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52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心人矫正术中,应用血停跳液加强心肌保护,与晶体停跳液比较。记录转流前和再灌注10min时心肌ATP、环磷酰胺含量及术前,术后6、12、24、48、72h内肌酸磷酸激光酸、肌-脑混合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天门冬氨酸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变化。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心内直视手术中,临床应用最广泛的心肌保护,是冷钾停跳液(CK)结合心脏局部深低温的综合方法。但在术前心功能较差,以及复杂性心脏病的手术纠治中,保护效果仍嫌不足。许多学者利用新鲜氧合血作为心停跳液的载体,加强心肌保护,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本文就冷血含钾停跳液(CBK)加强心肌保护的作用及其机理综述如下。 一、应用CBK的理论基础 以血液作为心停跳液的赋形剂,除了具有CK的全部优点以外,还含有丰富的氧合血红蛋白和溶解氧,含胶体成份的缓冲系统,生理水平的代谢基质以及正常代谢的各种酶系等等。 心脏功能状态和心肌保护好坏与ATP水平密切相关,而能量供需平衡又与心肌氧的利用率不可分离。100ml CBK可携氧10~12ml,满足于心停跳期间心肌氧化代谢的需要,一般认为用CK,主动脉阻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逆灌浅低温氧合血心脏不停跳与中低温冷血心脏麻痹液对体外循环过程中心肌代谢的影响。方法 观察 18例风湿性心脏病双瓣置换术患者体外循环期间心肌氧摄取率、动脉血及冠脉回流血乳酸、H 浓度及主动脉阻断前后房间隔心肌组织腺苷酸类物质含量、心肌超微结构变化。本组分为心停跳组和心不停跳组。结果 心不停跳组心肌氧摄取率高于心停跳组 (P <0 .0 1) ,动脉血 冠脉回流血乳酸、H 差值低于心停跳组 (P <0 .0 5 ) ;心停跳组主动脉开放前心肌超微结构损伤较心脏不停跳组明显 ,房间隔心肌组织ATP、TAN含量低于主动脉阻断前 (P <0 .0 5 ) ,心不停跳组降低不明显 (P >0 .0 5 )。结论 逆灌浅低温氧合血心脏不停跳法的心肌保护效果优于逆灌中低温冷血心脏麻痹液法  相似文献   

4.
胡许平 《西南军医》2013,(5):534-536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是治疗多种心脏疾病的常用方法,心脏停搏液是术中心肌保护的重要措施。目前临床常用的心脏停搏液主要有St.Thomas液、HTK液和含血停搏液,三种停跳液各有优劣。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可避免再灌注损伤,但技术尚不成熟,仍有许多问题需要处理。  相似文献   

5.
笔者通过离体心脏的动物实验研究温血心麻液的心肌保护作用。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离体大鼠心脏灌注心肌保护实验 1.1.1 方法 雌性大鼠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冷晶体心麻液组(CC组),冷血心麻液组(CBC组),温血心麻液组(WBC组)。  相似文献   

6.
地尔硫卓减轻离体再灌注鼠心脂质过氧化作用的研究[英]/PatrickT……/CircRes.1989,65.838脂质过氧化作用是引起心肌再灌注操作的重要原因,其可通过钙敏感通道减轻这种脂质过氧化损伤。本研究观察了钙通道阻滞剂地尔硫对再灌注鼠心脂质过...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1973年6月至1980年5月,应用上海Ⅱ型人工心肺机,在全身中度低温和心脏局部深低温下,共作法乐氏四联症心内修复手术300例。本病的外科治疗和麻醉方法已经报道。本文着重介绍冷血停跳液全身灌注的应用,并简要讨论灌注技术和心肌保护等问题。 一般资料 全组男179例,女121例,年龄4~34岁,体重11.5~69Kg。心内修复方法,除作右心流出道疏通和全部用补片修补室间隔缺损外,行  相似文献   

