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背景:各种外界应力对细胞增殖有重要作用,但涉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最佳压力及加载时间的力学研究尚少.目的:探讨周期性压力培养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活性及细胞周期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对照实验,于2008~01/08在南昌大学重点分子生物实验中心完成.材料:健康6周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4只,由南昌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自行改制的细胞压力加载装置专利号ZL2006-2-0097266.3. 方法:使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体外分离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生长良好的第3代细胞,按4×104个/孔接种于6孔板,设立5组:5.32,10.64,21.28,29.26 kPa压力组分别给予对应的压力,每日加压6h×3d;正常培养组细胞只接受正常大气压力学刺激,不予额外加压.主要观察指标:力学干预后,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状况,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测量细胞周期变化.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质量浓度.结果:6 h/d压力干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3d后细胞形态无异常变化,呈集落样生长.随着周期性压力的增加,细胞吸光度值逐渐升高,以21.28 kPa压力组为佳,但升高至29.26 kPa压力时吸光度值明显降低(F=-3.731,P=0.008).与正常培养组比较,5.32,10.64,21.28 kPa压力组细胞周期发生改变,增殖指数均明显升高(P<0.05或0.01),但29.26 kPa压力组增殖指数则明显下降.细胞培养上清液基质金属蛋白酶2质量浓度21.28 kPa压力组最低,29.26 kPa压力组最高,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13.214,P<0.001).结论:5.32-21.28 kPa周期性压力可以提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能力,特别是21.28 kPa压力刺激促增殖作用尤为明显,但压力过强则抑制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2.
背景:研究发现低强度脉冲超声波对骨折愈合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其机制尚不明确.目的:观察低强度脉冲超声波对体外分离培养的兔骨髓基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设计,对比观察,于2008-06/2009-01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完成.材料:4周龄新西兰白兔2只,体质量0 8~1.0 kg,用于骨髓基质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将骨髓基质细胞以2×104个/孔的密度接种于6孔培养板中,采用辐射强度为30 mW/cm2的脉冲超声波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兔骨髓基质细胞,根据低强度脉冲超声波每天作用时间分为4组:5 min/d组,10 min/d组,20 min/d组和空白对照组(无超声波处理).主要观察指标:原代及传代细胞形态变化;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低强度脉冲超声波作用1,3,7 d各组细胞吸光度的变化;作用3,7 d后各组骨髓基质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作用7 d各组骨髓基质细胞分泌骨钙素水平的变化.结果:①原代骨髓基质细胞7 d后融合成片,多数细胞呈梭形或多角形;第3代细胞经低强度脉冲超声波处理后,各组细胞形态较空白对照组无明显变化.②四甲基偶氮唑盐检测,各组细胞吸光度值均随时间延长而增加;且各实验组不同时间点吸光度值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③与空白对照组相比,20 min/d组低强度脉冲超声波作用3,7 d后,单位质量骨髓基质细胞总蛋白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其他2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与空白对照组相比,20 min/d组低强度脉冲超声波作用7 d时,骨髓基质细胞分泌骨钙素显著增加(P<0.05),而其他2组骨钙素的分泌量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低强度脉冲超声波能够显著促进兔骨髓基质细胞的增殖,其诱导分化作用与作用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3.
背景:各种外界应力对细胞增殖有重要作用,但涉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最佳压力及加载时间的力学研究尚少。目的:探讨周期性压力培养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活性及细胞周期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对照实验,于2008-01/08在南昌大学重点分子生物实验中心完成。材料:健康6周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4只,由南昌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自行改制的细胞压力加载装置专利号ZL2006-2-0097266.3。方法:使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体外分离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生长良好的第3代细胞,按4×104个/孔接种于6孔板,设立5组:5.32,10.64,21.28,29.26kPa压力组分别给予对应的压力,每日加压6h×3d;正常培养组细胞只接受正常大气压力学刺激,不予额外加压。主要观察指标:力学干预后,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状况,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测量细胞周期变化。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质量浓度。结果:6h/d压力干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3d后细胞形态无异常变化,呈集落样生长。随着周期性压力的增加,细胞吸光度值逐渐升高,以21.28kPa压力组为佳,但升高至29.26kPa压力时吸光度值明显降低(F=3.731,P=0.008)。与正常培养组比较,5.32,10.64,21.28kPa压力组细胞周期发生改变,增殖指数均明显升高(P〈0.05或0.01),但29.26kPa压力组增殖指数则明显下降。细胞培养上清液基质金属蛋白酶2质量浓度21.28kPa压力组最低,29.26kPa压力组最高,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13.214,P〈0.001)。结论:5.32~21.28kPa周期性压力可以提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能力,特别是21.28kPa压力刺激促增殖作用尤为明显,但压力过强则抑制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4.
