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书于公元1445年的《医方类聚》是朝鲜王朝政府组织编纂的大型医书,援引152种中国医药典籍和1种高丽医方著作。本文以《中国中医古籍总目》《中国医籍大辞典》等目录书中所划分的伤寒、金匮类内容为依据,探讨《医方类聚》对中国伤寒、金匮类文献的引用情况,首先确定伤寒类文献的作者、成书年代等基本情况,再结合其他资料全面分析;并对金匮引文版本进行核查,与现存张仲景《金匮要略方》底本元邓珍本《新编金匮方论》核对,分析16种伤寒类著作及1种金匮类著作的引用情况,考证此类引文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金匮》是汉代著名医家张仲景的著作,原与《伤寒论》合篇,是《伤寒杂病论》的内伤杂病部分,后因战乱散失,原著未得以流传于世。西晋王叔和搜集编次了伤寒部分,即今之《伤寒论》,但杂病部分未得其传。至北宋林亿等人根据《伤寒杂病论》的节略本——《金匮玉函要略方》,对杂病部分进行整理编次,《金匮要略》才得以流传于世。  相似文献   

3.
《伤寒》《金匮》载方375首,其中绝大部份至今仍为临床所常用,若能依据辨证论治,谨守病机的原则选方用药,或用原方,或以原方加减化裁,务在“病皆与方相应,”确有效验。为了配合教学工作需要,笔者不揣剪陋,拟将个人这些年来在临床上运用《伤寒》、《金匮》方治疗的典型病例,加以整理,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金匮要略》(简称《金匮》)是中医四大经典之一,为《伤寒杂病论》中的杂病部分。内容涉及中医内科、外科、妇科、皮肤科、精神科等领域,但核心且占最高权重的部分仍是中医内科杂病。所以,人们称《金匮》是中医内科的始祖,它为中医内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亦有人直称其为“小内科”,可见,《金匮》与《中医内科学》(以下简称《内科》)的渊源是多么深重。正因如此,给《金匮》与《内科》的教学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即如何让《金匮》的教学区别于《内科》?《金匮》与《内科》都是中医专业本科生的考试课。在开课时间上,通常情况下,《内科》在…  相似文献   

5.
《金匮要略》(简称《金匮》)是中医四大经典之一,为《伤寒杂病论》中的杂病部分.内容涉及中医内科、外科、妇科、皮肤科、精神科等领域,但核心且占最高权重的部分仍是中医内科杂病.所以,人们称《金匮》是中医内科的始祖,它为中医内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亦有人直称其为“小内科”,可见,《金匮》与《中医内科学》(以下简称〈内科〉)的渊源是多么深重.  相似文献   

6.
腹痛是指胃脘以下,恥骨毛际以上的部位发生疼痛而言。《金匮》论述腹痛的原文约三十余条,举出方剂二十余首。主要见于《腹满寒症病篇》《妇人妊娠病篇》《妇人产后病篇》《妇人杂病篇》以及《虚劳病篇》《蚘虫病篇》,综合以上各篇,对于腹痛的诊断及治疗,论述均详。国内中医期刊上发表有关《伤寒》《金匮》“腹诊”的文章较多,因此,本文对于腹痛的诊断不再重复,仅就其治法初步予以探讨。根据《金匮》  相似文献   

7.
三、从八纲辨证看《伤寒论》的三阴三阳在仲景撰述的《伤寒杂病论》中,无论是伤寒部份(即《伤寒论》)的三阴三阳辨证,抑或是杂病部份(即《金匮要  相似文献   

8.
从《长沙药解》探析黄元御的扶阳抑阴思想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汪辉东重庆市江北区中医院强爱萍清代著名医家黄元御,精研《伤寒》《金匮》数十载,于乾隆13年戊辰撰成《伤寒悬解》《金匮悬解》后,为羽翼二《悬解》,正药性而师后世,遂“远考《农经》,旁概百氏”,于乾...  相似文献   

9.
清代医家秦之桢著《伤寒大白》,属"中华古籍保护计划"《中华医藏》中伤寒金匮类古医籍.据《中国中医古籍总目》《中国医籍考》等书所载,在国内共存8个版本.经项目组成员实地调研和考证,目前各图书馆所藏实际为6个版本,初刻本为清康熙五十三年甲午(1714年)陈氏其顺堂本.  相似文献   

10.
开头语现行的《金匮要略方论》(简称《金匮》,本稿所用的是1981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刊本.)是宋人从《伤寒杂病论》里抽出杂病部分,又作了删节的单行本,虽然它曾经过宋臣林亿等校正,说实在的,也不是没有瑕疵、疏漏.明·徐镕说得好:"《金匮》校者非一人,正者非一手,又且术业素异,居养不同,或执己私,失于商较,焉知不无差讹."  相似文献   

