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8 毫秒
1.
支气管动脉是经导管灌注抗癌药物治疗肺癌的靶血管,支气管动脉造影(BAG)对晚期支气管肺癌血供的了解是十分重要的。而BAG的成功与否,关系到经支气管动脉抗癌药物灌注(BAI)的疗效。本文结合22例对此有关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照,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显示大咯血患者支气管动脉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均行MSCTA及DSA的120例大咯血患者的资料,男性93例、女性27例,年龄16~85岁,平均52.4岁。其中108例为肺结核患者,12例为支气管扩张患者。对其MSCTA原始数据进行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及曲面重建(CPR)等三维后处理,显示和描述支气管动脉的开口位置及分支类型等解剖信息,并与DSA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对120例大咯血患者的MSCTA支气管动脉进行统计,发现支气管动脉271支,异位支气管动脉21支,发现咯血责任血管182支。以DSA为金标准,MSCTA对支气管动脉的检出率为96.7%,MSCTA对咯血责任血管的检出率为95.3%。结论 MSCTA能很好地发现支气管动脉,并为辅助支气管动脉栓塞介入手术插管治疗大咯血提供了理想的影像支持。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16 排螺旋CT 行肺动脉与支气管动脉血管成像,对咯血患者肺部体-肺循环血管结构和肺实质进行综合评价,来进一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9 例咯血患者行16 排螺旋CT 肺动脉与支气管动脉血管成像,经图像后处理获得容积显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以及曲面重组(CPR)图像,通过观察薄层轴位图像和重组图像,对肺实质、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动脉以及肺内的非支气管体循环动脉进行评估,对比分析图像中肺动脉、肺静脉、主动脉、支气管动脉的强化程度以及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动脉的显示效果.结果 肺动脉期的肺动脉干、上肺及下肺外周肺动脉之间的强化程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支气管动脉期的主动脉、肺动脉干、上肺及下肺外周肺动脉、中心肺静脉、上肺及下肺外周肺静脉、支气管动脉之间的强化程度相比无统计学差异;肺动脉期的肺动脉干与支气管动脉期的主动脉、肺动脉干、中心肺静脉及支气管动脉之间的强化程度相比无统计学差异.CT 发现支气管扩张22 例、肺间质纤维化3 例、肺动脉栓塞3 例、支气管动脉增粗19 例以及炎性病灶伴空洞形成2 例,其中7 例支气管扩张伴支气管动脉增粗、1 例支气管扩张无支气管动脉增粗、1 例肺间质纤维化伴支气管动脉增粗和1 例肺部恶性肿瘤无支气管动脉增粗的咯血患者经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后好转.结论 16 排螺旋CT 血管成像能够较好地显示咯血患者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动脉和肺实质的情况,能够为临床提供较详细的影像学信息,有着较好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支气管动脉栓塞严重并发症的易发因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大咯血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患者95例,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插管造影,明确供血血管,在支气管动脉干或支气管动脉分支内超选择插管下灌注栓塞。栓塞物质为明胶海绵、丝线、红霉素、10%氯化钠、。结果:支气管动脉栓塞后,脊髓损伤2.1%(2/95),异位栓塞3.2%(3/95),肺动脉栓塞1.1%(1/95),肋间动脉缺血4.2%(4/95)。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严重并发症是可预防的,明胶海绵、丝线是相对安全的栓塞物质,同轴微导管超选择支气管动脉插管技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肺疾病中支气管动脉改变的多层螺旋CT研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应用多层螺旋CT显示肺疾病所致支气管动脉改变及其与疾病的关系。