8.
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和心肌病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能检测心肌血流灌注情况[1],而局部心肌摄取及滞留99TcmMIBI与心肌细胞膜的完整性和心肌活力密切相关[2]。小儿病毒性心肌炎(VM)与心肌病除行创伤性心内膜心肌活检外,目前尚缺乏特异性诊断方法。我们应用99TcmMIBI进行心肌血流灌注显像,并与心肌酶、心电图、心功能作对比,以探讨其对VM和扩张型心肌病(DCM)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健康儿童对照组:心肌灌注显像20例,心肌酶检查117例,心电图检查112例,多普勒超声心动图274例。…  相似文献   

9.
心肌声学造影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心肌声学造影研究进展唐志宏综述刘伊丽审校X线冠状动脉造影是一种解剖学检查方法。它能确定冠状动脉狭窄的部位及严重程度,但它仅能观察大于100μm直径的血管[1],不能提供心肌血流灌注改变的直接信息。心肌声学造影是一项活体内测量心肌组织血流灌注的影像诊断...  相似文献   

10.
病例介绍 例1 男,19岁。诊断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和关闭不全,心功能Ⅲ级。于1981年12月16日在浅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置换术,采用国产侧倾碟瓣30号。冠状动脉灌注4℃冷停跳液和心肌表面置冰屑以保护心肌。除颤复跳,阻断循环时间77min。术后8h测红细胞压积为0.44。心电图显示房颤,交界心律。术后并发低心输出量综合征(以下简称低排),经抢救无效,于术后30h死亡。尸检:发现人造瓣架、涤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脏不停跳下心脏粘液瘤的手术方法,总结外科手术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10月-2007年10月原发性和复发性心脏粘液瘤病例32例,术中阻断上下腔静脉,不阻断升主动脉,不使用停跳液,鼻温维持在(33±1)℃,在心脏空跳下完成手术切除。结果心脏手术完毕即可停机,术后血液动力学平稳,无低心排发生,全组无死亡。结论心脏不停跳手术是一种接近生理状态的心肌保护手术方法,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心肌缺血缺氧和再灌注损伤.是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老年心肌组织内源性保护蛋白含量下降造成心脏对于缺血缺氧的耐受性降[1],探讨老年心肌细胞内蛋白质合成障碍的机制对于阐明老年缺血心肌保护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蛋白质合成的调节涉及诸多环节,其中细胞核内成熟[(poly(A)+]mRNA的出核转运是蛋白质合成的限速步骤之一[2],而位于核被膜内侧上的核苷三磷酸酶(NTPase)则是成熟mRNA出核转运的主要限速酶[3]。老年心肌细胞核被膜mRNA转运和NTPase活性的变化尚未见报道。本工作观察老年大鼠心肌细胞核被膜NT-Pase活性改变及其与细胞核mR…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3例较长时间供心缺血(367~542 min,平均465 min)的原位心脏移植体外循环管理经验.方法 1例二次手术者采用股动脉、股静脉及上腔静脉插管,另2例采用升主动脉及上、下腔静脉插管;采用中度低温(鼻咽温28.1℃~29℃),轻-中度血液稀释(血红蛋白82~119 g/L),50~83 ml/(kg·min)的流量进行体外循环灌注;供心保护方法:经主动脉根部灌注冷心脏停搏液,快速取下心脏,再灌注冷UW液,并放置于UW液中低温保存.结果 3例均顺利脱离体外循环机,术后康复出院.结论合理的灌注技术及良好的心肌保护,可使供心冷保存时间较长的原位心脏移植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矫治术中心脏不停跳与心脏停跳两种术式对肌钙蛋白I(cTn-I)的影响,阐明cTn-I是判断不同术式心肌保护效果的一个新指标.方法36例先心病矫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冷晶体停跳组(组Ⅰ),心脏不停跳组(组Ⅱ).分别于各时段抽血,测定cTn-I、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同时行电镜观察手术前后心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术后各时点组ⅠcTn-I明显高于组Ⅱ(P<0.05);组Ⅰ CK-MB、CK、LDH明显高于组Ⅱ(P<0.05).电镜观察组Ⅱ术后心肌超微结构无明显变化,而组Ⅰ受损程度分级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先心病矫治术中心脏不停跳明显减轻了心肌缺血缺氧及再灌注损伤,减少了cTn-I的释放,较冷晶体停跳术有良好的心肌保护效果.肌钙蛋白I是判断心肌保护效果的一个灵敏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3例较长时间供心缺血(367~542 min,平均465 min)的原位心脏移植体外循环管理经验.