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10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笔者收集了我科1999年1月至2001年12月收治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105例,占同期口腔科住院病人1 153例的9.1%,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成年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50例颌部间隙感染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0例患者中,牙源性感染占60.0%,腺源性感染占20.0%.50例患者均给予抗生素治疗,30例间隙有脓肿形成者在局麻下切开引流,其中开髓引流术20例,脓肿切开引流术10例.治愈48例,无效转院2例,治愈率为96.0%,有6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12.0%.结论 成年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起病急,病情重,多为牙源性或腺源性感染扩散所致,治疗中要合理使用抗生素,同时积极采用引流治疗. 相似文献
3.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143例临床分析宁夏中卫县医院口腔科段生福本文将我科7年来收治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143例作如下分析。1一般资料1.1143例中,年龄在6岁以下者58例,占40.56%;7-17岁者32例,占22.38%;18岁以上者53例,占3... 相似文献
4.
裴瑛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1,13(2)
牙源性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是口腔颌面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1].我院自2004年以来,共收治牙源性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175例,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采用相应治疗方法,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是口腔科临床上的常见病,近年来,随着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其发病率有明显的下降,但在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发病率仍然较高.治疗及时、方法恰当,绝大多数病人可在短期内治愈,但是如果误诊或是延误治疗时机,处理不当,就可导致感染的扩散,导致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甚至败血症.我科自1999~2004年共收治间隙感染患者139例,现将治疗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0年6月我院收治的53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综合治疗的原则,给予患者全身支持疗法、局部脓肿切开引流和清除病灶的治疗。结果:53例患者痊愈46例,好转6例,有效率达98.1%,仅1例患者因未拔除患牙导致复发,拔除患牙经治疗后痊愈。结论:明确口腔颌面部感染病因,积极进行抗感染治疗、全身支持治疗和及时的切开引流术,能有效预防感染扩散,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方法:选择53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综合治疗的原则,给予患者全身支持疗法、局部脓肿切开引流和清除病灶的疗法.结果:53例患者痊愈46例,好转6例,有效率达98.1%,仅1例患者因未拔除患牙导致复发,后拔除患牙经治疗后痊愈.结论:明确口腔颌面部感染病因,积极的进行抗感染治疗、全身支持治疗和手术切开引流治疗,能有效预防感染扩散,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综合治疗方法,以提高临床治愈率。方法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12例,给予抗感染、切开引流、冲洗换药、全身营养支持治疗,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结果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经积极治疗后,12例均痊愈。结论对重症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采取积极抗感染与手术切开引流相结合,全身与局部兼顾的方法综合处理,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颌面部间隙感染是临床中最常见疾病之一,可造成严重并发症。所以,此病在临床治疗与预防中均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本组对132例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病因、治疗和诊断进行了分析,认为颌面部间隙感染以牙源性为主,此病发病年龄4岁~76岁,牙源性118例(89.39%),外伤性的8例(6.06%),腺源性4例(3.03%),血源性1例(0.76%),医源性1例(0.76%)。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颌面颈部间隙感染患者血糖偏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要点。方法对近几年入住我科的56例颌面颈部间隙感染患者伴有糖尿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患者均行手术切开引流,其中10例患者伴有严重的并发症,整个治疗期间严格监测调整血糖,全程足量使用抗生素,除1例伴有明显呼吸困难,准备气管切开,患者家属放弃抢救死亡外均痊愈出院。结论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患者合并血糖升高,感染不易控制。容易引发严重并发症,病程延长,治疗应控制感染和降糖并重,采取综合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比较口腔颌面部感染伴糖尿病和非糖尿病的不同临床特征.方法 对昆明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61例诊断为间隙感染的患者进行研究,将其分为糖尿病组(28例)和非糖尿病组(33例).研究内容包括:一般资料,临床指标(性别、年龄、病因、症状发作至入院时间,受累间隙数),实验室检查(细菌学、入院血糖水平、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治疗变量(住院天数、并发症).2组数据分别进行比较,对数据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分析.