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总结射频改良迷宫手术治疗二尖瓣病变合并心房颤动(AF)的临床经验。方法 2003年5月至2008年12月我们对122例合并永久性AF的心瓣膜病患者行二尖瓣置换术,同期施行射频改良迷宫手术,其中男31例,女91例;年龄23~65岁(47±10岁)。AF持续时间0.5~32.0年(6.5±5.7年),二尖瓣狭窄57例,二尖瓣关闭不全7例,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58例。采用Cardioblate系统(Medtronic公司,单极射频笔、射频能量25~30 W、盐水冲洗速度180~240 ml/h),首先完成右心房迷宫手术,阻断升主动脉以冷晶体或含血心脏停搏液灌注保护心肌,经房间沟或房间隔进入,分别环绕左右肺静脉口做消融线,并从左侧环线向二尖瓣后瓣环及左心耳口做消融线,完成连接左右环线之间的消融。处理左心耳及相应的心瓣膜病变。术后常规使用胺碘酮,定期随访。结果术后围术期死亡4例,其中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2例,机械瓣故障死亡1例,猝死1例。随访115例,失访3例;随访时间1.5~7.0年(4.8±2.6年),随访期间死亡4例,其中猝死3例,机械瓣膜故障1例。87例(78.4%,87/111)患者恢复了窦性心律,22例仍为AF,1例为心房扑动,另1例术后1年需置入永久性起搏器。随访期间(术后0.5~7.0年)患者左心房内径较术前明显缩小(44.90±7.50 mm vs.54.30±10.80 mm,t=10.641,P=0.000)。结论射频改良迷宫手术治疗二尖瓣病变合并AF是相对安全的,但术后心律不稳定、心动过速及AF复发并非罕见,因此对这些患者AF的手术指征应该个体化。  相似文献   

2.
心内直视手术加射频消融迷宫术治疗心房颤动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心内直视手术加射频(RF)消融行迷宫(maze)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2003年1月至2004年10月共66例患者接受心内直视手术加RF消融maze手术,回顾性分析并随访比较手术前后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等指标,通过电话和信件了解心功能的变化和脑梗死的发生情况。结果RF消融maze手术所需时间为18.61±3.56min,全组无院内死亡,并发症发生率为15.15%(10/66)。随访时间14.25±6.47个月,随访率95.45%(63/66);最近的随访中心房颤动消除率80.95%(51/63),窦性心律恢复率74.60%(47/63),全组无1例发生脑梗死,77.78%(49/63)的患者术后心功能(NYHA)级。术后6个月随访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左心房、左心室较术前明显缩小(P<0.01)。结论心内直视手术加RF消融行maze手术消除心房颤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改良迷宫手术治疗二尖瓣病变伴慢性心房颤动的疗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迷宫手术〔1〕的技术复杂、心脏停搏时间较长 ,为此 ,一些学者对其进行了改进〔2 -5〕。 1998年 3月我们也采用改良迷宫手术 (modifiedmazeprocedure)治疗二尖瓣病变伴慢性心房颤动 (房颤 )的病人 ,现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  2 2例病人中男 5例 ,女 17例 ;平均 (39 7±10 9)岁。房颤平均持续 (8 8± 6 7)年。其中二尖瓣狭窄 10例 ,二尖瓣关闭不全 8例 ,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 4例。左房径 (6 0 8± 16 7)mm ,射血分数 0 5 3± 0 12 ,缩短分数 0 2 8±0 0 7。常规建立体外循环 ,冷晶体心停跳液保护心肌 ,血流…  相似文献   

4.