方法 对 71例病例行多层螺旋CT薄层增强扫描 ,检测各病例支气管动脉。结果  71例病例中两侧支气管动脉均显示 5 3例 ,两侧均未显示 8例。只显示一侧支气管动脉 10例。左、右支总体显示率分别为 83 .10 %和 80 .2 8%。一侧同时显示 2支支气管动脉者 ,左侧 13例 ,右侧 12例 ,1例左侧同时显示 3支支气管动脉。全部资料中右侧支气管动脉共显示 69支 ,左侧支气管动脉共显示 74支。肺癌组、支扩组与其他各组支气管动脉内径均具有差异性 (P <0 .0 5 )。右肺癌时右侧支气管动脉内径比左侧粗 ,有统计学意义 (t =2 .885 5 ,P <0 .0 5 ) ;左肺癌时左侧支气管动脉内径比右侧粗 ,有统计学意义 (t =4.3 60 0 ,P <0 .0 5 )。结论 肺癌、支扩时支气管动脉均有一定程度扩张。肺癌病例的支气管动脉内径与病灶、淋巴结血供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聚乙烯醇(PVA)颗粒支气管动脉内栓塞治疗急性大咯血的临床意义.方法 32例(男20,女12)临床表现为急性大咯血患者,先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插管造影,再作超选择支气管动脉插管,注入PVA颗粒栓塞末梢支气管动脉,再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近端支气管动脉.结果所有32例患者均获显著疗效.其中即刻止血28例(87.5%),1~3天内咯血停止4例(12.5%),有效率100%.随访1年,复发2例(6%).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PVA颗粒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急性大咯血安全、有效,不易复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临床医学》2021,41(8)
目的 观察在大咯血介入栓塞治疗前行支气管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20年2月来玉溪市人民医院进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的大咯血患者60例,所有患者在介入栓塞前进行支气管动脉CTA检查,回顾性分析支气管动脉CTA在大咯血介入栓塞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在介入栓塞治疗前进行支气管动脉CTA检查中发现77支病变出血动脉,在介入栓塞手术治疗中找到出血动脉83例,诊断准确性为92. 77%(77/83)。结论 在大咯血介入栓塞治疗前采用支气管动脉CTA检查能基本了解患者动脉出血位置,便于手术中尽快找到出血点进行栓塞,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64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成像观察支气管动脉三维解剖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64层CTA显示支气管动脉三维解剖结构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5例肺部疾病患者进行64层CT支气管动脉成像,以VR、MIP及MPR后处理技术显示支气管动脉解剖学特征。结果 35例患者中,共63支支气管动脉获得显示,右侧39支,左侧24支;支气管动脉正常起源34例,异常起源1例;4例有肺外体循环动脉参与供血,共10支血管,1例存在异常体循环动脉供血。最常见的支气管动脉类型为R1L1型(18/35)。27例支气管动脉增粗,直径2~5 mm。结论 64层CTA支气管动脉成像可无创、直观显示支气管动脉及肺外体循环动脉的形态解剖学特征。  相似文献   

9.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肺咯血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肺咯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45例咯血患者(支气管扩张15例、结核23例、肺癌4例、肺麯菌病1例、原因不明咯血2例)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或肋间动脉插管造影确认病变血供,然后对病变血管进行栓塞。支气管动脉栓塞37例,肋间动脉栓塞5例,支气管动脉与肋间动脉一同栓塞2例,支气管动脉、肋间动脉及胸廓内动脉一同栓塞1例,20例使用同轴微导管进行超选择性栓塞。明胶海绵栓塞17例,PVA栓塞23例,联合使用明胶海绵及PVA栓塞5例。全部病例随访疗效6-18月。结果 即刻止血30例,咯血明显减少7例,8例再次咯血,其中4例复发患者行再次栓塞后未出现咯血,有效率83%(37/45)。全部病例均无严重并发症(如脊髓损伤)发生。结论 支气管栓塞术治疗肺咯血疗效明显,适用于内科治疗无效及无外科手术适应症的大咯血患者。  相似文献   

10.
