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分离和鉴定知母挥发油成分,用归一化测定其相对含量。共分离出64个组分,鉴定出57种化合物,其含量占总挥发油组分峰面积95.41%。主要挥发成分及其含量为抗氧剂264(24.05%)、正十六烷(15.67%)、乙酸松油酯(8.25%)、正十五烷(7.71%)。  相似文献   

2.
秦岭铁线莲挥发油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秦岭铁线莲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秦岭铁线莲的挥发性化学成分,气相色谱质谱分离并分析鉴定各成分及其相对含量.结果共鉴定出37个化合物,其中含量较大的有十六酸、二十碳三烯酸甲酯、肉豆蔻酸、十六酸甲酯.结论首次研究了秦岭铁线莲挥发油类化学成分并鉴定出37个化合物.  相似文献   

3.
短柄五加叶挥发油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短柄五加叶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对精油进行分析鉴定,并利用柱色谱法对挥发油中部分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辅助鉴定精油化学成分。结果从挥发油中共确定出55种化合物,其中石竹烯相对含量16.26%,氧化石竹烯相对含量13.52%,α-石竹烯相对含量8.64%,为其主要化学成分。结论将短柄五加叶中所含挥发油成分与其根茎挥发油成分对比,发现有部分成分相同,如正二十二烷、亚油酸棕榈酸、氧化石竹烯、菲等。  相似文献   

4.
伸筋草挥发性成分GC-MS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中药伸筋草的挥发性成分.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伸筋草挥发油,并用GC-MS进行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检索,应用色谱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 从伸筋草挥发油中分离并检索出36种化学成分,其中相对质量分数大于5%的分别为2-甲基-5-异丙基苯酚、葵酸、十八烷、二十烷、十六烷酸、十八烷二烯酸.结论 36种挥发性成分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占挥发油气化产物的87%.  相似文献   

5.
GC-MS测定鱼腥草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平原 《广西医学》2012,34(7):935-936,941
目的 测定鱼腥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鱼腥草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测定.结果 从鱼腥草挥发油中分离出68种化学成分,鉴定出47个化合物,质量分数占总出峰量的71.87%.主要成分为2-十二烷酮(13.10%)、乙酸香叶酯(7.80%)、左旋乙酸冰片酯(7.05%)、棕榈酸(4.30%)、石竹素(4.12%)、2-十三烷酮(4.03%)、月桂酸(3.08%).未检测出鱼腥草素.结论 该研究为鱼腥草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细锥香茶菜叶子中提取挥发油成分,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仪(GC-MS)对挥发油进行成分分析,以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含量.结果:分离出75个峰,共鉴定出72个化合物,其中十六酸(27.99%)、亚油酸(18.86%)、亚麻酸甲酯(17.37%)、新植二烯(7.48%)、六氢合金欢丙酮(6.45%)、十四烷酸(3.43%)等6种成分含量最高,占鉴定成分的81.58%.  相似文献   

7.
目的 提取桑枝中的挥发油,并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及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桑枝中的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鉴别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结果 同时蒸馏法萃取提取的桑枝挥发油中鉴定了19个化合物,占总检出量的94.49%,挥发油中含有烷、酸、醛、酮、酯和醇等物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桑枝挥发油中鉴定出16个化合物,占总检出量的97.12%,挥发油由呋喃、羧酸、酯、醛、醇、酚、酮、烯烃及酰卤等物质组成.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多于水蒸汽蒸馏法.结论 两种提取法的结合,可更加全面地鉴定出桑枝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黄花蒿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黄花蒿中挥发油。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四个不同产地黄花蒿挥发油中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用归一化法确定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四个不同产地黄花蒿挥发油中共分离鉴定出47种不同化合物,每种黄花蒿挥发油中鉴定出的化合物均占其挥发油总量的80%以上。结论黄花蒿挥发油主要成分为樟脑、b-石竹烯、α-荜澄茄烯、青蒿酸等等,本方法稳定可靠,重现性好,适用于黄花蒿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  相似文献   

