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类风湿关节炎 (rheumatoidarthritis,RA)是一种以慢性多关节炎症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外界因素和宿主的易感性共同作用是RA发生发展的必然途径 ,其中神经内分泌机制对RA的诱发起着重要的作用[1] 。家谱调查结果表明本病有遗传倾向 ,约占RA发病的 40 %[2 ] 。HLA复合体位于人类第 6号染色体短臂上 ,其中HLA Ⅱ类基因具有高度多态性是参与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主要成分。故阐明类风湿关节炎的相关基因 ,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的评估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白细胞介素-1β基因单倍型与类风湿关节炎易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IL-1B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511和+3954以及IL-1RN的可变数目重复序列多态性组成的单倍型与类风湿关节炎(RA)易感性的关联分析。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的基因多态性分析方法对来自西北地区的汉族240例RA患者和227名相配的健康人进行基因多态性检测,并应用SHEsis软件对其单倍型进行分析。结果 RA患者的单倍型IL-1B-511C/+3954C/IL-1RN*1和IL-1B-511C/+3954T/IL-1RN*1以及IL-1B-511T/+3954T/IL-1RN*1与对照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7、0.030、0.029;OR=0.721、2.111、2.909;95%CI=0.551~0.944、1.060~4.204、1.066~7.902)。对研究对象按性别分层分析发现RA患者的单倍型IL-1B-511C/+3954T/IL-1RN*1与对照组的显著差异主要存在于女性研究对象;单倍型IL-1B-511T/+3 954C/IL-1RN*2在女性研究对象中呈显著性差异(P=0.004,OR=2.932,95%CI=1.375~6.251)。男性只有单倍型IL-1B-511T/+3954T/IL-1RN*1被观察到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30,OR=1173.4,95%CI=65.84~20914),而且患病风险较女性高(P=0.016,OR=6.019,95%CI=1.145~31.65)。结论单倍型IL-1B-511C/+3954T/IL-1RN*1、IL-1B-511T/+3954T/IL-1RN*1和IL-1B-511T/+3954C/IL-1RN*2是女性RA发病的高危因子;对单倍型IL-1B-511T/+3 954T/IL-1RN*1而言,男性携带者较女性携带者更易患病。性别分层分析也揭示IL-1基因多态性与RA易感性之间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山西汉族类风湿关节炎(RA)与HLA—DPB1基因相关性。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方法检测36例RA患者和36例健康人的HLA—DPB1基因型。结果:RA患者HIA—DPB1*2201等位基因的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HLA—DPB1*2201可能是山西汉族类风湿关节炎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HLA—G基因14bp插入/缺失多态性与类风湿关节炎(RA)易感性的相关性,并分析其不同基因型间RA患者临床特点的差异。方法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检测154例RA患者及367名健康体检者的HLA—G基因14bp插入/缺失多态性,比较不同基因型RA患者间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关节晨僵时间、病情活动指数DAS28积分及实验室指标如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抗CCP抗体滴度的差异。结果HLA-G 14bp插入/缺失多态性基因型频率分布在正常人和RA患者均显示Hardy-Weinberg平衡(正常人组:χ^2=0.095,P=0.953;RA组:χ^2=0.533,P=0.766);HLA—G1 4bp插入/缺失多态性基因和基因型频率与RA易感性均元显著性的相关性联系;与+14bp/+14bp和+14bp/-14bp基因型RA患者比较,-14bp/-14bp纯合子基因型RA患者的压痛关节数(P=0.049)、肿胀关节数(P=0.004)明显增多,病情活动指数DAS28明显更重(P=0.028),RF滴度更高(P=0.001)。结论HLA-G基因14bp插入/缺失多态性与RA疾病易感性无关,但可影响RA患者的临床表现,HLA-G—14/-14bp纯合子型可能作为预后不良因素参与到RA疾病机制之中。  相似文献   

5.
在过去几年中,我们进行过三次独立的结核病与HLA关联的家系研究,分别得到结核病与HLA单倍型之间存在着关联的现象。本文将三次研究进行合并分析,以更多的家系数据进一步获得确凿的证据,揭示出结核病与HLA单倍型存在着显著的关联现象。这一发现首次证明了结核病发病的遗传倾向,并初步阐明其物质依据。同时,证明了致病基因与MHC呈隐性的连锁关系。  相似文献   

6.
HLA—DR4基因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4基因与类风湿关节炎(RA)的关联性.方法采用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方法对山东地区汉族人群13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及130例正常健康者的HLA-DR4基因进行分析,并测定其基因频率.结果 HLA-DR4基因在13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基因频率(46.2%)显著高于其在130例正常对照组中的基因频率(19.2%,x2=21.624,P<0.01).结论 HLA-DR4基因与山东地区人群的类风湿关节炎易感性有关联.  相似文献   