改良迷宫手术治疗二尖瓣疾病伴慢性心房颤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介绍一种治疗二尖瓣疾病伴慢性心房颤动的改良迷宫手术。方法对15例作二尖瓣替换手术的患者同时施行改良迷宫手术,常规建立体外循环及心肌保护。房顶和房间隔联合切口完成后作绕肺静脉口的环形切口。-60℃,2分钟冷冻环形切口左下至二尖瓣后瓣环中点及环形切口左上至左心耳开口之间的区域。连续缝合环形切口,替换二尖瓣。连续缝合左房顶和房间隔,开放主动脉后关闭右心房切口及切除左心耳。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康复出院。除二尖瓣替换外尚有5例行左心房血栓清除,3例行三尖瓣环缩。出院随访1~5月(平均3月),15例患者均恢复为窦性心律。结论与maze-Ⅲ手术相比我们所采用的改良迷宫手术技术较为简便,亦安全可行,但其长期效果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报告术中盐水冲洗的射频改良迷宫手术治疗二尖瓣病变伴心房颤动(AF)的初步结果。方法2003年5月至2004年4月有41例患者接受了术中盐水冲洗的射频改良迷宫手术。采用Cardioblate进行消融(射频功率25~30W,盐水冲洗速度180~240ml/h),完成右心房部分迷宫手术后,阻断主动脉,以冷晶体或冷血心脏停搏液灌注保护心肌,作房间沟后左心房切口,完成环绕左右肺静脉的消融线,并作左环线至左心耳口及二尖瓣后瓣环的消融线,用消融线连结左右环线,完成心瓣膜置换术及其它所需的手术(施行双瓣膜置换术10例、二尖瓣置换术31例,其中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6例、左心房血栓清除术6例)。结果体外循环时间71~160min(105±24min),主动脉阻断时间32~106min(62±20min),射频消融时间4~22min(11±4min)。住院期间死亡1例,死于机械瓣膜故障。在出院及术后3个月的随访中,35%(14/40)的患者恢复了窦性心律,术后6个月随访67%(10/15)的患者恢复了窦性心律。结论二尖瓣病变伴有较长时间持续AF的患者,在施行心瓣膜置换术的同时行术中盐水冲洗的射频改良迷宫手术是较为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心内膜合并心外膜改良迷宫射频消融治疗心房纤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Wang JG  Meng X  Li H  Cui YQ  Hou XT  Gao F  Zheng SH  Xu CL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6):415-418
目的评价心内膜合并心外膜改良迷宫射频消融治疗心房纤颤的疗效。方法对295例房颤患者进行射频消融,185例进行心内膜加心外膜消融,另110例行心内膜消融。其中男124例,女171例;年龄19—77岁,平均(52±11)岁。90.8%(268/295)患者为风湿性病变。瓣膜手术289例,19例合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果手术死亡10例(3.4%),其中4例死于低心排综合征,5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于脑疝。随访3~47个月,平均(28±5)个月。随访每组各有1例死亡,均死于神经系统并发症。全组术后窦性心律占77.3%(228/295),其中心内膜组70.9%(78/110);心内膜加心外膜组81.1%(150/185)(P〈0.05)。最近随访的259例,窦性心律191例,占73.7%,其中心内膜组66.0%(64/97),心内膜加心外膜组78.4%(127/162)(P〈0.05)。组织学可见心内膜组心肌细胞凝固性坏死灶集中在心内膜侧,近心外膜的坏死灶减少。而心内膜加心外膜组可见病灶分布组织全层,局部有炎症细胞浸润,心肌细胞网状结构破坏消失。结论心内膜合并心外膜射频消融是一种简易、安全、有效的治疗房颤的外科方法,而且效果优于心内膜消融。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外科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永久性心房颤动(AF)同期行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的效果。方法自2006年3月至2010年10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风湿性心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124例,按照抛硬币法随机分成射频消融组(n=62)和对照组(n=62),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体外循环(CPB)时间、主动脉阻断(ACC)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情况、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结果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射频消融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长[(15.8±6.1)d vs.(12.9±3.1)d,P=0.001],CPB和ACC时间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需放置永久起搏器,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9.6%±9.2%vs.55.5%±5.4%,P<0.01)。在6个月、12个月、18个月和24个月随访时射频消融组窦性心律维持率分别为88.5%、87.5%、87.1%和82.4%,对照组分别为3.3%、2.2%、0.0%和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科双极射频消融术能有效治疗永久性心房颤动。