11.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著于东汉末年,群雄争夺,战乱纷飞的年代,遂致原书散佚。惟宋刻晋王叔和所集之《伤寒论》及宋王洙集录之《金匮玉函要略方》为历代医家推崇为仲景遗论。既为前贤所集,难免有所损益,本文就《伤寒论》四逆散证原文,谈谈个人的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2.
《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是《金匮要略方论》的简称,是东汉时期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撰《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是我国现存最早治疗杂病的专著。本书理、法、方、药悉具,内容精要,价值珍贵,对后世医学的发展有着重大的贡献和深远的影响,被誉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对今天的中医临床仍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金匮》以病分篇,按条论述。其原文古奥,义理深邃,篇名和有些病名特殊,病因病机多述略,就是名词术语、行文习惯也和现代不同,学习起来较难。为使读者对《金匮》一书既能撮其要,又能理解应用,达学以致…  相似文献   

13.
《金匮要略》又名《金匮要略方论》,简称《金匮要略》或《金匮》。它是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十六卷中论述杂病的一部份。原书早已散佚,相传为西晋王叔和等加以整理编次,但后人仅看到《伤寒论》十卷,而杂病部份又复失传。到北宋初年,翰林学士玉诛在蛀卷中发现《金匮玉函要略方》,经林亿等校正后,把杂病部分编成《金匮要略》方论一书而流传于世。  相似文献   

14.
<正> 所谓腹证,主要指医生运用腹诊法所诊察到的患者胸腹部证候,而腹诊法则是医生用手触摸、按压患者胸腹部以诊察疾病的一种方法,属祖国医学切诊内容之一,又称切腹或按腹。故腹证是一种以客观发现为主的证候。有关腹证方面的记载最早见于《内经》,次而《难经》,至《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腹证始与处方论治密切结合,成为中医“辨证”之“证”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但是,许多《伤寒》《金匮》注本及讲义中对于腹证的认识至今尚未明确统一,注解多失于含混笼统,或多以自觉症状解释之,与临床实际难以符合,给学习上带来许多问题。笔者通过对于《伤寒》、  相似文献   

15.
《医门法律》由清初三大医家之一喻昌所著,他学识渊博,立论本源《内经》,博采众家,注重实践,勇于创新.尤其对《伤寒论》、《金匮》多有阐发和创见,实为开清代研究仲景学说的第一人,影响颇广.此外还著有《伤寒尚论》、《寓意草》等书.《医门法律》共六卷,撰于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  相似文献   

16.
《金匮要略》三步教学法探讨刘读文(河南中医学院,郑州450003)主题词《金匮要略》;教学方法《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是医圣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它是我国现存最早治疗杂病的专著。本书理、法、方、药悉具,内容精要,价值珍贵,对后世...  相似文献   

17.
曹家达,字颖甫,别号拙巢老人。江苏江阴人。为近代著名医家。曹氏笃嗜仲景学说,对《伤寒》、《金匮》研精覃思。“一生提倡经方,不论是教导门人,或者是临证处方,一以仲景为法。”被近人称为“纯粹的经方家”。曹氏主要著作有《伤寒发微》、《金匮发微》。其生平医案,由门  相似文献   

18.
《伤寒杂病论》为东汉著名医家张仲景所著集理法方药于一体的医学经典著作,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其伤寒部分经西晋王叔和搜集整理而形成后世流传的《伤寒论》,而杂病部分则直至北宋年间林亿等人删减校订了翰林学士王洙所发现的《金匮玉函要略方》,而形成后世流传的《金匮要略》。该文试从《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含有甘草生姜大枣的方剂中归纳总结仲景对草姜枣的配伍应用规律。  相似文献   

19.
中医学课程体系中的《金匮要略》(后简称《金匮》)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之杂病部分,其所创立的杂病辨证论治理论千百年来一直为历代医家在临床实践中所应用、充实、发挥.作为一门临床基础课程,在培养中医学生成为一个既有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又有较强临床应变能力的合格人才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教学应该注重结合课程特色,着重培养学生运用《金匮》方药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临床辨证论治的思维.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进行了基于类证案例群的教学实践的改革,在教学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本文就相关问题及方法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宋·唐慎微《证类本草》中收载的苏颂《本草图经》中,曾引录张仲景佚文48条,均系未经宋臣校定的佚文。分析可知苏颂所见张仲景医书至少有两类传本,一类兼含伤寒、杂病内容,很可能是古本《伤寒杂病论》或王洙发掘的《金匮玉函要略方》;另一类专论杂病,有可能是宋臣校正《金匮要略方》的基础。另据《本草图经》引文中的文字特点,以及该书转引其他来源仲景佚文中有今本《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未载内容,推测苏颂所参底本可能早于唐高宗李治之时,比宋臣校改的仲景医书底本更加古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