近数年更强调了肺癌的多方法治疗。我院于1988年1月始采用Nd-YAG激光及支气管动脉灌注(BAI)加支气管动脉栓塞(BAE)治疗中晚期中心型肺鳞癌10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咯血患者肋间动脉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影像特征及临床价值。方法:对73例大咯血患者的支气管动脉和其他可能的体循环供血动脉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并栓塞靶血管止血。结果:病灶多支供血动脉有:单独支气管动脉36例(49.32%),支气管动脉与肋间动脉共干共同参与供血37例(50.69%),起始胸主动脉的肋间动脉18例(24.56%)。肋间动脉是支气管动脉外最常见的病灶供血动脉。结论:肋间动脉造影检查和介入治疗对大咯血有着重要的诊断及治疗价值,超选择靶血管栓塞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支气管动脉扩张在肺动脉栓塞中的临床意义与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肺动脉栓塞患者30例作为实验组。另择同期接受胸部CT检查的健康者2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并记录两组支气管动脉扩张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支气管动脉显示者25例,对照组显示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支气管动脉扩张16例(53.33%),对照组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支气管动脉扩张的分布情况为:中心组7例,周围组9例。结论肺动脉栓塞者胸部CT扫描时,若发现有支气管动脉扩张,提示其肺动脉栓塞的情况较严重。但仍需结合其他危险因素,判断是否该立即对患者进行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单纯支气管动脉栓塞与局部使用立止血 +栓塞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疗效 ,以提高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治愈率。方法 将 62例结核咯血病人 ,随机分成两组各 3 1例 ,分别用支气管动脉栓塞 (A组 )和支气管动脉局部用立止血 +栓塞 (B组 )的方法治疗。对两组的疗效 ,复发情况和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A组有效率为64 .5 % ,B组 87.1% ,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 χ2 =4.3 0 9,P <0 .0 5 ) ;A组共行栓塞治疗 5 2次 ,B组 3 7次 ;两组均未发生脊髓梗塞 ,食管支气管瘘 ,误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用立止血进行支气管动脉局部注射合并栓塞治疗能提高动脉栓塞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疗效 ,局部用立止血安全、严重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药物灌注(SBAI)及栓塞术(SBAE)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6例肺结核大咯血患者采用微导管同轴技术进行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灌注和栓塞术治疗.结果 36例患者立即止血者30例,逐渐止血者6例,总有效率100%.结论 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灌注及栓塞术治疗肺结核大咯血非常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用聚乙烯醇(PVA)、弹簧圈经支气管动脉栓塞(BAE)治疗大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84例内科治疗无效的大咯血患者进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其中包括支气管扩张93例,支气管肺癌46例,肺结核33例,支气管动脉一肺动脉瘘8例及支气管病变4例.栓塞材料均选用PVA,部分用PVA+弹簧圈联合栓塞.所有病例随访12个月以上.结果 184例患者均成功进行支气管动脉栓塞,即时止血179例,3例咯血明显减少,2例止血无效,有效率为98.91%(182/184).术后1个月内咯血复发16例,复发率为8.69%(16/184).所有患者栓塞后均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用PVA、弹簧圈治疗大咯血安全、有效,可作为经内科治疗无效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对非肿瘤性大咯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非肿瘤性大咯血患者49例,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或肋间动脉造影,确认出血动脉,然后经导管送入明胶海绵及真丝线段栓塞。结果:49例患者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均成功,即刻止血40例,出血明显减少9例,总有效率100%。术后复发性咯血9例(18.4%)。结论: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是治疗非肿瘤性大咯血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王朝文  附有文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2):1395-1396