结果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糖尿病组(28例)与非糖尿病组(33例)相比较,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2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年龄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2组感染间隙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感染来源方面2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感染的主要来源为牙源性,其次为腺源性.2组患者入院时血糖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组患者入院时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分别进行比较(P>0.0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在住院天数及并发症上分别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之:与非糖尿病组相比,糖尿病组发病年龄大,受累间隙多,入院时血糖浓度高,住院时间长,更易发生并发症,且后果严重.结论 口腔颌面部感染伴糖尿病时,患者的面部感染程度更重,相对住院天数长,并发症多,对此类患者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颌面创伤发生的原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对2003年2月至2008年12月因颌面部创伤的580例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创伤发生的年龄、性别、职业、致伤原因、伤情特点等.结果颌面部创伤中,患者高峰年龄为17~39岁,男女发病比为2.51:1;患者的职业特征是以工人、农民居多,学生次之.致伤方式是工伤意外居多(43.44%);交通事故次之(24.13%);再其次是运动损伤(15.17%).伤情特点是颌面软组织损伤占68.28%;颌骨骨折占19.14%;牙和牙槽突损伤占12.41%;颞下颌关节脱位占0.17%.结论颌面创伤在年龄、性别、致伤原因、受伤部位等方面具有明显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控讨氧化电位水(EOW)对重症颌面外伤后患者口腔护理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原则,将100例患者分为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以传统方法进行口腔护理,实验组在常规口腔护理后再采用氧化电位水口腔喷雾,观察2组患者口腔菌落数的变化、口腔舒适度和口腔并发症。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口腔护理1h和4h后的口腔黏膜菌落数,以及伤后起3~7d口腔溃疡的发生率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EOW用于症颌面外伤后患者口腔护理具有较好的清菌效果。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探究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感染的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方法:对本院300例收治的行口腔颌面外科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感染情况、不同术后感染症状的影响因素及病原菌分布状况。结果:患者的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感染率为23%,其中以恶性肿瘤切除、良性肿瘤切除和涎腺手术感染率最高;感染者体内共有病源菌5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27.11%,革兰阳性菌占66.10%,真菌占6.78%;患者的年龄、是否有侵入性操作及误吸都是导致口腔颌面术后感染的重要因素。结论: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感染率在23%,其病源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针对患者的年龄执行个性化的护理方案,重视减少侵入性操作和误吸是改善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影响手术治疗儿童颌面部脉管畸形疗效的相关因素,以提高临床上对手术疗效的认识,从而提高儿童颌面部脉管畸形的治愈率,降低其复发率。方法:收集117例手术治疗的儿童期口腔颌面部脉管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6个月~3年的随访。回顾性分析叮能影响疗效的因素,探讨各因素与患者颌面部脉管畸形手术疗效的关系。结果:随访期间,肿瘤治愈率为67.5%(79/117),对影响儿童颌面部脉管畸形手术疗效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瘤体包膜是否完整是影响手术治愈率的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的大小因素为危险因素,可降低手术治愈率:包膜是否完整是保护因素,对预后起积极作用,包膜完整的脉管畸形术后治愈率较不完整者高。肿瘤包膜是否完整对手术疗效的作用最大,其次为肿瘤大小。其他因素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结论:瘤体大小及包膜是否完整是影响手术疗效的主要因素,术前准确、全面地讦仙肿瘤范围,包膜是否完整、正确把握手术适应症,可以提高脉管畸形治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和总结口腔颌面部创伤的急救和麻醉处理。方法:回顾近5年我院70例口腔、颌面部严重创伤及手术的急救与麻醉。结果:术前1例病人气管切开,术毕拔管后3例病人发生口腔颌面部出血,出现呼吸困难,2例病人术后气管切开。结论:此类病人急救的关键在于通过气管插管迅速准确的建立通畅的呼吸道;迅速吸净创面、口腔、呼吸道的血液、分泌物、异物;因麻醉机和麻醉医生远离病人的头部,术中时刻警惕气管导管的位置,有无脱落、梗阻;同时注意血容量,积极扩容抗休克治疗;麻醉苏醒期严格掌握拔管指征,注意手术部位有无出血、渗血,拔管后有无气道梗阻及呼吸困难。 相似文献
19.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与机体自身机能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正确认识机体的免疫对口腔颌面恶性肿瘤治疗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其治疗的效果。方法:阅读国内外文献,总结颌面部恶性肿瘤细胞免疫中T淋巴细胞的作用及体液免疫中血清抗体的浓度。结果:细胞免疫在颌面部肿瘤免疫中起主要作用,体液免疫主要通过刺激血清中IgA升高对肿瘤产生作用。结论:在口腔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中,充分注意调整机体的免疫状态,提高机体免疫机制,从而提高颌面部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