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71例飞行人员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颈部大动脉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致飞行员在空中出现一过性意识丧失,从而易导致飞行中发生事故,是飞行安全中的较大隐患。及早发现和正确认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病因,提高短暂性脑缺血的诊断手段,充分了解病变部位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才能有效地预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从而降低因飞行员空中意识丧失带来的飞行安全隐患,提高战斗力。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指脑动脉血流量突然降低到临界值以下出现的一组神经性功能障碍征候群,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cient ischemic attacks,TIA)与颈部大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1-09/2004-02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临床确诊为TIA患者78例为TIA组,并设确诊为颈椎病无易患因素47例为对照组,通过颈血管彩色多普勒测量内膜厚度,观察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的部位及形态,测定血流速度,判定狭窄程度,同时测定血脂及纤维蛋白原。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TIA组有不同程度内膜增厚(P&;lt;0.01);粥样硬化斑块好发部位为颈总动脉及分叉处和颈内动脉处,共52例,2处或2处部位以上22例;粥样硬化斑块导致狭窄&;gt;51%有66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血脂异常,与纤维蛋白原含量关系不密切。结论 颈部大动脉内膜增厚、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所致不同程度的狭窄,是TIA的危险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危险因素检查中颈部血管彩超的应用效果。方法:抽选40例2017年5月-2018年7月期间在本院进行诊断及治疗的4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为本次研究的研究组,另自同时期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中抽取4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颈部血管异常病变的发生率。结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检查结果中内-中膜增厚伴粥样硬化、管腔中、重度狭窄、管腔轻度狭窄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均较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检查结果中单纯内-中膜增厚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部血管彩超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有重要诊断价值,为临床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颈部血管超声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76例TIA患者设为实验组,将同期行体检的57例健康者设为对照组。予以两组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比较两组相关检查结果。结果:相比对照组,实验组CCA、CCA分叉处、ICA 等IMT增厚及斑块检出率更高,Vs及脑血流量均更低,无狭窄率更低,轻度、中度及重度狭窄率更高,P<0.05,比较有差异性。结论:颈部动脉超声可有效反应TIA患者及健康者间差异,精准检测患者大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可为临床诊治TIA提供参考依据,可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5.
椎 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 )是神经科常见病 ,本研究利用超声检查颈部椎动脉的结构、血流动力学特点并与临床对照 ,以探讨其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1.TIA组 :2 0 0 0年 7月至 2 0 0 1年 7月确诊的椎 基底动脉系统TIA患者 5 5例 ,男 40例 ,女 15例 ,年龄 40~ 76岁 ,平均(62 .5± 7.1)岁 ,均符合 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中TIA诊断要点[1] 。2 .对照组 :选自同期门诊查体者 ,共 70例 ,男 48例 ,女 2 2例 ,年龄 40~ 78岁 ,平均 (63 .7± 7.8)岁。二、仪器和方法1.仪…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lA)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作用。方法 96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TIA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和对照组,各48例。辛伐他汀组除常规治疗外口服辛伐他汀,对照组口服血脂康。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动脉粥样硬化软斑块面积,并比较治疗6个月内两组患者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内辛伐他汀组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辛伐他汀增加剂量可有效地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关系.方法: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123例行颈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观察其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状况,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不稳定性斑块发生率及颈动脉狭窄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颈总动脉分叉处粥样斑块的发生率及血管狭窄率高于颈内动脉起始部、椎动脉处、颈总动脉处(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9.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治疗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小苍 《新医学》1994,25(5):240-241