背景:在细胞获取、培养、移植等体外环境体系下,骨髓基质干细胞能否有效的应用于局部基因治疗尚不清楚.目的:课题创新性提出构建外源性hBMP-7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并期望可提高被转染的兔骨髓基质干细胞诱导成骨能力.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基因学体外观察,于2006-07/2007-07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科研实验中心完成.材料:人健康新鲜胎盘组织由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妇产科提供,产妇知情同意.健康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1只,由哈尔滨医科大学动物中心提供.方法:从人胎盘组织中克隆出hBMP-7基因,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连接,构建重组pcDNA3.1-hBMP-7真核表达载体.从兔骨髓中分离培养骨髓基质干细胞,分为3组:pcDNA3.1-hBMP-7转染组、空载体pcDNA3.1转染组、未转染组.转染前1 d取第2代骨髓基质干细胞5×106个,接种到60 mm3含无抗生素培养基的培养皿中进行转染.主要观察指标:使用RT-PCR、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检测hBMP-7在骨髓基质干细胞中的表达,检测各组细胞碱性磷酸酶、胶原、骨钙蛋白的合成情况.结果:转染72 h后,pcDNA3.1-hBMP-7转染组于1.3 kb处出现特异性条带,细胞胞浆有棕色的颗粒出现,另2组均呈阴性.pcDNA3.1-hBMP-7转染组骨髓基质干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于转染后第2天显著增高,第8天达峰值,各时间点pcDNA3.1-hBMP-7转染组骨髓基质干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羟脯氨酸合成量、骨钙蛋白含量均明显高于其他2组(P<0.05或0.01).结论:实验成功构建了pcDNA3.1-hBMP-7真核表达载体.结局证明了外源性hBMP-7基因可在兔骨髓基质干细胞中充分、高效表达,并且这种外源性hBMP-7基因具备促进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转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持续分泌的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与其受体CXCR4的相互作用,不仅在细胞的炎症反应、造血干细胞的迁移与归巢等生物学过程中发挥作用,还在肿瘤的发生、转移、复发、免疫耐受及血管新生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对T淋巴细胞及白血病细胞HL-60增殖的影响。设计:细胞学体外对照观察。材料:骨髓标本来自本院血液科异基因骨髓移植供者及骨髓象正常的非白血病患者,T淋巴细胞来源于健康志愿者,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株HL-60为本实验室液氮冷冻保存,CXCR4单克隆抗体12G5为eBioscience公司产品。方法:应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至第3代后收集培养5d的细胞上清,离心去沉淀后备用。应用尼龙棉柱法分离异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调整细胞密度为2×109L-1备用。T淋巴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共培养实验设立3组:T淋巴细胞组、T淋巴细胞 细胞上清组、T淋巴细胞 细胞上清 单抗组。HL-60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共培养实验设立3组:HL-60细胞组、HL-60细胞 细胞上清组、HL-60细胞 细胞上清 单抗组。主要观察指标:MTT法检测T淋巴细胞及HL-60细胞在应用单克隆抗体12G5前后的增殖情况。结果:与T淋巴细胞组比较,T淋巴细胞 细胞上清组、T淋巴细胞 细胞上清 单抗组的吸光度值均明显降低(P<0.05),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HL-60细胞组比较,HL-60细胞 细胞上清组吸光度值明显升高(P<0.05);与HL-60细胞 细胞上清组比较,HL-60细胞 细胞上清 单抗组的吸光度值明显降低(P<0.05)。结论:加入单克隆抗体12G5阻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的生物学效应后,不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上清液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的效果,但可以抑制白血病细胞HL-60的增殖。  相似文献   

6.