目的:探讨高速螺旋CT三维支气管动脉成像在中央型肺癌中的影像学表现,为显示中央型肺癌血供来源及介入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8例中央型肺癌患者行螺旋CT造影增强检查,采用实时螺旋薄层CT扫描,在独立工作站行支气管动脉三维重建,使用不同的旋转轴观察支气管动脉的空间解剖细节。结果:8例(44.44%)肺癌患者的支气管动脉三维图像能够清晰显示出支气管动脉的起源、走行的路径和血管直径等。有肺动脉明显狭窄截断的病例支气管动脉显示率最高,且明显增粗,表明此类肺癌的血供来源主要以支气管动脉为主。三维成像中以容积再现技术显示最佳。结论:螺旋CT三维支气管动脉成像能够准确、直观地显示支气管动脉的空间解剖特点,为中央型肺癌的血供研究及介入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将支气管动脉CT血管成像(CTA)与肺动脉CTA均联合应用在咯血介入栓塞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疑似血管病变引起咯血疾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支气管动脉CTA、肺动脉CTA检查,对比支气管动脉CTA、肺动脉CTA检查及两者联合的诊断结果、临床诊断价值以及对病变血管征象的检出率。结果: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介入栓塞治疗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检查结果:在90例咯血介入栓塞治疗患者,支气管动脉CT检查的阳性检出42例,阴性检出48例;而肺动脉CTA检查的阳性检出41例,阴性49例,而联合诊断的阳性检出43例,阴性47例。对比支气管动脉CTA、肺动脉CTA与联合诊断三种检查方式可知,联合诊断的灵敏度93.33%、准确率95.56%、特异度97.78%、阳性预测值97.67%、阴性性预测值93.62%均高于支气管动脉CTA、肺动脉CTA检查(P<0.05);对比支气管动脉CTA、肺动脉CTA与联合诊断三种检查方式可知,在45例确诊咯血患者中联合诊断对于支气管动脉、肺外体循环动脉、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畸形、肺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支气管动脉(BA)联合非支气管体动脉(NBSA)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栓塞治疗大咯血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130例接受经导管动脉栓塞(TAE)治疗的大咯血患者行系统的支气管动脉、肋间动脉、锁骨下动脉和膈下动脉造影,分别对出血及异常责任血管进行末梢及主干完全栓塞。随访观察临床疗效和并发症。随访时间6个月至5年。结果患者原发病为:肺结核64例,单纯性支气管扩张41例(1例有肺叶切除术史),支气管肺癌8例,隐原性咯血12例,尘肺3例,支气管囊肿1例,慢性肺栓塞1例。130例大咯血患者累计栓塞异常及出血动脉324支,其中BA210支(64.8%),NBSA114支(35.2%),114支中包括肋间后动脉64支、胸廓内动脉32支、甲状颈干11支、膈下动脉6支、食管固有动脉1支。本组患者TAE后,即刻止血129例,有效率达99.2%。术后随访复发3例,复发时间分别为3d、8月和1年,其中1例为胸廓内动脉再次出血,1例为肋间动脉再通出血,1例未发现异常血管,经支气管动脉注入立止血3U、手术结束3d后再次咯血。本组病例术后胸闷11例;胸痛5例;术后第2天前胸壁轻度红肿1例,系栓塞右侧内乳动脉;1例术后第2天下床活动时感觉右下肢轻度无力,2周后症状消失;其余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大咯血患者具有多支动脉供血情况并非少见,有必要栓塞前全面探查病灶供血动脉。针对病灶的多支供血动脉栓塞是治疗大咯血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支气管动脉栓塞术中Cobra联合Yashiro导管的栓塞成功率,并随访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集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支气管动脉栓塞术中单纯使用Cobra导管的70例患者纳入单一导管组(单一组),另选取2017年2月~2019年12月期间将支气管动脉栓塞术中联合使用Cobra与Yashiro导管的56例患者纳入联合导管组(联合组)。所有患者均完成为期3年的有效随访,记录两组患者动脉造影影像学特征、责任血管检出情况,对比两组手术及恢复相关指标,随访3个月~3年,记录并对比两组支气管栓塞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3个月内咯血复发率。结果 126例患者均接受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联合组共检出207支责任支气管动脉,其中Cobra导管检出133支,Yashiro导管检出74支;随访结束后,联合组栓塞总有效率较单一组高,联合组手术时间较长,但X线透视时间及住院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期间,观察组咯血再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bra联合Yashiro导管显著提高支气管栓塞动脉检出率,针对内科保守治疗无效且外科手术指征不明显的患者,支气管动脉栓塞术中采取Cobra联合Yashiro导管可降低因支气管动脉CT血管造影漏检导致再发咯血风险,提高支气管动脉栓塞成功率,虽手术时间略长但整体获益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