性结核性脓胸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山东省胸科医院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461例慢性结核性脓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17例,女性144例;年龄6~79岁,平均年龄32岁.术前病程3个月至50年,其中1年以内347例,1~2年61例,2年以上53例.根据患者情况采用不同手术方法.结果 全组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461例中一次手术治愈445例,分期手术治愈6例.1例脓胸合并支气管胸膜瘘患者,行胸膜剥脱术+肺叶切除术后再发支气管胸膜瘘,引流半年后行瘘修补+肌瓣填塞术+局限性胸廓成形术后治愈.3例切口愈合不良,经过换药治愈.5例出院后3个月内出现同侧切口附近胸壁脓肿,经过病灶清除附加局限性胸廓成形术治愈.1例胸膜全肺切除术患者于手术后1年因支气管残端瘘致余肺播散,死于呼吸功能衰竭.结论 在慢性结核性脓胸的治疗当中,手术治疗仍然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患者病情及身体状况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肩胛骨岗下切除加胸廓成形术对胸顶部脓腔为主的脓胸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5年1月~2010年5月,为25例胸顶部脓腔为主的脓胸患者实施肩胛骨岗下切除加胸廓成形术。结果 24例患者一次性痊愈,1例由于残端瘘复发,行镍钛记忆合金内支架置入封堵支气管残端瘘,二次手术而愈合。术后全组无手术死亡患者,随访0.5~5.0年无脓胸和支气管残端瘘复发。结论肩胛骨岗下部分切除加胸廓成形术是胸顶部脓腔为主的脓胸和胸廓成形术后复发脓胸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总结分析胸廓造口开窗引流术(OWT)在结核性脓胸伴支气管胸膜瘘中应用的治疗经验。方法 对我科在2003年至2012年56例结核性脓胸伴支气管胸膜瘘病例采用胸廓造口开窗引流术的外科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病例胸廓造口开窗换药引流3~12个月后,分别采用Heller胸廓成形术加瘘修补术、胸膜外全肺切除术或余肺切除术、永久的开放性胸廓造口术等方法治疗。结果 全组患者有效地控制胸腔感染后,36例行Heller胸廓成形术加瘘修补术;14例胸膜外全肺切除术或余肺切除术后关闭胸廓造口,其中有5例术后出现围手术期胸腔再次感染并发症发生再次行胸廓造口术;6例患者选择永久的开放性胸廓造口开窗换药引流,无围术期死亡病例发生。结论 对结核性脓胸伴支气管胸膜瘘的患者应用胸廓造口术能有效地控制胸腔感染,降低死亡率,改善身体状况,为二期瘘修补术及消灭残腔手术创造有利条件并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治疗慢性结核性脓胸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07-2019-07间濮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慢性结核性脓胸患者,均行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治疗。回顾性分析近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术中出血量为(650.24±45.16)mL,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均为结核性病变。术后脓腔消失,未发生感染、肺不张、出血、肺漏气等并发症,均顺利出院。随访3个月,其间53例(85.48%)病情完全改善,7例(11.29%)病情好转,2例(3.23%)脓胸复发。结论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是治疗慢性结核性脓胸有效和安全的术式。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性,20岁,凶双下肢不完令截瘫近4年人院。4年前患者曾因头痛、头晕伴流涕等不适症状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感冒”,给予对症处理,病情无缓解。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双下肢麻木、无力。渐发展至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先后转治多家医院均无明确诊断,症状也无明显改善。最后诊断为“结核性脑脊髓膜炎”,给予正规抗痨治疗,症状得以缓解,可搀扶下床活动。但出院后未能坚持全程足量抗痨治疗,病情再次加重,双下肢瘫痪,继行抗痨治疗,症状略有好转,双下肢仍不能活动。于2004年8月31日收入院。检查:双下肢肌肉萎缩;双上肢肌力5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治疗肺切除术后脓胸的可靠、确切、有效的方法,尤其是肺切除术后合并支气管胸膜瘘增加了治疗难度.