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节镜下经胫骨横钉固定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2000年3月~2002年7月,在关节镜下,经胫骨应用半腱肌、股薄肌肌腱对折,横钉固定法重建前交叉韧带57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复位锚钉固定前交叉韧带治疗胫骨髁间前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髁间前嵴骨折34例,均采用关节镜辅助下骨折复位后锚钉固定前交叉韧带治疗,其中男18例,女16例;年龄18~42岁,平均36.6岁。车祸23例,下楼摔伤3例,运动伤8例。按照Meyers-McKeever分型,Ⅱ型10例,Ⅲ型12例,Ⅳ型12例。结果术后随访3~6个月,术后2个月X线影像学检查骨折均愈合。测量患者术后膝关节活动度,男性组术后1个月(2.28±3.04)°~(89.28±5.42)°,术后2个月(0.33±0.97)°~(113.89±0.97)°;女性组术后1个月(2.81±3.49)°~(88.75±5.33)°,术后2个月(0.50±1.41)°~(116.56±4.73)°。术后6个月KT1000测量胫骨前移向量,男性组健侧(6.58±0.67)mm,患侧(6.70±0.67)mm;女性组健侧(6.55±0.67)mm,患侧(6.58±0.84)m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辅助下复位锚钉固定髁间前嵴骨折创伤小、恢复快,不需二次手术取出,适用性良好,不受撕脱骨质块的限制,同时优化力学传导,符合生物力学替代原理,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节镜下手术是目前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标准术式,近年来又有一些新的研究进展。本文着重介绍获得功能重建效果所必须重视的几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手术后康复护理。方法:对13例关节镜下前又韧带重建手术后康复护理作回顾性分析。术前进行心理护理疾病知识宣教,术后进行密切观察病情,功能训练和护理,出院指导。结果:所有病例术前症状消失,关节稳定性明显改善,关节活动度正常。患者术后疗效优良率为100%。结论: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本组13例应用镜下交叉韧带术后康复护理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前交叉韧带是膝关节重要的稳定结构,损伤后可引起许多继发性的关节疾病。目前,关节镜下重建术已成为治疗ACL损伤的主流方法。随内固定技术的不断改进,越来越多学者开始采用自体腘绳肌腱作为移植物,运用更符合生物力学、解剖学要求的方法重建前交叉韧带,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本文就近几年有关ACL重建在移植物的选择、固定技术的改进、术后疗效的评估以及重建失败的原因与翻修等方面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正确的术后康复护理对于手术效果至关重要.在术后早期给予患者康复锻炼和精心护理,使患者康复理想,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康复护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的康复护理。[方法]对16例前交叉韧带损伤在关节镜下进行韧带重建、皱缩术的患者,制定系统的康复护理计划:术前心理疏导,增强治疗信心,术后及时观察患肢感觉,运动早期指导正确的功能锻炼,详细交代出院注意事项。[结果]术后随访6-13个月,膝关节主观和客观稳定性均明显提高,Lysholm评分从术前52分提高到86分(P〈0.01)。[结论]正确的康复护理是韧带重建术后功能恢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胫骨侧采用PushLock锚钉联合干预螺钉固定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纳入自2017-03—2017-06在关节镜行韧带重建术治疗35例前交叉韧带断裂,股骨侧采用Endobutton带袢钢板皮质外固定,胫骨侧用1枚干预螺钉及1枚PushLock锚钉固定。结果 35例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8.3(13~24)个月。术后膝关节MRI显示骨道位置及移植物走行良好,无PushLock锚钉拔出及韧带断裂情况发生。术后1年膝关节Lysholm评分、IKDC评分、膝关节活动度、患侧胫骨较健侧前移差值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时采用胫骨侧双固定技术是可行的,可充分利用PushLock锚钉的持续加压作用,增加移植肌腱的整体稳定性,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可吸收挤压螺钉固定的不足,术后短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介绍在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ACL)手术中使用带鞘可吸收挤压钉(Itrafix系统)固定胫骨端腱的方法。