方法 1例二次手术者采用股动脉、股静脉及上腔静脉插管,另2例采用升主动脉及上、下腔静脉插管;采用中度低温(鼻咽温28.1℃~29℃),轻-中度血液稀释(血红蛋白82~119 g/L),50~83 ml/(kg·min)的流量进行体外循环灌注;供心保护方法:经主动脉根部灌注冷心脏停搏液,快速取下心脏,再灌注冷UW液,并放置于UW液中低温保存.结果 3例均顺利脱离体外循环机,术后康复出院.结论合理的灌注技术及良好的心肌保护,可使供心冷保存时间较长的原位心脏移植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矫治术中心脏不停跳与心脏停跳两种术式对肌钙蛋白I(cTn-I)的影响,阐明cTn-I是判断不同术式心肌保护效果的一个新指标.方法:36例先心病矫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冷晶体停跳组(组Ⅰ),心脏不停跳组(组Ⅱ).分别于各时段抽血,测定cTn-I、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同时行电镜观察手术前后心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术后各时点组ⅠcTn-I明显高于组Ⅱ(P<0.05);组Ⅰ CK-MB、CK、LDH明显高于组Ⅱ(P<0.05).电镜观察组Ⅱ术后心肌超微结构无明显变化,而组Ⅰ受损程度分级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先心病矫治术中心脏不停跳明显减轻了心肌缺血缺氧及再灌注损伤,减少了cTn-I的释放,较冷晶体停跳术有良好的心肌保护效果.肌钙蛋白I是判断心肌保护效果的一个灵敏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腺苷在复杂先心病直视手术中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 40例复杂先心病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分别为对照组(含血心脏停搏液)、实验组(含血心脏停搏液中加入外源性腺苷)。测定围术期血浆肌钙蛋白Ⅰ(cTn-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水平。临床观察心脏停跳时间、自动复跳率、术后正性肌力药物的用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滞留时间。结果对照组心脏停搏时间明显长于实验组。主动脉开放后对照组CK-MB及cTn-Ⅰ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腺苷可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能显著提高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大鼠离体工作心脏,观察不同浓度的中药复方益心饮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益心饮I组(平衡液中含0.01g·ml-1中药生药),益心饮II组(平衡液中含0.1g·ml-1中药生药)和对照组;以左室内压峰值(LVSP),左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dp/dtmax),左室舒张末期压力(LVEDP),心率(HR),心肌组织的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作为观察指标并行光镜、电镜观察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实验显示益心饮可明显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的心肌力学和血液动力学等指标,并可降低心肌组织的MDA以及SOD活性含量,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减轻再灌注的损伤,益心饮II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心肌组织结构及Ca2+分布异常较其他各组明显减轻。结论中药复方益心饮具有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的损伤作用,且其保护作用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19.
冷晶体停搏液间断灌注已成为心脏直视手术心肌保护的基本方法,但在广泛实践中发现其存在一些问题。为了进一步改善心肌保护效果,克服低温的不良影响,避免心肌缺血再灌注的损伤,1991年Lichenstein等〔1〕提出并在临床中成功应用温血停搏,近年日益受到重视。我们自1993年3月以来,应用29°C血停搏液间歇灌注的心肌保护方法,进行心内直视手术68例,取得良好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68例,男37例,女31例;年龄4~59岁。先天性心脏病手术45例,其中房隔缺损11例,室隔缺损19例,法洛四联症6例,双腔右心室3例,房室管畸形2例,单心房、三房心…  相似文献   

20.
门控心肌断层显像对左室下后壁放射性稀疏缺损的判别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组织衰减所致的左室下后壁放射性分布稀疏、缺损(DIP)一直是影响心肌灌注断层显像诊断冠心病准确性的因素之一。应用双探头低能衰减校正技术[1]虽有助于临床鉴别诊断,但大多数单位没有该设备。本研究拟通过门控心肌灌注断层显像(GSPECT)同时观察下后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