背景:骨碎补能在促进骨生长且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其主要成分柚皮甙能否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方向分化?目的:用柚皮甙诱导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方向分化。并观察柚皮甙诱导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方向分化的能力。方法:用贴壁筛选法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分离培养。对生长良好的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用50μg/L的柚皮甙和经典成骨诱导剂向成骨方向进行诱导,分别进行成骨鉴定。结果与结论:经典成骨诱导液、柚皮甙诱导液都能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方向分化,基质分泌增多,形成钙结节。用酶联免疫检测仪检测柚皮甙诱导组和经典成骨诱导组细胞吸光度值未见明显的差异。同时检测柚皮甙诱导液和L—DMEN细胞培养液的吸光度值发现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证实柚皮甙可成功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方向分化,无明显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缓释微球对兔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增殖的长期效应。方法:在细胞培养技术下,不加bFGF或将游离bFGF或bFGF-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微球加入第二代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液中,用细胞计数法、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反应比色法(MTT法)、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在第1,2,4,7及10天增殖的状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培养1d后,三组细胞计数、吸光度(OD)值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2d时,bFGF组的MSCs细胞数高于其余二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q检验,P<0.05);4d时,各组MSCs细胞依次为:PLGA微球组>bFGF组>空白对照组,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q检验,P<0.05);培养7d、10d时,微球组与上述两组仍有显著性差异。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培养2d时,bFGF组的G2/M+S数百分数最高,4d后PLGA微球组G2/M+S数百分数最高。结论:微球通过较长时间持续释放活性bFGF,能长期显著地促进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体外构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改良纤维蛋白胶及生长因子的组织工程软骨模块的可行性。方法:实验于2004-07/12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中心实验室进行。选取新西兰兔10只,密度梯度法分离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培养系统中加入生长因子(含10μg/L转化生长因子β1,100mol/L地塞米松,50mg/L维生素C,以及1%ITS-A。培养第2,4,6,8天采用四甲基偶氮噻唑法在酶标仪上检测吸光度值表示细胞增殖。于培养7,14d行细胞爬片甲苯胺蓝染色及Ⅱ胶原免疫组化。诱导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种植于改良纤维蛋白胶支架上,加入生长因子诱导培养,于培养7,14,21d行形态组织学及透射电镜检查。结果:实验兔10只均进入实验结果分析。①四甲基偶氮噻唑法测定培养第6和8天后,实验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吸收度值高于对照组(实验组:0.4554±0.0206,0.5348±0.0169;对照组:0.4270±0.0255,0.5057±0.0368,P<0.05)。②细胞爬片甲苯胺蓝染色细胞周围有蓝色基质。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阳性。③诱导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改良纤维蛋白胶支架中培养,Masson染色可见胞浆及细胞周围有胶原的形成;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阳性。透射电镜可见细胞代谢旺盛。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改良纤维蛋白胶及生长因子的组织工程模块体外培养系统中,改良纤维蛋白胶支架相容性好,转化生长因子β等生长因子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改良纤维蛋白胶支架增殖,诱导分化成软骨细胞表型。  相似文献   

9.
富血小板血浆诱导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的分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对于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的定向诱导分化,目前大多存在诱导物价格昂贵、制备困难或细胞培养周期长、成骨能力低等缺点,近年研究发现浓缩血小板中存在的生长因子有诱导骨再生的作用.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对体外培养兔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增殖和成骨细胞分化作用.方法:从8只兔双侧股骨大转子抽取骨髓,体外分离培养兔骨髓基质干细胞,传至第3代分为两组,实验组用含1%富血小板血浆的DMEM进行干预,对照组加入普通DMEM条件培养液.结果与结论:倒置显微镜下,原代培养细胞24~36 h后开始贴壁,10~12 d细胞融合成单层.实验组细胞培养第2天已贴壁,第6天细胞大部分融合;对照组细胞形态学变化较实验组晚出现1~3 d.培养第2,6,10,14天,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和茜素红钙结节染色结果显示,体外培养的兔成骨细胞生长良好,生化指标稳定,表现出与典型的成骨细胞相似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证实富血小板血浆能促进体外培养的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增殖,并能促使其向成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0.