7.
Zou HY  Jin SZ  Li Z  Gao SQ  Wang DM  Xu YP  He LM  Wei TL  Cheng LH  Deng ZH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32):2237-2241
目的 分析广东汉族人群人类白细胞抗原(HLA)Ⅰ、Ⅱ经典5位点A、Cw、B、DRB1及DQB1的连锁单倍型及单倍型遗传中基因重组事件.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PCR-SSO)法及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法,分别对2000年8月至2009年12月深圳市血液中心进行HLA配型的198个广东汉族家系共939名个体的外周血样本进行HLA-A、B、DRB1位点及HLA-Cw、DQB1位点的低分辨基因分型,再通过遗传家系分析确定HLA基因重组相关位点;对其中发生基因交换重组的52名家系成员的样本进一步采用基因测序分型(SBT)技术进行序列分析,以判断重组交换是否发生在某基因座位上.结果 198个广东汉族家系543名子一代个体中,发现有9名个体HLA单倍型基因座位发生了交换重组,频率为1.657%.3例为A/Cw座位间的交换,6例为B/DRB1座位间的交换.其中4例重组事件发生在广东汉族人群最常见的单倍型A*3303-Cw*0302-B*5801-DRB1*0301-DQB1*0201上.在9例重组事件中有5例来自母系染色体交换,4例来自父系染色体交换;3例表现为A/Cw座位间交换的个体均为女性,6例表现为B/DRB1座位间交换的个体中5例为男性、1例为女性.结论 HLA连锁单倍型遗传过程中的基因重组主要见于A/Cw座位间及B/DRB1座位间,且基因重组的发生具有单倍型特异性及性别特异性.  相似文献   

8.
马明坤  温学红  肖继  刘博 《医学综述》2013,(16):3063-3065
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RA)不同中医证型与一些理化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临床诊疗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0年9月至2011年11月门诊及住院76例RA患者的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及中医辨证分型,对34例寒湿痹阻、13例湿热痹阻、17例肝肾阴虚、12例痰瘀痹阻四种主要单一证型的DAS28、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和抗角蛋白抗体(AKA)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DAS28湿热痹阻型与其他三种证型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痰瘀痹阻型和肝肾阴虚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寒湿痹阻型和痰瘀痹阻型之间以及寒湿痹阻型和肝肾阴虚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湿热痹阻型的RA患者ESR、CRP显著高于其他三种证型RA患者(P<0.01),而RF、anti-CCP、AKA结果在以上四型RA中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A早期或活动期中医症候主要为湿热痹阻型,活动性和炎症程度最高。  相似文献   

9.
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中医证型常分为湿热痹阻、寒湿痹阻、肾气虚亏、痰瘀痹阻等证型,研究发现RA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检查自身抗体、免疫球蛋白、补体、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中医临床辨治RA客观化研究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A,B,DR等位基因、单倍型、基因型的相关性,研究HLA-DRB1基因序列和结构与SLE患者临床表现的相关性。方法 本文对53例SLE患者及78例正常对照,40例SLE家系和43例正常对照家系,及1例SLE多发家系(三代18人),应用微量淋巴毒实验和聚合酶链反应结合序列特异性多态性(PCR-SSP)分析方法,分别行HLA-I类抗原及HLA-Ⅱ类基因检测,并对DRB1*15阳性患者行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分析及PCR产物直接测序分析。结果 (1)SLE患者HLA-A9、A11、B5、B17、DRB1*15、DRB1*03基因频率较对照升高,与SLE发病相关。而DRB1*04基因频率明显降低,为疾病保护基因。其中HLA基因的型别不同,可影响SLE的临床表现,狼疮肾炎主要与HLA-DRB1*03基因相关,而DRB1*15则与各型SLE相关。(2)对DRB1*15阳性患者测序分析,结合两组患儿临床表现分析发现,同时合并狼疮脑病、狼疮肾炎者,DRB1*15基因第123位碱基发生C→G取代突变,从而使第41位氨基酸由天冬氨酸变为谷氨酸,而未发生基因突变者,则临床表型以轻型者较多。(3)从家系角度分析SLE患儿单倍型,以A9B40DRB1*15明显增高,SLE患者基因型以DRB1*09/DRB1*15及DRB1*03/DRB1*15多见。(4)在父母携带DRB1*15相同的情况下,父亲传递给后代者,较易患SLE。结论 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发病与携带不同的HLA基因相关,而且重症患者可能与HLA基因的突变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4(STAT4)基因多态性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相关性。方法以聚合酶链反应连接酶检测反应(PCR-LDR)法对139例RA患者和139名正常对照组进行STAT4基因rs7574865位点的SNP分型,比较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正常人群和RA患者中的差异。结果 RA组STAT4 rs7574865各基因型分布频率与正常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T型和G型等位基因频率在RA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OR1.658,95%可信区间为1.154~2.383)。结论 STAT4 rs7574865位点GT/TT基因型与RA发病具有相关性,STAT4基因rs7574865位点T等位基因为RA患者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2.
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就诊顺序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3例给予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对照组33例给予来氟米特治疗。分别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以及理化检查结果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0%,对照组为87.9%,治疗组关节压痛、关节肿胀数及晨僵时间等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4(STAT4)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在贵州人群中的分布,探讨STAT4基因SNP位点rs7574865与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关系.方法:采用酚-氯仿法提取100例RA患者和100例健康对照外周血基因组DNA,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检测STAT4基因rs7574865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STAT4 rs7574865位点存在GG、GT、TT3种基因型,其在RA组和对照组中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9.0%、52.0%、19.0%及35.0%、53.0%、12.0%;G和T等位基因在RA组和对照组中基因频率分别为55.0%、45.0%及61.5%、38.5%.与对照组相比,RA组3种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AT4rs7574865可能与贵州人群RA的遗传易感性无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检测血CD5+B淋巴细胞水平以探讨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活动因素。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类风湿关节炎患者38例(高度活动组28例,低活动组10例)和健康对照组35例外周血CD5+B淋巴细胞的百分率。结果:类风湿关节炎患者cD5+B淋巴细胞水平(4.68%±2.2%)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CD5+B淋巴细胞水平(1.47%±0.6%)(P<0.01)。高度活动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CD5+B淋巴细胞水平(5.9%±1.8%)显著高于低度活动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CD5+B淋巴细胞水平(2.7%±1.1%)(P<0.01)。高度活动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CD5+B淋巴细胞百分率经治疗后明显降低(P<0.01)。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CD5+B淋巴细胞水平显著增高,并与类风湿关节炎病情活动相关。  相似文献   