方法 为5例肺切除术后脓胸患者实施肩胛骨岗下切除加胸廓成形术.结果 4例1次痊愈,1例由于残端瘘复发,行镍钛记忆合金内支架置入封堵支气管残端瘘,二次手术而愈合.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随访0.5~5.0年,无脓胸和支气管残端瘘复发.结论 肩胛骨岗下部分切除加胸廓成形术是肺切除术后脓胸和胸廓成形术后复发脓胸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腱鞘结核所致的腕管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观察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11例术前不能明确病因的腕管综合征患者行手术治疗,广泛切除腱鞘滑膜上病灶组织,经病检确诊为结核性腱鞘滑膜炎,术后行抗痨治疗.通过随访观察症状的改善、神经肌电图的变化来评估手术疗效.结果 11例随访6~18个月,9例术后1周神经症状缓解,1个月后麻木症状消失.术后6个月临床症状和神经传导较术前明显改善,结核未复发,手指功能恢复良好,未产生并发症.结论 结核性腱鞘滑膜炎好发于腕部屈肌腱,是引起腕管综合征病因之一.手术切除病灶,加上抗痨治疗和早期功能锻炼,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电视胸腔镜脓胸廓清术治疗结核性脓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脓胸廓清术治疗结核性脓胸的疗效。方法 2004年1月~2011年6月对82例早期结核性脓胸(病史2周~2个月,处于渗出期和纤维机化早期)行电视胸腔镜脓胸廓清术,在胸腔镜下分离粘连,清理脓苔,刮除脏、壁层胸膜上干酪样物、坏死和肉芽组织,剥除增厚的纤维板,术中反复冲洗,术后充分引流、注药,同时全身抗结核治疗。结果 82例电视胸腔镜脓胸廓清术均顺利完成,术后5~7 d顺利拔管。术后1个月复查CT示脓腔消失,肺脏膨胀良好;术后1个月痰查结核菌无阴转阳者,术前阳性2例分别于术后1、3个月转阴。术后1个月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肺活量、肺总量与术前相比明显改善(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脓胸廓清术治疗纤维素期和纤维机化早期的结核性脓胸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先天性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的诊断依据及治疗方法 ,提高治疗效果。 方法 对 5例患者诊断与治疗的观察、分析、总结影像片及特征性体征 ,并结合文献资料 ,不断完善对此病的认识。 结果  5例患者近期症状均改善 ,患肢葡萄酒色红斑变淡 ,病灶明显减少 ,患肢周径缩小 ,溃疡愈合。随访时间 1~ 44年 ,1例失访。1例股浅动脉结扎、病灶切除术 44年后再复发 ,2例手术治疗者分别随访 2年、4年 ,血管瘤样病变无复发 ,患肢无继续增生 ,酸胀感明显减轻。弹力绷带保守治疗的患儿随访仅 1年 ,有待进一步观察。 结论 先天性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一旦确诊后 ,应尽早手术 ,时机宜选择在青春发育期前 ,能获得满意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分析应用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封堵结核性支气管胸膜瘘的治疗经验。方法 对我科在2018年至2019年20例结核性脓胸伴支气管胸膜瘘病例采用应用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封堵结核性支气管胸膜瘘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病例先行胸廓造口开窗引流术(OWT)换药引流2~4周后,残腔感染有效控制的病人选择行光导纤维气管镜下房间隔封堵器封堵支气管胸膜瘘口。结果 全组患者有效地控制胸腔感染后,封堵瘘口治疗后疗效根据临床症状、胸腔及肺部感染控制情况和瘘口闭合情况进行评价,全组20例病例封堵术后达到治愈(CR)标准:瘘口愈合,临床症状完全缓解持续1个月,被封堵器封堵瘘口,临床症状完全缓解持续;随诊6~12个月,其中8例患者封堵术后3~6个月行简单的胸廓关窗术,避免行形体改变大的胸廓改形术,7例患者全身症状改善可耐受择期手术,行余肺切除术+支气管瘘修补术,3例患者部分缓解(partial, PR),瘘口未闭合,部分被支架封堵,临床症状部分缓解,2例患者出现移位分别在术后8月和术后12月气管镜下取出封堵器。本组患者无死亡病例,围手术期均无不良事件包括封堵器脱落,气道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该治疗方法具有微创及性价比高的特色,因支气管胸膜瘘的瘘管解剖特殊,与房间隔缺损瘘口结构类似,使用房间隔封堵器治疗结核性脓胸伴支气管胸膜瘘在常规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可作为一种在气管镜下特殊治疗技术应用,能快速、有效地封堵瘘口,降低再次感染风险及呼吸衰竭的发生,为结核性脓胸伴支气管胸膜瘘病人提供一个有效治疗方法选择。  相似文献   

13.