背景:在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中,离心力是一种促进因素.目的:探讨离心力是否能促进复合于聚羟基乙酸共聚物材料上的兔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方向分化.方法:全骨髓法分离培养兔骨髓基质细胞,贴壁法纯化,至细胞达80%融合时胰酶-EDTA消化传代,调整细胞浓度为1× 10~9 L~(-1).将聚羟基乙酸共聚物切割成5 mm×5 mm大小,预先浸泡入含血清培养基内24 h,然后将第3代骨髓基质细胞悬液按300 μL/块密度接种于支架材料表面,将复合物置入离心管底,细胞滴加面朝上,加入含抗坏血酸、β-甘油磷酸钠、地塞米松的成骨诱导培养基.设立2组:离心力刺激组每间隔12 h将离心培养管置于离心机上,按1 000 r/min离心30 min,相对离心力132 g;对照组培养管中细胞不作离心静态培养.通过光镜观察及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骨钙素含量、组织钙含量,评估成骨细胞的分化水平.结果与结论:体外培养第16天,离心力刺激组支架表面被多层细胞和矿化基质所覆盖,而对照组仅支架表层见一薄层细胞.与对照组比较,离心力刺激组培养后第2天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降低(P < 0.05),第4天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升高(P < 0.05).在整个培养期间对照组骨钙素质量浓度一直维持低水平,离心力刺激组第12,16天骨钙素质量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培养16 d后离心力刺激组的钙质量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提示离心力能促进接种于聚羟基乙酸共聚物的兔骨髓基质细胞成骨分化,并形成矿化产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骨髓微环境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免疫介导的再障小鼠模型,胃饲川芎嗪注射液每次4mg,1天2次,第10天用氧分压传感针测定活体尺骨中段骨髓氧分压(PbO2),再观察其骨髓切片组织学,体外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F),培养基质细胞层的粘附能力。结果:川芎嗪组PbO2为10.32±1.27kPa,显著高于再障组(4.32±2.86kPa),P<0.001。再障组骨髓微血管扩张、断裂、瘀血,造血组织容量百分率为24.9%±9.6%,CFU-F为12.5±7.3/2×106骨髓有核细胞(BMNC)。川芎嗪组骨髓微血管较清楚、完整,无断裂及瘀血,造血组织容量百分率为52.8%±15.6%,CFU-F为31.5±10.6/2×106BMNC。川芎嗪组体外培养基质细胞粘附正常小鼠骨髓有核细胞的能力为72.7%±7.8%,与正常组(73.4%±3.4%)无差异,明显高于再障组(56.2%±9.8%),P<0.01。结论:川芎嗪能促进再障小鼠骨髓微血管的修复,增加对骨髓的供氧,促进骨髓基质细胞生长及其粘附功能。川芎嗪通过改善骨髓微环境而使骨髓造血细胞增生。  相似文献   

12.
背景既往的研究表明,人参总甙对体外培养的骨髓造血干细胞及祖细胞有促进增殖作用,对骨髓造血因子具有促分泌作用,但对骨髓基质细胞的增殖作用研究较少.目的观察人参皂甙Rg1对体外培养猪骨髓基质细胞增殖的影响.设计对照观察.单位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皮肤科,南京医科大学药理教研室.材料实验于2002-01/2003-02在南京医科大学心血管药理实验室完成.选择实验用猪及人参皂甙Rg1干粉.方法将体外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实验组加入不同浓度的人参皂甙Rg1(10-7,5×10-7,10-6,5×10-6mol/L)诱导培养,对照组加入等量培养基.分别应用成纤维细胞体外集落形成法、[3H]TdR掺入法和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骨髓基质细胞的增殖情况.主要观察指标①人参皂甙Rg1对体外培养骨髓基质细胞的成纤维样集落形成单位生长的影响.②人参皂甙Rg1对骨髓基质细胞[3H]TdR掺入的影响.③人参皂甙Rg1对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测定骨髓基质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①人参皂甙Rg1对体外培养骨髓基质细胞的成纤维样集落形成单位生长的影响实验组成纤维细胞体外集落形成法集落数目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尤以(5~50)×10-7 mol/L组为明显,在浓度为10-6 mol/L集落数即达高峰.②人参皂甙Rg1对骨髓基质细胞[3H]TTdR掺入的影响在人参皂甙Rg1浓度为10-6 mol/L时,其骨髓基质细胞[3H]TdR掺入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随着剂量的增加其促进增殖作用增强.③人参皂甙Rg1对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测定骨髓基质细胞增殖的影响实验组的光密度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人参皂甙Rg1对体外培养猪骨髓基质细胞具有增殖作用,且具有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3.