方法2006年8月至2007年12月我科共诊治39例ACL损伤患者,取自体半腱肌与股薄肌腱,在关节镜下使用带鞘可吸收挤压钉(Itrafix系统)固定胫骨端,使用2枚横向钉固定股骨端,重建ACL。观察此方法固定的稳定性以及术后疗效。随访后用Lysholm评分标准评价手术前后关节功能。结果本组患者39例,随访5~21个月,平均13个月。关节活动均恢复正常,Lysholm评分较术前提高,术前55.0±7.5提高至术后93.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关节腔积液3例,治疗后1周症状消除。结论关节镜下胫骨端使用带鞘可吸收挤压钉(Itrafix系统)、股骨端使用2枚横向钉固定,重建ACL近期疗效好,操作简单,移植物固定稳定,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正2011年1月~2014年6月,我们采用关节镜下空心钉固定治疗24例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24例,男18例,女6例,年龄21~58岁。均为新鲜骨折。按Meyers-McK eever和Zaricznyj骨折分型标准:Ⅱ型8例,Ⅲ型14例,Ⅳ型2例。1.2治疗方法全身麻醉下手术。前外侧入路置入关节镜,用小刮匙和刨刀仔细清理骨床,复位骨折。骨折复位理想后,用探钩探查前交叉韧带张力,如仍  相似文献   

11.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由Hey Groves[1]首先于1917年提出,该技术在近一个世纪的历程里得到了革命性的进展,尤其是近些年伴随着运动医学科学水平的提高,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技术不断地完善.在美国每年大约超过100 000[2]的患者接受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修复手术.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修复与重建由早期的开放式手术逐渐发展到关节镜下的微创手术,移植物早期多采用骨-髌腱-骨(bone-patella tendo-bone,B-PT-B),因为供区的并发症问题,近年来胭绳肌腱越来越多地在前交叉韧带损伤修复时被采用.自体前交叉韧带可以承受最大2160 N的载荷,刚度242 N/mm[3].骨髌腱骨和胭绳肌腱承受最大载荷分别为2977 N和4090 N,刚度分别为620 N/mm和776 N/mm.研究表明移植物固定必须要能够抵抗450~500 N的载荷[4],Noyes等[5]认为合理估计生物组织通常情况下承受其断裂时载荷的1/10~1/5的力量,按照前交叉韧带断裂的强度推算日常活动时前交叉韧带需要承受至少454 N的载荷.可见两种移植物本身具有足够的力学特性满足重建手术的需要,而移植固定方式是其中的薄弱环节,移植物的固定有效与否直接决定手术的最终效果.  相似文献   

12.
关节镜下股骨双横拴式固定重建前交叉韧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介绍在关节镜下利用半腱肌及股薄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股骨双横拴固定方法及应用体会。方法2003年7月-2005年9月ACL断裂患者32例,取自体半腱肌与股薄肌腱移植物,在关节镜下应用股骨双横拴固定,胫骨端用Intrafix锥形钉和钉鞘固定行ACL重建,观察此固定方法的可靠性及近期术后疗效,用Lysholm评分和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分级标准评价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结果28例患者获得6-28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关节活动度正常,4例患者Lachman试验阳性,但无自觉症状,Lysholm评分由术前平均(53.0±6.3)分提高到术后平均(90.0±5.2)分,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 0.01)。IKDC分级由术前的B级5例,C级23例,D级4例,改善至术后A级22例,B级5例,C级1例。复查X线片见骨隧道扩大4例。术后1周膝关节腔积液2例,治疗后症状消失。结论股骨端用双横拴固定,胫骨端用Intrafix钉固定重建ACL的近期疗效佳,移植物固定可靠,并发症少,手术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13.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是运动医学领域的常见病,多见于青壮年患者,常导致膝关节不稳。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已是非常成熟的手术治疗方法,被公认为是目前最佳的治疗手段。但是关于手术治疗的时机仍然存在争议,对于前交叉韧带残端保留重建技术的临床疗效也还存在一些不同的意见。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仍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因此,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就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研究及治疗进展作以下综述。  相似文献   

14.