15.
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类风湿关节炎(RA)的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现主要治疗方法有:(1)非甾体抗炎药,(2)缓解病情的抗风湿药,(3)糖皮质激素(GS),(4)植物药,(5)中西医结合治疗。尽管RA治疗还有待发展和完善,但是可以预言,随着基因调控和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以及中医临床对RA研究的深入。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能有效减少患者痛苦,提高患者预后生存质量,具有明显的优势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值得临床借鉴推广,类风湿关节炎(RA)治疗将揭开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干扰素调节因子-5(IRF-5)基因rs2004640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河北汉族人群类风湿关节炎(RA)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连接酶检测反应(PCR-LDR)法检测河北汉族人群136例RA患者和152名正常对照者IRF-5基因rs2004640位点多态性。应用ELISA法对RA患者进行抗环瓜氨酸抗原肽(CCP)抗体检测。结果 IRF-5基因rs2004640位点T等位基因频率在RA组明显高于对照组(28.1%vs20.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7,P〈0.05,OR=1.522,95%CI:1.038~2.231)。进一步将RA组按抗环瓜氨酸抗原肽(CCP)抗体阴性、阳性分层发现,抗CCP抗体阴性RA患者与对照组人群比较,T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6.803,P〈0.01,OR=1.980,95%CI:1.209~3.242)。结论 IRF-5 rs2004640基因多态性与抗CCP抗体阴性RA患者发病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骨质疏松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常见并发症。地舒单抗是一种可与核因子kappa-B受体激动剂配体结合的全人源性单克隆抗体,能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增加骨密度,减少骨折发生率,并且安全性良好。地舒单抗越来越多的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地舒单抗可以增加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骨密度,阻止骨侵蚀和关节周围骨质流失的发生,降低骨折的发生率,但不影响滑膜炎症和关节活动度。地舒单抗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联合应用可协同抑制骨侵蚀,且耐受性良好,感染的发生率并未增加,同时需关注颌骨坏死和非典型股骨骨折等罕见副作用,建议补充维生素D及钙剂预防低钙血症。地舒单抗在停药后,警惕骨密度下降及锥体骨折等风险,建议在医师指导下停药,可在停药后转换为双膦酸盐等继续治疗。  相似文献   

18.
19.
益气清络饮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30例对照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益气清络饮治疗气虚湿热型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疗效与机制。方法随机将60例患者分为益气清络饮治疗组和雷公藤浸膏片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关节局部症状、握力、ESR、RF及药物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的临床活动性症状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临床总有效率达90%,与对照组相似(P〉0.05),且在降低患者RF,1g、CRP、ESR(P〈0.01)及提高Hb与RBC方面的作用优于对照组(P〈0.01),而副作用发生率则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清络饮能通过改善患者免疫指标的紊乱,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控制病情的发展,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20.
青藤碱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抑制骨破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骨质侵蚀与关节破坏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破骨细胞是导致关节侵蚀的主要细胞。将近几年青藤碱( sinomenine,SIN)在类风湿性关节炎骨破坏的调控机制予以综述,以期进一步研究SIN对RA破骨细胞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