背景:骨折愈合与聚集在骨折端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数量及功能密切相关,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可增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趋化功能。目的:采用携带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骨髓嵌合体小鼠,制作左胫骨骨折模型,观察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对骨髓间充质细胞定向迁移的影响及其骨折修复中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携带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小鼠C57BL的骨髓内分离培养出携带绿色荧光蛋白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将经X射线照射后携带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雄性小鼠的骨髓非贴壁细胞联合移植,最后建立起稳定的骨髓嵌合型小鼠模型,再建立左胫骨骨折模型。建模后分别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抗体干预,并设置对照组。结果与结论:建模后第1,3,7,14天各相应时相点骨折端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数量,建模后第14,21天各相应时相点的骨痂量,建模后第28天抗折力,均为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组〉对照组〉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抗体组(P〈0.05);在建模后第28天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组骨痂量减少(P〈0.05),骨小梁融合成片,部分骨髓腔再通,对照组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抗体组髓腔未通。证实,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骨折端迁移,具有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背景:许旺细胞是周围神经系统中惟一的神经胶质细胞,在周围神经再生中有重要的作用,但其存在增殖能力差,需要异体取材,体外培养困难和活性下降等缺点.目的:分析利用人骨髓基质干细胞经诱导分化为许旺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化神经修复神经缺损的可能性.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设计、动物对照观察,2004-03/2005-04在黑龙江省兽医药研究所完成.材料:8周龄雌性Wistar大鼠24只.建立10 mm坐骨神经缺损的动物模型.方法:24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组织工程化神经移植组、单纯聚乳酸导管移植组、自体神经移植组,每组8只.组织工程化神经移植组:经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分化许旺细胞与天然细胞外基质凝胶及可降解聚乳酸导管构建组织工程化神经桥接神经缺损;单纯聚乳酸导管移植组;单纯将细胞外基质凝胶注入可降解聚乳酸导管桥接神经缺损:自体神经移植组:将截取的10 mm神经旋转180°后,行断端吻合.主要观察指标:移植后12周进行神经电生理、新生神经组织学观察和轴突计数等检测坐骨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诱导后成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具有许旺细胞形态及特性.移植后12周,再生神经已通过缺损区长至远端.组织工程化神经移植组、自体神经移植组各项检测指标均优于单纯聚乳酸导管移植组(P<0.05),组织工程化神经移植组、自体神经移植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组织工程化神经移植组、自体神经移植组聚乳酸导管降解吸收明显.结论: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在体外可诱导分化为许旺细胞,利用其与细胞外基质及可降解聚乳酸导管构建组织工程化神经可修复周围神经缺损.  相似文献   

15.
背景:研究证实力学刺激是影响骨改建的重要因素,可促进骨髓基质干细胞骨向分化;但不同幅度力学刺激对骨髓基质干细胞分化的影响尚不明确。目的:观察持续张应力对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全血贴壁培养法秋取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采用Flexercell-4000细胞体外应力加载系统对骨髓基质干细胞施加5%,10%,15%幅度的持续张应力,对照组则不加力培养,频率1Hz,持续时问48h。分刖在加力后1,6,12,24,48h检测成骨标记物碱性磷酸酶、I型胶原、骨钙素mRNA及成骨特异性转录因子Runx2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5%和10%持续张应力作用下,骨髓基质干细胞的成骨标记基因碱性磷酸酶、I型胶原、骨钙素mRNA的表达较对照组升高(P〈0.05),10%张力组升高的时间均较5%张力组早、幅度较高。15%持续在加力6h时可促进骨髓牲质干细胞碱性磷酸嗨、I魁胶原mRNA的表达(P〈0.05)、随后表达下降,加力48h后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骨钙素mRNA的表达加力6h后均低于对照组(P〈O.05)。5%张力组仅加力24h后骨髓基质干细胞Run×2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10%,15%张力组加力6h后Run×2蛋白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证实,5%,10%,15%持续张应力均可更有效地促进骨髓基质干细胞的骨向分化,10%持续张力的促进效应更显著。  相似文献   

16.