15.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22):2062-2065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双排锚钉固定技术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10月~2015年10月,在关节镜监视下,使用双排锚钉固定技术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30例。[结果]本组获得随访13~36个月,平均15个月。所有病例均获得骨性愈合,术后X线片示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复位位置满意,术后功能满意,查体膝关节稳定性良好。[结论]关节镜下锚钉固定技术是一种微创、可靠治疗关节内骨折的新的固定方法,而双排锚钉提供了拉、压双重力量,固定更可靠、牢固,更简单、快速,是一种理想的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经胫骨隧道技术重建治疗前交叉韧带(ACL)断裂的疗效。方法 采用关节镜下经胫骨隧道技术重建治疗21例ACL断裂患者。记录关节活动度、并发症发生情况、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和IKDC评分。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12个月。术后X线片显示股骨侧、胫骨侧骨隧道建立定位点良好。术后MRI检查显示重建的ACL信号均匀,连续性良好,张力良好。术后Lachman试验、前抽屉试验均显示患膝关节稳定性良好。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膝关节活动度:术后4周伸直0°、屈曲90°,术后6周伸直0°、主动屈曲120°。膝关节功能IKDC评分及Lysholm评分术后1、3个月均高于术前(P<0.05)。术后3个月,患者患膝关节均无弹响、打软腿情况,疼痛明显缓解,活动度正常,行走及上下楼梯正常。结论 采用关节镜下经胫骨隧道技术重建治疗ACL断裂,在掌握良好的手术技巧前提下,可保障重建的韧带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有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经前内侧入路(anteromedial,AM)建立股骨隧道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ligament,ACL)移植重建手术的改良方法的安全性。方法 2010年1~10月采用改良AM方法完成ACL重建20例(实验组),2009年1~12月采用传统AM方法完成ACL重建20例(对照组),比较2组股骨隧道的长度,股骨隧道斜度,股骨外髁后壁爆裂和后外侧管神经损伤的情况。结果实验组术中股骨隧道长度为(41.8±4.1)mm,显著长于对照组(37.2±4.4)mm(t=3.421,P=0.002)。实验组股骨隧道冠状角度为51.9°±7.7°,显著大于对照组39.1°±5.8°(t=5.938,P=0.000)。对照组1例出现股骨隧道后壁爆裂,2组其余患者未发现后壁爆裂和后外侧血管神经损伤。结论改良AM方法可以增加ACL重建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Arthrex锚钉内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手术技巧与临床疗效。方法纳入自2015-01—2018-01诊治的26例Meyers-Mckeever-ZaricznyjⅡ~Ⅳ型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在关节镜下复位并采用Arthrex锚钉内固定,术后规范康复治疗。结果 2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8.1(6~12)个月。术中无神经、血管损伤,无骨质劈裂;术后均无切口感染、内固定物排异反应及内固定失效。术后6个月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为(95.8±2.0)分,较术前(47.4±7.2)分明显增加;术后6个月膝关节Tegner评分为(7.7±1.7)分,较术前(3.2±1.9)分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末次随访时影像学检查显示骨折愈合,无骨骺损伤表现。结论关节镜下Arthrex锚钉内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手术创伤小,骨折复位与内固定可靠,而且不损伤骨骺。  相似文献   

19.
20.
关节镜下膝关节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采用自体腘绳肌肌腱重建前/后交叉韧带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关节镜下应用自体腘绳肌肌腱单束四股移植重建前/后交叉韧带的情况,采用Lysholm 关节评分评价疗效.[结果]平均随访26.5 个月,Lysholm 关节评分由术前52分提高到术后91分,优良率89.5%.[结论]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肌腱单束四股重建前/后交叉韧带创伤小,疗效优良,稳定性好,并发症少.早期系统训练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