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双极射频消融迷宫术(CoxⅣ)术后同步电复律治疗心房颤动(AF)的临床经验。方法 2006年7月至2009年7月沈阳军区总医院对223例AF患者行CoxⅣ治疗,其中13例患者(包括男4例,女9例;年龄41~69岁;风湿性心脏病7例,退行性心瓣膜病5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1例)于出院后仍为AF而药物转复不佳,行同步电复律治疗。电复律后观察心率和心律情况,监测生命体征,出院后继续口服胺碘酮200 mg,1次/天,定期门诊随访。结果 CoxⅣ手术后6个月内行同步电复律4例,即刻转复窦性心律3例;6个月以上行同步电复律9例,即刻转复窦性心律4例、AF 2例、交界性心律3例。CoxⅣ术后1年以上行电复律3例,转复窦性心律2例。1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1年。随访期间窦性心律8例(61.54%)、AF4例(30.77%)、交界性心律1例(7.69%)。7例电复律后即刻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患者中有1例复发,窦性心律维持率为85.71%(6/7);6例即刻未转复为窦性心律患者中有2例转为窦性心律。窦性心律患者复律后左心房内径(LAD)较复律前明显减小(39.00±5.15 mm vs.54.50±3.63 mm,t=6.958,P=0.000),而AF患者LAD在复律前后无明显改变(51.00±5.72 mm vs.48.00±5.89 mm,t=0.731,P=0.493)。结论 CoxⅣ手术后电复律治疗AF安全有效,成功率高,是CoxⅣ术后控制AF的重要治疗手段。复律时机以术后6个月以内为宜,即刻转复窦性心律成功率较高,维持率也高。LAD明显缩小者电复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胸腔镜辅助下微创切口二尖瓣手术同期行冷冻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近中期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血管外科2013年8月至2017年10月完成的68例胸腔镜辅助下右胸微创切口二尖瓣手术同期行冷冻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8例、女40例,平均年龄(38.7±9.3)岁.于术后定期复查24h...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胸腔镜辅助下微创切口二尖瓣手术同期行冷冻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近中期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血管外科2013年8月至2017年10月完成的68例胸腔镜辅助下右胸微创切口二尖瓣手术同期行冷冻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8例、女40例,平均年龄(38.7±9.3)岁。于术后定期复查24 h动态心电图观察心律情况。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1例再次开胸止血。出院时窦性心律转复率为95.8%。随访无死亡病例。术后第6个月、12个月、24个月、36个月的窦性心律转复率分别为93.5%、91.6%、90.3%、89.5%。结论胸腔镜辅助下微创切口二尖瓣手术合并心房颤动冷冻消融近中期结果安全可靠,心房颤动治疗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对二尖瓣置换同期双心房射频消融患者实施右侧微创手术的优点及疗效。方法纳入2009月10月至2012年10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二尖瓣病变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8例,男4例、女4例,年龄34~67(52.4±17.5)岁。经右胸微创切口行二尖瓣置换同期双心房射频消融术,观察其疗效。结果全部患者无院内死亡,无术中转常规手术切口病例。置换生物瓣2例,机械瓣6例。手术时间(207.9±18.1)min,体外循环时间(81.7±23.9)min,胸腔引流量(126.7±34.5)ml。术后第3 d房颤心律1例,出院时均为窦性心律。随访时间(18.3±7.4)个月,房颤复发1例,心功能分级(NYHA)Ⅰ级7例,Ⅱ级1例。结论经右胸微创二尖瓣置换同期双心房射频消融术可以同时保证治疗效果并美容,值得在二尖瓣病变合并房颤手术中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二尖瓣置换同期全迷宫射频消融术后患者心房功能的恢复情况,并探讨其与心房纤维化的关系。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分析2010年1~8月期间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以二尖瓣病变为主的心瓣膜病合并慢性心房颤动(房颤)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21例,年龄(49.8±8.7)岁;其中单纯风湿性二尖瓣狭窄14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8例,二尖瓣脱垂10例;术前房颤持续时间(3.6±4.6)年。所有患者均行二尖瓣置换加全迷宫射频消融术。以左心耳纤维化程度的中位数10.9%为割点,将32例患者按心房纤维化的程度不同分为纤维化较重患者(纤维化程度〉10.9%)19例,纤维化较轻患者(纤维化程度〈10.9%)13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肌纤维化程度,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房结构和功能的改变。