9.
从东方香蒲花粉中分离出10个化合物,其中8个化合物鉴定为β谷甾醇(ⅩⅤ)、胡萝卜甙(Ⅺ)、棕榈酸()、棕榈酸乙酯(Ⅻ)、棕榈酸甘油酯()、三十一烷醇6(Ⅴ)、赤藓醇(Ⅷ)和1个以二十二烷酸和二十四烷酸为主的饱和脂肪酸的混合物(ⅩⅥ)。Ⅷ系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得,Ⅺ、Ⅻ、、、Ⅴ、ⅩⅥ是首次从本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0.
维吾尔药琐琐葡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维吾尔药Vitis amurensis Rupr.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反复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通过IR、^1H-NMR、^13C-NMR光谱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齐墩果酸(Oleanlic acidⅠ)、三十三烷(TritriacontaneⅡ)、二十六烷酸(Hexacosanoic acidⅢ)。结论:化合物Ⅰ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女萎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女萎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浙江产女萎的挥发油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鉴定出26个组分,其中棕榈酸、植醇、9(Z),12(Z)-十八碳二烯酸、亚麻酸为主要成分,尤其是棕榈酸,其含量占挥发油成分总量的54.80%。结论:本方法为合理开发、利用女萎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透骨香挥发油化学成分的SPME-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中药透骨香挥发油成分.方法: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技术对透骨香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共鉴定出34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9.52%.结论:透骨香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是水杨酸甲酯 (74.18%)、十六烷(1.59%)、十五烷(1.38%)、2-羟基-4-甲氧基苯乙酮 (1.09%)等.  相似文献   

13.
垂盆草挥发油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中药垂盆草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GC-MS-PC联用进行分析.结果:从垂盆草中分离得到43个化学组份,鉴定了其中32个.结论:垂盆草挥发油主要成分为脂肪酸及脂肪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4.
臭牡丹挥发油成分SPME-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臭牡丹挥发油成分。方法: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技术对臭牡丹的挥发油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共鉴定出24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2.95%。结论:臭牡丹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是芳樟醇、1-辛烯-3-醇、1-己醇、3-辛酮、苯甲醛等。  相似文献   

15.
王勇  陈硕  李泽友  张俊清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12):1701-1703,1707
目的:研究海南产黄皮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黄皮叶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黄皮叶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共分离出41个峰,分析鉴定了其中的39种成分,所鉴定的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8%以上,其中相对质量分数较高的成分有β-石竹烯(44.721%)、α-石竹烯(23.236%)、α-葎草烯(6.050%)、石竹烯氧化物(5.511%)、橙花叔醇(3.635%)等。结论:海南产黄皮叶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倍半萜及其氧化物,主要成分为β-石竹烯,与其他产地黄皮叶挥发油成分及含量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16.
鸡屎藤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鸡屎藤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鸡屎藤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 and mass spectro metrometry,GC/MS)联用技术对鸡屎藤挥发油成分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共鉴定出13种化学成分,其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棕榈酸(25.701%),其次为油酸(21.730%)、亚油酸(12.573%)、2,4-二叔丁基苯酚(8.868%)。结论:鸡屎藤挥发油主要成分为棕榈酸。  相似文献   

17.
目的: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江西兴国九山生姜的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获得九山生姜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百分含量.结果:从挥发油中共鉴定出108个化合物,主要成分以烯烃类、醛类、醇类、羧酸类、酯类为主.结论:本研究首次报道了九山生姜挥发油成分,为开发利用兴国九山生姜及其制剂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GC/MS法测定干姜挥发油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离鉴定干姜[Zingiber officinale(Willd.)Rosc.]挥发油成分。方法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应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共测定出57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8.06%,主要为烯及萜类化合物。结论本实验方法可靠,重现性好,能掌握干姜的内在质量特征,为藏药合理利用干姜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野生和人工栽培百尾参挥发油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GC-MS分析野生与人工栽培百尾参挥发油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百尾参挥发油,用GC-MS联用技术对其进行分离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在野生和人工栽培百尾参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了48个和32个挥发油成分,其中有17个成分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