改良肋骨内固定手术治疗前支肋骨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索胸部损伤浮动胸壁中前支肋骨骨折内固定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广元市中心医院43例多发性前支肋骨骨折患者采用形状记忆环抱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43例分为两组,常规手术组:18例,其中男16例,女2例;年龄(38.5±3.8)岁,采用常规手术方法行肋骨内固定术;改良手术组:25例,其中男21例,女4例;年龄(36.4±5.6)岁;采用改良手术方法行肋骨内固定术。对两种手术方法的难易程度、手术时间和术后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围术期无死亡,术后两组患者胸廓形状均恢复正常,反常呼吸消失,呼吸困难显著改善,肋骨骨折均达到解剖复位。术后无肺部、胸腔、切口感染和肺不张等并发症发生。改良手术组手术时间[(74.80±9.41)min vs.(91.94±17.42)min,P=0.006]和术中出血量[(34.20±14.70)ml vs(.83.33±20.72)ml,P=0.000)]明显短于或少于常规手术组。随访28例(改良手术组17例、常规手术组11例),随访时间1个月~1年,失访15例。随访期间两组患者肋骨骨折均愈合,无胸廓畸形和呼吸功能受损,亦未见记忆环抱接骨板脱落、断裂和移位。患者恢复正常生活或工作。结论前支肋骨骨折内固定的改良手术操作简单、方便、创伤小、出血少和临床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手术加抗痨治疗结核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采用2HRZE/4HR抗痨方案,手术切除瘘管及肛周结核病灶,术后每日用中药坐浴、熏洗伤1:3及利福平、异烟肼混合液换药治疗的52例结核性肛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2例结核性肛瘘均一次手术治愈,疗程15-30d,随访1~3年,均无复发。结论结核性肛瘘应全程抗痨治疗与手术切除结核病灶相结合,术后伤口用中药坐浴、熏洗,抗痨药物换药,能有效促进伤口愈合,防止结核病灶复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肋骨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连枷胸的临床疗效,探讨手术适应征、禁忌征和手术时机,优化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至2013年,本院收治的130例连枷胸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成手术组(肋骨骨折内固定)和保守组(包括加压包扎、肋骨悬吊牵引、呼吸机固定等),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并发症等。结果手术组术后24小时心率、呼吸指标明显改善(P〈0.05),患者疼痛感明显减轻,呼吸机支持例数、肺部感染、肺不张率明显少于保守组(P〈0.05);保守组出现4例非计划手术病例,均为凝固性血胸,其中1例继发感染成脓胸。随访3月手术组肺功能指标明显好于保守组(P〈0.05),胸廓畸形率明显低于保守组(P〈0.05),保守组有5例骨不连,手术组无骨不连病例。手术组无因并发症而须去除接骨板者;无切口或胸腔感染、切口裂开病例。结论肋骨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连枷胸可获得更好的疗效,尤其适于重症呼吸功能受损的连枷胸患者;应重视手术适应征、禁忌征、手术时机的选择及术中规范操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自发性食管破裂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6年1月至2010年6月苏北人民医院收治34例自发性食管破裂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其中男28例,女6例;平均年龄57.6(32~80)岁。主要临床症状为呕吐后出现胸腹剧烈疼痛、发热、呼吸困难和休克等,从发病到确诊时间4 h~7 d。保守治疗13例,均采用胸腔闭式引流,并行逆行胃肠减压和空肠造瘘营养支持;食管修补术治疗21例,手术为食管裂口分层吻合,同时行空肠造瘘及逆行胃肠减压。结果全组无死亡,均治愈出院。经保守治疗的13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46 d,行食管修补术的21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7 d,术后破裂口均一期愈合。34例患者随访l~8年,失访4例;经保守治疗的患者中随访11例,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随访19例,随访期间均能正常饮食,无食管狭窄、反流性食管炎及慢性脓胸等症状。结论自发性食管破裂是一种误诊率和病死率均较高的胸外科急症,早期诊断和尽早手术闭合破裂口和通畅引流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李小林 《腹部外科》2000,13(3):173-174
探讨结核性肛瘘的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 2HRZE/4HR抗痨方案 ,手术彻底切除肛门局部结核病灶 ,术后每日用 1/5 0 0 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 ,用自行配制的利福平、异烟肼混合液换药。结果  48例结核性肛瘘均 1次手术治愈。疗程 15~ 30d ,随访 1~ 3年 ,均无复发。结论 结核性肛瘘应全程抗痨治疗与手术彻底切除病灶相结合 ,术后伤口用抗痨药物换药 ,防止结核病灶复发。  相似文献   

18.
Shi ZY  Fu WG  Wang YQ  Guo DQ  Chen FZ  Ye JR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7):416-419
目的探讨八十岁以上高龄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传统手术及腔内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年龄在80~90岁腹主动脉瘤患者的外科治疗经验,其中12例接受传统手术,8例行腔内治疗。结果20例患者围手术期有2例死亡,均为手术组患者。腔内组的手术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均显著优于手术组。随访3~69个月,2例手术组患者失访,手术组和腔内组各有2例远期死亡。手术组和腔内组的累计生存率分别为6/10和6/8。结论对于八十岁以上高龄腹主动脉瘤患者的外科治疗可行,在合适病例首选腔内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溴索与参麦注射液联合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9月~2011年9月慢性阻塞性肺病老年患者80例,上述患者均为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患者。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氨溴索和参麦注射液。两组患者14天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肺功能的改变情况,主要观察FEV1和FEV1/FEV的改变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内急性加重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前FEV1和FVC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EV1和FVC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期间急性加重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基础上给予氨溴索和参麦注射液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肺功能,改善临床症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介入和外科手术治疗布加综合征39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介入治疗、根治术、转流减压术治疗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BC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介入治疗15例,根治手术9例,转流手术15例。结果手术均一次性获得成功,围手术期死亡率0%,下腔静脉压力平均下降14.8(5~24)cmH2O。所有病例术后症状、体征不同程度消退。随访32例,13例基本恢复正常生活,11例可从事轻度体力劳动,8例不能从事体力劳动但生活可自理。1例胸腔积液反复出现,术后1年基本消失,遗留胸廓塌陷。1例根治术后复发,拒绝再次手术治疗,随后失访。结论介入治疗逐渐成为B-CS的首选术式,但根治术和转流术等外科术式也各有其适应证和不可替代性。临床工作中应根据病理类型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特征,制定个体化的最佳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