结果无围术期死亡。体外循环时间(84.6±22.6)min,主动脉阻断时间(47.6±15.6)min;监护室停留时间(3.2±1.5)d。32例患者均随访半年以上,随访时间(1.3±0.6)年。32例患者的心房壁纤维化程度为4.8%~18.3%(10.7%±4.2%),19例纤维化较重患者术前和术后3个月左心房内径(LAD)、左心房面积变化分数(LAFAC)及瓣环运动与13例纤维化较轻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房纤维化较轻患者术后6个月LAD明显缩小(P〈0.05);二尖瓣侧壁瓣环处的舒张晚期运动峰速(Am)显著提高(P〈0.05);LAFAC有一定改善(P=0.067)。32例患者中二尖瓣置换术加射频消融术后3个月时有28例患者(87.5%)恢复为窦性心律,21例可维持窦性心律6个月以上(65.6%),左心房后壁纤维化程度较轻的患者容易维持窦性心律(P=0.010)。结论二尖瓣手术同期行全迷宫射频消融术后6个月心房功能得到改善,与心房纤维化程度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随访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行二尖瓣置换术同期行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的心律,探索发生房性心动过速(房速)患者的导管射频消融效果。方法纳入因风湿性心脏病行二尖瓣置换术同期行心房颤动外科消融术后发生房速的11例患者,在心动过速持续状态下采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建立左心房或右心房标测图,根据标测结果选择心动过速的关键部位行射频消融术。男4例、女7例,平均年龄(49±8)岁。结果该组患者行外科手术时间为(149±18)min,术后住院时间(9.5±2.9)d,住ICU时间(1.8±0.4)d。在电解剖标测过程中,11例患者共标测出17种心动过速,其中5例患者(6例次,35%)起源于右心房,6例患者(11例次,65%)起源于左心房,其中2例与二尖瓣环有关。消融术中即时成功率为91%(10/11)。平均随访(17±4)个月后,2例左心房房速患者复发。结论该类患者发生的房速来自左心房居多,大多数非二尖瓣瓣环依赖,行导管射频消融术效果满意且安全。  相似文献   

14.
15.
16.
本文报道保留二尖瓣装置的二尖瓣替换术19例。结果表明:术后病人血波动力学稳定、心功能恢复快,手术并发症少。对手术适应证的迭择、手术方法和术中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保留二尖瓣及瓣下结构在重症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二尖瓣置换术中的应用经验,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1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因重症二尖瓣关闭不全行全保留二尖瓣及瓣下结构二尖瓣置换术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3例;年龄38~82(63.41±11.82)岁;合并心房颤动13例;术前纽约心脏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5例,Ⅳ级12例;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7例,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9例,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1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行全保留二尖瓣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4例;其中生物瓣11例,机械瓣6例。全组患者住院期间无死亡,均顺利出院,住院期间未并发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无左心室破裂。17例患者均随访,随访时间2~25(16.44±5.02)个月。随访期间1例患者因术后2个月发生二尖瓣重度瓣周漏死亡。其余患者人工二尖瓣功能良好,无抗凝和瓣膜引起的并发症,心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心功能NYHA分级恢复至Ⅰ级11例,Ⅱ级4例,Ⅲ级1例。术后早期及随访期间心胸比率、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及收缩期末内径与术前相比均明显减小。而术后早期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与术前相比有所降低[(50.94%±8.78%)vs.(55.31%±10.44%),P=0.04],术前LVEF与随访期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5.31%±10.44%)vs.(56.13%±9.67%),P=0.73],随访期间LVEF与术后早期相比显著增加[(56.13%±9.67%)vs.(50.94%±8.78%),P=0.02]。术后早期与随访期间人工二尖瓣压力减半时间(PH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06±19.00)ms vs.(94.56±19.19)ms,P=0.91]。结论全保留二尖瓣及瓣下结构在重症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二尖瓣置换术中应用安全有效,可以改善左心室重构及术后心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