134例TIA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74例)与对照fA(60例),进行前瞻性研究。治疗组给予:①控制高血压、糖尿病、超体重等危险因素的正规治疗;②口腹阿司匹林和部分患者加潘生丁;③部分患者静滴低分子右旋糖酐加川芎嗪。对照组无正规治疗。随访2~9年。结果:治疗组出现完全性脑卒中为9.4%,对照组为38.4%,P<0.005,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对我院2004-08~2005-08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 IA)32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22例,女10例,年龄(58.1±12.2)岁。均符合1999年美国心脏病协会诊断标准[1]。1.2临床特征均为急性起病,每次发作持续时间5~180m in,其中5~10 m in 22例,10 m in~1 h 6例,>1 h 4例。反复发作24例,仅有1次发作8例。刻板发作19例,非刻板发作10例。颈内动脉系统22例,椎-基动脉系统10例。1.3病因与临床分型血流动力学型21例,微栓塞型11例,本组未见梗死型病例。1.4危险因素高血压25例,吸烟21例,运动过少20例,血脂异常17例,糖尿病15例,房颤2例。1.5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颈动脉斑块CEUS的增强模式及与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及再发TIA的相关性。方法 对符合纳入标准的73例患者行颈动脉常规超声检查,选择颈总动脉分叉处及颈内动脉起始段斑块厚度>2.5 mm的61例患者进行CEUS检查,随访至少18个月,并将患者分为再发病组与未再发病组。患者18个月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或再发TIA的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两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史、脑卒中家族史、服药依从性、二维超声及CEUS特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再发病的因素按强度大小排列,分别为CEUS特征、高血压、药物依从性、高血糖及二维超声特征。结论 CEUS可对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的灌注模式进行评估,并对TIA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或再发TIA进行预测,对指导临床进行针对性预防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田辉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6):3930-3931
目的: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预后与转归,探讨病因与治疗的关系。方法:对60例TIA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MRA和TCD显示大部分为血流动力学型,其发生与脑动脉狭窄和血压下降密切相关。结论:血流动力学型TIA的诊断MRA和TCD有重要价值,血流动力学型TIA降压应慎重。  相似文献   

13.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进行研究,将88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TIA患者分为两组,阿托伐他汀治疗组(44例)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d,对照组(44例)采用常规治疗.结果 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较对照组颈动脉中层厚度(CA-IMT)、斑块检出率和斑块数目均下降.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减轻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有稳定斑块作用,但未显示对TIA复发或进展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丛集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红  罗护球 《临床医学》2001,21(2):11-12
丛集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Cluster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CTIA是指在一段时间内频繁发作的TLA,包括以下三种情况:①“每日一次型”连续数日发作TIA,每天仅有1次;②24小时内有多次TIA发生,又被称为“枪击样”发作(gunshot);③连续数天(至少2天)发生“枪击样”发作,又被称之为“多发枪击样”发作(multiple-gunshot)。本文报告CTIA25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近期追踪结果。  相似文献   

16.
张秀清  王月强  孟维芳  王华祥 《临床荟萃》2001,16(23):1077-1078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是一种历时短暂、常反复发作的脑局部供血障碍引起的一过性神经障碍综合征。TIA是脑梗死的先兆 ,近期 ,频发 TIA是脑梗死的特级警报 ,2 5 %~ 5 0 %于 5年内发生脑梗死。现将我所 1998~ 1999年收治的 TIA 5 3例 ,结合文献与临床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5 3例中男 35例 ,女 18例。年龄 5 5~ 78岁 ,平均 (6 6± 12 .0 )岁。既往有原发性高血压病史 2 8例 ,高脂血症 16例 ,冠心病 6例 ,糖尿病 3例。1.2 临床表现 运动障碍 2 7例 ,感觉障碍 8例 ,感觉和运动障碍同时存在 7例 ,一过性黑目蒙 5…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颈动脉中层厚度(IMT)及斑块发生率和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的血浆水平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26例有梗死TIA患者.30例无梗死TIA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组颈动脉IMT及斑块,用ELISA法测定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有梗死组和无梗死组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水平偏高,而高密度脂蛋白(HDL-C)则降低,有显著差异(P〈0.05),有梗死组和无梗死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伴有脑梗死的TIA组与无梗死TIA组的颈动脉IMT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的斑块发生率亦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之间比较无差异。MMP-3的血浆水平在伴有脑梗死的TIA组明显升高,与无脑梗死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而无梗死TIA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浆MMP3水平的提高、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及斑块的不稳定性、TIA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8.
现将我院神经内科2006/2007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 IA)40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34例,女6例,年龄45-70(平均57.8)岁。眩晕20例,单肢无力6例,单肢轻偏瘫8例,面部轻瘫2例,单眼一过性黑朦10例,偏身麻木减退5例。有高血压病史者22例,有糖尿病病史者15例,有血脂异常病史者9例,有糖尿病并高血压并血脂异常者5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cientischemicattacks,TIA)与颈部大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2001-09/2004-02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临床确诊为TIA患者78例为TIA组,并设确诊为颈椎病无易患因素47例为对照组,通过颈血管彩色多普勒测量内膜厚度,观察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的部位及形态,测定血流速度,判定狭窄程度,同时测定血脂及纤维蛋白原。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IA组有不同程度内膜增厚(P<0.01);粥样硬化斑块好发部位为颈总动脉及分叉处和颈内动脉处,共52例,2处或2处部位以上22例;粥样硬化斑块导致狭窄>51%有66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血脂异常,与纤维蛋白原含量关系不密切。结论颈部大动脉内膜增厚、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所致不同程度的狭窄,是TIA的危险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20.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治疗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