背景:研究发现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除参与趋化干细胞定向迁移途径,还具有抗凋亡作用。目的:观察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预处理后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H2O2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凋亡,取最适宜浓度100μmol/L用于实验。不同质量浓度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干预100μmol/L H2O2诱导后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选择0.2mg/L最佳保护质量浓度用于实验。取第3代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随机分组:正常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损伤组在培养液中加入H2O2作用24h;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预处理组于H2O2损伤细胞前6h加入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AMD3100(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受体CXCR4的阻断剂)组于H2O2细胞损伤前6h加入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与AMD3100共孵。结果与结论:H2O2能体外模拟缺血缺氧环境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凋亡,且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与损伤组比较,加入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预处理后细胞凋亡明显减轻(P<0.01),细胞E2F6基因表达增强(P<0.05),E2F1基因表达减少(P<0.05),线粒体细胞色素C转位减少(P<0.05),Caspase-3活性降低(P<0.05),AMD3100可阻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保护作用。提示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可能通过增强E2F6基因,负性调控E2F1基因抑制线粒体损伤导致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7.
背景:力学信号与骨骼系统的生长发育、修复重建和疾病发生发展有密切联系,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值得关注。目的:探讨静水压力刺激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①短期实验:将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接种于正常DMEM培养基、成骨诱导培养基或含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抑制剂U0126的DMEM培养基中,利用自制压力加载系统对其施加0,40,80kPa的静水压强1,4h。②长期实验:将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接种于正常DMEM培养基或成骨诱导培养基,施加40kPa的静水压强4hid,持续14d,以不施加静水压的细胞作对照。结果与结论:实时定量反转录PCR结果显示,经成骨诱导或40kPa静水压刺激4h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内核心结合因子a1、骨钙素mRNA表达增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v2和脂肪酶mRNA表达降低,80kPa静水压刺激没有出现这一规律;40kPa静水压的成骨诱导作用可被U0126部分拮抗。组织化学染色显示40kPa静水压刺激7d,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碱性磷酸酶表达和活性均增加;持续刺激14d,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v2和脂肪酶mRNA表达增加。说明一定强度和作用时间的静水压刺激可调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其作用部分依赖于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信号途径。  相似文献   

18.
背景:前期已分别制备人主动脉-性腺-中肾区基质细胞系及胎肝基质细胞系,发现前者可促进小鼠胚胎干细胞定向分化为造血干细胞。目的:模拟胚胎发育过程中永久造血发育的时空顺序,探讨人主动脉-性腺-中肾(AGM)区、胎肝(FL)及骨髓(BM)基质细胞对小鼠胚胎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造血干细胞的支持作用,以寻求更佳的诱导条件。方法:将小鼠E14胚胎干细胞诱导为拟胚体(EB),并利用Transwell非接触共培养体系依次在人主动脉-性腺-中肾区、胎肝及骨髓基质细胞饲养层上进一步诱导分化,按不同诱导阶段分为拟胚体对照、EB/AGM、EB/AGM+FL和EB/AGM+FL+BM共4组。共培养6d后分别收获各组拟胚体来源细胞,以流式细胞仪检测Sca-1+c-Kit+细胞含量,进行各系造血细胞集落形成单位分析并观察细胞形态。结果与结论:①EB/AGM+FL组和EB/AGM+FL+BM组收获细胞涂片均发现原始造血细胞。②拟胚体来源细胞经AGM区基质细胞诱导后Sca-1+c-Kit+细胞明显升高(P〈0.05)。③拟胚体对照组造血细胞集落形成单位低于其他各组(P〈0.05),而EB/AGM+FL、EB/AGM+FL+BM组造血细胞集落形成单位计数亦较EB/AGM组明显增高。提示AGM+FL和AGM+FL+骨髓基质细胞微环境对原始造血干细胞的扩增效应均明显高于单纯主动脉-性腺-中肾饲养层。  相似文献   

19.
背景:中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后的恢复及假体生存率问题一直以来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因为此组患者置换后对关节活动度的要求较老年患者的更高.目的:回顾性分析生物型假体在中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后是否能促进功能恢复,减少骨质疏松及磨损,延长假体寿命.方法;选择以骨水泥型和非骨水泥型假体行单侧伞髋关节置换的中年患者,对该组患者分别于置换前、置换后6个月,1年,4年及7年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进行随访.以Harris髋关节评分及生存率评价伞髋关节置换效果,以任何原因形成的松动或翻修时间为截尾时间.结果与结论:非骨水泥型假体置换后6个月,1年,4年及7年的Harris评分明显优于骨水泥型假体(P<0.05),7年生存率也高于骨水泥型假体(P<0.05).结果证实非骨水泥型假体较骨水泥型假体更能促进中年患者置换后髋关节的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